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平仄一三五不论[“不拘平仄”论]不拘平仄论者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为:平仄是对知识分子思想的一种禁锢既然是禁锢,就必须像枷锁一样被砸碎。这理由似乎很充足,因一代伟人毛泽东四十多年前就说过格律诗束缚思想,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不过,有位先生把不宜提倡转换为彻底砸碎。只可惜犯了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凡束缚思想的东西就非得砸碎而后快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原本就是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由必然到自由,由束缚到自如,是人类适应世界一切事物变化的必然过程。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具备本身特定的属性,无不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法则。生物进化、数学原理、物理公式、化学定律,乃至交通规则、法律制度等等,都是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的体现。唯有这些规律和法则,才能确保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有序健康地运转。若是无序,世界显然会变得一团槽。诗词曲赋楹联这类有韵文学,作为上层建筑之一,其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诗歌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成熟,伴随着人们对于音韵学的深入理解和把握,终于形成了唐代鼎盛的局面。盛唐时代被称为中国诗歌艺术之顶峰时期,不仅仅是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诗人群体,也不仅仅是有李白、杜甫等一大批杰出的诗坛巨匠,其近体诗(律、绝)体裁的定型也是显著的标志之一。唐代近体诗非但以其意境高远、文采斐然使千古以来亿万读者为其倾倒,而且以其平仄和谐、抑扬顿挫、粘对精严、节奏鲜明的音乐美感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诚然,对初学者而言,平仄格律的严格限制确乎有些束手束脚,一时难以适应,但只要你下苦功去学习它、熟悉它,进而掌握它,熟练运用它,你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这时,你便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你将会在平平仄仄的广阔天地里任意翱翔,领略到无穷的妙趣。假若你刚一开始感觉到束缚,便畏缩不前,缺乏一种攻坚不怕难的毅力和决心,大可以将自己划入毛泽东所说的不宜一类中去,但是,你又梦寐以求迈入诗词对联之大雅之堂,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却反而指责平仄的门坎太高,非得拿把锯子把它锯掉不可,这是什么态度?倘若人们对于万事万物都持这种态度,世界会成什么样子?岂不都会混沌无序了吗?数学是深奥繁复的,那么多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人人都必须遵守,且以此为根本依据去计算、去证明、去推理,去研究,却从没有人敢于因为其繁而叫嚣砸碎它。交通规则那么让人束手束脚,欲横穿马路走捷径而不能,非得绕道走地下通道,这烦不烦?但是,有谁胆敢公然叫嚷砸碎它?顶多是极个别人不愿遵守,偷偷地横穿马路,最终落得被交警逮住,乖乖地交出罚款,或是被汽车撞倒、白白地丢掉性命的下场而已!唯独平厌规则就可以任意砸碎的么?(恶人谷注:这段论述过于强横了,有理不在声高,作者完全可以直接讲自己的观点,如此以来,可能会起适得其反之效果。作文者当忌!)为了提供不拘平仄的理论依据,这些怪论者竟说古代就有许多不讲平仄的对联,宣扬所谓不拘平仄的对联属于正格。古代不讲平仄的对联确实存在,但它们在浩如烟海的楹联作品中,究竟占了多大的比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看问题应当看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而不应该只注意事物的表面、支流乃至末流。如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则定然是坐井观天,瞎子摸象。《辞海对偶》云: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此对偶之要义。律诗中中间两联必须词性相对,平仄相谐,谓之颔联与颈联。对联之原始定义,盖出乎此。倘不谐平仄,何以为联?楹联产生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楹联艺术趋于成熟之阶段为明代,比近体诗趋子成熟的中唐迟了数百年,这数百年的时间差,毫无疑义地莫定了对联的基本要素受到律句形式的制约。大家所公认的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的余庆;嘉节号长春不就是典型的五言律句么?五代后蜀国君孟昶之作是如此,明代皇帝朱元璋之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难道不是典型的七言律句?至于徐渭题孙夫子庙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遭难,即使置诸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杜工部集中亦毫不逊色!纵然是五言、七言联,亦无不带着律句的痕迹:解缙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即为明显之佐证。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哪一句不含诗词平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有人说,不拘平仄,当然不会影响对联的特色。这不拘平仄论者的理由之三。对此,我想请问:对联的特色是什么?倘若去掉平仄和谐这一条,对联的特色还剩下什么?岂不就唯有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了么?这样,对联便与诗歌联袂而生,它应是诗歌的挛生兄弟,而非诗歌的衍生物了。有人说,平仄对于楹联,仅是锦上添花,只能兼顾,而且说所谓合律,其实大部分是属于巧合,属于妙手偶得。据我猜想,一个人如果把平仄规则仅仅视为楹联艺术手段的附庸,认为其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话,即使能偶得一副两副合律之作,也绝非妙手。平仄与对仗,本来是楹联艺术中不可须臾分开的两大要素,撰联必先胸有成竹,同时兼顾。它不能仅凭妙手去偶得,而必须刻意去追求!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仅是炼意、炼句、炼字,而且要炼声!这种吟咏撰制之个中艰苦,岂可用妙手偶得一言以蔽之?有人说,即使古今名联,合律者也屈指可数。这位先生所读的究竟是不是名联令人颇为怀疑。否则,绝不会下这种武断的结论。目前楹联界关于名联的概念尚模糊不清,往往在名人对联与名联之间划上等号。殊不知,这种误解给楹联界造成多大的误导须知,许多名人,包括政界要人,专家学者,乃至诗人、作家、教授等等,虽然在各自的岗位、各自的专业出类拔萃,卓有建树,然而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是无所不精的通才。当今许多中文系教授,许多著名作家、诗人,写不出格律诗、写不出对联的,何止一二?当然,他们中的确也不乏名家高手。但是,绝非所有的名人都是诗联名家!最可怕者,一些人本来对诗联毫无造诣,偏要冒充内行,自诩风骚,信口胡谄,信笔涂鸦,搞出一些不沦不类、非驴非马的蹩脚东西来,令人不堪卒读。偏偏又有一些趋炎附势者为达其名人效应、经济效益之目的,大肆鼓噪炒作。而广大的诗联爱好者、初学者,因诗联造诣尚不够深,辨识水平尚不够高,故把这些名人之作奉为至宝。这就是当代一些所谓名联的来龙去脉与本来面目!倘说古今名联,合律者也屈指可数,大概就是这一类名联吧?况且,这类所谓的名联,古代所见不多,仅当代屡见不鲜,故也不能用古今名联一概而论。楹联,从古至今,以句法划分,都有律句联与非律句联之分。古代律句联,尤其是货真价实的名联,绝无不合律者!至于非律句联,则纯以散文笔法为之,虽平仄格律之要求不如律句联那么严格,但其节奏点上的平仄亦应如律句联一样,当句相间,对句相替,不容紊乱。不能因其是非律句联就不拘平仄,随心所欲!试看清代阮元题岳庙秦桧夫妇跪像联: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除联首一字句平仄未谐,其余各句均上下平仄相对。再如清代长沙进士李梦莹题贾傅祠联:当年有痛哭流涕文章,问西京对策谁优,惟董江都后来居上;今日是长治久安天下,喜南楚故庐无恙,与屈大夫终古相依。联中除董江都、屈大夫两个专有名词外,尚有何处平仄未谐?这两副联,均是真正意义的名联,而非膺品!由上可知,古人撰制非律句联时,遵照平仄格律尚如此严格、讲究,何况律句联乎?当然,不可否认,古今真正的名联中,确有极个别、极特殊的不合律者,如黄兴挽宋教仁联:前年杀吴禄祯,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联中所列举的人物姓名,均为专有名词,其平仄未可更改,故未合律乃情势使然,难以求全责备。我们难道就能以这极个别、极特殊的例子来以偏概全,说合律者也屈指可数么?有位先生在非议对联平仄之同时,还对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大加攻击。认为许多名作都违诗律。而且多在一、三、五这个地方触犯。并标榜这种触犯,是走鲁迅先生所说的路。这真真叫人啼笑皆非。一个连对联平仄的精髓都弄不明白,都要砸碎的人,竟敢班门弄斧,来妄议诗歌平仄,似乎太不自量力了吧?中国传统诗歌,按体裁划分,本来就有古体和近体两类。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定型于中唐,其平仄格律要求十分严格。古体诗则以古朴见长,非但不遵循近体诗格律,反而要尽力回避律句。中唐以前,诗歌音韵学尚未趋成熟,不合律者固多;中唐以后,作古体诗者因刻意追求古拙,不合近体诗格律者更多。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云:古风的平仄以避免入律为原则。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平仄,由此而产生巨大的反差。这是诗歌理论中最基础、最粗浅的常识。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专对近体诗而言的,根本不关古体诗的事。这位先生搬出杜甫一首全部用仄声字写成的诗,作为攻击一、三、五不论的武器,岂不砸碎自己的脚?这位先生还把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屡试不第归结于诗不合律被淘汰,这一国际玩笑开得何等荒唐透顶!作者无非是想借凭空捏造的罪名对诗词格律大加挞伐!倘能把诗词格律彻底砸碎,对联平仄还算什么?毛泽东说过,中华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一切企图底毁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欲从诗联艺术之釜底抽掉平仄这根薪的打算,只能是痴人说梦!吴小如教授曾在论及京剧文化的一篇文章中说过:今人写古诗或写字绘画,可以有新意新境、新思维方式,但一定不能不讲究传统和格律、韵脚,笔姿和画法,因为旧体诗词、毛笔字和国画,毕竟都属于古典艺术范畴,我们不能背离传统而另起炉灶。对联同样属于古典艺术范畴,我们难道能够背离传统、抛弃平仄法则而另起炉灶么?不拘平仄论在联界风行,绝非偶然,因为它与联界本身的健康状况直接相关。据笔者初步诊断,大约表现出三类症状:一曰假里手症。里手者,内行也。患此症者,对楹联文学的基本定义不甚了了,对楹联艺术的基本特征知之甚少,却冒充内行,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乱嚷嚷,甚至凭借所据之要职,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因其是假里手,所以对于楹联问题,不开口便罢,一开口便错,不是张冠李戴,便是牛头不对马嘴。这一症状在不拘平仄的临床表现上十分突出。二曰酸葡萄症。患此症者,对楹联知识初识皮毛,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极想玩一玩。但生性懒怠,不肯扎扎实实下苦功,认认真真学理论,恭恭敬敬求学问,勤勤恳恳去钻研,故永远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连平仄都还没弄明白,又不肯责备自己,反而视平仄格律为枷锁,为镣拷,将它拒之于楹联艺术殿堂之外。三曰出风头症。患此症者,于楹联艺术已初窥堂奥,说不定知之较多。但终因学养不高,才情不足,讲理论讲不出太多的道道,撰楹联又撰不出相当的水平,难以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偏又不甘寂寞,时刻窥测时机,想出出风头,以哗众取宠。不拘平仄之议初兴,迫不及待地想捞取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明知此议难成,也要硬撑好汉,千方百计地搜今辑古,旁征博引,甚至不惜凭空臆造,无中生有,拼命装扮出一副离经叛道的改革家的样子。楹联界的这些怪症状,直接暴露出楹联界身体素质的严重缺陷。与中华诗词界相较,中国楹联界存在着明显的三大隐患。其一,先天不足。诗词界的朋友大多能写对联,写好对联,而且其中不乏高手。故诗词家大半是楹联家。这当然不足为怪,本来诗联一体嘛。但是,我们楹联界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写不好诗词,甚至不懂诗词。这岂非咄咄之怪事?倘无诗词素养,写对联又能好到哪里去?其二,后天失调。大凡诗词界的赛事,其获奖作品基本可保证为优秀作品,入围作品可保证为合律、合格作品。但是,楹联界的赛事呢?虽然涌现过许多优秀之作,但有时获奖作品中连合格品都不能保证。甚至部分赛事的获奖联、入围联中伪劣产品成堆。可见评委们的水平之低。其三,自乱阵脚。诗词界也开展学术研究。探讨一些什么呢?探讨中华诗词如何进入大中小学校园,探讨诗词创作如何讴歌改革开放、弘扬时代主旋律,也探讨如何适应语音发展,用普通话写作、押韵,但从没有人提出过要打破诗词格律的论点。但楹联界争鸣的是什么呢?争鸣的是否定楹联本身定义的所谓不拘平仄的荒诞议题。否定平仄,即是从根本上颠覆对联的基本要素,即是自己拆自己的台,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楹联界自乱阵脚,岂不是昏了头么?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再加上自乱阵脚,楹联界的前景,着实堪忧。中国楹联界确该很好地清醒清醒头脑,认认真真地反思了。愿中国楹联界一路走好,真正实现楹联艺术的第三次繁荣。不拘平仄论,应该收场了。(恶人谷注:对本文中的观点,有许多同感,但对文章的笔法,却感到十分遗憾。曾与许多持同样观点的朋友交谈过,他们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很好,但笔法却会招致许多人的反感。恶人谷对平仄理论探讨的观点是:1、不能再以例证来论证观点,否则,你能举出一堆例子,我也能找出一堆证据,互相攻击,结果是都缺乏说服力。对平仄理论的探讨,还是应该多从平仄格律自身的特点、作用、制约等方面来探讨。2、要探讨平仄格律的发展与完善。平仄理论已经存在了上千年,因为语言发展的客观实际,其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确实出现了许多冲突,可以说,当前最主要的不是否定与保护平仄理论的问题,而是要探讨平仄理论的作用与限制、发展与完善,如果抱住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绘画心理治疗课程-认识你自己课件
- 2021全球多行业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大盘点
- 安全员年度再教育3
- 2025-2030全球自动紧凑型视野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商用蘑菇杀菌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粘度过程分析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磨削数控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水力冷凝锅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甲板机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照明亮化工程施工合同
-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专题警示学习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917)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健康解读》课件
- 2025年度交通运输规划外聘专家咨询协议3篇
- 2024年公司领导在新年动员会上的讲话样本(3篇)
- 2025年中国湿度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让我试试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联合体三方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3季度青岛房地产市场季度简报
- 苏东坡词十首
- 2023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