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兽医学的学习资料_第1页
基础兽医学的学习资料_第2页
基础兽医学的学习资料_第3页
基础兽医学的学习资料_第4页
基础兽医学的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兽医学的学习资料第1页/共40页

邝荣禄1979周蛟

1980毕英佐

程德勤周蛟

1982

1987首次在美国特拉华州南部的甘波罗(Gum-boro)地区发现,因此又称甘波罗病首次详细报道了这种病,由于死于该病的鸡的肾脏极度肿大,因此又称它为“禽肾病”

在我国,1979年邝荣禄等在广州发现本病,1980年周蛟等在北京报道了此病,1982年周蛟等在北京从进口鸡群中分离到IBD-CJ801株,同年程德勤在上海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IB-DV,毕英佐从广州分离到两株IBDV,从而证实了本病在我国的存在,并证明是从国外进口鸡中传入的。目前IBD在我国已传遍各地,某些地方发病率高达80%以上,死亡率在30%-70%或以上。1987年,在比利时北部和荷兰南部均发现IBD超强毒株(vvIBDV),美国、土耳其、南非也报道有超强毒存在,18周龄的鸡也可感染。该病现已全球性流行,据调查,美国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几乎近100%,南美洲约90%,荷兰88%,意大利76%,日本约75%,德国61.5%。1957CosgroveA1962金宝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2页/共40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本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因此该病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引起鸡体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免疫失败。由于免疫抑制,引起继发和并发其它疾病(主要是鸡新城疫、鸡马立克、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球虫病),致使死亡率明显升高,可达80%以上,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灾害,被称为“鸡的艾滋病”。第3页/共40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病原学●流行特点●治疗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4页/共40页

病原学1.

病原学1.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5页/共40页IBD病毒的形态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它的基因组由2个节段的双链RNA构成。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球形,粒子直径大小约55-65nm。无囊膜,表面无突起。双股双节RNA病毒,耐受力强,主要由四种结构蛋白组成:VP1、VP2、VP3、VP4。血清1型(鸡源性毒株):6个亚型,一个亚型包括所有的变异株。血清2型(火鸡源性毒株):无毒力,鸡、火鸡中的抗体均普遍存在。一、病原学第6页/共40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病原学1.1理化特性IBDV非常稳定,对低PH(PH2)、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感,对热和干燥有相当的抵抗力,56℃、5h或60℃、30min仍有活力。pH值为12或70℃、30min或0.5%氯化铵作用10min能杀灭病毒。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2生物学特性IBDV在体内增殖的靶器官是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组织,对法氏囊中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前体细胞具有很强的亲嗜性,另外,可通过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实现体外增殖。鸡胚培养是IBDV增殖的最好手段,实践证明,绒毛尿囊膜(CAM)接种途径最为敏感。尿囊腔途径接种比CAM途径接种病毒滴度(EID50)低1.5-2.0个滴度。适应于鸡胚的IBDV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形成肉眼可见的蚀斑。因此,可利用病毒蚀斑单位(PFU/ml)测定法进行细胞培养适应毒的定量分析,比鸡胚接种法更为敏感。IBDV也能在鸡胚法氏囊细胞、肾细胞中增殖,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第7页/共40页

流行特点2.

流行特点2.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8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传染性法氏囊炎遍部于全世界许多养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1988年以来,我国不同类型鸡场,发生了严重的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感染2-16周龄鸡,3-6周龄时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5-7月份发病较多。蛋雏鸡比肉仔鸡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限于鸡和火鸡。从鸡分离的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只能使鸡感染发病,实验感染火鸡不发病但能产生抗体,从火鸡分离的病毒仅能使火鸡感染,对鸡无影响。不同品种的鸡均可发病,其中来航鸡较易感。二、流行特点第9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本病的发生与日龄有密切关素,不同日龄的鸡对此病的敏感性不同,其特点是在法氏囊有功能时方可发病,幼龄雏鸡因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成年鸡又因法氏囊萎缩而不敏感,或取隐性经过。但个别情况下也有14-20周龄鸡群呈急性暴发的报道。在自然条件下,2-11周龄可发病。但以3-6周龄多发病,其中4周龄最易感。无母源抗体的雏鸡在出壳不久即可因感染野毒而发病。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只要有易感鸡存在,全年都可发病。本病具有高接触性,可在感染鸡和易感鸡之间、病鸡及隐性感染鸡群之间迅速传播[6]。病鸡及隐性感染的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经呼吸道、眼结膜及消化道感染。二、流行特点第10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本病在易感鸡群发病率很高,可达80%-100%,死亡率不等,低的为4%-5%,高的可达30%-60%或以上。当伴发其它疾病时,死亡率便会增高。初次暴发本病的鸡场,发病常为急性,症状明显,死亡率也较高,在流行后发病常转为不显症状的隐性感染,病变也不典型。在流行病学上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潜伏期短(1-5天),人工接种后2-3天出现症状,病程1周左右,于感杂后第3天开始死亡,4-6天达最高峰,8-9天即停息。二、流行特点第11页/共40页

临床症状3.

临床症状3.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12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DYNAMICAPPLICATIONLIFECYCLE

本病潜伏期很短,感染后2-3天出现症状,早期为厌食、呆立,羽毛蓬乱,畏寒战栗等,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1-2天内死亡,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当本病与曲霉菌病等合并感染时,病鸡不仅病情加重,死亡率高,而且病程加长。发病突然,病鸡沉郁,缩头乍毛,呆立不动。乳白色水泻、脱水。出现症状后2-3天为死亡高峰,群体病程一般不超7天,新疫区死亡率最高,流行数年后死亡率渐低。病鸡常继发感染鸡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第13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DYNAMICAPPLICATIONLIFECYCLE

总之,本病的突出表现为发病突然,发病率高,死亡集中,在很短的峰天之间以及鸡群的康复较为迅速。鸡群的饲养管理卫生条件愈差,流行时鸡的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也愈高。第14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第15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羽毛蓬松,蹲伏无力第16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羽毛蓬松,打堆第17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第18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三、临床症状稀白色粪便第19页/共40页

病理变化4.病理变化4.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20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本病的特征变化是:骨骼肌脱水,胸肌颜色发暗,股部和胸部肌肉常有出血,呈斑点或条纹状,有的出现黑褐色血肿。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或散在出血点。盲肠遍桃体出血肿大。法氏囊浆膜呈胶冻样肿胀,有的法氏吓可肿大2-3倍法氏囊大多可见出血,呈点状或出血斑,严重者法氏囊内充满血块,外观呈紫葡萄状。病程长的法氏囊萎缩,呈灰黑色,有的法氏囊内有干酪样坏死物。肝脏略肿、质脆,颜色发黄呈黄色条纹状。有的肝表面可见出血点。肾肿大,呈斑纹状。输尿管中有尿酸盐沉积。四、病理变化第21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法氏囊普遍水肿,浆膜面呈胶冻样第22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病死鸡法氏囊肿大,外观呈紫葡萄状第23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病程较长者可见法氏囊萎缩,干酪样坏死第24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病死鸡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斑第25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第26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呈块状或条状第27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肾脏肿胀,有尿酸盐沉积第28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第29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病理变化脾脏轻微肿大第30页/共40页

诊断5.诊断5.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31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五诊断s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和病变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如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有明显的高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的特点,胸、腿肌肉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带状出血,以及法氏囊的特征病变就可诊断为IBD。进一步确诊应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s

病毒分离鉴定取发病典型鸡的法氏囊和脾,经磨碎后加入肉汤或灭菌生理盐水作1B5或1B10悬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加入青、链霉素各1000U/mL,作用6h,取上清液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12日龄鸡胚。受感染的鸡胚在3-5d死亡,可见到胚胎水肿、出血。为了鉴定是否为IBDV,可用已知的阳性血清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上作中和试验。s

血清学试验利用血清学试验诊断IBD方法多,特异性强,阳性检出率高,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琼脂扩散(AGP)试验、病毒中和(VN)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第32页/共40页

预防6.预防6.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第33页/共40页

金宝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6.1加强饲养管理及卫生措施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保持进雏时间的间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减少和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等,这些防制传染病的一般原则,对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炎是十分重要的。6.2免疫接种通过有效的免疫接种,使鸡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这是防制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最重要的措施。6.2.1提高种鸡的抗体水平种鸡除了在雏鸡阶段进行中等毒力的活疫苗免疫以外,为了提高子代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还应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时各进行一次传染性法氏囊炎油乳剂灭能苗的免疫。六、预防6.2.2雏鸡的免疫要根据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雏鸡的首免时间。雏鸡出壳后每间隔3天用琼脂扩散法或酶标法测定雏鸡的母源抗体,当鸡群的琼脂扩散法阳性率达到30%-50%时,对雏鸡进行首免;首免后7-10天进行二免。如果没有检测条件,可采用12-14日龄进行首免,20-24日龄进行二免。所用的疫苗为中等毒力疫苗。有的学者提出,种鸡不进行灭能苗的免疫,雏鸡于1日龄注射1个剂量弱毒疫苗或0.5个剂量的中等毒力疫苗(可以和MD疫苗一起注射),然后分别在8日龄和15日龄各进行一次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免疫。6.3发病鸡群的防治6.3.1加强饲养管理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降低到15%左右),提高维生素的含量,适当提高鸡舍的温度,饮水中加5%的糖或补液盐,减少各种应激。6.3.2对鸡舍和养鸡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有机碘制剂、含氯制剂或福尔马林对此病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6.3.3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匀浆及时注射发病早期用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匀浆及时注射,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当有细菌病混合感染时,要投服对症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