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I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会考考点概念图
,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的物质组
一地壳的物质循环一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成与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大气垂直大气对太阳辐
其本|六大板运用原理解
类型、以及分层射的削弱作用
观点快的分释世界主要与地表形
自然环\对流层大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布地形的形成态的关系-
"I-'If-------1—境中的物\一一气的受热—I大气辐射的相互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却:质运动与过程L影响地面辐射大
大
能量交换小的主要因素
内力作用一球
地式形态变
一一贯穿气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表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影响
化的原因
于大自然汴
ifii热力流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F
外力作用一境
本
形运动和演成
原
原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表现形式化的全过因
态理
向力、摩擦力对大气
水程
过程和主耍环节水平运动的影响
循
•水循环一
地理意义地面天气形势图
讣分布和移动
考点梳理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的物质组成(a):
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①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按成因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②岩石是固态矿物集合体。
③矿物是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一种或几种固态矿物,按照•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
成岩石。如,大理岩是山方解石集合而成的。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b):
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冷凝形成岩浆岩。(冷凝作用)
沉积岩的形成:岩石风化、剥蚀后的产物,经搬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沉积,形成沉枳物,
最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就成为沉积岩。(外力作用)
变质岩的形成:岩石因为高温、高压等原因,导致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形
成变质岩。(变质作用)
【拓展提示】:三大类岩石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沉积岩的两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层理
构造;化石。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b):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转化而来;沉积岩:各
类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只要出露在地表、近地表,在外力作用下,均可转
化为沉积岩。变质岩:地壳中的各类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
均可转化为变质岩。
(2)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图示(c):
地壳物质循环是指,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运动变化过程。
读图(P34图2-7)要求:明确物质循环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能、地球内能);理顺图
中各箭头的关系,从而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地球表面形态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b):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主要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外力(主要能量来自太阳能)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具有明显影响。
【拓展提示】:内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将高山削
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变得平坦。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基本观点:
①全球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与地震。如,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处于板块交
界处的国家,火山与地震多发。
③板块的边界有两类: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六大板块的分布:读图(P37图2-10)要求:了解六大板块的名称、各自位置(注意:亚
洲南部三大半岛所分属的板块)、熟悉板块边界的类型,以及与板块运动原理相关的主要地理
事物在图中的位置。
(2)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形成(c):
①板块生长边界:
陆地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如,由板块张裂而形成的东非大裂谷。
大洋中板块张裂地区是海岭。如冰岛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处,是大西洋洋
底海岭高出海平面而形成的。
②板块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处,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如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相撞,形成的海沟、岛弧、海岸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
形成的海沟、海岸山。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形成巨大的山脉、高原。如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形成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
(3)地质构造的类型、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地质构造判断依据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地形成因典例
的类型
褶背向上隆起中间老,山岭岩层向上隆起而成。喜马拉雅山、
皱斜两翼新阿尔卑斯山、
山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安第斯山等
高大的山系
向向下凹陷中间新,山谷岩层向下凹陷而成。
斜两翼老
山岭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断断岩层断裂错位华山大断崖
层层
-----------------------1
地两条断层间相对上升谷地、裂谷\/块状山地峨眉万佛顶、
垒的部分泰山、华山、
陡崖庐山等
三二3-」一
地两条断层间相对下降东非大裂谷、
堑的部分渭河谷地、汾
河谷地、吐鲁
番盆地等
读图(P39图2-14、图2-15、图2-16)要求:会判别地质构造类型及所对应的地形类型;
理解图中地质构造及所对应地形的成因。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a):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风力
作用明显;海滨地区,风力作用、海浪作用明显;湿润、半湿润地区,化学风化作用、流水
作用明显;冰川活动地区,冰川作用明显。
对地表形态的
外力作用图示
影响
风化使岩石破碎,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
擘纥•
流
一■
水
侵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使河床加宽加深,形成峡谷
蚀
在风化作用基
础上,使岩石
进一步破碎,
侵蚀
形成众多侵蚀溶洞路南石林1桂林山水
地貌风
力匚L风蚀城堡
侵
蚀哽F聿、一
海
浪Ok
侵海蚀土1&貌
蚀
搬运使岩石风化、侵蚀的产物,离开原地0(风速、流速越大,搬运能力越强)
随着水流流风1-'…/内沙漠外缘
速、风速减缓力
r厂:堆
或者冰川的融沉
化,物质沉积积r..
下来,形成各
种沉积地貌。
沉积
(流水与风力流
沉积物具有分水
选性)沉二:
积
山前冲积扇三角洲
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读图(P42图2-20、2-21)要求:明确图中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
趋势: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影响:那些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符合客观规律的,如日本、香港的填海造陆等,产生的
影响是有利的;反之,如陡坡开垦,产生的影响是不利的。
三、大气环境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a):从近地面垂直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
反射。
削弱作用
原理特点典例
吸收对流层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①具有选择性:②对太阳辐射能
红外线;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
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云层、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①无选择性。②反射能力的强弱,夏季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
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同天气状况相关。如,阴天云层高。
厚,反射能力强;沙尘天气,尘
埃量大,反射能力强。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对太阳有选择性:可见光中的蓝、紫光,①红灯停,绿灯行;②晴朗
辐射具有散射作用,使一部分最容易被散射。的天空呈蔚蓝色;
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③日出前、日落后天色已亮
(3)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相互关系(b):
波长大小的比较:
联系:
【拓展提示】:
大气保温作用: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把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截留在
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反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影响保温作用强弱的因素:空中有云,尤其是浓密的低云,大气保温作用越强。
大气保温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注意:玻璃温室(或塑料大棚)
内气温高的原理并不与大气保温作用完全一致,还包括了玻璃隔绝空气流动,阻止室内外热交
换这一原因];秋冬季节,北方农民用人造烟雾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等等。
(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因素影响
纬度因同样性质的地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受到的太阳辐射大,产生的地面辐射强。
太阳索(太表,受到的太阳(因为:太阳高度角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面积小,光热集中;
辐射阳高高度辐射越大,同时经过大气路程短。所以单位面积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强度度)产生的地面辐射
气象因也越强。大气透明度高(如,云层少),日照时间长,则地面受到的太阳辐
素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强。
相同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如果下垫面反射率大,地面吸收的少,产生的地面辐射弱;
下垫面
反之,产生的地面辐射强。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图示(b):
形成原理:冷热不均一以气垂直运动一水平方向气压差一风
读图(P48图2-29)要求:(1)比较A、B、C三地受热状况的差异;(2)分析三地近地面
和高空气压变化;(3)得出热力环流形成后,空气流动的规律。
【拓展提示】:①高、低气压,是针对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对比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垂
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越向近地面气压越高。②风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注意,由于教
材的热力环流图是剖面图,所以图中所画的风向,没有反应出大气向低压流动时的偏转状
况).③风力大小取决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如若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同一幅图中,
表现为等压线密集),风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a):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温度的差异。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及图示(b):
作用力特点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水平气压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大气垂直等压(高空风)风向](近地面的风)风
j线,由高压流向与等压线平行。向与等压线斜交。
梯度力指向低压
垂直风向(北半球指
地转偏向圾---------水平气压梯度力hPa,水平气压hPa<OQ
7,98
_______hPaA8001f/
向风向的右侧,南半[风向1n0no(J~~802悌度力%l°00
力
球指向风向左侧)
________凤向Q(\A------------1()()2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1002(北半球(北半球)1UUZ
读图(P49图2-31)要求: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过程;能识别不同箭头所代表的作
用力、图示区域所在半球、近地面与高空的风向。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
分布:见教材P50图2-32。
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夏季时北移,冬季时南移。
读图(P50图2-32)要求:识别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压带、风带;能画出不同风带的风向
(包括南半球);理解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明确不同气压带、
风带影响下的天气状况(低压带、西风带影响地区多阴雨天气;高压带、信风带影响地区多
晴朗天气)。
读图(P51图2-33)要求: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对南北纬10°-20"之间和南北纬30-409
之间大陆西岸气候的影响;识别气压带、风带;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原因及其运动规律;
能依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判别季节。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b):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1月,北半球副极
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
(2)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b):
影响: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相反,大陆上形成冷高压。从而
切断了呈带状的气压带,形成季节性气压中心。
南北半球的差异:北半球气压带被分割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
对优势,尤其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3)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成因(c):
风向: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性质:夏季风暖湿;冬季风干燥(东亚比南亚的冬季风寒冷)。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南亚的西南季风的形成,还同“气
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
4.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的特点(b):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亦称锋区.
特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则在锋面上方;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
显的差异,所以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及图示(c):
对天气的影响: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气压升高,
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
晴。
读图(P55图2-35、图2-36)要求:了解冷锋暖锋的符号、雨区的分布(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冷锋雨区范围比暖锋窄);识别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冷锋暖锋天气系统;理解锋面天气系统
移动过程中,对某一固定地点天气的影响。
(3)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b):
天气系气流运动特点
天气状况
统典型例子
水平方向(见P56图2-37)垂直方向
气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
气流向中心辐合:北半球作逆时针
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南沿海的台风
旋转,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
反气旋夏季:江淮地区的伏旱
气流向四周辐散;北半球作顺时针
中心气流下沉晴朗
旋转,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
(4)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及地面天气形势图(c):
读图(P56图2-37)要求:了解水平气流运动状况;识别天气系统所处半球;能依据气压分
布状况或水平气流状况,识别气旋、反气旋。
读图(P57图2-38)要求:锋线与低压槽部位相结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了解水平方
向的气流运动状况;识别冷、暖锋;理解该天气系统对天气状况的影响。
四、水循环和洋流
1.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
基本动力:太阳辐射、重力能。
过程: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①海洋水循环: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以降水
的形式直接落到海面上;②海陆间循环: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经水汽输送,又以降水的形
式落到陆地上,形成地表、地下径流,最终注入海洋;③陆地水循环:陆地表面蒸发(蒸腾)
的水汽,以降水的形式直接落到陆地表面上的过程。
主要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及地下径流、下渗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图示(b):
意义:①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②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③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尤其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从而维护
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④将各圈层有机地联系起来。
读图(P59图2-39)要求:识记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2.洋流
(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图示(b):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①流向: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②大洋东侧(陆
西)是暧流;大洋西侧(陆东)是寒流。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①流向:逆时针;②大洋东侧(陆东)是寒流;大
洋西侧(陆西)是暖流。
南纬40°-60°之间的洋流:西风漂流(寒流)。
读图(P62图2-41)要求:了解主要洋流的流向、名称、分布位置;依据北印度洋洋流流向,
识别季节(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相反);识别洋流的冷暖性质;了解受洋流影响的一些典
型地理事物在洋流图中的位置(四大渔场、摩尔曼斯克港等)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有上升补偿流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而行速度快,逆流而行速度慢。
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解题示范
例1下列组合关系合理的一组是()
A.地壳一化学元素一>岩石一矿物B.化学元素一矿物一岩石一地壳
C.矿物一化学元素一>岩石一>地壳D.地壳一>矿物一化学元素一>岩石
过关锦囊此题属于容易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地壳物质组成的认知能力。解答本题时,
应根据地壳中各组成物质的相关性进行判断。
答案B
例2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③C.①③D.②④
①②③④
过关锦囊此题属于稍难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认知能力。
解答本题时,需要从图中获取信息①褶皱、②风蚀蘑菇、③三角洲、④断层;然后,运用内、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关系的相关知识,判别①④是内力作用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工程教学课程设计
- 机械实践课程设计
-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6 忆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九年级化学下册《9.1 溶液的形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机械加工制图课程设计
-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
- 机械伤人课程设计
- 2024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8单元 25 羿射九日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机床线路课程设计
- 全国教育期刊杂志社网址投稿邮箱电话地址一览
- GB/T 11836-202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科幻小说赏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
- 中国阴道炎诊治课件
- 微生物生物转化
- 冠心病的护理心得体会(11篇)
-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格
- (新版)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月光下的中国 诗歌朗诵词 作者:欧震
- 2023年神东煤炭集团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