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它是第20窟的主佛,为释迦坐像,
高13.7米,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云冈石窟十五窟北壁雕像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建立:公元386年统一:公元439年冯太后与孝文帝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北魏孝文帝
北魏冯太后永固陵石券门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467—499)出行。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北魏献文帝之子,冯太后之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时代特征
随着胡人入驻中原,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胡人与汉人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民族间的混战造成白骨蔽野、村丘邑墟的惨景。诸胡同汉人一样,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到后来,他们的子孙干脆以胡人自居。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认识:严重的政治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冯太后影响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改革的背景⒈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⒉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⒊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奠定基础必要性可能性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露田男:40亩女:20亩桑田男:20亩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改革的内容⒈均田制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⑸作用遏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改革的内容⒈均田制⒉整顿吏治⑴原因:吏治腐败,影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⑵内容:俸禄制、任期考核制
吏治改善,缓和阶级、民族矛盾⑶影响
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北魏贵族墓志
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改革的内容⒈均田制⒉整顿吏治⒊迁都洛阳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⑴原因军事:北方柔然威胁地理: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⑵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⑶作用:为孝文帝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当时南齐的国力较弱,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北魏迁都洛阳后,对洛阳加以扩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十万九千户”,约60万人口,是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城市。该城以里坊制度布局管理,其格局为隋唐长安城、洛阳城所仿效。
孝文帝不仅发布改革的命令,而且也很注意检查实施的情况。499年,孝文帝从前方回来,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有不少妇女仍穿着鲜卑服,就责备尚书没有尽到职责。任城王拓拔澄辩解说,现在穿胡服的人已经不多了。孝文帝不满地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穿鲜卑服,才满意啊!”孝文帝废太子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领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其时年仅15岁。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三、改革的历史作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⒈经济洛阳的繁盛⒉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巩固统治⒊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最终完成统一奠定基础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⒈政治因素:国家分裂或战乱,民族迁徙、杂居、兼并战争。⒉阶级因素:在各族人民联合反抗统治者压迫的斗争中。⒊经济因素: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生活的封建化过程中。⒋统治者政策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汉化政策、“和亲”、“册封”。⒌友好交往。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弱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请你对这种史学观点做出评判。答: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基于上述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房票协议书
- 资金入股协议书
- 签订结算协议书
- 找人办工作合同协议书
- 政府街道办调解协议书
- 电脑劳务协议书
- 贷款还款协议书
- 小防控单元联防协议书
- 现货代理协议书
- 租地续租协议书
- 新疆开放大学2025年春《国家安全教育》形考作业1-4终考作业答案
- 2025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中小学组)
-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 科技成果-电解铝烟气脱硫脱氟除尘一体化技术
- YS/T 273.12-2006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2部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钙含量
- GB/T 39171-2020废塑料回收技术规范
- 2015山东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GB/T 18964.2-2003塑料抗冲击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 GA/T 1661-2019法医学关节活动度检验规范
- 资料交接移交确认单
- 风对起飞和着陆影响及修正和风切变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