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1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2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3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4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名师资料合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备注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红磷、硫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受热时间隔增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第二节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着高速运动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十万分之一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三节元素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区别只表示种类,不论个数,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数量含义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但形态可能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宏观意义消失。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核外电子的排布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7+17287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填充的电子数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元素的种类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形成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金属性。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是不稳定结构),在化学变化中易获得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这种性质叫做非金属性。

③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性质结论金属元素<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易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非金属元素≥4(H:1)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元素=8(He:2)难得失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极难发生化学反应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互相吸引,结合形成稳定的、不带电性的化合物。离子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是8(氢是0)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回原子。离子符号

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如Na+(钠离子)、Ca2+(钙离子)、H+(氢离子)、Cl-(氯离子)、O2-(氧离子)、OH-(氢氧根离子)等。

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O2-表示2个氧离子,每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离子符号只有微观含义,没有宏观含义。一定带正电的粒子:质子、原子核、阳离子

一定带负电的粒子:电子、阴离子

不带电的粒子有:中子、原子、分子------------物质构成的奥秘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电子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铝B.铁C.硅D.氧3.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4.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B.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汞B.氧气C.金刚石D.硫酸铜6、关于原子、分子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序号事实解释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9.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B.个数增多C.间隔增大D.体积增大10.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不停地运动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11.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1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D、氮气的化学式为N213.2021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铱的元素符号是Ir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14.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铈的原子序数是58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63EU63EU铕

152.015.铕是一种稀土元素,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B.铕的原子序数是63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316.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17.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阳离子D.化学性质稳定18.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C.该粒子易形成阴离子D.该粒子呈电中性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Fe3O4 B.Al2O3 C.SiO2 D.CuO20、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変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D.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21.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A.m==nB.m==n+xC.m==n-xD.m==x-n22.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2H2B.2HC.2H+D.Cu2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2B.OC.CuD.CO224、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2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26.如下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B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b烧杯溶液为无色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b烧杯溶液为无色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27.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28.如图甲、乙所示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1)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镁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离子,镁离子的符号是。29.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表示:(1)氮原子(2)2个硫原子(3)3个铝离子.30.用化学用语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温度计中的水银;(3)硬水中的镁离子。31.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字母序号)a.8b.10c.11d.12(2)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_________.32、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228+12282+12288+1728x+18ABCD请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A、B、C、D属于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⑵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⑶D中x=________;⑷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33.下图中的①、②请你回答:(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X=;(填序号);(填序号);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一.频数与频率频数: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即概率的意义和大小:概率就是表示每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一个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与1之间。频率与概率的区别: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逐渐趋于一个常数,则把这个常数看做实验结果的概率。注意:①频率就是频率,频率不是概念②频率是通过实验得到的,概率就通过计算得到的③通过频率估计概率时,只看最多实验次数一项的频率,此项的频率即等于概率,而不是求所有频率的平均值二.通过实验运用稳定的频率来估计某一时间的概率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当试验的次数很大时,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三.利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重难点)①树状图的画法有两钟,可以横画也可以竖着画,其中树状图在画法上要写“开始”然后是“第一次”“第二次”“结果”②列表法的使用必须保证是两个元素的才方便使用,因为表格最方便的是使用两个轴向。其中表格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标准型,第二种是中间有一条斜线型,第三种是中间加数据型,比如和,奇数,偶数等四.概率题型①公平题②方程题③用频率估计概念④画树状图列表求概率(重点)⑤游戏设定在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硬币,则下列实验不能作为替代物的是()A、一枚均匀的骰子,B、瓶盖,C、两张相同的卡片,D、两张扑克牌2、密码锁的密码是一个四位数字的号码,每位上的数字都可以是0到9中的任一个,某人忘了密码的最后一位号码,此人开锁时,随意拔动最后一位号码正好能把锁打开的概率是______.若此人忘了中间两位号码,随意拔动中间两位号码正好能把锁打开的概率是______.3、某商场在“五一”期间推出购物摸奖活动,摸奖箱内有除颜色以外完全相同的红色、白色乒乓球各两个.顾客摸奖时,一次摸出两个球,如果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就得奖,颜色不同则不得奖.那么顾客摸奖一次,得奖的概率是.4、从一个装有2黄2黑的袋子里有放回地两次摸到的都是黑球的概率是.5、如图所示的两个圆盘中,指针落在每一个数上的机会均等,那么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偶数上的概率是……()

A.EQ\F(19,25);B.EQ\F(10,25);C.EQ\F(6,25);D.EQ\F(5,25)6、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条鱼,我们从湖里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经过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后,第二次捕得200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25条,通过这种调查方式,我们可以估计出这个湖里有______条鱼.7、在一个密闭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为了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A、28个B、30个C、36个D、42个8、有一个抛两枚硬币的游戏,规则是:若出现两个正面,则甲赢;若出现一正一反,则乙赢;若出现两个反面,则甲、乙都不赢。(1)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2)如果你认为这个游戏不公平,那么请你改变游戏规则,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那么请你改变游戏规则,设计一个不公平的游戏。9、如图,用两个相同的转盘(每个圆都平均分成六个扇形)玩配紫色游戏(一个转盘转出“红”,另一个转盘转出“蓝”,则为配成紫色).在所给转盘中的扇形里,分别填上“红”、“蓝”或“白”,使得到紫色的概率是.10、小峰和小轩用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做游戏,规则如下:每人随机掷两枚骰子一次(若掷出的两枚骰子摞在一起,则重掷),点数和大的获胜;点数和相同为平局.依据上述规则,解答下列问题:(1)随机掷两枚骰子一次,用列表法求点数和为2的概率;(2)小峰先随机掷两枚骰子一次,点数和是7,求小轩随机掷两枚骰子一次,胜小峰的概率.(骰子:六个面分别刻有1、2、3、4、5、6个小圆点的立方块.点数和:两枚骰子朝上的点数之和.)11、甲、乙两人用手指玩游戏,规则如下:ⅰ)每次游戏时,两人同时随机地各伸出一根手指:ⅱ)两人伸出的手指中,大拇指只胜食指、食指只胜中指、中指只胜无名指、无名指只胜小拇指,小拇指只胜大拇指,否则不分胜负.依据上述规则,当甲、乙两人同时随机地各伸出一根手指时.(1)求甲伸出小拇指取胜的概率;(2)求乙取胜的概率.12、小英与她的父亲,母亲计划外出旅游,初步选择了延安、西安、汉中、安康四个城市,由于时间仓促,他们只能去其中一个城市,到底去哪一个城市三人意见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小英父亲建议,用小英学过的摸球游戏来决定,规则如下:=1\*GB3①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一个红球(延安)、一个白球(西安)、一个黄球(汉中)和一个黑球(安康),这四个球除颜色的不同外,其余完全相同;=2\*GB3②小英父亲先将袋中球摇匀,让小英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父亲记录下其颜色,并将这个球放回袋中摇匀;然后让小英母亲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父亲记录下它的颜色;=3\*GB3③若两人所摸出球的颜色相同,则去该球所表示的城市旅游。否则,前面的记录作废,按规则=2\*GB3②重新摸球,直到两人所摸出的球的颜色相同为止。按照上面的规则,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已知小英的理想旅游城市是西安,小英和母亲随机各摸球一次,均摸出白球的概率是多少?(2)已知小英母亲的理想旅游城市是汉中,小英和母亲随机各摸球一次,至少有一人摸出黄球的概率是多少?13.不透明的袋中有3个大小相同的球,其中2个白色,1个红色,每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在摸球试验中,得到下表中的部分数据:摸球次数4080120160200240280320360400出现红球的频数14233852678697111120136出现红球的频率35%32%34%35%35%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观察表中出现红球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出现红球的概率()14.三张除字母外完全相同的纸牌,字母分别是A,B,K,每次抽一张为试验一次,经过多次试验后,结果汇总表如下:试验总次数1020501002003004005001000……摸出A的频数71328172198276660……摸出A的频率75%62%……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观察表格,估计摸到A的概率;九(上)概率综合复习题答案1、【答案】选B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选C7、【答案】8008、【答案】选A9、【答案】解:(1)不公平。所以出现两个正面的概率为,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为。因为二者概率不等,所以游戏不公平。(2)游戏规则一:若出现两个相同面,则甲赢;若出现一正一反(一反一正),则乙赢;游戏规则二:若出现两个正面,则甲赢;若出现两个反面,则乙赢;若出现一正一反,则甲、乙都不赢。……7分10、【答案】一个转盘的六个扇形都填“红”,另一个转盘的一个扇形填“蓝”,余下的五个扇形不填或填其它色.(注:一个填两个“红”,另一个填三个“蓝”等也可11、【答案】(1)(2)12、【答案】(1);(2).13、【答案】(1);(2).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W=Fs=Pt功的单位:焦功率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P=W/tP=Fv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杠杆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杠杆的分类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滑轮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W有用/W=Gh/FL×100﹪(5)W总=W有用+W额外W有用<W总η<1研究杠杆的平衡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W额外=0η=100﹪(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W有用=GhW额外=FLη=Gh/FL(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第四节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减小,速度增大。4、机械能守恒(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第五节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焦耳。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做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减小。热量的计算:Q=cm△t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c水=4.2×103焦/(千克.摄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燃烧的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焦/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mq第六节电功概念: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的电位:焦、千瓦时(度)1度=1千瓦时=3.6×106焦。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U2/Rt=I2Rt=Pt电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