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史》课件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_第1页
《中国人类学史》课件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_第2页
《中国人类学史》课件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_第3页
《中国人类学史》课件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_第4页
《中国人类学史》课件第六章 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民族识别与社会历史调查

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从1950年起就没有间断过田野调查,一开始是组成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政策,继而是以民族识别为主,而后又展开社会历史大调查。1950年,政府开始组织全国范围的民族识别调查,这项调查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64年。目前中国的56个民族主要就是经由这项调查划分出来的。调查先后有数千人参加,其中学术上的指导和民族识别的依据和原则,主要是由中国的民族学(人类学)家们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制定的。第一节民族识别及其理论意义一、缘起及阶段性成果为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联合,新中国的学者与广大民族干部和群众携手进行了一项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社会活动——民族识别。二、关于识别原则的认识和理论探讨中国境内各民族历史悠久、支系繁衍、族称众多、情况复杂,给民族识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民族在历史上发生了不断分化和融合的现象,有时古代的一个族称可以包括今天几个民族的共同先祖;有时则仅指今天某个民族的一部分。三、反思中国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在对原则的实际运用上表现出巨大的灵活性,即充分考虑到中国境内各族发展历史地形成的格局。一、缘起及调查设计从1950年到1954年,为摸清民族情况、开展识别工作,大批人类学、民族学的专家和很多青年学生分别奔赴内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福建、四川等地进行了专题调查。第二节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二、调查的开展调查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是从1956年8月到1958年6月,工作以社会形态为核心;第二阶段从1958年8月到1964年5月,工作以编写“简史简志”为核心。三、阶段性成果历时8年的大调查,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增加了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团结,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中要求改革的因素的成熟,充分体现出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价值;从学术角度看,成果表现在三方面:资料的斩获、机构的创立和人员的培养。一、关于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

1954年,范文澜在《历史研究》发表《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引起了热烈的争论。此事的由头还得从苏联历史学家叶菲莫夫的论文谈起。叶菲莫夫曾于1952年来华与中国同行交流,座谈讨论中国民族形成问题,并发表论文《论中国民族的形成》。第三节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二、民族译名和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在学习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中,与“民族”有关的词不止一个,而且对同一外文单词汉语的译名有不统一的情况。三、世纪之交关于族群理论的争鸣族群(ethnicgroup/ethnicity)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在西方流行开来的人类学关键词。这是一种建构在世系和共同文化特征基础上的人群。复习思考题1、如何评价新中国的民族识别?2、如何认识进化论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理论影响?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族”有什么重要的论断?你是怎样看的?4、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