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竹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五四)(2022)六年级下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之三: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教学目标:1.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理解“咬”、“磨”、“击”、“任”、“尔”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竹石利用课间播放《竹石》视频,使同学们在课间就进入状态,激发孩子兴趣,并通过讲解歌词引出《竹石》这首古诗。一节节一段段咬定青山不放松,四季青冬日展立根原在破岩中。春雨过千磨万击还坚劲,开遍满山任尔东西南北风。任风吹任雪漫咬定青山不放松,直中曲宁不弯立根原在破岩中。傲骨深藏千磨万击还坚劲,屹立山峦任尔东西南北风。1.识“竹”字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板书“竹”字)。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竹”字的甲骨文)。甲骨文的“竹”字很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这和竹叶的样子很像。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边旁。如:筷、筏、竿、篮、笋……2.揭诗题师:《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其诗、书、画世称“三绝”。师:郑燮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二、吟诵古诗感受竹韵1.读古诗师:谁愿意试着朗读一下诗题?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同学们朗读这两句诗时,“松”和“中”读得要比其他字长,这两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还有一个字也是韵脚——风。我们看看,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ong。我们来读一下,ong。你发现读ong的时候,声音特别——厚重、有力、悠远,而这样厚重悠远的声音正和竹子坚强的品格结合在一起,一起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师:对,就这样读,要读得正式,读得庄重。预备起——《竹石》。2.结合注释来理解古诗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三、解读文本揣摩竹意1.介绍作者师:《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画,更是一首坚定的诗,它带给我们如此的震撼。画题此诗的诗人是——郑燮。郑燮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画兰和竹。所以,他才能画出兀傲清劲、别具一格的竹子。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蔑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他有一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燮晚年的这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所以,诗中写的是竹,而要表达的却是——自己的情感。这样借助他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2.解题师:“咬定青山不放松”1.此句中的动词为?——咬“咬”:用力地咬着不松口。“咬”——青山。/“竹子”的——根——咬定青山。/“竹子”的根生在——青山之中。2.“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3.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师:“立根原在破岩中”1.立根:生根,“根本来生长在破裂的岩石之中。”2.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立根原在破岩中”3.在其他诗人的心中,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4.但是在诗人郑燮的诗里,竹与“石”是分不开的。竹和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5.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运用组词法来理解诗意。磨:折磨/击:打击/坚劲:坚定挺拔/任:任凭/千磨万击:是一千次折磨、一万次打击吗?/——不是,而是无数次折磨和打击。/尔:你2.“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3.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4.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含在那萧萧风竹之中。5.这首诗里竹是孤立的竹吗?是静止的竹吗?而是——石竹,是风竹。6.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7.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3.整体感知1.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郑燮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2.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外在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3.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喻了作者蔑视权贵的刚劲风骨。4.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石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的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浩然正气。四、拓展艺术了解竹情1.咏竹诗画师:郑燮的笔下,有着这样不屈不挠的《竹石》,你都知道哪些有关竹子的诗呢?师:竹子是坚韧顽强的象征,更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出示诗句)唐朝的王维有这样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商隐有诗云——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宋代的张咏有诗云——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师:(出示图片)而竹子更是人们进行绘画创作的重要主题。2.“四君子”师:而竹又同梅、兰、菊合成“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出示图片),明代黄凤池有《梅竹兰菊四谱》。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师:你看,人们对“竹”多么情有独钟!学习至此,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竹、赞美竹吗?师:是啊,“竹”在汉语的世界里就成了一副清雅的画、一首坚韧的诗、一种不屈不挠的中国文化。五、回归生活引发竹思师:当我们再一次看到竹子时,我们会想到一个古老的字——竹会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