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2023年关于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2023年关于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2023年关于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2023年关于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工业园区为模式,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其对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内在规律,但政府的促进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当前我市要突出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引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市县域经济规模及特征分析

(一)基本状况

巴彦淖尔市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家、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久负盛誉的塞外瓜果之乡。广袤无垠的天然草原,地域广阔,畜牧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大自然为巴彦淖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巴彦淖尔市拥有土地面积6.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有173.2万人,农村人口占居多数。按照行政区划巴彦淖尔市下辖一区、二县、四旗共七个旗、县、区(全部为县级单位),旗县区下辖48个乡镇苏木和10个办事处,另有16个国营农牧渔场。七个旗县区的经济全部为县域经济,市域经济的总量全部由县域经济所创造,可以说,巴彦淖尔市各项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县域经济规模

12005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7.03亿元,人均gdp为12560元。gdp最高的为临河区,达到71.35亿元,占全市的32.9%;乌前旗、XX县区两旗均超过30亿元以上,分别为40.93亿元和34.90亿元;XX县区接近30亿元,为28.92亿元;其它三个旗县全部超过10亿元以上。人均gdp最高的是乌后旗,达到24436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876元;最低的是XX县区,为10554元。

2005年全市7个旗县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也全部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都在20%以上。从财政收入看,7个旗县区财政总收入的都在快速增长,增速最高的乌后旗达到118.5%,其它6个旗县区也全部超过了25%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全市打破了多少年来财政总收入一直为十几亿元的老黄历,跨入了20亿元的行列,同比增长达到36.1%,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8.1个百分点。

(三)特征分析

1、开放性。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它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不能搞人为的市场分割。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可以突破人为划分的地域和边界,冲破自然条件、地理交通、民族关系等影响,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臵,形成跨区域的经济协作网络,获取竞争优势。近几年来,各旗县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引进了一

2批区内外知名企业,对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多样性。县域经济具有多样性特征,不同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着力点也不同。我市各旗县区依托自身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各异的产业体系,临河区重点发展绒毛、粮油、蔬菜番茄、生物制药、肉类、饲料和制糖加工业;XX县区重点发展乳业、果蔬加工业;杭后重点发展酿造业、乳业、蔬菜番茄、粮食、木业、发酵加工业;XX县区重点发展番茄、炒货和粮油加工业;中旗、后旗重点发展肉类、皮毛加工业和矿山工业。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进而达到资源的合理配臵。

3、不平衡性。县域经济之所以引起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县域经济的差异性。我市县域经济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差距,也表现为人均指标的差距。2005年全市7个旗县区中,gdp总量最大的临河区与最小的乌后旗,两者之间相差57.73亿元;人均gdp最高的乌后旗和最低的XX县区相差13882元;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乌后旗与最低的XX县区相差4887元。县域经济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不平衡性日渐明显。尽管我市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总体实力较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但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总量偏小

3我市七个旗县区中,总量最大原临河区生产总值仅为71亿元,离100亿元尚有30亿元的差距。乌中旗、XX县区、乌后旗三个旗县总量仅为十几亿元。与其它先进盟市的旗县相比,总量偏小、实力偏弱。

2、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总的来看,我市县域经济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源型工业比重大,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起点低、数量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整体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演进的工业化初期阶段。从县域三次产业结构可以看出,部分旗县产业结构升级不快,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仍占据一定地位,工业基础相对较弱,工业化水平还不高,7个旗县区有5个旗县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农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待提高。

3、财政运转困难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了财政状况。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旗县财政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表现为各旗县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巨大,同时7个旗县区地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绝对额相差较大,支出大于收入14.2亿元。并且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相当,有的已超过财政

4收入的增长。较低的财政收入,使得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而用于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极为有限。

4、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

虽然我市近年来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生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都较弱,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市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太少,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稳定性差,起不到“航空母舰”的效应。二是县域龙头企业科技水平低。目前,我市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转化率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的情况。三是企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我市粮油、脱水菜、绒毛加工行业大小企业有500多家,各自为政,形不成规模优势,资源配制不合理。四是企业品牌产品少。许多龙头企业虽有很好的特色产品,但名品少,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五是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我市还没有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具有感召力、组织能力和发挥作用的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六是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建设缓慢,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完善、不配套,市场信息网络体系滞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5、资金、人才和技术短缺

由于县域经济实力薄弱,地方财政拮据,资金较为紧缺。

5加之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式管理,收缩县级、农村机构业务,使县域深受“失血”之痛,资金缺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再加上受地理、各种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不能为科学技术人员提供优越的研究条件和良好的生活待遇,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特别是大学生毕业回县、乡工作的不多,愿去县内企业工作的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的吸引力,人才流失严重。就目前县级的技术力量看,不仅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缺乏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经济创新型人才。就连一般的技术人才也很难满足需求。人才缺乏导致了科技力量的薄弱,科技创新难,科技基础差等问题。加上投资软硬环境相对较差,吸引资金、技术也相对较少。

6、城乡居民收入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小。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022元和4265元,有五个旗县城镇居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四个旗县农牧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乌后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10元和2168元。由于收入水平低,居民消费能力不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

二、巴彦淖尔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巴彦淖尔市土地及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耕地1000多万亩,人均9亩多。得黄河水自流灌溉之利,加之光

6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河套硬质小麦、油料葵花、河套蜜瓜、苹果梨、番茄、枸杞、黑瓜籽等名优产品,乌拉特草原盛产牛、马、羊、驼,特别是二狼山白绒山羊和戈壁红驼驰名中外。全市年产绒毛6000多吨、肉类13万吨、奶类15万吨、皮张180万张,作物秸秆、芦苇等300余万吨,均属品优质佳的绿色、特色产品。围绕这些名品建设的乳、肉、绒、粮油、蔬菜(瓜果)、饲草料六大支柱产业和炒货、酿造、林苇、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矿产资源富集。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绝大多数矿床集中分布在获各琦、欧布拉格、东升庙、炭窑口、甲胜盘五个XX县区。已发现的矿产有68种,主要有硫、铜、铁、铅、锌、金、银、稀土、石墨、石灰岩、硅石、花岗岩等。经粗略估算,全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价值约为1860亿元。另外,据地矿部门的专家分析,我市未探明的矿产资源远景储量还非常可观,在XX县区的欧布拉格一带可能蕴藏着世界级的大铜矿,开发潜力巨大。依托这些丰富的资源,现已形成了对硫、铜、铁、铅、锌、金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深加工的特色优势产业。

水资源条件优越。200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202.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33亿立方米。黄河年均过境流量316亿立方米,实引黄河水40多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4.5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量后水资源总量52

7亿立方米。全市10座中小型水库年末蓄水量0.33亿立方米,水库年总供水量0.12亿立方米。

此外,我们还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完善了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资源优势转化等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我市绿色食品加工、冶金、化工、电力支柱产业的成长和升级。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巴彦淖尔市的实际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应当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总体目标,紧紧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

1、区别对待的原则

我市县域经济类别多样,从地貌特征看,有的是草原为主,有的是平原,还有荒漠半荒漠;从经济要素的角度划分,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旗县、工业基础较好的旗县、靠近中心城市的旗县、处于交通要道的旗县,也有地处相对偏远、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旗县;从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有经济相

8对强的旗县、中等发展水平的旗县和经济欠发达的旗县。

因此,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在政策导向上,要鼓励经济强旗县继续“率先发展”,促进中等发展水平的旗县“加快发展”,帮助欠发达旗县“迅速崛起”。在工作方法上,应按“抓住两头、促进中间”的思路,壮大经济强的旗县、提升中等发展水平的旗县、帮扶经济欠发达的旗县。

2、特色化发展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自由交换的,利用优势生产要素换取短缺生产要素,就能够取长补短,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因此,对一个县域而言,不可能也不应当发展全方位、全门类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带动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根据我市资源的分布和周边资源的可利用情况,各旗县区都确定了特色化的发展路子。河套灌区的临河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四个旗县区突出走农牧业产业化道路,沿山的乌前旗、乌中旗和乌后旗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探、采、选、冶、加的矿业开发道路。同时,各旗县区都充分做好承接重化工阶段来临的产业的确立:临河区确定了食品、绒纺、电力、化工和生物制药五大产业;XX县区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同时可以发展电力和

9生物制药;XX县区确定以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矿产业为主攻方向;乌前旗加快构建冶金矿山、建材、化工、造纸与电力工业五大产业;乌中旗要做强矿产、电力和煤焦化三大产业;乌后旗做强重化工业;XX县区要打造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工业和冶金工业三大重点产业。

3、市场取向原则

近年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条件下,资源优势的效用正被市场优势所取代,资源禀赋虽然是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惟一条件,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形成更重要的是依靠后天的培育。产业培育既要立足于资源优势,更要立足于市场需要。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把单纯依托于资源优势的发展思路逐步转移到立足于市场需求的发展思路上来,要更多地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效配臵。

4、统筹发展原则

城市发展必须以农村为腹地。只有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了,县域经济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政策,统筹城乡发展措施,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还要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妥善解决农民进城务工问题。制定特殊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农牧区工作。统筹县域之间

10的发展,着力加快路网、电网、信息网建设,打通县际间的不通路、实现用电同网同价,解决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对等、不衔接的问题。

5、服从全局的原则

县域经济归根结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就县论县、受行政区划限制,而要将其看做是一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将它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大力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发展平台,从而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在人口、劳力、资源、交通、生产、流通、市场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统

一、协调的格局。旗县(区)要有全市“一盘棋”的观念,主动呼应全局、呼应XX县区,服从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布局。打破条块分割的“诸侯经济”、冲破“城乡壁垒,’,促进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在更大的平台上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优化配臵、有机整合聚积,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1、加快发展中小工业和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托市委、政府提出的“构建三大基地,打造四大支柱产业”

11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争取用5年时间培育150户基础条件比较好、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作用突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各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资金对上述企业给予优先扶持,促进这些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全市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小企业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基地或园区为载体,配合大企业着力培育食品、绒纺、造纸(木材)、发酵、煤化工、氯碱铬盐化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八大产业集群,延伸、扩张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和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培育发展的中小企业及项目起点高,产品、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继续推进“国家银河培训工程”、“财富工程”,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计划,扩大和完善市XX县区、区旗县两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加强人才引进的宏观指导,重点是引进建设“三大基地”和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搞好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是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

12力的关键。目前我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和人才缺乏,宜选择协作性技术创新策略和技术引进再创新策略。即广大中小企业一方面做为大中企业的供应商,积极与大中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实现生存互补,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引进其他企业和各类科研院所的技术进步消化吸收,实现自我创新。强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和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组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站,形成中小企业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借助园区、基地等政府信息平台,定期发布涉及中小企业的创建、发展、权利、义务等国家有关政策和市场信息,为中小企业实现资源共享,电子商务,实现虚拟经营创造条件。

2、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

加快推进我市农牧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今后我们将立足地区自然资源和特色农畜产品资源,以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利用2至3年时间,全市大宗鲜活农、畜、水产品全部实行无公害生产,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到2010年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占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绿色畜禽产品养殖规模占到畜禽饲养规模的80%。

(1)加强宣传,树立农牧业标准化的观念和意识。牢固树立坚持以标准抓生产的意识,把提高广大农技人员、

13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广泛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各级农牧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要积极开展安全、优质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特别是在农牧民“绿色证书”教育和冬季培训中,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畜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提高农牧民按照标准化规程进行生产的技能和自觉性。使实施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关心、支持农牧业标准化的工作氛围。(2)配套完善农牧业标准体系。健全完善农牧业标准体系,是保证农牧业标准化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的前提。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牧业主管部门,一是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做好农牧业标准的搜集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以便参照执行;二是要参照同类产品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本着科学、先进、适用的原则,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农畜产品地方标准,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审定,争取作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三是要依据各类农产品的产品标准,配套完善相应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配套标准,同时,生产标准要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准相结合,把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配套完善,使我市

14所有农畜产品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可遵循。

(3)加大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一是普及推广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各级农牧业技术推广部门要通过培训和示范,指导农牧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按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二是积极开展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三是培育名牌农畜产品,提高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用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培育成为名牌产品,通过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提高我市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各旗县区政府要大力推进“四位一体”生态能源项目建设,通过提高标准、扩大规模,研究、探索和推进我市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4)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引进规模大、产品品牌知名度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带动我市标准化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扶持和培育规范化的中介服务组织,要把标准化生产推广作为健全完善中介组织的切入点,同时,对中介组织实行实体化改造。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的组织与自律,引导和促进农牧民实行标准化生产。

(5)健全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对农牧业标准实施的监督。一是要继续健全完善市、旗县区、

15基地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手段。市级要建立农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重点开展农畜产品质量检测评价,满足产品抽检、认证的需要。旗县区和生产基地乡镇与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要以速测手段为主,主要开展农畜产品产地质量抽检和市场准入检测,把好源头质量控制关;二是要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价。农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一方面要对我市的大宗农畜产品与特色农畜产品进行检测评价,寻找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间的差距或优点,为研究制订配套的优质化生产技术标准服务。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农畜产品抽样检测,监督农畜产品的质量状况;三是积极开展产品质量认证。组织和引导生产基地与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培育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有条件的旗县区要先搞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

3、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县域经济既不同于国家宏观经济,又不同于企业微观经济,既不完全是农村经济,又区别于城市经济,其准确的定位只能是作为城乡经济结合部和交汇点的小城镇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而小城镇经济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小城镇

16建设当作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当作工业化的载体和民营化的平台,从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按照市委、政府印发的《巴彦淖尔市加快城镇化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县城和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重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臵。以小城镇作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落脚点,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和发展的原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和空间落实。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只有依靠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转变,通过减少农民数量才能达到富裕农民的目的。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促进县域经济的重头戏。

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还应围绕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和提高农民收人展开,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就业问题。当前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取消一些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当政策。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农村的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非农就业。

17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资源配臵的经济,但并不是说县域经济的资源配臵只能局限于县域这个范围之内。市场是无边界的,市场机制配臵资源的范围也没有边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县域看县域,在全区、全国甚至全球的范围内审视自己,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和口岸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加强与蒙古国经贸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蒙古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有效配臵。甘其毛道口岸要实现常年开关,早日开通巴格毛都口岸。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合作,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技术转移。主动融入“呼包鄂”金三角,要形成借助外力求发展的共识,举全力招商引资,走出一条由依托本地资源为主向引导外部资源加工增值发展的路子。主动打破地区分割,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5、加强民营经济的保护、扶持和发展。

鼓励民间投资,进一步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从发展趋势看,农业经济将相对稳定,县属企业随着改革的

18深人将逐步淡出,个体私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因此,要把鼓励民间投资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并做好政策上的引导工作。加快旗县(区)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的步伐,积极扩大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范围,降低民营企业进入门槛,加快发展与大中型企业、城市经济配套的民间投资项目,在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和非义务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性服务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可供民间资本进入的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