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1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2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3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4页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第一页,共31页。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单位:授课人:第二页,共31页。一、作者简介梁思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我国国徽的设计者,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人之一,中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著作收在《梁思成文集》第三页,共31页。梁思成和林徽因第四页,共31页。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艺术创作中重复和变化的统一。2.强化对文章内容提要分析、提炼和概括的能力。3、学习本文对事物严谨、辩证的分析,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视野与积累。第五页,共31页。二、检查预习。(一)明确注音。(1)瓦垄()鳟()鱼屋檐()庑()一幢()房子(二)词语解释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抑扬先抑: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第六页,共31页。三、快速阅读,并思考: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在原文找出表达中心观点的关键句。明确:中心观点是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在“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第一段是全文的纲。第七页,共31页。2、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时,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所谓的持续性包括几种?明确:这是前提,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与变化。(1)时间的持续,如音乐(2)空间的持续(3)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如舞台艺术(舞蹈)、绘画第八页,共31页。4、作者从那些艺术门类去分析这一观点的?明确: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第九页,共31页。5、各艺术门类分别列举哪些具体作品为例来说明?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舒伯特的《鳟鱼》《清明上河图》首都人民大会堂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放牧图》第十页,共31页。6、结合课本内容,从艺术特点来看,这些艺术作品里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又是什么?第十一页,共31页。《鳟鱼》歌词

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快活的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我站在小河岸旁静静的朝它望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欢畅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它游得多欢畅

那渔夫带着钩竿站在河岸旁冷酷的看着它想把鱼儿钓上我心里这样期望只要河水清又亮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只要河水清又亮他别想把小鳟鱼钓上岸

但渔夫不愿久等浪费时光他赶忙搅浑河水我还来不及想把小鳟鱼钓上岸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

我满怀激愤的心情看小鳟鱼上了当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第十二页,共31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第十三页,共31页。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李公麟的《放牧图》第十四页,共31页。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首都人民大会堂第十五页,共31页。北京明清故宫重复:变化:北京的明清故宫第十六页,共31页。北京的明清故宫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第十七页,共31页。颐和园(局部)第十八页,共31页。颐和园(局部)第十九页,共31页。颐和园(局部)第二十页,共31页。颐和园(局部)第二十一页,共31页。颐和园(局部)第二十二页,共31页。颐和园长廊(局部)特点:重复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第二十三页,共31页。

明确:重复与变化和谐统一。7、由例可知,这些重复和变化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二十四页,共31页。8、除了这些具体作品,你还能在这些艺术门类列举一些其他的例子吗?第二十五页,共31页。

9、作者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和建筑史学家。这篇文章在建筑方面用了较多的篇幅来阐明观点。是不是我国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做到了重复和变化的统一?明确:有些住宅区要么“只千篇一律”,要么“只千变万化”。第二十六页,共31页。

10、只重复而无变化,就必然显得单调枯燥;只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在艺术创作中,特别是建筑对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那该怎么做?明确: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第二十七页,共31页。

11、现在你知道‘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是什么,这种通感是否是修辞格中的通感’了吗?明确:"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但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即音乐、绘画、建筑创作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

第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