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点汇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1.gif)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点汇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2.gif)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点汇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3.gif)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点汇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d579510eaea321e2be375ac1bd066f51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点汇总语文八班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知识点汇总
一、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闻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老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末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末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故事背景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很多师长和伙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剧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家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三、理解词义
1.鲜腴:新鲜,肥美。
2.方比:比较,比得上。
3.密匝匝:特别浓密的样子。
4.格调:指人的风格或品行。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惦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③-⑨〕:具体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惦念。
五、问题归纳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
2.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本段采纳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惦念"二字,表达了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此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惦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3."昆明的雨是明朗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朗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朗、丰满的雨季,令人喜欢动情,表达了对昆明的雨的喜欢之情。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格调"原指"人的品行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迷人色泽。
5.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匀称的特点。
6.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密,表达了的喜欢、赞美之情。
8.如何理解最末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淡淡的乡愁。
9.文章结尾采纳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反复、抒情。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