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神舟十三号出征前,宇航员吃下了精心设计的包子,每个包子13个褶,寓意“包十三号成功”。包子这类面食中,含量最多且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无机盐 B.水分 C.蛋白质 D.糖类2.人体的健康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如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甲乙丙丁营养物质含碘的无机盐含钙的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缺乏症甲亢骨质疏松症夜盲症神经炎、消化不良可补充的食物海带牛奶动物肝脏糙米A.甲 B.乙 C.丙 D.丁3.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B.Ⅲ在大肠内最终被消化为脂肪酸 C.C是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 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4.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结果是1号试管不变色,2号试管变蓝。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甲、乙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淀粉糊和唾液 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 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5.(2分)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下列关于小肠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消化 B.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 C.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消化 D.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6.(2分)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是喉 B.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C.痰中往往含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人的呼吸道 D.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7.(2分)如图是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吸气过程,肋间肌收缩 B.BC段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 C.B点、C点时,膈肌所处的位置相同 D.B点、C点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8.(2分)下列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肺泡数量非常多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 D.肺分为左肺和右肺9.(2分)如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10.(2分)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情况危急。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对溺水者进行口对口吸气法的人工呼吸抢救 B.先判断溺水者无呼吸或无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C.在急救车到达前,确认溺水者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 D.在急救车到达前,需要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11.(2分)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有关它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三种血细胞都需要血浆运载 B.②代表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 C.图中③可以用来作为DNA亲子鉴定材料 D.某志愿者从平原到西藏参加支教半年后,血液中①数量显著增加12.(2分)为观察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同学们做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尽可能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小鱼进行观察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滴水,目的是为小鱼提供饮水 C.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13.(2分)如图为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及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静脉 B.③中流动的是含氧丰富的血液 C.③管壁弹性最大 D.血液在②处可以发生物质交换14.(2分)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就有“心主身之血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记载。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右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流方向的是()A. B. C. D.15.(2分)如图是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C.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应该在a点扎上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16.(2分)为探知酒精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酒精浓度0(清水)0.25%0.5%1%10%20%心率(次/分)210270300180138死亡A.每组选用多只水蚤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B.此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浓度,清水组是对照组 C.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酗酒危害人体健康17.(2分)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 B.图中①、②、③、④组成肾单位 C.C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于肾小管病变引起的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各种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18.(2分)检测某人血浆、肾小管上段液体以及输尿管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物质血浆肾小管上段输尿管甲0.03%0.03%2%乙0.1%0.1%0%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19.(2分)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可表示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氧含量的变化 B.a曲线可表示从进食前到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的变化 C.b曲线可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D.b曲线可表示血液流经肌肉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20.(2分)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A.表皮 B.角质层 C.生发层 D.真皮21.(2分)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 B.胰岛素缺乏可导致糖尿病 C.激素在人体内分泌量多,作用大 D.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呆小症22.(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A.大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B.徐徐同学打篮球时将腰部扭伤,使右侧坐骨神经受到了压迫。他的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麻木和疼痛等症状,说明坐骨神经具有感觉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树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轴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23.(2分)星期天的早上阳光明媚,小华去看电影,刚进电影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慢慢地才看清楚。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是()A.瞳孔由小变大 B.瞳孔由大变小 C.晶状体由厚变薄 D.晶状体由薄变厚24.(2分)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①处受损,刺激A处时不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C.若②处受损,刺激A处时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 D.复杂反射依赖图中所示结构就可以完成25.(2分)作为初中生,同学们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和安全用药的常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用药时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 C.发现路人昏迷倒地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先开窗通风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26.(8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三名航天员们配备了丰富的“太空菜单”,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为航天员提供了充足能量和营养物质。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代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过程,A~C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甲、乙为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的器官,①~③为某种生理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最大的消化腺是[],它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对有促进消化(乳化)作用,故肝炎病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2)老年人发生便秘,主要是因为粪便在图一中[]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在此处被过度吸收引起粪便干燥,难以排出。(3)图二中,若A为蛋白质,B为多肽,则器官甲为图一中[];若C为氨基酸,器官乙为,参与②过程中的消化液有。(4)小麦等粮食作物富含淀粉,经过消化最终变为图二中的C,C在器官乙内经过过程③进入循环系统。27.(8分)近几年研究发现,腹式呼吸可使足够的氧气最终被运输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中,从而更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腹腔的压力会随之有规律的变化,进而促进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请分析回答:(1)若吸气时收缩幅度加大,会达到图一乙所示的位置,则肺能随之,从而吸入更多的气体,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腹式呼吸。(2)如图二可知,每一次呼吸大约用时秒。在ab、bc、bd三段曲线中,表示吸气的是。(3)图三中B处表示的是过程,在此过程是通过实现的。(4)图三中C处⑥表示气体。血液流经C处后,血液变为血。28.(8分)如图是人体心脏和血液循环示意图,Ⅰ至Ⅳ代表心脏四个腔;1至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A、B、C、D代表身体部分器官。请如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心脏壁最厚的是[];1﹣5血管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是(填序号);Ⅲ的血液含氧量比Ⅳ血液的含氧量。(2)现在我国大部分人群已经完成注射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接种部位是上臂肌肉。疫苗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二心脏中“?”处有,这种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器官A、B、C中,有些结构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这些结构包括(至少写出两种)。(4)饭后血液流经B后,营养物质含量会;如果D代表大脑,脑细胞产生的尿素随血液运输到C排出体外,至少要经过心脏次。29.(9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D、E为相关系统,C为组织细胞,a、b、c、d为物质,①、②、③、④、⑤为生理过程,请分析作答。(1)a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血液中的运输到C被氧化利用,产生的代谢废物除图中方式排出体外外,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还有等。(2)小丽跑步吸气时,外界气体b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时,就会出现的症状。(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经过①过程,在肾小囊形成;健康人的d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生理过程导致的。(4)图中人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是[]。30.(9分)2022年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为中国队摘得北京冬奥会首金。冰雪运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请结合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听到裁判员发出指令声后,运动员迅速出发。这一反射活动属于反射类型中的。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叫。听到裁判员指令的感受器位于图中的[]。(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主要是。运动将消耗人体大量能量,推测运动员肌肉细胞中的数量要多于普通人。(3)运动员出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大脑发出的信号促使肾上腺分泌,并通过运输到作用部位。(4)滑雪时,当看到终点标志后,运动员加速向终点冲刺,这个过程中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为[]→视神经→A→神经→肌肉。而我们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过度变曲,形成近视。31.(8分)截至2022年4月15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1124.5万剂次,接种疫苗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率。但由于毒株出现多次变异,所以疫情防控时刻不能松懈。回答以下问题:(1)新冠肺炎被定义为传染病,是因为具有传染性和的特点。(2)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有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重症患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说明新冠病毒侵入了人体的系统。新冠病毒是引起新冠肺炎的,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属于。(3)接种疫苗时,针刺入皮肤,针刺处要用无菌棉棒按压,一段时间后,针刺部位会自动止血,这是血液中(血细胞)的功能。(4)接种的疫苗从免疫的角度看属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如图2中①~⑤中,不属于此道防线的是(填数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2分)神舟十三号出征前,宇航员吃下了精心设计的包子,每个包子13个褶,寓意“包十三号成功”。包子这类面食中,含量最多且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无机盐 B.水分 C.蛋白质 D.糖类【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解:AB、无机盐和水分属于无机物,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但不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不符合题意。D、包子这类面食中都含有较多的淀粉,主要成分是糖类,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供能物质,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2.(2分)人体的健康需要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如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甲乙丙丁营养物质含碘的无机盐含钙的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缺乏症甲亢骨质疏松症夜盲症神经炎、消化不良可补充的食物海带牛奶动物肝脏糙米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表: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解答】解:A、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吃海带可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A错误;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适量和牛奶可预防骨质疏松症。B正确;C、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可预防夜盲症,C正确;D、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神经炎,适量吃粗粮、糙米可预防脚气病、神经炎,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比较记忆。3.(2分)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分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B.Ⅲ在大肠内最终被消化为脂肪酸 C.C是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 D.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分析】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所以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Ⅱ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Ⅲ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解答】解:A、Ⅰ曲线代表的物质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A正确。B、Ⅲ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B错误。C、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因此B表示胃,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具有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C正确。D、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正确。故选: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情况。4.(2分)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结果是1号试管不变色,2号试管变蓝。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甲、乙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淀粉糊和唾液 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 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探究的是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因此以暴饮暴食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解答】解:A、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设置了甲和乙两支试管的目的为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淀粉糊的量,A错误。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37℃的热水中保温,B错误。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C错误。D、由实验现象可见: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D正确。故选:D。【点评】关键点: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5.(2分)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下列关于小肠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消化 B.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 C.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消化 D.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解答】解:A、小肠内有多种种消化液,消化液中有的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A正确。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B正确。C、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C错误。D、小肠长约5~6m,是消化道内最长的一段,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机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6.(2分)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是喉 B.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C.痰中往往含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人的呼吸道 D.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解答】解: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咽,A错误。B、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食物会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所以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B正确。C、气管和支气管上的腺细胞分泌黏液,使空气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使进入人体的空气清洁。因为痰中往往含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所以不要随地吐痰,C正确。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即呼吸道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D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7.(2分)如图是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吸气过程,肋间肌收缩 B.BC段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 C.B点、C点时,膈肌所处的位置相同 D.B点、C点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解答】解:A、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A正确。B、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的面积增大,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B正确。C、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终了的瞬间,膈肌处于最下端,C点表示呼气终了的瞬间,膈肌处于最上端,C错误。D、图示中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外界大气压等于肺内气压,D正确。故选:C。【点评】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8.(2分)下列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肺泡数量非常多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 D.肺分为左肺和右肺【分析】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解答】解:A、肺泡数量多,有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C、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D、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气体交换功能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9.(2分)如图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呼出气体 D.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分析】通过柱状图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吸入的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多了,水蒸气的含量也增加了,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因此呼出气体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解答】解:AB、据柱状图可见:无论吸入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AB错误;C、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C。【点评】在分析气体变化的数据时,除了搞清楚气体变化外,一定要弄明白气体的含量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10.(2分)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情况危急。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对溺水者进行口对口吸气法的人工呼吸抢救 B.先判断溺水者无呼吸或无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C.在急救车到达前,确认溺水者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 D.在急救车到达前,需要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解答】解:A、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先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再用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A错误。BD、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当你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应首先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人工呼吸等科学有效的措施实施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BD正确。C、在急救车到达前,首先,确认伤病员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正确。故选:A。【点评】掌握人工呼吸这种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11.(2分)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有关它的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三种血细胞都需要血浆运载 B.②代表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 C.图中③可以用来作为DNA亲子鉴定材料 D.某志愿者从平原到西藏参加支教半年后,血液中①数量显著增加【分析】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解答】解:A、血浆是淡黄色,约占血液总量的55%,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正确。B、②代表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正确。C、图中③是血小板,无细胞核,不可以用来作为DNA亲子鉴定材料,错误。D、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甲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2.(2分)为观察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同学们做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尽可能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小鱼进行观察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滴水,目的是为小鱼提供饮水 C.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解答】解:A、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因此应选取尾鳍色素较少的活小鱼作为观察材料。A错误;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错误;C、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C正确;D、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宽且亮,D错误。故选:C。【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13.(2分)如图为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及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静脉 B.③中流动的是含氧丰富的血液 C.③管壁弹性最大 D.血液在②处可以发生物质交换【分析】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之间相连的最细小血管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流的方向,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这样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这样的血管为静脉。图中①静脉,②毛细血管,③动脉。【解答】解:A、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所以①是静脉,A正确。B、③是动脉,但是动脉内不一定是含氧丰富的血液,如肺动脉内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B错误。C、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所以③是动脉,管壁厚,弹性大,C正确。D、②是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血管的特点及肺循环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14.(2分)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就有“心主身之血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记载。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右心室收缩时心室内血流方向的是()A. B. C. D.【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左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右边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心房连通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解答】解:左心室和主动脉相连,右心室和肺动脉相连。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这时动脉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故选:D。【点评】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方向。15.(2分)如图是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C.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应该在a点扎上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如图所示: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解答】解:A、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错误;B、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错误;C、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正确;D、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这三种血管的特点掌握。16.(2分)为探知酒精的危害,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酒精浓度0(清水)0.25%0.5%1%10%20%心率(次/分)210270300180138死亡A.每组选用多只水蚤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B.此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浓度,清水组是对照组 C.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酗酒危害人体健康【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本实验菜青虫的数量要相同,每组选用多只水蚤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A正确。B、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因此设置清水这组,主要是起对照作用,另外不同酒精浓度的组为实验组,B正确。C、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变化是先上升再下降,直至死亡,C错误。D、据曲线图可见: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因此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酗酒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17.(2分)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 B.图中①、②、③、④组成肾单位 C.C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于肾小管病变引起的 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各种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分析】题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a动脉血,b静脉血,c尿液,解答即可。【解答】解:A、①入球小动脉和②出球小动脉内均流动脉血,所以与①相比,②处血液中氧含量无明显下降,A正确。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④肾小球、③肾小囊和⑤肾小管组成。B错误。C、c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由于肾小管病变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C错误。D、流经肾脏之后的血液,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均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8.(2分)检测某人血浆、肾小管上段液体以及输尿管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物质血浆肾小管上段输尿管甲0.03%0.03%2%乙0.1%0.1%0%A.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D.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形成尿液。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解答】解: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而尿素不能被重吸收,所以导致尿素浓度迅速升高,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乙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囊中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质不可能出现在肾小管中。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区别。19.(2分)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曲线可表示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氧含量的变化 B.a曲线可表示从进食前到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的变化 C.b曲线可表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尿素含量的变化 D.b曲线可表示血液流经肌肉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分析】1、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2、进食前到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3、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会急剧减少。4、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解答】解:A、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氧气增加,不会减少,A错误;B、到进食后由于吸收了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B错误;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管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会急剧减少,C错误。D、肌肉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血液流经肌肉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如图中的曲线b,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20.(2分)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A.表皮 B.角质层 C.生发层 D.真皮【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真皮中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冷热触痛,据此答题。【解答】解: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故选:D。【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皮肤的结构和功能。21.(2分)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 B.胰岛素缺乏可导致糖尿病 C.激素在人体内分泌量多,作用大 D.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呆小症【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解答】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错误。B、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缺乏可导致糖尿病,正确。C、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特殊的调节作用,错误。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错误。故选:B。【点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22.(2分)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A.大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B.徐徐同学打篮球时将腰部扭伤,使右侧坐骨神经受到了压迫。他的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麻木和疼痛等症状,说明坐骨神经具有感觉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树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轴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解答】解:A、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脊髓,A错误。B、某人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麻木和疼痛,可能是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说明坐骨神经具有传导功能,B错误。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正确。D、树突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D错误。故选:C。【点评】牢记掌握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23.(2分)星期天的早上阳光明媚,小华去看电影,刚进电影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慢慢地才看清楚。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是()A.瞳孔由小变大 B.瞳孔由大变小 C.晶状体由厚变薄 D.晶状体由薄变厚【分析】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是虹膜内的平滑肌,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解答】解: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从明亮的室外刚进入昏暗的电影放映厅时,瞳孔由小变大,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才能看清室内的物体。故选:A。【点评】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是关键。24.(2分)如图是人体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①处受损,刺激A处时不能引起相应的感觉 C.若②处受损,刺激A处时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 D.复杂反射依赖图中所示结构就可以完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图中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解答】解:A、神经冲动的传导路径为: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正确。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①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若患者只是①处受损,刺激A感受器时不能引起相应的感觉,B正确。C、如果因某种原因②传出神经受损,刺激A感受器,人体不会作出反应,因为反射弧不完整,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神经冲动会沿着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感觉。因此,如果因某种原因部位②受损,刺激A处时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此人有感觉,C正确。D、复杂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如果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属于简单件反射,图中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简单发射,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和功能。25.(2分)作为初中生,同学们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和安全用药的常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带有“OTC”标识的处方药,用药时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 C.发现路人昏迷倒地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先开窗通风【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解答】解:A、A、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首先是切断电源,如果找不到电源,就应该用干的木棍将他触电的部分敲开,A正确。B、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B错误。C、人晕倒有不同的原因,对于有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晕倒,如果活动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故最好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请专业人员处理和救治,C正确。D、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0分)26.(8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次飞行任务中,三名航天员们配备了丰富的“太空菜单”,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为航天员提供了充足能量和营养物质。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代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过程,A~C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甲、乙为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的器官,①~③为某种生理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最大的消化腺是[1]肝脏,它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促进消化(乳化)作用,故肝炎病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2)老年人发生便秘,主要是因为粪便在图一中[2]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在此处被过度吸收引起粪便干燥,难以排出。(3)图二中,若A为蛋白质,B为多肽,则器官甲为图一中[3]胃;若C为氨基酸,器官乙为小肠,参与②过程中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4)小麦等粮食作物富含淀粉,经过消化最终变为图二中的C葡萄糖,C在器官乙内经过过程③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1是肝脏、2是大肠、3是胃、4是小肠。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答】解:(1)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图一中1肝脏,其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胆汁储存于胆囊。其分泌的消化液对脂肪的消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2)老年人发生便秘,主要是因为粪便在2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在此处被过度吸收引起粪便干燥,难以排出。(3)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图二中,若A为蛋白质,B为多肽,则器官甲为图一中3胃;若C为氨基酸,器官乙为小肠,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其中图二中①是胃液,②是肠液和胰液。(4)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小麦等粮食作物富含淀粉,经过消化最终变为图二中的C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故答案为:(1)1肝脏;脂肪。(2)2大肠。(3)3胃;小肠;肠液和胰液。(4)葡萄糖;吸收。【点评】理解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7.(8分)近几年研究发现,腹式呼吸可使足够的氧气最终被运输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中,从而更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腹腔的压力会随之有规律的变化,进而促进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请分析回答:(1)若吸气时膈肌收缩幅度加大,会达到图一乙所示的位置,则肺能随之扩张,从而吸入更多的气体,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腹式呼吸。(2)如图二可知,每一次呼吸大约用时2秒。在ab、bc、bd三段曲线中,表示吸气的是bc。(3)图三中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在此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4)图三中C处⑥表示气体二氧化碳。血液流经C处后,血液变为静脉血。【分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2)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图三是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的示意图,图中A处表示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C是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解答】解:(1)简单的一呼一吸,其实有很多种方式,主要分为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当吸气时膈肌收缩幅度加大,到达图一中B位置,则肺的中下部能顺利扩张吸入更多气体,这种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2)据图二可见:每次呼吸越用2秒,在ab、bc、bd三段曲线中,bc段肺容量增加,表示吸气,ab段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bd表示一次呼吸运动。(3)图三B处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4)图三中C处表示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C处时,血液中的⑤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氧气和血红蛋白要分离,组织细胞产生的⑥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浓度由高变低。故答案为:(1)膈肌;扩张。(2)2;bc。(3)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作用。(4)二氧化碳;静脉。【点评】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的关键。28.(8分)如图是人体心脏和血液循环示意图,Ⅰ至Ⅳ代表心脏四个腔;1至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A、B、C、D代表身体部分器官。请如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心脏壁最厚的是[Ⅳ]左心室;1﹣5血管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是1、3、5(填序号);Ⅲ的血液含氧量比Ⅳ血液的含氧量少。(2)现在我国大部分人群已经完成注射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接种部位是上臂肌肉。疫苗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Ⅰ→Ⅲ→Ⅱ→Ⅳ(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二心脏中“?”处有房室瓣,这种结构保证了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器官A、B、C中,有些结构的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这些结构包括肺泡、小肠绒毛、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肾小管、毛细血管(至少写出两种)。(4)饭后血液流经B后,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如果D代表大脑,脑细胞产生的尿素随血液运输到C排出体外,至少要经过心脏2次。【分析】(1)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如图所示:(2)图一中:Ⅰ右心房,Ⅱ左心房,Ⅲ右心室,Ⅳ左心室,1上腔静脉,2肺静脉,3下腔静脉,4主动脉,5肺动脉。图二中:Ⅰ右心房,Ⅱ左心房,Ⅲ右心室,Ⅳ左心室,A肺,B小肠,C肾脏,D代表身体某器官。【解答】解:(1)图一中心脏的壁最厚的是Ⅳ左心室,因为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射血距离远,需要较大的动力。根据分析栏血液循环图示可知,图一中1上腔静脉、3下腔静脉、5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Ⅲ右心室内流的是含氧少静脉血,Ⅳ左心室内流的是含氧动脉血,故Ⅲ的血液含氧量比Ⅳ血液的含氧量少。(2)从血液循环途径可知:上肢肌肉注射疫苗时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Ⅰ右心房→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Ⅱ左心房→Ⅳ左心室→主动脉→……,因此疫苗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Ⅰ→Ⅲ→Ⅱ→Ⅳ。(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图二心脏结构“?”处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A肺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进入扩散;B小肠中: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壁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肾脏中: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毛细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壁构成,肾小囊内壁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都有利于滤过作用,肾小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重吸收功能。(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饭后血液流经B小肠后,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脑细胞形成的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是:尿素→脑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所以脑细胞形成的尿素分子至少要经过心脏2次才能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答案为:(1)Ⅳ左心室;1、3、5;少。(2)Ⅰ→Ⅲ→Ⅱ→Ⅳ。(3)房室瓣;肺泡、小肠绒毛、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肾小管、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写两种即可)。(4)增加;2。【点评】熟练的掌握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9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A、B、D、E为相关系统,C为组织细胞,a、b、c、d为物质,①、②、③、④、⑤为生理过程,请分析作答。(1)a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C被氧化利用,产生的代谢废物除图中方式排出体外外,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方式还有排汗、呼吸等。(2)小丽跑步吸气时,外界气体b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经过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过程,在肾小囊形成原尿;健康人的d中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②]肾小管的重吸收生理过程导致的。(4)图中人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是[C]组织细胞。【分析】图示中,A是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组织细胞,D泌尿系统;a是营养物质,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尿液;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③表示肺内的气体交换,④表示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⑤表示吸收,解答即可。【解答】解:(1)a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主要通过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C组织细胞被氧化利用。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2)吸气时,外界气体b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3)D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经过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形成原尿。健康人的d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有机物在组织细胞内分解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C组织细胞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故答案为:(1)血浆;排汗、呼吸(2)血红蛋白;贫血(3)肾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4)C组织细胞【点评】解答时宜结合图示逐题分析作答。30.(9分)2022年2月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优化算法考核试卷
- 人事行政培训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考核试卷
- 公司合并与收购的财务税务考虑考核试卷
- 森林改培与城市森林绿化考核试卷
- 梨花绘画课件教学课件
- DB11T 714.2-2010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 第2部分:符合性测试
- 负反馈课件教学课件
- 食堂员工培训计划方案
- 《过秦论》培训课件
- 业务人员法律知识培训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智能财税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年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六三制)科学全册知识点
- 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之乘法分配律(提公因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