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1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2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3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4页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I《无机化学》部分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颜色

名称颜色名称颜色名称颜色

石墨黑色金刚石无色硅灰黑色

门磷白或黄色红磷红棕色

单质硫淡黄色

F2淡黄绿色C12黄绿色Br2深红棕色

12紫黑色

铜紫红色金黄色

N02红棕色N2O4无色

Na2O2淡黄色

氧化物FeO黑色Fe2O3红棕色Fe3O4黑色

Mn02黑色CuO黑色Cu2O红色

HgO红色Ag2O棕黑色

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Cu(OH)2蓝色

FeS黑色FeS2黄色

CuS黑色Cu2S黑色

盐HgS黑色PbS黑色

FeC13-6H2O棕褐色FeSO4-7H2O绿色

CuC12棕黄色CuSO4白色

1

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l黄色

Ag2CO3白色Ag3PO4黄色

KMnO4紫黑色

水合离子或Cu2+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

络离子MnO4-紫红色[CuC14]2-黄色Fe(SCN)2+红色

颜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

注:(1)Fe(0H)2变成Fe(0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1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

附表1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

卤素气态液态固态水溶液有机溶液

氟淡黄绿色

氯黄绿色黄绿色黄绿色

溟红棕色深红棕色黄T橙色橙红T红棕色

碘紫红色紫黑色棕黄一褐色紫-紫红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14、CS2等,它们

均为无色。

(2)碘酒:褐色

附表2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PH范围酸色碱色

甲基橙3.1-4.4橙色红色(pH<3.1)黄色(pH>4.4)

甲基红4.4~6.2橙色红色(pH<4.4)黄色(pH>6.2)

石蕊5.O-8.O紫色红色(pHV5.0)蓝色(pH>8.0)

2

酚酿8.2〜10.0粉红色无色(pH<8.2)红色(pH>10.0)

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pH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其它

1.久置的浓硝酸(溶有N0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澳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02)呈淡黄色。

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置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5.1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

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

二、俗名总结

序号物质俗名序号物质俗名

1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11Na2CO3纯碱、苏打

2乙快电石气12NaHCO3小苏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胆帆、蓝机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蚁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盐19KA1(SO4)2?12H2O明帆

10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20CO2固体干冰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揭秘

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3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

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

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钻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

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尸NaCl+K

(-)>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

为:-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

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筱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

式为NH4++OH-NH3H2ONH3TH20

3.与C0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0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12、MgC12

(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

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T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I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

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0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

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0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4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I.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03(小苏打)

2.除杂:C02(HC1):通入饱和的NaHC0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03溶液。

3.NaHC0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12、CaC1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0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0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

>c(HC03-)>c(OH-)>c(H+)>c(CO32-),也有c(CO32-)<c(H2co3)。

(五)、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0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

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03):蒸发、结晶、过滤:KN03(NaCl):降温、结晶、

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

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试液,

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

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为:•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

分析。

点评: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

较、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铝及其化合物:

(一)、铝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易成高考的热点,

主要涉及除杂问题。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

5

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

成了致密的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落下

来。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0H-,酸溶液中不能

含有N03-、A102-,溶液中一旦有了N03-,溶液就成了HN0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氧气;碱

溶液中不能含有A13+、NH4+,但可含有A102-。

(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用烟,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03(熔融)4A1+302T

(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

不能用强碱如NaOHo

4.明帆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1(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

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帆可用作净水剂。

点评: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12O3、A1(OH)3分别是两性氧

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有关A1、

A13+、A10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可能设计成探究实验,探究产物等。

6

2.铁的生锈:纯铁不易生锈,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原理是发生电化学腐蚀,涉及

的主要反应原理:Fe-2e-=Fe2+(负极),2H2O+O2+4e-=4OH-(正极),

4Fe(OH)2+O2+2H2O=4Fe(0H)3,2Fe(OH)3.xH2O=Fe2O3.nH2O+(2x-n)H20

3.铁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12、FeC13,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推断题和

实验题的除杂中经常出现。

(二)、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成分: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0;黑色晶体、

磁性氧化铁为Fe3O4: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为Fe2O3,赤铁矿的主要

成分为Fe2O3,它是炼铁的原料。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以上知

识,往往容易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中。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0H)2:现象:白色沉淀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命题角度为:为较长时间

的看到Fe(0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

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

2.Fe(0H)3的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与此相以的还有Cu(0H)2、A1(OH)3»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因其具有独特性,制备胶体的过程和对应的方程式是高考的重点与

热点。实验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1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

停止加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

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

(l)Fe2+:一是碱液法: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注意:此处不用高镒酸钾溶

液氧化,因其具有紫色)

(2)Fe3+:一碱液法: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络合物)

7

2.铁盐与亚铁盐的配制: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配制过

程为:先将它们溶解在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冲稀到指定的浓度。(注意:配制亚铁盐溶液时,

要加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的氧化)

3.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13作腐蚀液: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二

是利用此反应式设计成原电池,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离子共存: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H+、N03-)、(MnO4-)、(C10-);不能与Fe3+共存

的离子有:I-、SO32-、SCN-o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此点是离子共

存问题和实验题的常见命题点。

5.Na2FeO4(高铁酸钠)作新型净水剂:原理是高价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同时生成

Fe(0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悬浮物,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

6.Fe2+、Fe3+、Cu2+、AI3+的除杂: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原理是利用Fe3+、

Cu2+、A1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一般操作方法是:先是加入氧化剂(氯

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2、CuCO3等其他物质(以不引

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

过滤除去。

点评:它和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相比,知识点多,高考命题往往将知识、实验、化学概念与理

论考查集于一身,设计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因此,它在高考中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

铜及其化合物

1.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采用的方法

是(1)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2)不能将青铜器与银质(金属活性差的金属)接触,

避免发生电化学腐蚀。

2.波尔多液消毒: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杀菌和公共场合的消毒。其主要成分组分CuSO4溶液、

石灰水,原理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还有Ba、Pb、Hg、Cd、Ag、Au等

3.粗铜的精炼:重在考查精炼原理:考查角度为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溶液浓度变化等。精

炼原理为: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阳极反应:Cu-2e-=

8

Cu2+、Fe-2e-=Fe2+、Ni-2e-=Ni2+;阴极反应:Cu2++e-=Cu,硫酸铜溶液浓度降低。

4.电解硫酸铜溶液:它是考查电解原理及规律的重要载体,必须熟练书写其电解方程式。

5.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加热不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加

热条件下也不反应,但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如通入02(加热)或加入H2O2,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SO42CuSO4+2H2O,Cu+2H2O2+H2SO4=CuSO4+4H2O=

6.制备CuS04方案的选择:方法如下:一是Cu—Cu0-CuS04,二是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方案的选择主要从绿色化学概念角度进行:一是原料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二是不产生有毒气

体,不造成大气污染。与之相同的还有Cu(NO3)2的制备。

8.Cu2+水解:与Fe3+结合考查实验除杂;CuC12溶液的蒸干、和含有结晶水时除去结晶水,

分别对应的操作是加入盐酸,和在HC1气氛中加热。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对铜及其化合物的考查有“升温”的表现。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二是与铁等其他金属一同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考点归纳

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

2.熔点高,硬度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等。

(二)、二氧化硅(Si02):

(1)Si02的空间结构:Si0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02分子。

(2)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

(3)化学性质:Si0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

溶液、氢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硅酸钠

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

9

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

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

(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均蜗、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三)、硅酸(H2SiO3):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

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

.(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

(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

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

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骁、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一二

氧化硅一水。

点评:有关硅及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

出现的频率很高。

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C12):

(1)物理性质: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

水以及碱反应。

10

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

点燃点燃

Na+C12===2NaClCu+C12===CuC12

点燃

2Fe+3C12^2FeC13(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13,而不生成FeC12。)(铁跟盐酸反应生

成FeC1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FeC13,这说明C1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

占燃

C12+H2==2HC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将H2和C1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

③C1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中,应注意次氯酸是弱酸,要写成化学式而不能拆开。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七种微粒,其中有。

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

(1)强氧化性:C1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

FeC12反应。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12和HC10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

应考虑HC10,HC10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1和HC10,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

反应。

(4)不稳定性: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1一)。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F溶液如FeC12、Na2c03、NaHC03、AgN03、

NaOH等溶液会变质。

④C12与碱液反应:与NaOH反应:

与Ca(0H)2溶液反应: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有效成分为。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IO)2+CO2+H20==CaC031+2HC10生成的HC10

具有漂白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10;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干燥的

11

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10,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

C12+H2O=HC1+HC1O

漂白粉久置空气会失效(涉及两个反应):Ca(C10)2+C02+H2O=CaC03;+2HCI0,f,漂

白粉变质会有CaC0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置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02气体生

成,含C02和HC1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1一的检验:

原理:根据C1—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1一存在。

方法: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SO32-干扰),再滴力口AgN0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说明有。一存在。

点评:氯气的强氧化性及氯水的漂白性是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的热点,如C12氧化Fe2+、C12

氧化S02等,另外,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漂白液、漂白粉及漂白精等内容,也较为重要。

在2008年的高考实验中,让你根据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选取合适的实验装置。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一2

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

态,又有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存在)

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占燃

②化学性质:S+O2==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

3、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有毒气体,易液化。

(3)化学性质:

①SO2能与水反应:亚硫酸为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

12

S02(过量)+NaOH=NaHSO3

对比C02与碱反应:CO2(少量)+Ca(0H)2=CaC03M白色)+H20

2c02(过量)+Ca(OH)2=Ca(HCO3)2(可溶)

将S02逐渐通入Ca(0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02逐渐通入Ca(0H)2

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02和C0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

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0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S02将通入酚献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0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性氧

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02不能漂白指示剂。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02能

使酸性KMn0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02的强还原性(不是S02的漂白性)。

(催化剂:粉尘、五氧化二机)

(将S02气体和C1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④S0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1+2H20(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02的漂白性:S0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02的存

在。

S02C12

漂白的物质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与水生成HC1O,HC10具有漂白性,

色物质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加热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不能复原

⑥S0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4、硫酸(H2SO4)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

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

13

02、S02、C0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3、H2s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H和0原子个数比2:1脱去,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

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i)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ii)与非金属反应(如C反应):(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04或浓HN03发生钝化,而不是不反应。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应,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表面被浓硫酸

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

化。铝和铁也能被浓硝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

(3)、硫酸的用途:干燥剂、化肥、炸药、蓄电池、农药、医药等。

点评:S02的性质及酸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如S02的漂白性,还原性等。特别注

意:能使下列物质褪色体现的是S02的何种性质?能使溟水、氯水、高镒酸钾溶液褪色;能

使酚献试液变红的溶液褪色等。将S02通入BaC1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生成?若再通入足量

的氨气、氯气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原理是什么?写HI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02和N0

N2+O22N0,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

难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澳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

与水反应:

3NO2+H20=2HNO3+N0,此反应中N0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03):

(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

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的氧化性

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

产生N02,稀硝酸产生NO,如:

①Cu+4HNO3(浓)=

②3Cu+8HNO3(稀)=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常温下,Fe、Al遇浓H2s0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

应:Fe+6HNO3(浓)Fe(NO3)3+3NO2t+3H2O

3、氨气(NH3)

(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溶于水溶液呈性:NH3+H2ONH3H2ONH4++0H-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NH3t+H20

氨水中的微粒:(六种微粒)。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容器内气体压强降低,外

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1、HBr、HI用水

吸收,C02、S02,C12、H2s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3)烧瓶内

的气体纯度要大。

b.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①NH3+HC1=NH4CI②NH3+HNO3=NH4NO3③2NH3+H2SO4=(NH4)2SO4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

所以也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

在。

15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课本P88图4—33)

1)原理:

2)装置特点:固+固气体,与制02相同。

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4)验满:a.

b.

5)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

CaC1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12反应生成CaC12-8NH3»P2O5、浓硫

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

(4)氨气的用途:液氨易挥发,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

氨可以作制冷剂。

4、镂盐

筱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钱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1

NH4HCO3

(2)干燥的镂盐能与碱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

(3)NH4+的检验:样品加碱混合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

质会有NH4+。

点评: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实验中“气体制备实验”一直是实验考查

的热点之一。因此,要对氨气的制备原理、收集、干燥、检验、尾气的吸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

梳理,另外,氨气的其他制取方法及氨气的性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II《有机化学部分》

一、知识归纳:

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烧,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16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竣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烧(如苯、

汽油)、卤代燃(溟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

溶于水,但高于65℃时,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烧、酯、一氯烷煌的密度都小于水;溪苯、澳代烷姓、卤代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

一般都大于水。

4、能使溟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烧、快煌、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的有机物。能使浸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14、氯仿、液态

烷烧等。

5、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煌、快烧、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

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燃和环烷烧、焕煌和二烯烧、饱和

一元醇和醛、饱和-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竣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络CH4、C2H6、C3H8;烯谿C2H4;焕谿C2H2;氯

代蛤CH3C1、CH2c12、CHC13、CC14、C2H5C1;醇:CH40;醛:CH20、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

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烧、烘烧、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竣酸

(CH2=CHC00H)及其酯(CH3cH=CHC00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卤代燃(CH3cH2Br)、竣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

二糖(Cl2H22011)(蔗糖、麦芽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

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物质:醇、酚、竣酸。

12、能发生缩聚反应:苯酚(C6H5OH)与醛(RCHO)、二元竣酸(COOH—COOH)与二元醇

(HOCH2CH2OH),二元竣酸与二元胺(H2NCH2CH2NH2),羟基酸(H0CH2C00H)>氨

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制硝基苯(一N02,60℃)、制酚醛树脂(沸水浴)、银镜反应、

17

醛与新制的Cu(0H)2悬浊液反应、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的:烷煌与卤素的取代反应、苯环的侧链上烷煌基与卤素。

—CH3+C12—CH2c1(注意在FeBr3催化作用下取代到苯环上)。

15、常用有机鉴别试剂:新制Cu(0H)2悬浊液、澳水、酸性高镒酸钾溶液、银氨溶液、FeC13

溶液。

16、最简式为CH的有机物:乙块、苯、苯乙烯(—CH=CH2);最简式为CH20的有机物:

甲醛、乙酸(CH3co0H)、甲酸甲酯(HC00CH3)、葡萄糖(C6Hl206)、果糖(C6Hl206)。

1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或与新制的Cu(0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醛类(RCH0)、

葡萄糖、麦芽糖、甲酸(HC00H)、甲酸盐(HCOONa)、甲酸某酯(HCOOR)。

18、常见的官能团及名称:一X(卤原子:氯原子等)、—OH(羟基)、—CHO(醛基)、—COOH

(竣基)、一COO—(酯基)、一CO—(谈基)、一0—(醛键)、C=C(碳碳双键)、一OC—

(碳碳叁键)、—NH2(氨基)、—NH—CO—(肽键)、—N02(硝基)

19、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煌:CnH2n+2;烯燃与环烷烽:CnH2n;焕煌与二烯烧: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饱和一元卤代烧:CnH2n+lX;饱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0H;

苯酚及同系物:CnH2n-60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lCH0;酸:CnH2n02或

CnH2n+lC00H:酯:CnH2n02或CnH2n+lCOOCmH2m+l

20、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用无水CuSO4T变蓝

21、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有机物(如烯)

2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乙醇(浓硫酸,170℃),其他醇(浓硫酸、加热);卤代始(NaOH

18

醇溶液、加热)。

23、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竣酸和无机含氧酸,如磷酸、硝酸)

24、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25、属于天然高分子: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26、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27、常用来造纸的原料:纤维素

28、常用来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质

31、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纤维素、麦芽糖

32、能与Na2c03或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是:含有一COOH:如乙酸

33、能与Na2c03反应而不能跟NaHCO3反应的有机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质是:甲醇(含在工业酒精中);NaNO2(亚硝酸钠,工业用盐,致癌物质)

35、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是:含羟基的物质(如乙醇、苯酚)、与含竣基的物质(如乙酸)

36、能还原成醉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0H

38、能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水果催熟剂的是:乙烯

39、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的是:乙烯的产量

40、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单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环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肤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试管用热碱液清洗;沾有银镜的试管用稀

硝酸洗涤。

44、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

45、加入浓溟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46、加入FeC13溶液显紫色的:苯酚

47>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两种盐:Na2so4、(NH4)2SO4

19

二、有机物的推断

1、根据反应物性质推断官能团:

反应条件可能官能团

能与NaHCO3反应的较基

能与Na2c03反应的竣基、酚羟基

能与Na反应的竣基、(酚、醇)羟基

20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醛基

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红

醛基(若溶解则含一COOH)

色沉淀(溶解)

使滨水褪色C=C、C三C或一CHO

加滨水产生白色沉淀、遇Fe3+

显紫色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C>C三C、酚类或一CHO、苯的同系物等

A

B

A是醇(一CH2OH)

氧化

氧化

C

21

2.从有机反应的特征条件突破

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1)这是烷烧和苯环侧链烷煌基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①烷煌的取代;②芳香煌及

其它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③不饱和烽中烷基的取代。

(2)“

浓H2SO4

170℃

“是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

(3)“

浓H2SO4

140℃

“是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醛的反应条件。

(4)“

22

Ni

A

”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默基的加成。

(5)“

浓H2SO4

A

”是①醇消去H20生成烯嫌或快煌;②酯化反应;③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6)“

NaOH醇溶液溶液溶液澄澈溶液溶溶液

溶液

23

A

“是卤代燃消去HX生成不饱和煌的反应条件。

(7)“

NaOH水溶液

“是①卤代焰水解生成醉:②酯类碱性水解反应的条件。

(8)“

稀H2SO4

”是①酯类水解;②糖类水解;③油脂的酸性水解;④淀粉水解的反应条件。

(9)“

催化剂

24

加热、加压

“是烯燃与水反应生成醇

(10)”

浓H2SO4

55℃~60℃

“是苯的硝化反应条件。、

(11)“

Cu或Ag

“为醇催化氧化的条件。

(12)“

浓H2SO4

25

浓HN03

“为硝化反应的条件。

(13)“无条件”,为不饱和妙与X2、HX(乙快除外)加成的条件;酚类和浓溪水取代反应的条

件。

(14)-"为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条件。

(15)“滨水或Br2的CC14溶液”,是不饱和煌加成反应的条件。

(16)"”是醛氧化的条件。

(17)““是苯的同系物氧化成苯甲酸的条件。

(18)“甲乙丙”,连续两次氧化,必为醇氧化成醛,醛再氧化成酸的反应条件。

3.从物质的转化关系突破

在有机框图题中,有机物烯、卤代烽、醇、殷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转化关系:

三、有机合成

1、官能团的引入:

引入官能团有关反应

羟基(-0H)烯煌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煌水解,酯的水解

卤素原子(一X)煌与X2取代,不饱和煌与HX或X2加成,(醇与HX取代)

碳碳双键(C=C)某些醇或卤代煌的消去,燃烧加氢

醛基(-CHO)某些醉(一CH20H)氧化,糖类水解,

26

埃基(-COOH)醛氧化,酯酸性水解,段酸盐酸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

酯基(-C00-)酯化反应

其中苯环上引入基团的方法:

2、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清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氧化、酯化等消除醇羟基;

(3)通过加成或氧化清除醛基。

3、官能团的保护

在有机合成中,当某步反应发生时,原有需要保留的官能团可能也发生反应(官能团遭到破坏),

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合成目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护官能团,待反应完成后再复原。官能团

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只有被保护基团发生反应(保护),而其它基团不反应;

b被保护的基团易复原,复原的反应过程中不影响其它官能团。

例如:防止醇羟基(或竣基)被氧化(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利用酯化反应生成酷,从而达到

保护羟基(或竣基)的目的。

4、有机合成路线:

四、有机物的鉴别

1、常见物质的特征反应列表如F:

27

有机物或官能团常用试剂反应现象

c=c双键溟水褪色

0c叁键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苯的同系物

溟水分层,上层红棕色

醇中的(一OH)金属钠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浓滨水溟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

苯酚

FeCI3溶液呈紫色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镜

醛基(一CH0)

新制Cu(0H)2悬浊液煮沸生成红色沉淀

酸碱指示剂变色

竣基(一C00H)新制Cu(0H)2常温沉淀溶解呈蓝色溶液

Na2CO3溶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淀粉碘水呈蓝色

浓HN03呈黄色

蛋白质

灼烧有烧焦羽毛味

2.鉴别、鉴定、分离、提纯的区别

鉴别是指在给定的几种物质中,根据这几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别,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通过

必要的化学实验,根据产生的现象的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开。鉴定是对组成物质的每种成分进

行全面的检测,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分离是将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分开,它要求各组成成

分不能改变,在分离过程中若使用了化学方法使其成分发生了变化,但最终必须恢复原混合物

中各个物质。提纯是将混在某物质中的几种或一种杂质除去。至于杂质转化成什么物质,是否

28

需要回收及如何处理,若没有要求,一般不予考虑。

3.常用试剂及应用原理

1、滨水:应用原理:(1)物理性质中溶解性(萃取):直储汽油、苯及同系物、液态烷烧、

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分别与溪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浪进入有机层而使水层接近无色。(2)化

学性质中加成反应(与烯烧、快烧、二烯煌等不饱和煌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滨水褪色)、氧化反

应(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溪水褪色、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时,用稀澳水)和

取代反应(与苯酚等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滨水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

2、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应用原理:它的强氧化性。(1)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的有机物,可使其褪色。(2)含有羟基、醛基的有机物(醇、醛、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物质)

可使其褪色。(3)苯的同系物能使其褪色。

3、新制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用原理:(1)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

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

4、新制银氨溶液:应用原理: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

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水浴加热后生成银镜。

5、水:应用原理:应用于密度不同,不溶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