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下)_第1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下)_第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下)_第3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下)_第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练习5苏教版3上数学第5-8单元教学课件全套课前导入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解决问题要有策略。探究新知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可以这样来理解。1.第二天比第()天多摘5个;2.第()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3.第()天比第()天多摘5个。一三例4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列式解答。

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它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列出表格: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30个第二天

30+5=35(个)第三天______________第四天

______________第五天

______________35个35+5=40(个)40个40+5=45(个)45个45+5=50(个)50个答:第三天摘了____个,第五天摘了____个。4050课堂练习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1)4个苹果共重500克,1个苹果重多少克?500÷4=125(克)1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1个橙子重多少克?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1)125+20=145(克)钢笔一共有多少支?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2)10×3=30(支)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圆珠笔一共有多少支?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2)30+18=48(支)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2.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算一算,填一填)开始落下时第1次弹起第2次弹起第3次弹起第4次弹起16米()米()米()米()米

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16m15m14m13m12m11m10m9m8m7m6m5m4m3m2m1m0m开始落下时第1次弹起第2次弹起第3次弹起第4次弹起16米()米()米()米()米84213.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芳芳兵兵答:芳芳和兵兵之间有6人。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活动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花地砖有多少块?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列式解答。120-70=50(块)15×8=120(块)答:花地砖有50块。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1.要看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课堂小结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练习5课前导入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同学们参加学校兴趣小组,微机组有17人,美术组的人数比微机组多8人,书法组的人数比美术组少6人。美术组有多少人?17+8=25(人)书法组有多少人?25-6=19(人)探究新知你会用线段图来整理这些条件吗?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可以这样整理。绿花黄花红花12朵多7朵例4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可以这样整理。绿花黄花红花12朵多7朵?朵绿花黄花红花12朵多7朵?朵要先算黄花的朵数12×2=24(朵)再算红花的朵数24+7=31(朵)答:红花有31朵。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如果把条件改一改,你还能正确解答吗?红花比黄花少7朵。可以这样画线段图。绿花黄花红花12朵少7朵?朵还是要先算黄花的朵数12×2=24(朵)24-7=17(朵)答:红花有17朵。课堂练习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1)排球有多少个?足球有多少个?50+15=65+20=65(个)85(个)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2)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48+36=84(棵)2.苹果树有多少棵?84-20=64(棵)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1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得最快?谁游得最慢?可以画线段图比较。小华:阳阳:小丽: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小华用的时间最长,小丽用的时间最短,因此小丽最快,小华最慢。婴儿有305块骨头,儿童的骨头比婴儿少88块,成人的骨头比儿童少11块。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先算:儿童的骨头有多少块。305-88=217(块)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成人的骨头有多少块。217-11=206(块)方法小结:先根据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用求出的答案作条件解决问题。学校果园里有30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少18棵,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我是这样想的。桃树:梨树:苹果树:30棵比桃树少18棵梨树的2倍?棵梨树有多少棵?30-18=苹果树有多少棵?12×2=答:苹果树有24棵。12(棵)24(棵)停车场有12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2倍,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小汽车有多少辆?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我是这样想的。卡车:大客车:小汽车:12辆卡车的2倍开走7辆?辆大客车有多少辆?12×2=小汽车有多少辆?24+7=答:小汽车有31辆。24(辆)31(辆)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1.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或列表找出答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十复习旧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练习5复习旧知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看看能算出什么问题。(1)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箱葡萄”;“绿葡萄比红葡萄多多少箱”……(2)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可以算出“女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小玉家养鸡和鸭一共54只,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鸭和鸡各有多少只?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鸡:鸭:20只?只共54只?只巩固练习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1)5组同学跳绳,每组12人,拔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少16人。跳绳的有多少人?12×5=拔河的有多少人?60-16=60(人)44(人)根据跳绳的人数和条件“拔河的人数比跳绳的少16人”可以算出“拔河的有多少人”根据条件“5组同学跳绳,每组12人”可以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2)美术组有26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8人,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书法组有多少人?26+8=合唱组有多少人?34×3=34(人)102(人)根据书法组的人数和条件“合唱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3倍”可以算出“合唱组有多少人”根据条件“美术组有26人,书法组比美术组多8人”可以算出“书法组有多少人”小军身高多少厘米?小力小华小军我的身高是136厘米。15厘米21厘米根据条件“小力身高136厘米,小华比小力矮15厘米”可以算出“小华的身高”136-15=121(厘米)再根据小华的身高和条件“小华比小军矮21厘米”可以算出“小军的身高”121+21=142(厘米)答:小军身高142厘米。小军身高要通过小华的身高来求。今年暑假,小丽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在全部支出中,交通费540元,景点门票是380元,食宿费比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少130元。食宿费是多少元?食宿费在和前两项费用的总和在比,要先算前两项费用的总和。540+380=920(元)920-130=790(元)答:食宿费是790元。1本笔记本比1支钢笔贵4元。1本笔记本多少元?每盒60元要先算钢笔的单价。60÷5=12(元)12+4=16(元)答:1本笔记本16元。水果店运来14箱苹果,运来的橘子的箱数是苹果的2倍,梨运走7箱就与橘子同样多。梨有多少箱?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我是这样想的。苹果:橘子:梨:14箱苹果的2倍运走7箱?箱橘子有多少箱?14×2=梨有多少箱?28+7=答:梨有35箱。28(箱)35(箱)一盒饼干多少元?一盒巧克力多少元?右图中,把巧克力和两盒饼干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49元,那么左图就可以变为49元加2盒饼干一共73元,可以先算出饼干的单价。24÷2=12(元)49-24=25(元)73-49=24(元)有了饼干的单价,巧克力的单价就很好算了。答:一盒饼干12元。答:一盒巧克力25元。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1.根据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或列表找出答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情境导入活动探究课外活动活动课拓展延伸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问号这里是什么图形吗??情境导入同学们,这些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和(

)一个隔着一个排列三角形圆活动探究活动1物体排列的特点

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活动1

物体排列的特点()和(

)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就称为间隔排列。小兔

蘑菇活动1

物体排列的特点(小兔)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活动1

物体排列的特点(

)和(

)一一间隔排列。夹子手帕活动1

物体排列的特点(

)和(

)一一间隔排列。木桩篱笆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们交流你的发现。活动2探究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小兔()只木桩()根夹子()个蘑菇()个篱笆()块手帕()块871312109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活动2探究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1”?每1只小兔和1个蘑菇对应起来,最后一只小兔没有蘑菇和它对应了。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活动2探究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2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19个)(21个)活动2探究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最多有多少个?最少呢?9个10个11个10个活动2探究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最多有多少个?最少呢?10个9个11个10个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他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容易发现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生活中有很多规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拓展延伸用下面的符号画一组间隔排列的物体。数6×÷-9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堂练习6课前导入小朋友,你去过商场吗?有没有见过这样的门?我去过,也见过这样的门,这两个都是感应门,一个会转动,一个会打开。课前导入游乐场里的这些设施你玩过吗?探究新知1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想办法表示这些运动吗?火车这样运动。电梯这样运动。1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2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2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你能把指针继续转到指向C或D吗?做一个转盘,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想想做做课堂练习1.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旋转平移旋转平移平移旋转平移旋转想想做做旋转平移平移平移旋转平移旋转想想做做2.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想想做做3.(1)把先向东平移3格,再向南平移3格。想想做做3.(2)把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想想做做3.(2)把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你知道平移后的棋子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吗?平移后的红棋子在原来位置的东南方向。平移后的黄棋子在原来位置的西北方向。

先照下面的样子做一个风车,再将风车迎着风,观察它是怎样旋转的。像下面这样重新做一个风车,看旋转时有什么不同。在正方形纸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风车会变得更加漂亮。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课堂小结我会把图形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平移。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平移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比,形状不变,位置改变。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堂练习6课前导入你放过风筝吗?这个的风筝飞得高吗?这个风筝飞不高。探究新知3观察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它们都是对称的。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把上面三个物体画下来,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从第107页选两个图形剪下来并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4把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剪出的是轴对称图形吗?4用上面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和同学交流。我剪了一个五角星。我剪了一个房子。把109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课堂练习1.下面的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想想做做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3.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想想做做4.下面的交通标志,哪些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5.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想想做做6.收集一些轴对称的标识,分类整理后,贴在教室的数学角里,全班同学一起欣赏。想想做做7.对称建筑欣赏。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课堂小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轴对称图形可能有一条对称轴,也可能有两条对称轴。只要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1平移和旋转现象学习目标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模仿,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1.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认识物体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3.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境导入1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想办法表示这些运动吗?探究新知1火车车厢这样运动:电梯这样运动:国旗这样运动:探究新知1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拉抽屉、移门、输送带、缆车等等都是平移运动。平移时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情境导入2物体的运动除了平移以外,还有这样一种运动。121234567891011O情境导入2情境导入2这样的运动在生活还有许多,观察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探究新知2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围绕一个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属于旋转。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摩天轮、车轮、方向盘等等都是旋转运动。旋转时物体都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运动的。探究新知2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探究新知2做一个转盘,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你能把指针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D吗?典题精讲1.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旋转平移旋转平移平移旋转平移旋转判断平移和旋转时,就看是沿着直线运动还是围绕固定点运动。典题精讲2.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平移时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只有位置变了。典题精讲3.(1)把先向东平移3格,再向南平移3格。(2)把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平移时根据题中要求,分清东南西北。错误解答易错提醒三角形向左平移了()格。三角形向左平移了(3)格。错解分析:易错提醒在判断物体平移时,要看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例如从这个点的平移过程可以看出,三角形平移了4格。三角形向左平移了()格。易错提醒正确解答答:错误解答答:三角形向左平移了3格。三角形向左平移了4格。学以致用判断平移和旋转时根据是沿着直线运动还是围绕固定的点运动,国旗运动是沿着直线……1.连一连。

我是这样想的。升旗时国旗的运动在算盘上拨珠风扇叶片的运动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轮船在水里的航行钟摆的运动电梯的运动火车车身的运动汽车方向盘的运动螺旋桨的运动平移旋转学以致用1.连一连。

升旗时国旗的运动在算盘上拨珠风扇叶片的运动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轮船在水里的航行钟摆的运动电梯的运动火车车身的运动汽车方向盘的运动螺旋桨的运动平移旋转学以致用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水果掉在地上也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汽车的轮子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运动的……2.想一想下面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我是这样想的。(1)小明向前走了3米。()(2)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3)汽车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动。()(4)火箭发射升空。()(5)风扇的叶子在转动。()(6)拧开茶杯盖。()(7)大风车在转动。()(8)窗帘被拉开了。()学以致用2.想一想下面的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小明向前面走了3米。()(2)树上的水果掉在了地上。()(3)汽车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动。()(4)火箭发射升空。()(5)风扇的叶子在转动。()(6)拧开茶杯盖。()(7)大风车在转动。()(8)窗帘被拉开了。()√○√√○○○√学以致用通过平移可以重合的图形形状一样、方向一样。3.下面哪两个图形可以通过平移重合?用线连一连。我是这样想的。学以致用3.下面哪两个图形可以通过平移重合?用线连一连。学以致用平移一个图形时,要看对应的点平移了多少格。4.移一移、画一画。我是这样想的。(1)画出图1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2)画出图2向左平移6格后的图形。(3)画出图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1学以致用4.移一移、画一画。(1)画出图1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2)画出图2向左平移6格后的图形。(3)画出图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1学以致用第二幅小鱼图是第一幅小鱼图逆时针旋转得到的,第三幅又是第二幅逆时针旋转得到的。5.接着往下画。我是这样想的。学以致用5.接着往下画。课堂小结2.平移后的物体形状、大小、方向都不变,位置变了;旋转后的物体形状、大小不变,方向一般会变。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平移和旋转后物体与原来物体有什么不同?1.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谢谢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学习目标2.发展观察、操作、比较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审美观念。1.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情境导入1情境导入1观察下面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探究新知1观察下面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些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这些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对称的。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这样对称的特征?探究新知1把这三个物体剪下来,并对折,你发现了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情境导入2把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探究新知2把一张纸对折,再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剪出的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剪出的是轴对称图形,因为这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用这样的方法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探究新知2如果这样剪会得到什么图形?如果要剪出一个五角星,该怎样剪?探究新知2把这些图形剪下来,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第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呢?典题精讲1.下面的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典题精讲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典题精讲典题精讲典题精讲典题精讲典题精讲典题精讲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A、C、T、M、X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典题精讲3.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可以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判断。典题精讲3.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错误解答易错提醒答: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错解分析: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完全一样,但是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易错提醒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易错提醒正确解答答: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错误解答答: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学以致用1.下面的交通标识,哪些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方法提示:将图形对折,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学以致用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以致用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以致用4.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两边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学以致用5.画出下面字母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课堂小结2.轴对称图形不仅两边完全一样,而且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大家想一想,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1.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谢谢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堂练习7课前导入你知道分数吗?你在生活中见过分数吗?探究新知1把两种食品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半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1瓶。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2个。1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1212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12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是分数。12……分子……分数线……分母12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颜色,并和同学交流。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吗?14121214141412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21412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和,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1214>用同样的纸片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2你是怎样比的?和同学交流。1412>从涂色部分看出

比大。12142如果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上表示出,你能比较和、的大小吗?先折一折,涂一涂,再填空。12141818121418>1()1()1()>248想想做做课堂练习()()()()13161918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想想做做2.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画“√”。14()()()()√想想做做3.先填一填,再读一读。()13()161填出的分数,哪个大一些?>1()1()36想想做做4.先涂色,再比较大小。14181615><想想做做5.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呢?哪个部分大一些?

想想做做5.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1214《艺术园地》呢?哪个部分大一些?>想想做做6.

张大伯用一块地的种番茄,剩下的一半种黄瓜,其余种辣椒。黄瓜和辣椒各13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回答)番茄黄瓜辣椒答:黄瓜和辣椒各占这块地的。13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认识了分数。课堂小结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用同样的纸片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课堂小结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堂练习7课前导入你认识几分之一了吗?举例说说。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探究新知3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再把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我涂了3份,有3个,是这张纸的……14我涂了1份,是这张纸的。143个是,也是分数。1434343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有几个,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和同学交流。14先说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几,再在()里写出分数。()()()()19295989()()()()343538310先说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个几分之几,再在()里写出分数。4用两张同样大的纸折一折,分别表示出和,再比较大小。3858都平均分成8份,3份比5份小。3个比5个小。18185838<想想做做课堂练习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55949710想想做做课堂练习2.

(1)(2)涂色部分是,空白部分是。()()()()()()()()6310615107想想做做课堂练习3.在()里填合适的数。是()个1535是()个1646是()个1979347想想做做课堂练习4.先涂色,再比较大小。1323<5949>4737>想想做做课堂练习5.

我吃1块。我吃3块。他们各要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谁吃得多?填一填。()()()()<男孩吃得多。8183课堂练习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果实、猎物等)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课堂练习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如把表示成。25课堂练习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用和我国相似的方法表示分数,如把写成。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样了。3434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认识了几分之几。课堂小结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用同样的纸片平均分,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课堂小结分母相等,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等,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课前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堂练习7课前导入一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说成是这个蛋糕的一半,那两个二分之一是多少呢?两个二分之一是两个一半,合起来就是一个蛋糕啦。课前导入那蛋糕的两个三分之一是多少呢?两个三分之一是……探究新知5我吃这块巧克力的。58我吃这块巧克力的。28两人一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5828+=()()先把长方形的涂上红色,涂上绿色,再写出上面算式的得数。285855828+=()()55828+=()()78答: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

。785个加2个是7个,就是。181878183525-=()()15你是怎么算的?和同学交流。想想做做课堂练习1.

2525+=()+()=45461656想想做做课堂练习1.

5646-=16()-()=451535想想做做课堂练习2.

1535+=7848-=45387929-=4727+=5967105-=104101103+=104107想想做做课堂练习2.

1535+=454727+=67103+=104107观察上面的分数加法,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作和的分子。想想做做课堂练习2.

7848-=387929-=59105-=104101观察上面的分数减法,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作差的分子。课堂练习3.

第一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第二次大约喝了这杯水的。1424两次一共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1424+=34答:两次一共喝了这杯水的。34课堂练习4.

一块月饼平均切成5份,冬冬吃了其中的3份,丽丽吃了其中的1份。(1)两人一共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3515+=45答:两人一共吃了这块月饼的。45课堂练习4.

一块月饼平均切成5份,冬冬吃了其中的3份,丽丽吃了其中的1份。(2)冬冬比丽丽多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3515-=25答:冬冬比丽丽多吃了这块月饼的。25课堂练习5.

小华从图书馆借来一本《阿凡提的故事》,她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第二天看的与第一天同样多。答: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4727+=272747两天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学习了分数加、减法。课堂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作分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十一复习旧知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巩固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7复习旧知你认识几分之一吗?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复习旧知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你会比较分数大小吗?巩固练习1.涂色表示分数。56巩固练习1.涂色表示分数。25巩固练习1.涂色表示分数。472.在()里填合适的数。45是4个1()52.在()里填合适的数。58是()个1852.在()里填合适的数。79是()个1()793.先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2414>3.先写出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1213>4.在○里填“>”或“<”。

○1413

○1516

○2959

○7858><><5.

+=131323

-=893959

+=142434

-=910210710答: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1)两人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82858

+=58答:李华比张梅少用这张纸的。(2)李华比张梅少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382818

-=18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1.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课堂小结2.我们学会了比较分数的大小。3.我们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分数条”情境导入活动探究课外活动拓展延伸活动课情境导入小朋友们,你学会分数了吗?你会在生活中运用分数吗?你玩过与分数有关的游戏吗?我会在生活中运用分数表示事物。活动探究活动1准备活动下面的每个直条都表示“1”。想一想,“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

或?1412181161214181161活动探究活动1准备活动1214181162个124个148个1816个116活动探究活动1准备活动把第111页的直条剪下来,再把4个彩色直条分别折一折,剪出上面这些分数。照右图的样子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注、、、、和),两人一组做游戏。14141818116116活动2“抢1”游戏1.两人轮流掷正方体,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把表示这个分数的彩条铺在白色直条里面。

我第一次掷出。14我第一次掷出。18活动22.谁先把自己的“1”正好填满,谁就先获得1分。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我最后一次又掷出,铺不下怎么办?14这次掷出的无效,等下次再继续掷,直到正好铺满“1”为止。

“抢1”游戏活动探究活动3“清0”游戏1.用两个的彩条把“1”铺满。1212.两人轮流掷正方体,朝上的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的直条中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活动探究活动31我掷出的是,应该怎样拿?18可以将其中的1个换成4个

后再拿。1218“清0”游戏活动探究活动3还可以将其中的1个换成1个和2个后再拿。1218还可以怎样拿走?18“清0”游戏143.谁先把自己图中的彩条全部拿走,谁就先得1分。照这样玩5次,得分高的人获胜。活动3“清0”游戏

规定:1.拿走一部分,还要说出剩下的一部分是几分之几。2.说错暂停一次。3.如果最后一次抛出的分数比剩余的彩条大,抛出结果无效。拓展延伸通过游戏,你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体会?2个是,2个是,2个是。1里面有2个,4个,8个,16个。1214181161412181411618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克和克、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导入知识梳理课后作业期末复习巩固练习8复习导入你是怎么算的?下面的单位换算,你会做吗?4千克=()克8000克=()千克400087千克=()克2000克=()千克70002知识梳理你能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吗?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单位换算。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千克单位换算克(称量一般物体使用的单位)(称量较轻物体使用的单位)(1000克=1千克)千克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1千克=1公斤。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是较轻的质量单位,用字母“g”表示。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可以进行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还学过什么知识?我会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计算。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大小比较(各部分名称及意义)(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34分子分母分数线读作:四分之三平均分的份数其中的几份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取的份数越多就越大。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越大。5646>1318>分数的简单计算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241434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672747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491-994959===-=巩固练习估计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约6克约

3千克约50克约1克约200千克鸡蛋2分硬币牛1元硬币鸭估计它们分别有多重,用线连起来。猪最重,蛋最轻。2千克100千克160克55克判断一下:1、1千克羽毛和1000克石头一样重。2、一支铅笔重20分米。3、一张课桌重约5千克。4、25个同学大约重1千克。()xx√√()()()1千克=1000克,两者一样重20分米=2米,不合实际1个小朋友就有几十千克重算一算24+14=39+49=23+13=67-17=1-18=26+46=3457797811比一比57108710713152535118777771219595<>><>=要先算萝卜的总质量。160÷2=80(千克)答:每只小兔分得80千克。2只小兔分萝卜,每只小兔分得多少千克?121千克39千克121+39=160(千克)食堂买回一桶油,连桶带油称了一下是65千克,用了一半后再称一下是35千克。买来时油和桶各是多少千克?这是用去一半油之后,连桶带油的重量65-35=答:买来时油重60千克,桶重5千克。30(千克)可以先算半桶油的重量。30+30=60(千克)半桶油一桶油65-60=5(千克)桶重一车货物,甲搬了它的,乙搬了它的,甲、乙一共搬了货物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241424+14=341-34=14答:甲、乙一共搬了货物的,还剩。3414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导入知识梳理课后作业期末复习巩固练习8复习导入你会解答吗?根据下面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铅笔一共有多少支?20×3=买了3盒铅笔,每盒20支,买的圆珠笔比铅笔多18支。60(支)复习导入你会解答吗?根据下面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圆珠笔一共有多少支?20×3=买了3盒铅笔,每盒20支,买的圆珠笔比铅笔多18支。60(支)60+18=78(支)知识梳理遇到实际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可以借助表格或者线段图,来梳理条件。可以从条件出发来思考。明确题意整理条件选择策略(明确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出发……)(列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从条件出发的策略从条件开始想起,可以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学们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美术组有15人,合唱组的人数比美术组多8人,书法组的人数比合唱组少6人。可以算出“合唱组有多少人?”15+8=23(人)也可以算“书法组有多少人?”23-6=17(人)梳理条件的方法:画线段图将条件梳理成线段图的形式,可以简化题意,帮助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美术组合唱组书法组15人少6人同学们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美术组有15人,合唱组的人数比美术组多8人,书法组的人数比合唱组少6人。多8人巩固练习2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6。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芳芳兵兵答:芳芳和兵兵之间有6人。6人小红、小丽和芳芳参加100米跑,小红比小丽多用1秒,芳芳比小丽少用1秒。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可以画线段图比较。小红:小丽:芳芳: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小红用的时间最长,芳芳用的时间最短,因此芳芳跑得最快,小红跑得最慢。篮球有48个,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24个,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少12个。排球有多少个?篮球足球排球48个少12个多24个?个根据线段图可以先算:足球的个数。48+24=72(个)根据线段图和足球的个数可以算出排球的个数。72-12=60(个)答:排球有60个。学校果园里有30棵桃树,梨树比桃树少18棵,苹果树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我是这样想的。桃树:梨树:苹果树:30棵比桃树少18棵梨树的2倍梨树有多少棵?30-18=苹果树有多少棵?12×2=答:苹果树有24棵。12(棵)24(棵)三年级一班共有49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3人,求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男生去掉3人,就和女生同样多了。女生:男生:?人多3人49-3=46÷2=答:女生有23人,男生有26人。46(人)23(人)?人49人23+3=26(人)停车场有12辆卡车,大客车的辆数是卡车的2倍,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小汽车有多少辆?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我是这样想的。卡车:大客车:小汽车:12辆卡车的2倍开走7辆?辆大客车有多少辆?12×2=小汽车有多少辆?24+7=答:小汽车有31辆。24(辆)31(辆)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解决问题复习导入知识梳理课后作业期末复习巩固练习8复习导入你是怎么算的?下面的口算题,你会做吗?30×6=7×40=200×6=50×8=7×900=90×4=180280120040063003603×80=6×400=2402400知识梳理你能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吗?还有和“倍”相关的实际问题。我是这样画图表示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是否进位乘数是否含0(乘数末尾有0可以简便计算)估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整百数乘一位数,先用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估算时,可以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口算。笔算

把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1

2×3

63积数位一定要对齐笔算(有进位)

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1

8×3

452笔算(乘数中间有0)

不管乘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1

0

2×4

1

0

8×4

3234804笔算(乘数末尾有0)

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

8

0×3

0482与倍相关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用乘法,用已知数乘倍数。一般用除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巩固练习填一填。1、0乘任何数都得()。2、15的8倍是(),7个12是()。3、5分=()秒6时=()分。4、350×4积的末尾有()个0。5、103×7积是()位数。0120843003602三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60×5=300600×5=3×21=3×24=15×6=5×16=300063729080先算6×5=30,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用竖式计算。5×484×564894×78×54748×5

042=240564×4

652421222=2256894×7

85226=6258547×8

6735344=437666冬瓜的个数是南瓜的几倍?冬瓜有27个南瓜有9个求冬瓜的个数是南瓜的几倍,就是求27是9的几倍,也就是求27里面有几个9。27÷9=3答:冬瓜的个数是南瓜的3倍。小红、小丽和小华星期天上午去茶厂采茶,每人采茶450克。他们一共采茶多少克?共3人450×3=答:他们一共采茶1350克。1350(克)学校多功能教室有200个座位。要安排一个年级的同学在这里开联欢会,估计一下,安排哪个年级比较合适?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班级个数655每班人数413845把41看作40,把38看作40,45>40,答:安排二年级比较合适。40×6=240(人)40×5=200(人)40×5=200(人)有4行树苗,每行28棵,已经浇了38棵,剩下多少棵没有浇?28×4=112-38=答:剩下74棵没有浇。112(棵)74(棵)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及解决问题复习导入知识梳理课后作业期末复习巩固练习8复习导入你是怎么算的?下面的口算题,你会做吗?30÷6=300÷6=72÷9=40÷8=400÷8=80÷4=550855020720÷9=800÷4=80200知识梳理你能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吗?还有相关的实际问题。我是这样整理的。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商中间或末尾有0估算首位不能整除首位不够除除法的验算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不够商1就商0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表内除法扩展)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先用0前面的数根据表内除法来计算,再在商的末尾添上0。300÷6=50800÷4=20090÷3=30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估算时,可以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口算。笔算除法的一般过程2320345被除数5和4的积除数商除到哪一位,商就对齐那一位余数余数<除数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或首两位能整除)84841422和4的积401和4的积把4移下来从最高位算起5575515152751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7464432122把4移下来7除以3商2余1,1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计算1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7除以4商1余3,3和十位上的5合起来继续计算7574584121769333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