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1.gif)
![部编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2.gif)
![部编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3.gif)
![部编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4.gif)
![部编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a416c31cc8cc59dd15c52c6a328d0e4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穿井得一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知识和《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2.梳理故事结构,多角度思考,理解寓意,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二、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梳理故事结构。三、教学难点:多角度思考,理解寓意。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思维导图法第二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教学目标1.了解《伊索寓言》;2.充分利用扩写情节、分角色演读、改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意,培养其思辨的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点:扩写情节,进入故事情境。三、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寓意。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想象补白法、思辨法第三课时
杞人忧天一、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通过设计剧本把握寓言内容,理解人物形象;2.阅读助读材料,多角度解读文本,说出从寓言中获得的有益启示。二、教学重点:设计剧本,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运用审辨性思维,多角度解读寓言的现实意义。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想象补白法、材料探究法第四课时
蚊子和狮子一、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2.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训练发散思维。二、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改写故事。三、教学难点:编写寓言故事。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第六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构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都是富于想象力的文本。通过学习,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语文要素: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丰富奇特。学习本单元时要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寓言四则》解析人文主题:理解寓言假托的故事中寄寓的意味深长的道理,结合生活多角度思考。语文要素: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说出这个寓意是如何通过故事来体现的。能从不同角度、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激趣导入教师语言: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讲图中的故事吗?(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狼来了、狐狸和乌鸦等寓言故事图片)【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入寓言教学。了解寓言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寓言的常识。学生活动:结合下面几则材料,概括寓言的基本特点。(1)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2)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说:“寓言是穿着故事外衣的真理”。(3)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故事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道理好比是灵魂”。明确: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故事”和“道理”是寓言的两个要素。了解《吕氏春秋》阅读课下注释有关《吕氏春秋》的介绍,了解《吕氏春秋》。【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寓言的基本特点,了解并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活动:1.
结合注释,串译课文。2.
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3.
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4.
抽生串译课文。【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探究结构教师语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学生活动:丁氏告人:①
。
传之者曰:②
。
宋君问之,(丁氏)曰:③
。
作者感叹:④
。
明确:①吾穿井得一人
②丁氏穿井得一人
③穿井得一人之使
④以讹传讹不如无闻【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明确各人物和传闻的关系,为下一个环节理解寓意做铺垫。从议论入手理解寓意教师语言:如何理解作者在文末发出的感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明确:文末的感慨表达作者的讽刺之情。这则寓言故事说明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对我们的启示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该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从故事的主要形象入手理解寓意教师语言:请同学们探讨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展示。(1)丁氏家的家事被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他应该吸取什么教训?(2)你如何评价“闻而传之者”?(3)如果你是国人中的一个,有什么理性思考?(4)你如何评价宋君?明确:(1)说话要表述清楚,不要含糊其辞,更不要产生歧义。(2)不可轻信传言,更不要盲目传播(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4)遇事要有判断力,调查了解真相。扩展延伸教师语言:你能联想到哪些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成语或者俗语?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明确:谣言止于智者、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道听途说、流言蜚语以讹传讹、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风就是雨【设计意图】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加强了相关的积累。积累文常教师语言:哪位同学了解《伊索寓言》,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活动:阅读课下注释,结合老师的补充介绍,了解《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流传下来的故事,可以看作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古希腊城邦时代。相传,伊索是一名奴隶,据说那时一个奴隶值一到两只羊,而伊索值五只羊,他的优点是他常常使他的主人思考,他还多次在各种重要场合,用自己的机智辩才为主人赢得荣誉,因此得到主人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伊索寓言》在明朝时传入我国,我国第一个《伊索寓言》的译本是1625年刊印的《况义》。清代之后,出现了许多《伊索寓言》的译本。【设计意图】积累文常。感知故事梗概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故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活动:读课文,填空。①
赫耳墨斯
与
雕像者②
明确:①三问
②三答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语言:文中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如何理解“虚荣”和“爱慕虚荣”?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问题。明确:虚荣是指外表、成就、地位等外在的荣耀。爱慕虚荣指过分看重、过度追求和自身实力不相当的外在的荣耀。教师语言:哪些地方能体现赫尔墨斯爱慕虚荣呢?哪里又能体现他不受重视呢?学生活动: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做批注,并在班级展示交流。明确:(1)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多大的”,表现赫耳墨斯笃定他在人间是一定会受到尊重的,“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希望听到人们对他的恭维,表现他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狂妄自负的特点。(2)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笑着”,可以理解为赫耳墨斯对宙斯雕像才值一个银元的不屑和讥笑;也可以理解为他对自己的价值能超过宙斯显得胸有成竹,是一种轻松得意的笑。表现他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特点。(3)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我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我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宙斯和赫拉是赫耳墨斯的父母,职位也比他要高,可是赫耳墨斯觉得自己比他们“更”值钱,一个“更”字凸显了赫耳墨斯的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教师总结: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赫耳墨斯的名字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自视甚高,却不被人重视的人,成语“夜郎自大”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赫耳墨斯的雕像”一语,则常被用来指代“一文不值的东西”。教师语言:尽管赫耳墨斯自我感觉良好,但在雕像者的眼里,他是一文不值的,请你发挥想象,填写下列空白处。学生活动:填空,并说明理由。雕像者
地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明确:漫不经心的、不耐烦、不屑;斜眼看着赫耳墨斯的雕像,努努嘴,漫不经心热情、急切;捧起雕像,递到赫耳墨斯眼前,扬起笑脸,急切慷慨、大方、豪爽;指了指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又指了指赫耳墨斯的雕像,右手一挥,慷慨教师语言:听了雕像者的话,赫耳墨斯什么感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明确:尴尬、难堪、难为情、羞愧、无地自容……【设计意图】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并在品读重要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故事情境,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且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训练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多角度解读寓意教师语言:“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你能把这句话改写成直接揭示故事哲理的句子吗?学生活动:改写句子。明确:这个故事告诉他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过高估计自己的人只能自取其辱。教师语言:思考,如果赫尔墨斯不化作凡人,故事会怎样?你能得出怎样的寓意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这个故事适用于
①
。告诉他们
②
。明确:①希望得到真实评价的人②要想得到真实评价,就要“隐藏”身份,深入基层教师语言:面对同一件东西,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对它的价值评估悬殊巨大,他们各自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你能得出怎样的寓意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这个故事适用于
①
。告诉他们
②
。明确:赫耳墨斯觉得自己值钱的依据是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雕像者觉得赫耳墨斯不值钱,因为他是从原材料、工艺、工期、市场需求等角度考虑的。①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人
②对待相同的事物,判断的标准不同,得出的价值也不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意,培养其思辩的意识和能力。激趣导入教师语言:老师教书育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医生救死扶伤,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法官惩恶扬善,是天底下最高尚的职业。如果今天老师要重新选择一种职业,你们猜我会从事什么职业?今天,我要变身法官,邀请各位同学当我的小助手、小秘书,咱们一起审理一个千古疑案。【设计意图】引发悬念,激趣导入。文学常识教师语言:案件是这样的:一个来自周朝的杞国人,他要起诉列子,状告列子侵害了他的名誉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列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杞人忧天》。课件同步出现列子的相关资料:列子,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后人根据其思想编辑整理为《列子》,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题材广泛,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颇富教育意义。疏通文意之断句学生活动:1.
大声朗读文章,根据注释及字典疏通文意,准确断句,积累字词(关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⑴断句示例:杞(qǐ)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疏通文意之字词积累(2)积累字词亡(wú)无,没有。积气:聚集的气体。若:你。中(zhòng)伤:伤害。四虚:四方。舍(shì)然:消除疑虑的样子。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
奈地坏何:拿……怎么办文章内容概括、脉络梳理2.
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阐明要点。杞人(其人)忧天,晓之者(忧彼之所忧者)三解其三忧。三忧:忧天崩;忧日月星宿坠;忧地坏。三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亡处亡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习惯,并按照“三忧、三解”的思路快速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物心情教师语言:故事内容了解了,咱们还需要去事发地调查走访目击者,请他们帮我们还原事件。学生活动:(一)还原事件,设计剧本,阐述设计理念。剧本框架: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
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
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
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
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设计理念:填写内容不唯一,但要体现杞人从忧心忡忡到释然大喜的变化。把握人物形象(二)概括人物形象,分角色演读:学生根据剧本进行演绎,体现人物形象:杞国有多愁善感、好奇心强、善于思考、并不固执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率真可爱、热情热心、开导有方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设计意图】补充“杞人”和“晓之者”对话时的神情状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性格。并通过分角色演读,进一步理解文意。多角度理解课文教师语言:同学们发挥了联想和想象,通过剧本设计和演读再现了当年的那一幕。现在,我们要换位思考,听听原告的陈述和辩解。学生活动:换位原告,在横线上补齐上诉理由。教师过渡语:两千多年前,我和一个人有过一次谈话,这次交谈不知道怎么传入了列御寇的耳朵里,他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了。到了晋代,又有人把这个故事整理到了《列子》这本书里。从此,我就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遗臭万年的人。人们一读《杞人忧天》,就说,这个故事讽刺那种
①
的人。他告诉人们:天下本无事,
②
。人们还老用“杞人忧天”来造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你听:哎呀!你为什么要杞人忧天呢?哎呀
③
。我的诉求是:希望英明的法官为我翻案,让我不再成为无端忧虑的庸人的代名词。①讽刺的是那种为不必要的担忧徒增烦恼的人。②庸人自扰之③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小组讨论总结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从下列任务群中选择一个活动,按要求完成辩护任务。注:不可与其他组任务交叠。第一组:阅读三则材料,结合寓言故事的内容,说说你怎样看待“杞人之忧”。[材料一]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屈原《天问》译文: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材料二]南方有畸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堕不陷,风雨雷霆之故。——《庄子·天下》译文:南方有一个长相奇特的人,名叫黄缭,他问天地不堕不陷的原因,问风雨雷霆产生的原因。[材料三]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怒触不周山》译文: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第四组: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内容,提炼作者的观点,说说他怎样看待“杞人之忧”。《杞人是一位哲学家》
河南有个杞县,两千多年前出了一个忧天者,以此而闻名中国。杞县人的这位祖先,不好好地过他的太平日子,偏要胡思乱想,竟然担忧天会塌下来,令他渺小的身躯无处寄存,为此而睡不着觉,吃不进饭。他的举止被当时某个秀才记录了下来,秀才熟读教科书,一眼便看出忧天的违背常识,所以笔调不免带着嘲笑和优越感。靠了秀才的记录,这个杞人从此作为庸人自扰的典型贻笑千古。听说直到今天,杞县人仍为自己有过这样一个可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仿佛那是一个笑柄,但凡有人提起,便觉几分尴尬。还听说曾有当权者锐意革新,把“杞人忧天的成语改成了“杞人胜天”,号召县民们用与天奋斗的实际行动洗雪老祖宗留下的忧天之耻。可是,在我看来,杞县人是不应该感到羞耻,反而应该感到光荣的。他们那位忧天的祖先哪里是什么庸人,恰恰相反,他是一位哲学家。试想,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超出了身边的日常生活,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诚然,按照常识,天是不会毁灭的。然而,常识就一定是真理吗?哲学岂不就是要突破常识的范围,去探究常人所不敢想、未尝想的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吗?我们甚至可以说,哲学就是从忧天开始的。在古希腊,忧天的杞人倒是不乏知己。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赫拉克利特和恩培多克勒都认为天是会毁灭的。古希腊另一个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则根据陨石现象断言,天由石头构成,剧烈的旋转运动使这些石头聚在了一起,一旦运动停止,天就会塌下来。不管具体的解释多么牵强,关于天必将毁灭的推测却是得到了现代宇宙学理论的支持的。
也许有人会说,即使天真的必将毁灭,那日子离杞人以及迄今为止的人类还无限遥远,所以忧天仍然是可笑而愚蠢的。说这话的意思是清楚的,就是人应当务实,更多地关心眼前的事情。人生不满百,亿万年后天塌不塌下来,人类毁不毁灭,与你何干?但是,用务实的眼光看,天下就没有不可笑不愚蠢的哲学了,因为哲学本来就是务虚,而之所以要务虚,则是因为人有一颗灵魂,使他在务实之外还要玄思,在关心眼前的事情之外还要追问所谓终极的存在。当然,起码的务实还是要有的,即使是哲学家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杞人因为忧天而“废寝食”倒是大可不必。
按照《列子》的记载,经过一位同情者的开导,杞人“舍然大喜”,不再忧天了。唉,咱们总是这样,哪里出了一个哲学家,就会有同情者去用常识开导他,把他拉扯回庸人的队伍里。小国之缺少哲学家,这也是原因之一吧。第五组:阅读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怎样看待“杞人之忧”。[材料一]有专家预测: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生病几率将越来越大,甚至滋生出新疾病。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材料二]科学家们已经提出,当软件变得非常善于制造更好的软件时,可能就会出现所谓的“智能爆炸”,一旦目标设置得很不好,这些超级智能系统或许会使用其智力,给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设计意图】要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杞人之忧”,就需要找到有利于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资料。阅读与《杞人忧天》同时期的作品,分析“忧”的字源与字义发展,从古人对自然的迷茫中,从古人对“忧”的表述里,学生能找到理解“杞人之忧”的钥匙——与自然现象打通,“杞人之忧”并非由来无端,是有其合理性的;从名家张国平的评判中,从“当代杞人”的行动里,学生可以认识到“杞人之忧”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值得尊敬的。这样引导学生一步步为杞人“翻案”,让学生由嘲讽杞人的无端忧虑,到理解杞人“忧”之正常合理,最后到尊敬“杞人”的忧患意识,改变以往模式化的唯一答案,达到多角度解读寓意,培养学生思辩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的。小结:同学们,虽然如此,但也有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有没有必要呢?今天,我们又发现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中更丰富的内涵,它肯定的是那种“忧天下之忧”的智者,更启示人们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是的,寓言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也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多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阅读成就感的基础上,喜欢寓言,多读寓言,多品寓意。课后活动阅读《列子》中的另外几则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等。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多角度思考,选择其中一篇写出自己的感悟。(200字左右)【设计意图】首先是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同时,《列子》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基于理解的阅读要求不会给学生制造阅读文言文的障碍,可以从另一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本节课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寓言,如何运用审辨性思维多角度解读寓言的现实意义,这种意识和能力需要借助作业,通过迁移运用达到巩固和提升。
读故事教师语言:(出示蚊子和狮子的图片)想一想,一只蚊子和一只狮子对抗,谁会获胜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故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学生活动:朗读并概括故事内容。明确:蚊子战胜了狮子,却在飞走的时候被蜘蛛网粘住。教师语言:分角色演读故事,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蚊子?学生活动:分角色演读,圈点批注,交流,分享。明确:我看到了一只志在必得的蚊子,它的“挑战宣言”貌似狂妄,实际包含智慧,是在冷静分析敌我力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挑衅。我看到了一只得意洋洋的蚊子,它“吹着喇叭”“又吹起喇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水泥管水泥路边石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盆架喷塑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4万吨年绿色环保高等级子午胎炭黑工程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中国亚硒酸钠预混剂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影行业盈利模式创新与市场分析
- 公司高管薪酬合同范本
- 环保教育在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 中国藻类DHA粉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农业机械散热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农民合伙投资合同范例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百分数(二)综合与实践 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教体局校车安全管理培训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行车起重作业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健康体检中心患者身份登记制度
- 《灾害的概述》课件
- 国产氟塑料流体控制件生产企业
- 空气能安装合同
- 初二上册的数学试卷
- 四大名绣课件-高一上学期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 2025年奇瑞汽车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