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卷(含解析)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卷(含解析)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卷(含解析)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随堂练习卷(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解析本题考查朝代的更替,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完成了统一;汉朝之后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此,答案为A。答案A2.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解析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在此期间,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造成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因此,答案为A。答案A3.“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③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从材料中“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中原人大量迁移到……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可以看出,导致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中原人大量南迁,社会比较安定和统治者的重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土地大量开垦②农作物品种增加③纺织、造船等有了明显进步④番禺成为主要外贸港口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5.《晋书·食货志》记载:“(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汉人遭遇亘古未有的劫难,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有()①中原地区社会动乱②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③少数民族内迁④汉族统治阶级内乱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由材料“(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所”可知,中原地区出现饥荒和瘟疫、社会动乱、少数民族内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由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汉族统治阶级内乱,也是中原人南迁的原因。答案A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 B.西晋C.东晋 D.北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公元383年”“前秦领袖苻坚”可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淝水之战,该战役中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故C项正确。答案C7.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拓跋宏 B.司马睿C.司马昭 D.曹操解析根据“汉化政策”“鲜卑国主”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迁都洛阳,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选A。答案A8.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过都。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 B.洛阳C.应天 D.燕京解析北魏孝文帝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故选B。答案B9.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是()A.张骞通西域 B.人口大量南迁C.江南的开发 D.孝文帝改革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北魏时期促进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选D。答案D10.关于南北朝形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答案D『能力提升』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解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国号吴。所以D准确、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答案D12.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的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解析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采用汉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A、C、D三个选项都包括在其中。B选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答案B14.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因此,本题中这组生动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解析依据课本所学,A项是远古时期;B项是隋唐时期;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项是明清时期。答案C16.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从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可知材料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发展进步,据材料二可知材料认为全面汉化的改革导致北魏的速亡;第二小问“是否同意”,同意或不同意均可,但理由必须与态度一致;第三小问“理由”,同意的理由围绕汉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回答;不同意的理由可以从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方面回答。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