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_第1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_第2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_第3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_第4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题回眸题组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010·山东文综)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各有长短,所以①说法不确切;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不足,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排除。2.(2010·广东文综)下图横向箭头显示的是一种宏观经济的收缩过程,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过程中各环节相应的调控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用的手段是A.①B.②C.③D.④B4.(2010·全国新课标卷)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12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三。从经济角度看,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是因为①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巨大②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③中国能源供给结构单一④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种类众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政府扶持新能源产业原因就是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巨大需求;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③④和问题不构成必要的因果关系。题组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2010·江苏)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A.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B.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D.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C6.(2010·全国Ⅰ)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元,2008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A.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B.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C.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D.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传统的商品贸易,因此B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C观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应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材料没有体现D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命题特色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且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较多。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市场调节、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落实措施、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经济全球化、“走出去”战略。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如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考查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目标。(2)结合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理解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统筹城乡和区域、节能减排等政策。(3)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及应对、应对过程中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影响、世贸组织规则、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等。知识网络构建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干整合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市场调节的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经济的弊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原因结果侧重点自发性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与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需人为引导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自发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对生产某种商品以及生产数量“一窝蜂”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上生产经营决策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4)市场秩序:①良好市场秩序的意义(为什么):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②维护(怎样):第一,依赖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通过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表现出来

);第二,诚实守信是必不可少条件。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第三,从主体看,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国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市场道德。

(3)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温馨提示

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考向预测考向1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预测依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基本观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市场调节的优点。预测1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到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推进三网融合()①就要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②促进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③发挥了新兴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但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④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各自为政”的格局,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节约成本,最终将使消费者从中受益,①④正确,③说法错误,②不符合题意。考向2宏观调控的手段预测依据节能减排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热门题材,本题以节能减排为背景材料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这一重要知识点。预测2为了鼓励居民和单位采用节能灯,国家财政对居民购买节能灯补助50%,对单位大宗采购节能灯补助30%。这是国家运用________手段调节经济,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________()A.经济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C.行政以政府的强制力为坚实后盾D.财政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解析国家财政对居民购买节能灯实行补助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7)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考向预测考向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预测依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预测3(2010·佛山二模)2009年,广东省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十大创新工程,创新经济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推进自主创新,有利于广东省()①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C考向4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预测依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题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统筹区域发展问题,具有时代意义。预测4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观察家们普遍认为,这将是中国为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难题而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再次向外界释放出开发西部的重大利好。西部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实现新超越,必须()①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争创品牌,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②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参与企业经济活动④发展附加值高、消耗低的高科技经济,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参与企业经济活动,③不选。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原因:第一,必要性: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二,意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第一,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二,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①更好的“引进来”: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②更好的“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第三,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考向6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预测依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对我国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会成为命题的重要材料。预测6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由原来的9.8%下降到0.1%,逐步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这一事实()A.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B.促进了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C.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局面D.导致了区域内各个国家税收的减少B归纳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面临两个背景:小康社会(国内)、经济全球化(国际)。2.坚持一个指针:科学发展观。3.结合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宏观调控。4.统筹两个大局:国内、国际。学科思维建模答题模板4:“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典例精析(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一味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势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③为汽车、钢铁、石化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措施意义答案1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①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③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⑤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⑥有利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答案2为汽车、钢铁、石化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④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⑤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⑥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例题剖析要审准设问要求“结合其中的一项措施,谈经济意义”,不要泛泛而谈,应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的目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角度入手组织答案。答题模板解答“意义”类设问,关键在于找到答题的切入点。一般可考虑如下三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二是寻找角度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上题我们可以从财政的作用、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角度分析意义。三是确定范围析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有哪些、“政治意义”有哪些、“社会意义”有哪些、“文化意义”有哪些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一般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角度归纳如下:1.经济意义方面(1)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比如农民、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等。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增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等。(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3)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信息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等。(4)从对外交往角度组织要点:顺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拓宽我国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与经济交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2.政治意义方面(1)国内方面:国家性质、公民政治生活、政府、政党、民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角度(2)国际方面: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3.文化意义方面(1)文化与经济、政治(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与落后的、腐朽的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庸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创新。(5)文化创新的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可结合具体材料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4.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一般从四个角度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看,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或应当吸取的教训。第三,从认识论角度看,事件推进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第四,从价值观角度去回答,指出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失分警示“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应用体验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要求。解析注意题目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意义。答案(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实现三个转变: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节约能源资源,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时政热点聚焦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背景材料材料一2010年6月5日,我们迎来第38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来”,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通过倡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1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命题视角经济生活知识分析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说国家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理由。(1)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要的无限性存在着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2)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3)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需要。(4)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2.说明我国怎样发展“低碳经济”?(1)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研究和推广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4)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消费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3.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瞄准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3)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消费者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可有哪些作为?(1)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做理智的消费者。(2)在“节能减排”上,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增强责任感,积极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用实际行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政治生活知识分析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关注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原因。(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履行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3)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性质、地位、宗旨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4)是科学执政的表现,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6.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坚持什么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也应该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减排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公民选择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7.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1)各主权国家要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同时,积极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2)各主权国家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对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各主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活知识分析8.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提倡增强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的意义。(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倡增强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有利于促进人们贯彻环保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注重节能减排。(2)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倡增强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3)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提倡增强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有利于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习惯,注重节能减排。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9.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国情决定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节能减排。(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资源的合理、高效和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5)正确的价值观的内涵及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节能工作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请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共同担负起使命,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重视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创新演练1.为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国务院提出,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等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需要()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④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有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①②③④都利于发展低碳经济。2.中国的能源战略,需要放到世界秩序重建和中国崛起这两个宏大的历史事件中去观察。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费总量就大,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上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这就需要①充分发挥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②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绿色消费④党履行好经济职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3.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已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某校高三(2)班同学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解读生活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