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砼框架结构_第1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砼框架结构_第2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砼框架结构_第3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砼框架结构_第4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砼框架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砼框架结构第一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基本问题:什么是“概念设计”?什么是“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对结构主体有什么影响?第二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框架梁梁截面宽度b≥200mm,截面高度h≤ln/4,截面高宽比h/b≤4。为防止斜压破坏,截面尺寸应满足下式要求:

§6.1构件尺寸要求第四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为避免斜压剪切破坏,柱截面尺寸应满足:当为短柱时,应满足:(2)框架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2层以下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直径,四级或2层以下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第五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轴压比的概念名义轴向压应力与砼抗压强度之比N/bchcfc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轴压比越大,柱子的延性越差。柱子的破坏形态也随轴压比的增大,由大偏心破坏向小偏心破坏过渡。抗震结构要求柱子有足够的延性且为大偏心破坏,故控制轴压比的限值。第六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柱轴压比限值:结构类型抗震等级一二三四框架结构0.650.750.850.90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及筒体0.750.850.900.95部分框支抗震墙0.60.7--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组合的轴力设计值;2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3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确定。4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5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第七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节点应满足: hj——节点约束影响系数,节点四边有梁,梁宽不小于该侧柱宽的1/2,且正交梁高度不小于框架梁高度的3/4时,取hj=1.5,其他情况均取hj=1.0。第八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框架梁配筋构造⑴纵筋配筋率:

一级ξ≤0.25,二、三级ξ≤0.35梁端受拉筋配筋率≤2.5%⑵梁端受压纵筋与受拉纵筋的比率 一级框架:二级三级框架:§6.2构件配筋构造要求第九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⑶梁端加密箍筋: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最大间距(取小)最小直径一2hb,500mm6d,hb/4,100mmφ10二1.5hb,500mm8d,hb/4,100mmφ8三1.5hb,500mm8d,hb/4,150mmφ8四1.5hb,500mm8d,hb/4,150mmφ6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第十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⑷通长纵筋:一、二级不小于2f14,且不小于受力纵筋面积的1/4;三、四级不少于2f1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柱中箍筋在柱端一定范围内加密箍筋。加密箍筋的作用:承担剪力,约束砼,提高抗压强度,提高变形能力,防止纵向压曲。加密范围:hc,Hn/6,500mm中取最大值,底层柱下端不小于Hn/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短柱、框支柱、一二级框架角柱全高加密。二、框架柱配筋构造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最大间距(取小)最小直径一级:6d,10010二级:8d,1008三级:8d,150(柱根100)8四级:8d,150(柱根100)6(柱根8)体积配箍率,一级≥0.8%,二级≥0.6%,三、四级≥0.4%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见规范表6.3.9)箍筋型式:普通箍复合箍螺旋箍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0.30.40.50.60.70.80.91.01.05一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四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柱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

肢距:加密区,一级≤200,二、三级≤250或20倍d,四级≤300 每隔一个纵筋它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 非加密区:箍筋量不少于加密区的50%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最小总配筋率见下表括号内的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最大总配筋率为5%;一级框架短柱每侧配筋率≤1.2%。注意防止粘结不足破坏。当柱边尺寸大于400mm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2)柱纵向钢筋的配置: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0.9(1.0)0.7(0.8)0.6(0.7)0.5(0.6)角柱、框支柱1.10.90.80.7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梁柱节点构造⑴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同柱内箍筋要求。⑵配箍特征:一、二、三级框架分别不小于0.12、0.1、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⑶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⑷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末端直线长度不宜小于10d,箍筋无支长度不得大于350mm,否则应配置辅助拉条。⑸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得在节点中切断或搭接。⑹顶层节点附加斜筋。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四、抗震墙配筋构造……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五、钢筋锚固要求⑴梁筋锚固方式:直线型和弯折型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⑵锚固长度反复荷载下砼粘结强度退化率为0.75,抗震所需的锚固长度应在原锚固长度上有所增加。一、二级三级四级⑶弯折筋的弯折段不能太小。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⑷梁筋伸过节点中心线不少于5d,当时,应满足:⑸中节点下部钢筋,伸过中心不小于5d,伸过支坐边缘大于。⑹顶层边柱、梁、柱、纵筋的锚固。一、二级框架,负筋“柱内、梁内同时搭接”方案。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四级框架“梁内搭接”方案,梁筋全部伸入柱边内梁下100m处,柱筋至少伸入梁内50%,20d和1倍梁高两者较大的。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6.3填充墙规范规定: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f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6.4其他非结构构件如隔墙、雨棚、挑檐、广告牌等应加强锚固和连接,防止倒塌。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规范的基本要求:1地震作用计算时,应计入支承于结构构件的建筑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重力。2对柔性连接的建筑构件,可不计入其刚度;对嵌入抗侧力构件平面内的刚性建筑非结构构件,应计入其刚度影响,可采用周期调整等简化方法;一般情况下不应计入其抗震承载力,当有专门的抗震构造措施时,尚可按有关规定计入其抗震承载力。3支承非结构构件的结构构件,应将非结构构件地震作用效应作为附加作用对待,并满足连接件的锚固要求。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非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1各构件和部件的地震力应施加于其重心,水平地震力应沿任一水平方向。2一般情况下,非结构构件自身重力产生的地震作用可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对支承于不同楼层或防震缝两侧的非结构构件,除自身重力产生的地震作用外,尚应同时计及地震时支承点之间相对位移产生的作用效应。3……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采用等效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