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论文_第1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论文_第2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论文_第3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论文_第4页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思想内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经济学论文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中国在革命战争时期,怎样解决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问题,不断在探寻求索,农业当代化思想产生于早在1943年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就牵涉到农业思想,在革命根据地农业的地位和农业同其他行业的关系阐述中,提出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和发展途径:发展生产,不能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需要正确的政策和精细的组织工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中国农业问题,农村改革开启了农业当代化的道路,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农业当代化思想逐步构成并走向成熟。1建设中国农业当代化思想的提出1.1构成农业当代化思想的国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迅速走出战争阴影,生产恢复,在科技的带动下生产力得到快速提升和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60年代中期出现了黄金时期。从1951~1970年间,经济比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增长一倍多。在农业生产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以机械化大生产代替了较为原始的手工生产方式,同时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当代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土地单位产量提高一倍。针对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国家制定施行促进农业发展的保障政策,比方提供有补贴的强迫性农业保险,提供商业信贷,国家财政直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者无息贷款等。在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两大阵营的对抗竞争中,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高速发展,而社会制度下的中国农业仍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两者构成鲜明比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的成功经历体验深深刺激着,促使他思考中国农业以及整个中国的出路。1.2农业当代化思想的国内背景建国初期,在农业发展问题上,以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是不能抛开农业的社会化的,由于工业所需原料都来自于农业,之后农业社会化目的进一步升华为当代化。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初次提出建设当代化农业,其后中国当代化的努力经历了三个历程:第一次社会当代化运动,大跃进伤了中国元气;第二次当代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宏大的毁坏;第三次当代化运动从1975年开场,也没有到达预定的目的,历时20多年的当代化梦想都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楚明晰的发展思路而失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经济处于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状态,农民生活尤其困苦。年年上工却缺衣少食,只要打破大锅饭才能改变这种状况。1978年,安徽、四川两省农民再次自发地组织起包干到户,从此农村经济大为好转,在1978年~1985年间,粮食的增幅到达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农村出现了一番崭新的景象。继承的农业当代化思想基础上,失败与成功的经历体验教训为的农业当代化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1.3农业当代化思想与改革开放同步成型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道路,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农村改革顺利启动,从全局角度出发看待农业,立足于当时农业实际情况,逐步构成了符合经济发展实际、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中华特点农业当代化思想。首先,基于中国国情,确立农业必须放在国计民生首位;其次,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业当代化,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民拥有土地自主权,生产自主权,经营自主权等,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用当代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形式;再次,农民富有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们国家没有摆脱贫困通过改革使农民脱贫过上富有生活,才表示清楚农业改革真正成功;最后,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规模经营,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当代化,这标志着的农业当代化思想走向成熟。2农业当代化思想内涵2.1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激发农民积极性为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结合当时中国农村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就是农业当代化的第一个飞跃。1980年9月,在的肯定和支持下,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在贫困落后地区和边远山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能够包产或者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的农业基本政策,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人们不再害怕被扣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构成有中华特点农业改革的伟大实践。2.2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生产力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业土地被划分为小块耕地,并不利于当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对生产力构成阻碍。随着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当代农业机械生产,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当代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成为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的基本内容。在农民拥有自主经营权后,充分发挥广大农民自主能动性,通过实践探索,探寻求索出种养殖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逐步自发组织起来的规模经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引导下,迸发出规模经营的生命活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2.3农村工业化,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改革初期的中国9亿多人口,从事农业人口占到8亿多,有限的耕地、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力剩余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转移了大量农业充裕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在的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把乡镇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解决农业规模经营后从农业部门中溢出的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带来的好处是既繁荣了农村经济又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将乡镇企业作为产业载体,城镇承接农业人口转移,走农村工业化道路,进而构成三元经济,农村工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城镇作为农业工业和农民转移的载体,城乡二元经济构造逐步向三元经济转变,建立新型城乡关系[3]。2.4城乡统筹发展,走共同富有之路从1981年开场到本世纪末,花20年的时间,翻两番,再花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到达人均4000美元[4],最终目的是通过改革实现共同富有,先富带动后富,先富起来的地区或者个人通过税收和帮扶等方式,城乡统筹布置,扶持落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发展问题,提出工业和农业互相协调,要兼顾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商品购买力增加,扩大农村市场,又反过来推动工业的发展,工农、城乡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走共同富有之路。3农业当代化思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经济改革持续推进,农业当代化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重大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详细任务,十分是关于农村综合改革,是对农业当代化思想的理论创新,不仅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宏大的改革红利,也为我们以市场经济的理念完善当代农业市场体系,提供了理论根据、政策根据。3.1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产权改革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通过集体化和集约化来实现农业当代化[5]。土地流转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当代农业对土地规模化的需求与农民手中土地闲置或消极经营构成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为此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用市场的手段调节土地流转,建立交易市场,包括相应的评估机制和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农村土地流转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交易信息预测与传导、融资信托和农业保险等一系列服务,让农民自发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6]。通过产权改革,土地根据市场规律进行流转,让农民实现土地的资本效益。发展和健全土地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施行土地流转、租赁、转让等制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建立起相应的土地补偿制度,提高土地规模经济效益,以促进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稳定快速发展。3.2解决食品安全,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大事,民以食为天,建立县、乡和农村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全程监控生产经过,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环节,采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够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完成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推进产品标准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障粮食供应和农业经济构造调整。根据地域条件,发挥区位优势,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布局做好产业规划,确定不同区域产业重点,构成跨行政区有特色的产业带;在生产方面,农村工业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变初级农产品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品,抵消农工业产品的剪刀差;在品牌培育方面,把龙头企业培育成知名品牌,走品牌化战略之路,构成龙头企业加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在生产、加工、销售联动能力;在销售方面,农产品季节性强、不耐储存,建立线上和线下两个销售渠道,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强农产品市场,十分是国际市场上拥有定价权;在农村物流方面,用当代物流手段,使农产品仓储、包装、运销服务做到安全迅速到达消费端。发展多元化经营,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品种多元化、经营形式多元化,实现农业生产订单化、生产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到达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双赢的局面。3.3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不要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农地上,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国家一直在强调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解决,中国改革目的也无法完成,转移农村劳动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完成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同时在产业发展带动下改变困扰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构造。中国是个农业国家,摊大饼式的旧城镇化道路已经矛盾凸显,新型城镇化必须集约利用土地、保卫环境、宜人宜居,统筹布置大、中、小城镇布局,工商业、交通、文化、教育、住宅、环保和公用基础设施完备,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城镇合理定位,因地制宜,用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城镇化,通过产城一体使城镇化打造真正的生产发展、生活舒适、环境美妙的人类家园[7]。3.4城乡统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以来,以牺牲农民利益换取的城市繁荣,这种二元经济格局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实现利益分配制度重新布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享遭到更多改革成果。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土地流转和经营权市场化流转,实现农民资产性收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时机公平,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配合新型城镇化,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逐步与城市社会保障并轨,使保障水平能够随着经济发展相应提高,逐步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也将逐步加强,构成良性循环,社会也将会在向上的螺旋中不断发展前进。以下为参考文献:[1].文选[M].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韩连贵,李振宇,韩丹,等.关于讨论农业产业化经营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略规程的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