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歌行并序

高适古诗词诵读

一、解题

①“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钟一支曲调的名称,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②“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可能就是那一带的民歌曲调。③“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李白的《少年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以“吟”命名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韦庄的《秦妇吟》等二、了解“边塞诗”

盛唐国力强大,于是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军人和文人)因此搏击沙场,建功立业。当时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代表作: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李白的《关山月》等。三、知人论世

高适(700-765),字

达夫

,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适是盛唐

____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笔力浑厚,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

边塞

写作背景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功夫研究。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

。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陁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https:///youshengshu/40835284/353259578朗读音频喜马拉雅

四、初读感悟

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五、研读诗歌

1、小序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讲了什么内容?明确:1-8句,写出师:戍边破敌,豪气干云。

9-16句,写战斗:战斗艰苦,无法解围。17-24句,写被围:征人怀乡,思妇断肠。

25-28句,写死斗的结局和诗人的感慨:国需良将,兵要体恤。

3、研读第一层,鉴赏诗句(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此一句交代了什么?明确:交代了战争的

(东北)和______(破残贼,卫国战争)。

性质方位(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明确: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横行: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3)后四句写___________: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鉴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的“飞”和“照”字。明确:这两句通过炼字,交代了战争的紧迫激越。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

出征的阵容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顺序是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

4、研读第二层,鉴赏诗句

(1)唐军为何战败,根据前四句,请概括原因?明确: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一片肃杀的气氛;②“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③“半死生”与“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2)“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烘托出了士兵们的怎样心境?明确:营造了荒芜、衰败、阴惨的意境,烘托出士兵心境的凄凉。

5、研读第三层,鉴赏诗句

(1)前四句写出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手法?明确:写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手法: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思妇的眼泪。②对比。把征人和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士兵和思妇的痛楚。

(2)后四句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①边疆的荒凉:飘飖那可度,苍茫更何有!②战争的酷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作者并不是否定出征,而是对造成久戍不归的无能边将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6、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试分析:

(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明确:反问,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2)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呢?明确: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军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补充

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英勇善战,使得匈奴畏服。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太史公司马迁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3)诗的最后四句暗含哪两层对比?这四句的作用如何?

明确:①暗含两层对比:一是奋不顾身在前线冲杀的战士与沉迷歌舞寻欢作乐的将帅的对比;二是古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与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的对比。作用:前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功勋!后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升华了全诗的主旨。六、为什么这首诗能成为众多边塞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试从其思想和艺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思想上: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的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讽刺嘲弄。艺术上: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②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从全文来看,出兵时的金鼓震天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败原因在于将领的腐败无能;从全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和将军的恃宠贪功形成对比,讽刺那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的将领;结尾提出李广,又是古今对比,突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将军的丑态,使诗歌寓意深刻。③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七、明晰主旨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沉痛语不堪多读”。

八、延伸作业

1、积累相关边塞诗名句,熟读成诵。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问题:这两首唐诗都是边塞诗,都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