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2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实际蒸发量含详解_第1页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2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实际蒸发量含详解_第2页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2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实际蒸发量含详解_第3页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2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实际蒸发量含详解_第4页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52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实际蒸发量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52蒸发量、可能蒸发量'实际蒸发量

一、单选题

读"亚欧大陆中部植被水平分布与气候条件(可能蒸发量、生长季、辐照度、年降水量,单位分别是毫

米、天、千卡/平方厘米年、毫米)的关系示意图”,回答小题。

1.图中①(2®④线的含义依次是()

A.年降水量、可能蒸发量、生长季、辐照度

B.辐照度、生长季、可能蒸发量、年降水量

C.年降水量、生长季、可能蒸发量、辐照度

D.可能蒸发量、辐照度、生长季、年降水量

2.图中所示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副热带高压控制B.深居内陆,距海远

C.海拔高,山地围绕D.纬度低,蒸发旺盛

3.自然状况下图示Q地的典型土壤比R地的典型土壤()

A.土层更加深厚B.冻结时间更长

C.有机质含量更低D.不容易发生沙化

1.A由图中植被的分布可判断有森林分布的区域为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有荒漠分布的区域为降水量较小

的区域,据此判断1为年降水量0234的变化趋势相同,结合材料中所给的单位及曲线上所标注的数

值可知2为可能蒸发量,③为生长季,4为辐照度。

2.B图示荒漠为温带荒漠,由于该地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故该地荒漠的形成主要是由

其海陆位置决定的。

3.C自然状况下,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当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的凋落物、死亡的植物体及根系。R地

植被是森林,Q地植被是草原,故Q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R地低。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

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下图完成各题。

—降水量・・•・••・••可能蒸发量能

i、

°12345678910”12月份

4.该地位于

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D.华北平原

5.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4.C从降水量曲线中可知,该地5、6月份降水最多,7月份降水较少,8月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东

南丘陵地区,该地5、6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8月份后受

台风影响,带来降水。

5.D10月份该地气温仍很高,且此时可能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最易发生火灾。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

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40*100»110»50°120»

'-3.0—MH-------IW界

6.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推测干燥度是指()

A.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之比

B.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C,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D.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7.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背风坡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6.D读图,根据图中干燥度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由东向西数值递增分析,西部内陆降水少,干燥度数值

不可能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西北地区水分缺少,实际蒸发量比东部要小,所以干燥度数值大不是实

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西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可能蒸发量大,所以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7.D读图,根据数值变化规律,甲处干燥度较低,说明是蒸发少或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数值应较

大,图中乙处与丙处等值线差值不同,如果等差都是1。乙处等值线更密集,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

快,本区域干燥度自东向西递增,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

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I:*’:•:立

OI学常夏热则手分照

(Z311长夏兄冬秋去作东

网于如作

8.影响我国季节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海陆B.纬度、地形

C.地形、海陆D.洋流、地形

9.I区域季节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海陆B.纬度、地形

C.地形、海陆D.洋流、地形

8.B由于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在选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中,只有纬度位

置最能够影响到太阳的辐射强度,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形成产生最基本的影响。我国南北不同地

区气候差异主要是由于南部纬度较低,热量丰富,而北部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即纬度位置的差异造成

的影响,故影响I、II区域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影响IV区域全年严冬气候

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影响山、V区域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或地形。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影响我国季节

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地形,B正确,故选B。ACD项错误。

9.A读图可知,I区域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该区域主要位于亚欧大陆的亚热带、温带地区,东临

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受亚欧大陆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强,冬季北方大陆冷高压强盛,受强冷

空气影响,降温明显;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1区域地处中低纬度,受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等影

响,该区域太阳辐射丰富,温度高,所以形成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季节类型。故选A。

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可理解为地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下图为某地

的气候资料图,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11.该地最可能位于

A,澳大利亚内陆B.巴西高原

C.里海沿岸D.非洲北部

10.A根据材料,a、b、c分别表示气温、实际蒸发量、最大可能蒸发量。根据气温曲线,该地位于热

带,B错。可能蒸发量很大,实际蒸发量小,说明该地的气候干旱,气候类型最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A

对。C、D错。

11.D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最可能位于非洲北部,D对。澳大利亚内陆、巴西高原位

于南半球,气温最高是1月份,A、B错。里海沿岸位于温带地区,C错。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

在的蒸发能力。下图是“四个不同流域降水量与最大可能蒸发量之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图中四个地区河流可能因冰雪融化而形成汛期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图中②地区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地区B.地中海沿岸地区

C.我国西北D.我国东南

12.D4地无论冬夏季降水量和可能最大蒸发量之差均为负值且最小,说明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流

的主要补给来源可能是冰雪融水。

13.B②地降水量和可能最大蒸发量之差接近0,位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可能是地中海沿

岸地区;欧洲西部、我国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为湿润地区,我国西北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为干旱区。

该表是X、丫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完成8-9题。

(单位:mm)

月份123456789101112总数

降水量12141369281620121110133

X实际然发fit12141369281620121110133

可能蒸发量132548861371902121941528446201207

降水量55531020282918888147

Y实际蒸发量0002822206100059

可能蒸发最0002822206100059

14.丫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沙漠气候C.极地气候D.季风气候

15.X地最可能分布在

A.中亚地区B.澳大利亚C,南部非洲地区D.东南亚地区

14.A根据表格内容分析丫地全年降水量较少,全年可能蒸发量小,说明气温较低,所以Y地最有可能

为极地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AX地可能蒸发量远远大于实际蒸发量,说明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夏季蒸发量大,冬季蒸

发量小,所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位于中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下面为我国某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图,该地区降水量为682.4mm,可能蒸发量为

1802.4m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该地区最干燥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7.根据资料可以判断该地区

A.冬季河流结冰期长

B.夏季伏旱现象严重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太阳辐射强度大

16.A根据降水量为682.4mm,及降水集中在7、8月份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春季降水量

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最大,故是最干燥的季节,A正确。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不会是最干燥的季

节,B错。秋季、冬季虽然降水量较少,但是蒸发量也较少,故不是最干燥的季节,排除C、D。

17.C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C正确。由上题可知该

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而伏旱天气出现在江淮地区,故B错。无法从图中推断出河流的结冰期长、太

阳辐射强度大,故排除A、Do

下图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小题。

18.M点的值可能是()

A.0.4

B.0.8

C.1.2

D.1.6

19.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18.B根据干燥度概念,数值大代表蒸发强,降水少。图中从M到N方向,等值线弯曲,中间数值小于

同纬度两侧,说明弯曲经过的方向上,降水多,蒸发弱。结合地形图,可知该线经过的地形为大兴安

岭,高度大,蒸发弱,山地降水多于西侧的背风坡和东侧的平原。图中MN东侧等值线向北弯曲,干燥

度大于东西两侧的山地。从等值线弯曲可以判断,M点外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为1.0,M点的数值在0.5和

1之间。

19.C

20.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B据图可知,⑥地地处温带地区,应属于温带气候,相应自然带应为温带的自然带°故选B。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

的植被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干燥度增加--------

21.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⑨-----海陆分布B.⑨-------海陆位置

C.⑧-----海陆分布D.⑧------地形

22.下列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B.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D.植被以草原为主

21.A⑨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原因是在南半球该纬度绝

大部分为海洋,因而导致其缺失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分布。

22.D根据植被带的分布位置,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最有可能是亚热带(热带)荒漠植被,因

降水稀少,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所在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风力作用强烈;植被

具有叶小(甚至退化为针刺状)、根系发达的特点。

下面图左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单位:mm)分布图,图右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相

对变化(正值表示呈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呈减小趋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据图左可知,影响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量C.植被D.太阳辐射

24.据图右可知,黄河流域内实际蒸发量

A.总体上呈减小趋势B.在上游流域呈减小趋势

C.在中游增加趋势最为显著D.在下游呈现增加趋势

25.据图可推断,该流域

A.年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B.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小趋势

C.年平均风速呈增大趋势D.植被覆盖率呈减小趋势

23.B据图左可知,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与降水量的递变规律一

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B对。地形、植被、太阳辐射的变化与蒸发量变化不一致,不

是最主要因素,A、C、D错。

24.A据图右可知,黄河流域内实际蒸发量大部分地区是负值,说明蒸发量总体上呈减小趋势,A

对。在上游流域呈增加趋势,B错。在中游增加趋势不显著,C错。在下游呈现减少趋势,D错。

25.B据图可推断,该流域蒸发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不能表示年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A错。年平均降

水量呈减小趋势,所以蒸发量呈减少趋势,B对。不能体现年平均风速变化趋势,C错。蒸发量减少,可

能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D错。

读我国实际蒸发量分布图(单位:mi),回答下面小题。

Q:

26.甲地区实际蒸发量少的原因有

①距海远,降水少②夏季气温高

③植被覆盖率低④人口密集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

27.甲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水资源缺乏B.光照强

C.气温低D.地势起伏大

26.D读图,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实际蒸发量少的原因有距海远,降水少,①对。夏季气温

高是蒸发量大的条件,②错。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水源短缺,③对。人口密集与蒸发量无

关,④错。C对,A、B、D错。

27.A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水资源缺乏,

A对。光照强,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是优势,B错。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夏季气温高,C错。种植业主

要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地势起伏小,D错。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29.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30.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28.C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

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

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

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29.A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

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

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

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

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30.B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

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

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o

黑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后通过蒸发消失于内蒙古额济

纳旗。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重复地转

化(下图),导致不同河段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大依条件N则或*降水地在水坨下水转化示意图

31.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该流域的水循环情况为

A.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D.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2.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最小,其原因是

A.中游盆地进人春灌高峰B.下游降水量少

C,下游盆地进人春灌高峰D.下游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33.关于黑河中F游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B.中游含沙量小于下游

C.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31.B黑河流域属于内流区域,区域较为干旱,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选B。

32.A每年3~5月,区域气温回升,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区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流量

最小,选A。

33.D根据图示材料,黑河水源主要是融水,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中游落差

大,含沙量大于下游;图示显示中游砂层厚、地下水存储量大,中游下渗量大于下游;由于水源来自上

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选D。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

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

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天山山地

C,阿尔泰山地D.准嚼尔盆地

35.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A.太阳辐射强弱B.气温高低

C.降水多少D.风速大小

36.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台湾日月潭B.江西鄱阳湖

C.云南滇池D.新疆博斯腾湖

34.A由题意可知,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

量。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气温最高,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蒸发能力均值

最高,A正确。

35.C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西北最多,往南往东递减最少,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太阳辐

射最强,气温高,AB错误。西北部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多,与实际蒸发总量格局基本一致,故可以判

断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降水多少,C正确。风力无法判断。

36.D湖泊水源充足,故实际蒸发量就是蒸发能力,蒸发能力主要受气温影响,新疆博斯腾湖纬度最

高,冬季寒冷,气温最低,实际蒸发量最小,D正确。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中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

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40°100°110°50°120°

e城市73.()1干燥度等值线—河流―国界O水域

37.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推测干燥度是指()

A.降水量与实际蒸发量之比

B.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之比

C,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D.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38.关于该区域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位于山地背风坡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分布的基本特点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37.C根据图中干燥度等值线的变化规律,由东向西数值递增分析,西部内陆降水少,干燥度数值不

可能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西北地区水分缺少,实际蒸发量比东部要小,所以干燥度数值大不是实际

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西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可能是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38.C读图,根据数值变化规律,甲处干燥度较低,说明是蒸发少或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少,数值

应较大,图中乙处与丙处等值线差值不同,如果等差都是1.0,乙处等值线更密集,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

化快,本区域干燥度自东向西递增,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盆地地形剖面图。该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为210mm,但是湖面年蒸发量可达

A.沉积层厚B.地下水位高

C.下渗较少D.地势较高

40.推测本区域内多年实际蒸发量可能为

A.2310mmB.2100mm

C.210mmD.2500mm

4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绿洲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9.A地下水埋藏较深,说明地下水位距离地面较远。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处于山地与盆地的交界

处,由出山口到地势平坦处,沉积物易在此沉积,故地下水的水位埋藏逐渐加深,A正确;大致而言,

海拔越高,地下水水位越高,但地下水位的深浅(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和海拔高度无关,且地下水位

高,说明埋藏浅,与材料明显不符,故BD错;如果当地的岩石较坚硬,下渗会较少,但从图中判断不出

甲处岩石的坚硬程度,故C排除。

40.C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

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

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

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故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41.C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部分地区还有山地降水,绿洲形成一般在河

流的周围,或者地下水丰富的地方。从图中不能判断甲乙丙丁处有河流,但可以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浅

进行分析。图中的甲乙两处地下水埋藏深,而丙丁处地下水埋藏较浅,但丁处离盐湖较近,盐度大,盐

湖水易渗漏到丁处,丙处离盐湖有一定距离,且地下水埋藏较浅,故容易出现绿洲,选C,其余选项可

排除。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内蒙古高原,呼伦湖流域落差小,湖水面积的变化范围非

常大,湖水最终注入黑龙江。读呼伦湖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2.图中四个河段,封冻最晚的是()

A.甲河段

B,乙河段

C,丙河段

D.丁河段

43.呼伦湖流域属于外流区,其主要原因是该流域()

A.纬度高,蒸发量很小

B.实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C.接受其他流域充足的地下水补给

D.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

44.呼伦湖湖水面积的季节变化范围非常大,在湖泊边上分布有大面积的沙丘。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裸

露的湖盆,沙丘出现最多的地区位于湖泊的()

A.西部B.北部

C.西南部D.东南部

42.A图中丁河段纬度最高,封冻最早;甲、乙、丙三个河段纬度和海拔高度差别不大,气温差异

小,甲河段位于湖泊下游,湖水比热容大,湖水降温慢,流出的水温较高,甲河段不易结冰,封冻最

晚,A正确。

43.B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半干旱区,当流域的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时,多余的水

流出本区域,最终注入黑龙江,B正确;该地虽然纬度较高,但地处半干旱区,蒸发量较大;该流域地势

较高,其他流域对本流域的地下水补给量极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不是该流域属于外流区的主要

原因。故选B。

44.D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其沙源地应为冬季干涸的湖床;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

多,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湖泊水位低时,西北季风的影响较强,湖底沙子受风力搬运作用,在湖泊东南

部沉积,所以沙丘应主要集中在东南部,D正确。

潜在蒸散量是指大片而均匀的自然表面在水体保持充分供应时的蒸发量,是由天气和气候条件决定的实

际蒸发量的理论上限。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中国特有的高原和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

型代表,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下表示意若尔盖湿地各季节潜在蒸散量(mm)的每十年平均

值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1—2010

春季229.0220.5225.4233.4

夏季287.8282.3291.6290.0

秋季144.8145.4150.2156.4

冬季97.197.291.3101.0

45.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

A.四季均为波动上升B.冬季变化最稳定

C.总量呈波动上升D.秋冬差值大于春夏

46.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的变化预示着该地

A.地下水位上升B.降水量增加

C.气温趋于下降D.生物多样性减少

45.C由表格可知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显著,从春季到夏季逐渐上升,秋冬季逐渐减少,

并非四季均波动上升,故排除选项A;1991~2010年间夏季潜在蒸散量变化只有1.6,最稳定,1991~

2010年冬季潜在蒸散量变化为10.3,较为明显,故排除选项B;1971~2010年间春夏差值(大约为60

左右)大于秋冬季差值(大约为50左右),故排除选项D;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总量上呈现波动上升

的趋势,2001~2010年上升趋势最为显著,故选项C正确。

46.D由潜在蒸散量的含义可知,若尔盖湿地潜在蒸散量总量波动上升,说明该区域蒸发量增加,气

候变暖趋势显著;由于气候变暖,年均温上升,蒸发量显著增加,地下水位下降,随着蒸发量的增加湿

地的水源在减少,降水量趋于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项D符合题意。

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一般温

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左图为淮河

流城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图。右图为淮河流域1960—2007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

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7.甲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

A.300B.600C.900D.1000

48.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东南部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干旱,太阳辐射弱B.地形平坦,风速小

C.降水较多,气温低D.降水较多,湿度大

4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皿蒸发量大的区域蒸发量增大的趋势很显著

B.淮河上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都很大

C.流域内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最大不超过160mm/10a

D.整个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

47.B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和降水量制约。从左图可以看出,甲地蒸发能力

强,故甲地陆面蒸发量主要受制于当地降水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甲地位

于淮河流域北端,故甲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600mm,选B。

48.D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一般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

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淮河流域东南部降水量比其它地区多,空气湿度大,故蒸发皿蒸发量

较小,选D。

49.C读左图可知,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大的区域在北部,再读右图,北部蒸发皿蒸发量减少趋势

明显,A错;读右图可知,淮河上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居中,B错;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大的

区域在北部,读等值线可知,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最大不超过160mm/10a,C对;读右图,淮河流域

东南部蒸发皿蒸发量增大,D错。选C。

【点睛】陆面蒸发量的大小受陆面蒸发能力和陆面供水条件的制约。陆面蒸发能力可由蒸发皿蒸发量反

映,而陆面供水条件则与降水量大小及其分配是否均匀有关。一般说来,降水量年内分配比较均匀的湿

润地区,陆面蒸发量与蒸发皿蒸发量相差不大;但在干旱地区,陆面蒸发量则远小于蒸发皿蒸发量,其

陆面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水条件。

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

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

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月平均降水fct/mm

50.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51.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52.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

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

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50.B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

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

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

51.C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

减少,没有人类活动干扰,没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但是地下含水层是相通的,因此会有流域外地下

径流汇入,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除了地形的因素之外,人类活动比如铺设砾石会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

渗,植树种草也会增加下渗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52.B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说明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少,水质最好,同时浅层

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秋季作物大多已成熟,浅层地下水中和化学肥料

使用量相关,矿化度最低化学肥料使用量少,因此正确答案选B。主要和植被有关,和降水对地表的影

响无关。ACD错误。

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

米。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53.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B.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增多趋势

54.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成正相关的是

①纬度②海拔③风速④气温⑤空气污染程度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⑤

53.A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变化约为-40mm/10a,呈减小趋势,C错误;西北地区的蒸发

量变化幅度为80mm,是我国蒸发量变化最大的地区,A正确;根据图中数据判断,华北地区蒸发量也呈

较少的趋势,B错误;由图中数据即可判断,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蒸发量都呈较少的趋势,D错误。故答案

选Ao

54.C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地表蒸发量越大,①错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蒸发越

弱,②错误;风速越大,也能加快地表的蒸发速度,③正确;气温越高,地表蒸发越旺盛,④正确;而

空气污染程度越大,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地表水越不易蒸发,⑤错误;因此

③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55.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两极地区,不论海洋和陆地,均是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D.从全球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答案】A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低纬度地区,海洋上水平衡数值为负值,则降水量

小于蒸发量。大陆各纬度降水量都大于蒸发量;两极地区,不论海洋和陆地,均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从

全球看,蒸发量应等于降水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一般温

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图为淮河

流域1960—2007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130mmB.-140mmC.-145mmD.-160mm

57.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是

A.自西向东逐渐增大B.自北向南逐渐增大

C.东南部变化较小D.中部未发生变化

58.影响淮河流域东南部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干旱,太阳辐射弱B.地形平坦,风速小

C.降水较多,气温低D.降水较多,湿度大

56.C据图等值线可知,该图等值距为20,据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地外围等值线数据为一140mm,

则甲的取值氾围在一140mm至-160mm之间。故选C。

57.C据图可知,整个淮河流域基本为负趋势,表明该区域内蒸发皿蒸发量整体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其中上游和以北地区蒸发量减少的速率较大,东南部减少最小,变化较小。故选C。

58.D据材料可知,一般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据图可知,淮

河流域东南部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东南部为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湿度

大。故选D。

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太阳辐

射越强蒸发量越大。读“北京市I960—2010年蒸发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59.北京市近50年来蒸发量变化特点是

①增加②减少③城区比郊区大④郊区比城区大

A.①②B.②③C.③©D.①@

60.北京城区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B,湿度减小C.雾霾增多D.风速增大

61.上述研究可运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59.C图中显示,北京近50年来蒸发量呈波动减少;城区的蒸发量比郊区大。故选Bo

60.B全球变暖、湿度减小和风速增大等都会使蒸发量增加;而雾霾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

强,太阳辐射减弱,所以蒸发量减少。故选C。

61.C研究不同空间蒸发量的变化趋势,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而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只是获取

信息;数字地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

62.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类型。读水盐运动示意图,判断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区的()

睁雨季

4蒸发旺盛〃/雨水撤

[地面ill

”,地面

部分积累在土壤衣层111土填表层脱盐

“'水盐下移

I水盐卜.移

A.地下水水位高,土壤蒸发量小,降水下渗量较多

B.地下水水位高,土壤蒸发量大,降水下渗量较少

C.地下水水位低,土壤蒸发量小,降水下渗量较多

D.地下水水位低,土壤蒸发量大,降水下渗量较少

【答案】B从图中可看出,当旱季是,水盐上移,盐分聚集在地表的过程时地下水位较高,通过蒸发使盐

分在地表聚集;而降水较多,降水下渗量较多,水盐上移,土壤表层盐分低,盐渍土就不严重,故降水

下渗量较少,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为“全球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纬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mm/年

6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线代表蒸发量,虚线代表降水量②实线代表降水量,虚线代表蒸发量③甲地多余水汽主要由信

风向北输送④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由西北风带来

A.①③

B.@@

C.②③

D.②④

64.对全球海、陆蒸发量与降水量判断正确的是()

A.陆地蒸发大于海洋

B.陆地降水大于海洋

C.海洋蒸发小于降水

D.陆地蒸发小于降水

63.B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图中实线表示降水量线,虚线表示蒸发量;甲地区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乙地降水主要来自盛行西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D正确。

64.D海洋水汽量大,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陆地、降水量大于陆地;海洋水汽有部分输送到陆地,因此

海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降水有部分来自海洋水汽,蒸发小于降水,D正确。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

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

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

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A.降水B.积雪融水

C.地下水D.冰川融水

66.苏木吉林湖()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夏季降水量大于冬季D.冬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67.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盛

C.海拔更高D.风速较小

65.C据文字材料可知,苏木吉林湖和其他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一样,常年有水,但湖区的降水量远

少于蒸发量,可见其主要水源并不是降水;结合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总补给量

全年较为稳定,夏秋多于冬春,因此也不会是积雪融水;巴丹吉林沙漠海拔只有1000多米,也不会存在

永久性的冰川。综合判断,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只能是地下水。据此分析选C。

66.C苏木吉林湖区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被高大沙山环抱,属于内流湖,湖

水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主要补给方式是地下水、降水等,A错;据图可知,夏季总补绐量小于总排泄

量,可见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B错;从总补给量来看,夏季多于冬季,地下水的补给

全年较为稳定,因此可推断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对D错。据此分析选C。

67.D苏木吉林湖与附近的地区相比,温度、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相差无几,排除AC;该区处于内

陆干旱地区,降水少,植被少,地表不可能植被茂盛,B错;苏木吉林湖被高大沙山环抱,仿佛位于一个

巨大的避风坑的底部湖面风速较小,因此蒸发较弱,D对,据此分析选D。

潜在蒸发量是指充分供水的下垫面(即充分湿泗的表面或开阔水体)蒸发或蒸腾到空气中的水量,又

称可能蒸发量或蒸发能力。下图是陕西省部分城镇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

-39°N

-38°N

-37°N

-36°N

-35°N

-34°N

-33°N

-32°N

104°E105°E106°E107°E108°E109°E110°E

68.下列关于图示潜在蒸发量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

C.与河流分布呈正相关D.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

69.榆林地区的潜在蒸发量明显高于安康地区,可能是因为榆林地区()

A.年平均气温更高B.相对湿度更大

C.平均风速更小D.年日照时数更多

68.B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示潜在蒸发量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故A错误;

根据图中春夏秋冬潜在蒸发量的变化可知,潜在蒸发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故B正确;潜在蒸发量与

河流的分布无明显的相关性,故C错误;仅据图中信息判断不出潜在蒸发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故D

错误,所以该题选B。

69.D榆林地区纬度高,年平均气温低于安康地区,故A错误;安康地区位于陕南,受夏季风影响,

降水较多,相对湿度大,故B错误;风会加快水分蒸发,平均风速与潜在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平均风

速小则潜在蒸发量小,故C错误;榆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多,潜在蒸发量大,故该题选

D。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空间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

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下题。

71.下列有关M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是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B.有活火山分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C.南侧海拔较低,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

70.C从图中看M地降水量约为800mm,而两侧降水量很少,不到300mm,故排除秦岭、天山、太行

山。因为秦岭南侧降水是大于800mm的;太行山东西两侧的降水大于400mm;天山的降水量则远远少于

800mm。从蒸发量曲线可以读出该山脉北侧水面蒸发量大,说明气候干燥,蒸发能力大;而陆面蒸发量

小,说明此处水分缺乏,实际蒸发量很小,故判定为荒漠地区。再推测南侧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可以进一步确定为祁连山,C正确。

71.D祁连山北侧是河西走廊地区,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南侧为青藏高原,海拔高,为

山地垂直地带景观。故选De

72.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曰蒸发量的乘

积)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2.7耕地18.8

2.5—林地7.9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