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_第1页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_第2页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_第3页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_第4页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基础突破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以题悟法•劈柴识纹]技法传授▲规律探寻【以题悟法•劈柴识纹]高考对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不单独命制考题,往往将其隐含在翻译题目中考查。这种隐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解答题目。本部分我们将细致讲解《考试说明》规定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的表现形式,各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的熟悉例句帮助考生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词类活用六大类型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去推断。(一)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教材例句规律总结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分析:“籍”和“吏民”皆为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故“籍”活用为动词,译为“登记”名词+名词两个名词连用,两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这两个名词形成主谓关系,那么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这两个名词是动宾关系,那么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分析:“军”为名词,与“(于)霸上”构成动补关系,故“军”活用为动词,译为“驻扎、驻军”名词+补语名词本来不能带补语,但有时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有了动词的特点,活用为一般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分析:“能”是能愿动词,一般修饰动词,这里修饰了名词“水”,故“水”活用为动词副词(或能愿动词)十名词被副词、能愿动词修饰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扣舷而歌之。(《赤壁赋》)*分析:“而”表修饰关系时,说明后面“歌”的行为的状态。故句中“歌”为名词,需要活用为动词,译为“唱歌”而(表修饰)+名词当连词“而”表修饰关系时,其后面的名词表动作行为的状态,要活用为动词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游褒禅山记》)*分析:“名”为名词,“之”为代词,构成动宾关系,故“名”活用为动词,译为“给……命名”名词十代词代词作宾语,其前边的名词要活用作动词[即时小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贤士不可以骄恣屈也。昔赵宣孟之绛见散[注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日:“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日:“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日:“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日:“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注】散(w阮:弯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⑴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译文:一…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注意“乘”“礼”等词的翻译。答案: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土,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2)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译文: 解析:句中的第二个“王”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答案: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3)宣孟止车,为之下食,再咽而后能视。*译文: 解析:句中的“下”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喂下”。答案: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4)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译文: 解析:句中的“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仆人”。答案: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即使现在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还是容易做到的。(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从前,赵宣孟将要到蓟国都绛邑去,看见一棵弯曲的桑树下,有一个饿倒躺在那里起不来的人,宣孟停下车,让人给他食物吃,他咽下两口后,能睁开眼看了。赵宣孟问他说:“你为什么饿到这种地步?”他回答说:“我在绛给人做仆隶,回家的路上断了粮,以去乞讨为羞,又厌恶私自拿取别人的食物,所以才饿到这种地步。”宣孟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拜着接受了却不敢吃。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家有老母亲,我想把这些干肉留给她。”赵宣孟说:“这些食物你全都吃了,我另外再给你。”于是又赠给他两捆干肉和一百枚钱,就离开了。(二)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谓语前面的名词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教材例句规律总结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分析:“翼”解释为“翅膀”,为名词,放在动词“蔽”之前,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译为“像翅*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需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分析:“箕畚”为名词,放在动词“运”之前,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译为“用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竹筐”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分析:“日”为时间名词,与动词“笃”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日”用作状语,译为“一天天地”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在前面加“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一……”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分析:“上、下”为方位名词,与动词“食、饮”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上、下”用作状语,译为“向上、1向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地点。这一类名词的特点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在”“从”等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分析:“兄”解释为“兄长”,为名词,放在动词“事”之前,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表示对人的某种态度,故“兄”用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文字:“像对待……一样”[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译文: 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晚”“用拐杖”。答案:有个人在夜晚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有个人在夜晚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直到它跑到山下月光明亮处,才知道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而是他的气势盖过了老虎。(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教材例句规律总结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分析:“善”为形容词,与名词“留侯张良”构成动宾关系,故“善”活用为动词,译为“与……交好”形容词十宾语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没有使动、意动的意思,就是用作一般动词。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形容词译为相应的动词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分析:“欣”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与“所”构成“所”字结构,为名词性短语,译为“喜爱”所十形容词形容词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分析:“可”为能愿动词,修饰了形容词“亲”,句中缺少了谓语动词,故“亲”为动词,译为“亲近”能愿动词十形容词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可”后面,活用为动词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分析:“既”为副词,作状语,修饰了形容词“白”,故“白”为动词,译为“显出白色”副词十形容词形容词放在某些副词之后,往往活用为动词[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庄子・盗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译文: (2)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译文:

解析:(1)句中的“穷”,(2)句中的“高”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陷入穷途末路境地”“推崇”。答案:(1)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2)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陷入穷途末路境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

的,黄帝尚且不能德行全备,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人所推崇的。(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教材例句规律总结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分析:“至”为动词,与“少”构成主谓关系,故“至”活用为名词,作主语,译为“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当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动词翻译为相应的名词①炎B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分析:①“贤”为形容词,与“及孔子”构成主谓宾关系,故“贤”活用为名词,作主语,译为“贤能”②“正”为形容词,与“乘”构成动宾关系,故“正”活用为名词,作宾语,译为“正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形容词用在“其”“之”等字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②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译文:一… (2)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译文: 解析:(1)句中的“善”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的意思。(2)句中的“修”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匡助的做法”。答案:(1)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2)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到达的极点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能与功劳相称。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用君臣相互匡助的做法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中心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教材例句 规律总结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分析:“舞”“泣”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分别带了宾语“潜蛟”“嫠妇”,故“舞”“泣”为使动词,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分析:“愚”为形容词,但让后面的宾语“黔首”具有了“愚昧”的状态,故“愚”为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分析:“王”为名词,不能带宾语,却与代词“之”构成动宾关系,故“王”为使动用法,译为“使……为王”②徐孺卜陈蕃之榻。(《滕王阁序》)*分析:“下”为方位名词,不能带宾语,却与代词“陈蕃之榻”构成动宾关系,故“下”为使动用法,译为“使……放下”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判定名词的使动用法,应分两步:首先按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方法来判定这个名词是否活用;然后看这个活用作动词的名词是否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果有,则判定为名词的使动用法。②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译文: (2)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译文:―… 解析:(1)句中的“臣”为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臣”;(2)句中的“安”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答案:(1)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2)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玄龄等人拜了拜说:“陛下说的这一番话,是天下百姓的福气啊。”(六)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一般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意动用法主要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没有意动用法。教材例句规律总结①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②而耻学于师。(《师说》)*分析:“渺”和“耻”均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却分别与名词“沧海之一粟”和“学于师”构成动宾关系,故“渺”“耻”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渺小”“以……为耻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个形容词如果表示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我们就称之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②吾从而师之。(《师说》)*分析:“侣、友”和“师”为名词,不能带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往往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判断方法分两步: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作宾语,却分别与名词“鱼虾、麋鹿”和代词“之”构成动宾关系,故“侣、友”和“师”为意动用法,译为“把……看作伴侣”“把……看作朋友”“以……为师”一般动词,然后再看它是否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译文: 解析:句中“贤”为意动用法,“认为……贤良”,“说”为通假字,通“悦”,意动用法,“对……感到高兴”。答案: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两千两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对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七)其他类型的词类活用文言文中任何一类词皆可活用。因此,我们除了重点掌握以上六种词语活用类型外,还应关注一下下面三种时有出现的活用类型。1.为动用法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含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味,可译为“为……”。(1)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第二个,,死,,作谓语动词,,,国,,为宾语,,,死国,,即,,为国家而死,,。(2)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哀”为形容词,此处是为动用法,其宾语是“之”,“哀之”即“为之而哀”。(3)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丧”为名词,此处是为动用法,其宾语是“死”,“丧死”即“为死人办理丧事”。2.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1)六王毕,四海一(作动词,统一)(《阿房宫赋》)*(2)用心一也(作形容词,专一)(《劝学》)*(3)四望如一(作形容词,相同)(《始得西山宴游记》)*(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作动词,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3.副词用作动词则尽其天年(作动词,享尽)(《五人墓碑记》)*二、文言句式五大类型《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四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其他如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不作要求)。这四类句式与固定句式是文言文翻译题中对有关句式的要求和采分点。(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判断句的类型例句“……者,……也”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句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也”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无标志句刘备天下枭雄“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是”字句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即时小练]1.(2015-高考重庆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弹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译文: (2)弹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译文: 解析:(1)“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是“为”字表判断的判断句。(2)“是医之误”是用“是”表判断的判断句。答案:(1)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2)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被动句的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见”字句:见十谓语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受”字句:受十谓语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为”字句:为十动词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火,为天下笑“为……所”句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标志句而刘夙婴疾病[即时小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译文: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译文: (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译文:一… 解析:⑴句中的“见……于”表被动。(2)“前见贤而后获罪者”中的“见”表被动。⑶“故有爱于主”中的“于”表被动,“见憎于主”中的“见……于”表被动。答案:(1)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2)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之所以被认为贤德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⑶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之所以被认为贤德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三)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宾语前置句的类型例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然而小王者,未之有也*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唯利是图(成语)*[即时小练].(2015-高考湖南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有官君子,其审择焉。(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译文:…一 解析:句中的“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则子孙不能救我也”。答案: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唉,如果为了妻妾来做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孙、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得上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廉洁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更好呢?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虽然关门闭户长久淡泊,却能够使子孙安康荣耀;做人虽然欢乐无比,但是祸患就会发生在身边。(对于)这两种情况,不是真切地知道,深刻地体悟的人,不容易与之交流。做官的君子,应该仔细思考选择啊。(四)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五种形式:省略句的类型例句省略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省略谓语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宾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省略介词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省略兼语以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译文:一… (2)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译文: ⑶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译文: 解析:(1)该句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介词“于”以及省略了“与(之)交友者多异之”的“之”。(2)句中“干善待遇(之),(高干)访(之)以当时之事”省略了宾语、主语及动词宾语。(3)“每州郡命召(之),(仲长统)辄称疾不就”省略了宾语及主语。答案:(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2)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⑶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年少时爱好学习,广博涉猎书记,擅长言辞。二十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附近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喜欢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长统对高干说:“你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说的话,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因为并州叛乱,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因此都认为仲长统奇异。仲长统生性洒脱,敢于直言,不拘小节,不大说话,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为凡是追求帝王业绩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的人,他们的名声不可能长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五)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表示-一般疑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奈……何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何所……所……的是什么如……何对(把)……怎么办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与……相比,谁更……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一… ⑶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答案:(1)沛公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2)凭自己只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2.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 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庸……乎,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不亦 乎不也是••吗 非 欤……不是……吗顾……哉难道……吗岂独……耶(乎、哉)难道……吗[即时小练]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文: 答案:(1)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要告辞什么呢?(2)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3.表示感叹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是……罢了[即时小练]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一… (2)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传》)・・译文:―… 答案:(1)(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2)我已无事可做,只是等待死期罢了!4.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其……欤岂不是……么 庶几 与(欤)……或许……吧[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译文: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译文:一… 答案:(1)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君子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令人感到奇怪么?5.表示选择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其……邪(耶),其……邪(耶)是♦•…•呢,还是♦…••呢[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 .. ..译文: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 ・ ・译文: 答案:(1)与其有人称赞在事前,不如没有人批评在事后。与其得到快活在身体上,不如没有忧愁事在心里。(2)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6.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诚……则……如果……那么(就)……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文: 答案:(1)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7.表转折关系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然而这样却(还);但是;(既然)这样,那么虽然虽然这样;即使如此[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2)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译文:一… 答案:(1)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2)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全要变白了;松动的牙齿,也像要脱落了。8.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乃怎么这样既……又……又……又……且夫再说,而且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何者、何则为什么呢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作[即时小练].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并序》)・・译文:…一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译文: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译文: 答案:(1)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怎么这样愚拙!”(2)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⑶我没有祖母抚养,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供养,不能安度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拳拳之情是不愿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以练促学•干曲晓声迁移运用▲巩固提升以练促学•干曲晓声一、词类活用指出1〜20题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晞一营大噪,尽甲*.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奈何欲以乱败郭氏*.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今京不度,非制也*.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多行不义必自毙*.庄公寤生,惊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答案:1.手:名词作状语,亲手2.旦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3.甲:名词作动词,披上铠甲4.衣:名词作动词,包扎5.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6.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败、败坏7.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打坏8.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9.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10.极:名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1.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12.咎:形容词作动词,指责13.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穷:形容词作动词,到尽头14.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5.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16.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17.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18.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19.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20.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①吾师道也()*②吾从而师之()*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④而耻学于师()*答案:①A;②B;③C;④B.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③既来之,则安之④外连衡而斗诸侯⑤・ ・ ・ ・渔人甚异之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⑦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答案:③④⑦②⑤.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彼童子之师A.4 . ,不耻相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4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吾从而师之C.4 :_ 、_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选D。A.名词;名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C.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D.均为形容词作名词。二、句式通练2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解析:选D。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A、B、C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25.从句式看,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⑦痛哉斯言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选A。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②⑥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③⑤句为被动句,其中③句为动词本身表被动;④句为判断句;⑧句为宾语前置句。.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下列各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不拘于时,学于余()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案:①A;②C;③BD;④D;⑤E句子成分的省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E句子成分的省略,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 B.时不我待C客有吹洞箫者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选C。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f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L 、④王侯将相,亍有种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选B。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与④同为反问句。.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君何以知燕王C.纤歌凝而白云遏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解析:选C。“纤歌凝”即“纤歌被凝”,属于动词本身表被动的被动句,例句“不拘于时”为被动句;A.为宾语前置句;B.为宾语前置句;D.为陈述句。.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日:“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译文:一… ②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译文: ③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译文: (2)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舵。①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译文: ②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舵。译文: 答案:(1)①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②如果你侥幸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反被重用,你将要怎么报答我呢?③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我将重用贤明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奖赏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乞求一点食物,绮乌一个守边疆的官吏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这个人趁机悄悄地问管仲:“如果你侥幸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反被重用,你将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我将重用贤明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奖赏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来报答你呢?”这个守边疆的官吏就怨恨他。(2)①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划、慢划,完全听从船师傅的。②于是谢别了船师,擂鼓径直往前划行。多次碰上急流险滩,便慌张四顾,失魂落魄,坠落了船桨,丢掉了船舵。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调头、转弯、快划、慢划,完全听从船师傅的。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于是谢别了船师,擂鼓径直往前划行。多次碰上急流险滩,便慌张四顾,失魂落魄,坠落了船桨,丢掉了船舵。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31.解释下面的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①从珂欧重诲 *②重诲屡短之于帝*③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④遣使以状闻 *⑤欲面讯之 *答案:①通“殴”,殴打②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③告诉,使人明白④使动用法,使……听到⑤名词作状语,当面3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译文: ②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译文: 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译文: 解析:①“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注意固定句式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②“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