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和舞台呈现,戏曲论文_第1页
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和舞台呈现,戏曲论文_第2页
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和舞台呈现,戏曲论文_第3页
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和舞台呈现,戏曲论文_第4页
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和舞台呈现,戏曲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和舞台呈现,戏曲论文源于西方的小剧场概念传入中国后,从话剧逐步延展至戏曲等艺术领域。自21世纪以来,中国两岸三地的小剧场创作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实验戏曲作品,它们在延承戏曲传统的同时,也充满了新颖的创新意识,并以此构成了颇有现代气息的小剧场戏曲创作风貌。华而不实,与传统大不一样的创作理念、审美风味也使更多年轻的新观众走近戏曲,不断促进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以小剧场昆曲的创作为例,通过试析创作中的探寻求索与创新,可发现它的美学特征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剧本改编、表演创新以及舞台呈现等方面。而这不仅为传统昆曲的传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我们重审昆曲经典在现代时空所蕴含的全新文化内涵提供了参考、借鉴。一、小剧场昆曲美学初探小剧场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法国自由剧院的创始人安托万。其含义经国外传入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于话剧领域广泛应用并实践。20世纪末,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的上演,才逐步引发创作界、学术界对小剧场戏曲这一概念的关注、考虑。今天,小剧场戏曲的创作数量已非常可观,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现代戏曲创新考察研究脉络中不可忽略的一支。从字面来看,小剧场之小,首先指演出规制的缩减。在演出中最为直接的具体表现出,便是观演空间的缩小。通过舍弃大剧院的场地,调整制作团队工种数量以及剧目表演效果等,使得演出在更近距离的中小型剧场空间中展开。如李卓群所言,小剧场戏曲在空间形态的创新,可谓是戏曲美学在这个时代的返璞归真,它以更小的空间去聚集视线、去延伸市场、去吸引观众1。然而,空间形态的缩减在戏曲发展史上并非罕见,早前的瓦舍、勾栏与私家戏园等,根据物理空间比拟大小的话,基本也算是今天我们所谓之小。其次,这个小更带有国外小剧场戏剧演出中多见的先锋实验、大胆另类等创新特性。它们多具体表现出于对传统剧目的文本改编、表演创新以及舞台改进等层面。小剧场演出的有限空间,促使舞台美术朝着化繁为简的方向回归,进而让作品中蕴含的古典写意审美风格愈加凸显。较之于大剧院演出,它更显出为舞台减负的特点,只保存了俭朴的道具,象征性的布景以及传统的一桌二椅。然而,在趋于传统的同时,当代剧场技术也被精细、悄然地融入华而不实。除去灯光、声效以及烟雾等科技手段所做的舞美改进,传统舞台上砌末也被赋予更多的创意元素,甚至成为装置艺术一般的形式存在。它们在辅助演出之外,又发挥了审美功能。除去小剧场,作为演出主体的昆曲,本身也面临着顺应时代的新挑战。昆曲固然被视为百戏之祖,但最初由于轻柔婉转、悠扬舒缓的唱腔以及儒雅深切厚重的唱词,多被文人雅士、豪门显贵等特定阶层群体所欣赏。1956年以后,浙江苏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等一批昆曲剧院的相继成立与持续创作,使曾经离广大人民群众渐远的昆曲艺术重获新生。伴随着旧有观念的瓦解以及对传统剧目的改进编创,昆曲艺术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同时,中国两岸三地之间戏曲艺术的传播沟通,也促进了港台地区小剧场昆曲创作的萌发与发展。以台湾为例,近年来较为知名的昆曲院团主要有水磨曲集、兰庭以及1/2Q剧团等。前两者多为传统昆曲演出,试图融入当代时髦元素,以到达新老观众共同观赏之目的;后者则是以昆曲为基底,融入了歌仔戏、布袋戏乃至装置艺术等跨剧种、跨文化元素,试图为传统戏曲寻找前卫性的可能,并由此创作出一系列颇具新意、实验色彩的小剧场昆曲作品。小剧场昆曲(319〕作者/供图台湾清华大学教授王安祈曾指出,当前对小剧场戏曲较成规模的理论、创作研究,主要以京昆为主。这是由于京剧与昆曲经过历史沉淀,两者的程式规范最为严谨,此时,经过小剧场的试验性改编,能够使观众、学者愈加清楚明晰地识别华而不实的传承与革新之处。2除去灯光、声效、服装、道具等外在形式的创新,小剧场昆曲更在情感内涵、表演呈现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与传统昆曲存在差异。二、小剧场昆曲的文本改编小剧场昆曲通过对剧本的改编,一定程度上使经典剧目的价值主旨更适应当下社会,符合当代观众的情感,契合今日的社会观念。不同于小剧场戏剧中近乎于向传统宣誓彻底断绝的创作态度,以昆曲为例的小剧场戏曲改编创作相对和缓。它们多以传统为基底进行编创,依附于经典又试图解构经典,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呈现出跨文化改编的色彩。小剧场昆曲(恋恋南柯〕1/2Q剧团/供图纵观近年来海峡两岸持续创作小剧场昆曲的北方昆曲剧院、上海昆剧团与1/2Q等剧团,创作也大都是对经典剧目的改编,主要呈现出旧戏新生与实验新编等创作方向,牵涉剧本主题、编排构造与角色设置等方面。首先,以旧戏新生为主的创作,多是对传统剧目文本的搜集整理,通过剪裁原着构造,对故事线索和人物角色进行有限度的删改,除了使作品具备经典的纯正滋味外,更有意讨论与当下精神接轨的家国、人伦主题。迄今为止,作为台湾小剧场昆曲的代表,1/2Q剧团的创作除了(风月〕一部改编自小讲(红楼梦〕外,其余都来源于经典戏曲剧目。作为台湾首部小剧场昆曲的(柳梦梅〕,改编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演出整理为幽媾欢挠冥誓三场,分别取自汤氏原作中的第二十八出幽媾、第二十九出旁疑、第三十出欢挠以及第三十二出冥誓。演出保存了传统唱词与念白,但创作者无意敷演相对完好的故事,而是直接截取全本戏中后段的三个重要转折,以细节片段来刻绘、凸显杜丽娘情感欲望上的大胆追求。在该剧中,编导侧重对女性欲求的描绘,并以此为亮点介入台湾第三届十全十美女节演出。创作者通过剪裁经典中常被忽略的细节,凸显对女性角色在情感上的细腻关注。在后续的创作中,1/2Q剧团同样具体表现出出为主题表示出而剪裁本来的创作特征。譬如,改编自袁于令(西楼记〕的(情书〕,采取蒙太奇式跳跃剪辑的叙事手法,打破才子佳人爱情剧的通俗构造,并选取了常被创作者所忽略的新角度,从折子戏、全本戏中凸显爱情新主题。(恋恋南柯〕改编自汤显祖(南柯记〕,采取结局倒置手法,以倒叙构造选取七场来再现全本故事脉络,进而稀释原作中浓郁的宗教色彩。除此之外,兰庭昆剧团改编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寻找游园惊梦〕,亦是让主题寻梦先行,根据演出本文关键词语将本来中数折戏打乱顺序,再进行对调。不仅如此,还将一折戏分割后进行二次拼接。譬如,将演出到一半的拾画截取中断,后半段续为另一折寻梦部分;打碎写真玩真两折,重新拼接出新的叙事时空。其次,以实验新编为代表的作品,取材上则是更为广泛,包括近当代中外文学作品、成语典故等。它们试图将昆曲的传统表演形式与更广泛的文学经典予以大胆结合,在传承昆曲艺术内核的同时,寻求新颖的创意方式,让传统艺术能够焕发新的活力。上海昆剧团曾通过改编中外文学作品来创作小剧场昆曲作品,先后有鲁迅的小讲(伤逝〕以及尤金尤奈斯库的荒唐派剧本(椅子〕。在(伤逝〕中,编导将鲁迅小讲里第一人称的自白式文本改编为第三人称,并借助房东王太太这一角色,接连起子君与涓生前后的感情变化,相当于将原作情节变为客观视角讲述,使演出更易被理解。(椅子〕则未对尤奈斯库的剧本构造做显着的调整,它的改编主要是捉住了西方荒唐派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之间在意象符号使用上的共同性。尤奈斯库在原剧本(椅子〕中,讲述了离群索居于一座荒岛塔楼中的老夫妇在家不断地招待贵宾到来的故事。在以往的演出里,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舞台上无穷搬出的椅子,以及始终不见一人的隐形宾客。尤奈斯库通过描绘这对老夫妇日常琐碎、隔绝又无意义的沟通,折射出人生孤单的本质主题,而这恰好与传统戏曲的高度程式性、假定性以及象征性有一定共同之处。原剧本里对宿命虚无、人生孤单等主题的讨论在小上海昆剧团的演出中做了详细化、本土化处理,通过增添老夫编竹篮/老妇打水的桥段,借助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一典故,不仅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尤奈斯库所表示出的抽象概念,更让本身毫无背景交代的剧本,在演出中试着以竹篮流水等意象符号部分落地,化为实在。编导还将原作中老夫妇之间絮烦、重复甚至毫无意义的台词转换为昆曲优美典雅的唱词,并将以往演出中堆满舞台的椅子全部意象化,只保存了传统的一桌二椅。由此看来,较之于其他舞台排演版本,上昆版在舞台呈现上更为简约、抽象,但是在意象表示出上,通过用典做到本土化落地,又借助戏曲的虚拟性特征,保存了荒唐派高度抽象的哲学考虑意味。除此之外,北方昆曲剧院的(反求诸己〕,从(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中的典故反求诸己含义出发,借助戏曲表演的形式演绎成语故事。剧本中围绕夏朝的常胜将军启这一角色展开,讲述了将军启由于急功近利、大意轻敌而导致的征伐失败、反省本身、追寻内心答案:的故事。将军启分身为二,并自若游走于剧本中时有转换、跳跃的时空当中,产生一个人内部的交谈、对话。演出的核心在于阐释典故之义,以新编历史题材来照镜过往,启迪现代,借古喻今。就当前而言,小剧场昆曲仍存有不少剧本改编导致构造编排出现的缺乏。比方,太多强调文本在叙事上的完好性,进而在高潮部分局限地以对白冲突为主,推进情节之余没有能充分发挥出昆曲应有的美学,使曲艺之韵让步于戏剧性冲突。由于对后者的依靠,上昆版(伤逝〕同样忽视了昆曲演出中颇具特色的人物内心描摹,让角色情感的跌宕太多依靠于话剧式的言语交锋具体表现出。因而,整出戏更像是以昆曲为点缀的话剧改编。三、小剧场昆曲的表演创新小剧场昆曲通过对演员程式规范的调整,使戏曲表演能够涵盖更广泛的元素,吸引更多观众走近戏曲艺术。除去对文本的改编,跨文化创作特征还具体表现出在对表演程式的创新。主要以淡化或转换方式具体表现出,通过融入京剧、豫剧、歌仔戏等地方剧种,当代舞、芭蕾等不同表演体系以及生活化处理等方式,使传统戏曲的程式性被打散,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逐步趋于多元化。就笔者当前所观察而言,小剧场昆曲在表演形式上的创新,主要具体表现出为跨剧种与跨流派融合。小剧场昆曲(伤逝〕上海昆剧团/供图在中国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主要以语言和唱腔来区分。不同剧种具有各自特殊的表演特性,当创作者面临传统戏曲的跨文化改编时,剧种选择或合并成为日益重要的参考条件。台湾国光剧团曾在2021年与日本横滨的能乐堂合作演出(绣襦梦〕,该戏不仅融合了日本舞踊、三味线等传统艺能,更是建立了与传统昆曲之间的联络。演出以昆曲表演为基础,在戏曲动作程式中融入日本歌舞伎舞踊的舞扇技艺,配合三味线曲词,演绎中国的传统古典文学作品,到达日本梦幻能与传统昆曲的跨剧种合奏效果。然而,该戏的缺点同亮点一样明显,演出被划分为三部分:第一场由老生唐文华、小生温宇航演出(打子〕桥段;第二场由日本演员藤间惠都子、水木佑歌演出传统舞踊(汐汲〕;第三场则结合演出新编本(绣襦梦〕。这样的演出分段设计固然展示了昆曲与舞踊各自的魅力,但在融合上稍显割裂,跨剧种创作未实现内在融合,沦为外部表演上的强行拼接。在表演形式中的跨流派创新,主要是对传统表演程式的消解与转换。不仅有以生活化姿态示众的尝试,更存在不同表演体系间的碰撞、交融。上海昆剧团在2003年的小剧场昆曲(伤逝〕中,便初步尝试了表演形式的古今交融。该戏的演员不再以传统的昆曲妆容上场,而是以当代人生活中的真实面容呈现。如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郭晨子所总结,这样有助于化解对昆曲陌生的观众的疏离感,相对素颜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今观众心理上潜在的审美需求。3然而,该剧固然在新编唱段中取消曲牌,融入民间小调,让唱词更接近于日常生活用语,但是还是那样没有取消昆曲表演的一系列面部程式动作,使老戏迷保持了对演员面部肌肉动作的熟悉感。与此同时,该戏又融入新颖的表演处理形式。譬如,在争论丢失养狗阿随的段落中,导演为角色设计了一段无声快动作,配以扭曲的合成音乐,象征夫妻间琐碎的日常争吵,构成如同电影般快倍速播放的观剧体验。小剧场昆曲(情书〕1/2Q剧团/供图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导演荣念曾创作的一系列实验戏曲作品同样可被归纳进小剧场戏曲范畴内。实验戏曲强调的是演员与其他演出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他以为只要符合戏曲主题,完全能够由演员个人所悟来自由展现身段动作,并建议其应重审自个在演出整体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与其他演出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相互映衬、补充完善的平等关系,而不再像过去演员核心制那般,以演员本身造型、身段、扮相与唱词功底撑起一出戏。另外,荣念曾将个人倡导的实验戏曲大量融入当代西方表演观念,强调解放演员天性。其创作形式多为本身创新训练法,与石小梅、柯军以及青年昆曲演员搭配合作,进而钻研实验戏曲这一文化实验室的可能性。以其(观天〕的创作经过为例,该戏邀请江苏青年昆曲演员来尝试集体创作这一形式,试图使演员突破昆曲功底的制约,强调将跨行当表演作为角色扮演训练法,进而探寻求索在昆曲基本功之上身段、唱腔的新可能。暂且不管以上小剧场昆曲在表演融合上的创新能否成熟,它所勾画出的表演程式在跨文化趋势下的新动向,仍值得关注。跨文化改编不只停留于文本层面,它在表演上的创新变化更为细微。而不同表演派别、表演体系中独有的肢体动作、表意内涵等特征,怎样被充分糅合、注入传统剧目的编演当中,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小剧场昆曲(柳梦梅〕1/2Q剧团/供图四、小剧场昆曲的舞台呈现小剧场昆曲在舞台美术呈现上融合了现代的审美特征,灯光、声效、服装、道具等外在形式不断改进,进而愈加符合当代观众的接受习惯与等待心理。曾经戏曲演出里统称为砌末的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在小剧场昆曲中被延展至更为广阔的定义,作为与表演同等重要的演出元素凸显出来,使舞台美术范畴也囊括进戏曲展演的审美特征里。4舞台美术中最为显着的变化便是:它扩大了传统戏曲中以服饰、脸谱为代表的狭义美学,将舞美概念延展至当代剧场的多元舞台设计当中。作为小剧场昆曲彰显艺术风格的表现手段,它的舞台美术在演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对演出的创作主题、叙事风格以及观演体验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台湾1/2Q剧团以参加专门负责装置艺术的成员施工忠昊,使舞台装置与昆曲艺术充分结合,将昆曲的文学性考虑较为成功地置换成视觉性效果考虑5,让经常因陋就简的砌末发挥最大限度的可用之处,并转化为现代剧场中带来感官刺激的装置美术。在作品(柳梦梅〕中,该团选择以转台跷板两个装置来置换昆曲文本的古典思维,导演戴君芳在阐述创作观念时提出了中性场景一词,以描绘叙述前者。转台是建立在舞台之上的另一块小区域,人物的活动和相互内外关系的转变借助转盘的移动来实现;跷板则是结合背后的画卷与架起的桌板,以取代一桌二椅。同样,该团的(情书〕也是沿用这一思路,在装置风格中更注重当代元素。施工忠昊从当代环境里选取了三个重要的对象置入古典时空,通过略微的调整赋予其在传统戏曲舞台上的重要功用。譬如,舞台正是一个由白色帐篷跟卡车后拖座组成的载卡多6,它不仅仅是一桌二椅的直接替换物,起到场景道具的作用,也几乎成为整部戏的定风标,具备整体演出的象征色彩。白色帐篷的幕布实际上为灯光多媒体投影提供载体,能够通过色彩灯光以及投影画面的转换辅佐演出,起到情绪渲染、气氛营构的作用。诸如将女主角书写的情书以诗词笔墨的形式转而投射在幕布之上,或借幕布呈现梦境里闪过的于叔夜身影等等。7这些结合当代多媒体、幻灯投影的技术融入,为传统戏曲舞台注入了新的生机,让传统戏台上的砌末不仅发挥表现环境、点染气氛的作用,更具备当代剧场的审美趣味。而另设计的东西文武桌与阿吉仔椅颇有新意,像是旧式裁缝桌以及残缺一腿的高脚椅的新奇改装。然而在新意之余,对演出的实际成效并无太大推动,更像是为了特意照应小剧场之概念的当代含义,博得观众惊奇而设计的可有可无的细节。(恋恋南柯〕的舞台布景与电子乐风格互相融合,以挂满玻璃试管的树枝造型与场地的图腾印花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后当代梦幻空间。充满科技感和迷幻色彩的声光色技术,与汤显祖笔下临川四梦之一的南柯梦剧本产生巧妙碰撞,让本来游荡迷离的梦境跟现实、将来发生新的混淆,使在场的观众进入到这种实验时空当中去。该剧在舞台正摆放的大型装置作品旋转跷板跟演员的互动并不多,还是那样处于过渡期,是一桌二椅的替代物。直到(小船梦幻想象诗为蒙娜莉萨而作〕〔改编自吴藻的(乔影〕〕,才以木马小船跟龙凤车实现了完美的转变,布景上绘有改进自达芬奇画作的叠象图,此时的舞台呈现也已不全似过去那般,只是为了博得噱头而生硬创新。它不只是与演员发生物理上的互动,更是从内涵出发,让达芬奇画作的宇宙观和中国传统剧场表演美学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例如阴阳合一,男女共体就像戏曲演员能够自由转换的性别符号8。舞台美术究其根本源头,多为辅佐剧本与演员表演的艺术手段。过去一出戏的精彩程度,多是根据演员的演技来评判9,但走进现代剧场,戏曲剧团开场更多地重视舞台美术。最早的戏曲砌末多包含生活用具、交通用具、武器以及渲染情境气氛的各种物件,其高度夸大的舞台假定性与现代剧场亦存在相近之处。1/2Q剧团通过寻求古今剧场内舞台呈现的共通处,逐步提升了美术平等于表演等舞台构成的独立地位,如施工忠昊所言,它们不只是台上的道具,更具备表示出自我的能力和拥有发声的时机。10小剧场昆曲在今天所谓的舞台美术上,其实做得更多的是回溯根本源头,它从古典的美学中萃取传统在今日所遗失的部分,再予以发扬。前文所提的转台跷板东西文武桌与阿吉仔椅等,更像是传统一桌二椅的新变体,它透过简约而具有创意的设计,在戏曲舞台上占据比以往更重的比例,并引发观众对于装置意象本身的深思此处装置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演员的表演、唱词以及剧本之间具有如何的联络。当观众开场思考,便激活了这些装置在舞台上存在的价值。而以载卡多木马小船龙凤车等装置为主的舞台美术,则是从古典美学出发逐步过渡到现代剧场艺术的最好见证。从文本改编、表演融合到舞台创新,小剧场昆曲在编导演方面的创新探寻求索已渐行渐远。其文本改编多围绕剧目情节的组织布置展开,使演出创作具备新意、符合时代潮流又有明确立意;表演创新则强调对习态的深切进入研究,并呈现出跨剧种与跨流派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