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第1页/共54页一、我国粮食安全形势
自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由4313亿kg增加到5285亿kg。但是,2009年2月国土资源部公布:截止2008年12月,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9.51亿亩降至18.26亿亩,12年里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已逼近18亿亩的红线;同时,人口以每年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粮食需求逐年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6年的412kg,下降至2008年的398kg。从全国消费需求看,每年粮食消费刚性增长40亿kg以上。第2页/共54页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第3页/共54页人均粮食产量变化情况第4页/共54页二、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特点1、粮食生产区域正在向北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粮食生产区域目前正在向北方转移,北方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41%逐步上升为50%左右。
——从粮食总产看,南方粮食生产地位在下降,北方地位在上升;
——流通格局从“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第5页/共54页我国粮食格局粮食产需格局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东北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蒙新区。缺粮区:黄土高原、西南区、华南区。粮食产销格局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湖南、内蒙古、新疆、湖北、江西、河南、山东、安徽13个省主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8省市平衡区:重庆、四川、青海、宁夏、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陕西9省市。第6页/共54页第7页/共54页2、东北地区粮食战略地位不断增强
东北地区是我国长期以来重要的商品粮生产、粮食调运和商品粮储备基地。素有中国的“粮食市场稳压器”之称。东北地区现有耕地3.7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年约有700~900亿kg粮食产出,商品率高达50%~60%,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3以上。可以说,东北地区粮食的丰与欠,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并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第8页/共54页第9页/共54页全国粮食主产省(区)粮食总产比较辽宁、吉林、黑龙江粮食总产分别为第11、第8和第3位第10页/共54页全国粮食主产省(区)粮食单产比较辽宁、吉林、黑龙江粮食单产分别为第1、第2和第8位第11页/共54页
东北地区无论粮食的商品率、商品量,还是人均占有量和调出量,都名列全国首位。东北地区人均产粮600kg
,分别较全国平均的340kg
、黄淮海地区的370kg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340kg高出250kg左右。第12页/共54页
2008年东北地区(不含东四盟)粮食产量达到892.5亿kg,比上年增加67.1亿kg,增长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6.9%,对全国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其中,辽宁省粮食产量达到186亿kg,吉林省粮食产量达到284亿kg,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422.5亿kg。第13页/共54页三、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
1、土地资源丰富中国农业发展的核心限制性因素是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少,仅为0.1hm2,远低于世界平均值0.36hm2。东北地区耕地的人均占有量为0.2hm2多,是全国的1倍。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中部黑土带,为使本区成为世界著名粮食基地提供了条件;西部草原黑钙土亦属肥沃。第14页/共54页
2、相对丰富的水资源东北地区拥有黑龙江(国际河流)、松花江、辽河等数十条河流,河流水量丰沛;同时拥有镜泊湖、兴凯湖(国际湖泊)、月亮泡、查干湖、松花湖等几十个湖泊;而东北大平原还有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这为区域粮食生产提供了基础条件。第15页/共54页
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987亿m3,人均水资源量1672m3,亩均水资源量515m3。与我国北方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相比,水资源是比较丰沛的。但区域空间、时间分配不均。东北地区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第16页/共54页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资源特征长度(km)流域面积(×104km2)流量(×108km3)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4350(1900)16571490790890(500)1394505795187.00(89.00)55.0028.307.8018.70(5.66)20.163.31(2.28)6.38(3.19)2720.0798.5228.025.5639.089.020.3327.6注:括号内为国际河流的中国境内数据。第17页/共54页
3、较好的农业机械化基础数十年来,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较快发展,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覆盖面积已达80%以上,这是粮食集约、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因素。第18页/共54页范围年份农机总动力(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万台)配套农机(万台)机耕机播机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合计大中型100马力以上80马力以上小型合计大中型小型机械化耕地面积(亿亩)程度%机械化播种面积(亿亩)程度%机械化收获面积(亿亩)收获程度%全省20031807.779.59.90.41.469.596.420.176.31.391.81.074.70.538.577.920052234.096.121.70.51.774.4119.631.987.71.591.81.380.90.745.779.120072785.3113.938.21.12.375.7157.547.2110.31.796.01.585.10.949.683.0其中:农垦2003370.99.32.30.30.57.011.55.46.10.399.10.387.10.274.388.02005433.69.92.70.40.77.212.65.86.80.399.90.389.00.395.192.02007519.311.63.90.40.77.714.97.57.40.499.60.391.00.388.094.0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和农机化现状表第19页/共54页
4、较强的农业科研支撑力量东北地区,分布着各类农林业研究院所、农业大学、林业大学等一大批农业科研机构,构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的农业科技网络和体系,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20页/共54页四、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及特点
1、粮食生产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基础产业
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左右,而粮食生产又占第一产业的70%左右,可以看出粮食生产是东北的基础产业,也是优势产业。第21页/共54页
2、粮食生产是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粮食生产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依靠,地区每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中来自粮食的收入在65%左右。主要粮食生产大县农民总收入来自粮食的占70%。2005~2007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671元中有65.25%来自种植业,达4353元。第22页/共54页农民纯收入6671元工资性收入631,9.46%家庭经营收入5574,83.56%财产性收入191,2.86%转移性收入275,4.12%单位:元农业种植产品4353,占总收入的65.25%
黑龙江省2005-2007年三年平均农民人均总收入结构图
第23页/共54页3、粮食生产结构较为单一,规模化生产程度高
东北地区粮食规模化生产程度较高,粮食生产主要以单作玉米、大豆、水稻等为主,作物种类及种植模式较为单一。种植作物中,玉米生产仍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大豆尽管近几年产量有所下降,但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稻谷虽然在全国绝对份额不是很大,但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全国稻谷生产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
第24页/共54页东北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情况省份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黑龙江785.802631.00157.701016.3038.3093.80211.00819.50吉林331.241942.8046.54371.205.3511.58192.721328.40辽宁275.811400.7044.95341.208.6115.70136.63833.70合计(104t)1392.855974.50249.191728.7052.26121.08540.352981.60平均单产(t/hm2)4.296.942.325.52所占比例(%)10010017.8928.933.752.0338.7949.91省份谷子高粱豆类薯类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播种面积(104hm2)产量(104t)黑龙江7.0010.3011.0028.50319.60537.5041.20125.10吉林2.413.089.9050.7163.05134.1811.2543.65辽宁13.0525.7016.3074.5041.1655.2015.1154.70合计(104t)22.4639.0837.20153.71423.81726.8867.56223.46平均单产(t/hm2)1.744.131.723.31所占比例(%)1.610.652.672.5730.4312.174.853.742001年第25页/共54页东北三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出口情况2005年农产品生产情况总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玉米大豆大米小麦3353.4878.21512.451.928.9541.289.410.60农产品出口情况总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玉米大豆大米小麦食用油252.2825.9845.8244.730.2121.6185.0723.0245.792.15第26页/共54页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份额第27页/共54页
4、农业机械化具有较高水平但分布不均
东北地区是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早、基础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2004年底,东北地区农机总动力4885.72万kW,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7.61%。全国70%~80%的大功率拖拉机销售市场在东北地区。
——2004年黑龙江农垦购买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约翰·迪尔和凯斯公司农业机械226台(件)。其中,132~331kW大功率轮式拖拉机155台;
——2005年10月,黑龙江农垦一次性引进芬兰维美德公司102台大功率轮式拖拉机。
但是在东北西部和东部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如辽西地区平均农机动力为2.85kw/hm2,相当于东北平均水平的50%左右。
第28页/共54页黑龙江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29页/共54页辽西等地区仍以小型机械和役畜为主要生产动力第30页/共54页
5、粮食生产潜力较大据有关资料报道,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单产仅达到区域温光生产潜力的20%~30%,单位粮食高产记录也仅达到50%~70%,因此,提高农作物单产潜力的空间仍较大。综合考虑农业投入和技术进步,近期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开发潜力有15%~20%;长远看有40%~50%。第31页/共54页
理论测算:到2020年,黑、吉、辽三省粮食增产潜力可以达到300亿kg
;如考虑后备耕地资源,粮食增产潜力可以达到350亿kg
;其中黑龙江省的粮食增产潜力占到50%。考虑到现有基础和社会经济综合因素的制约,到2020年黑、吉、辽三省粮食增产潜力可以达到200亿kg
;其中黑龙江省120亿kg
,吉林60亿kg
,辽宁20亿kg
。第32页/共54页李奇峰,2005第33页/共54页五、制约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1、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
自1998年嫩江、松花江大水之后,东北地区已连续10余年遭遇枯水年,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偏少3~5成以上,许多一级支流长时间处于断流状态,大部分水库蓄水严重不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主要江河来水量和水位屡破历史最低纪录,干旱程度不断恶化。由于东北地区雨养面积较大(占耕地78%左右),受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域的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第34页/共54页——2003年,东北地区发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春旱。吉林省的干旱波及8个市州40多个县(市、区),约占全省县(市、区)的70%;黑龙江省的干旱波及72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数的55%。——2006年,辽宁西部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夏伏旱。——2007年,东北地区又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夏伏旱,历史上极少出现干旱的三江平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严重干旱,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作物受灾面积达1167万hm2,占到全国受旱面积的40%左右,因旱损失粮食1279万t,占到全国的34%。——2008年,春季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春播缺水缺墒面积达
1047万hm2,占全国同期受害面积的62.9%。——2009年,东北地区遭受特大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133万hm2,仅辽宁西部地区约20余万hm2绝收。第35页/共54页东北地区近50年农业受灾情况第36页/共54页2009年辽西及内蒙东部地区旱灾严重第37页/共54页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来,东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如水利投资偏重于投向大江大河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农田水利工程倾斜不够。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粮食“露天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靠天吃饭的状况十分突出,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东北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
据气象部门预测,灾害性天气已比上世纪增加了20%~30%,灾害频率增大,特别是本区西部。低温冷害、干旱对粮食生产影响最重。为此,加强防旱涝、抗低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第38页/共54页
3、中低产田面积较大
东北地区6000kg/hm2以上的高产田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0.6%;3000~6000kg/hm2的中产田占56.8%,3000kg/hm2以下的低产田占12.6%,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9.4%。其中辽、吉、黑三省的中低产田面积分别占各省耕地面积的比例为63.8%、60.1%、67.0%
区域改良中低产田的潜力很大,但是目前耕地质量下降迅速,仅在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间,土壤有机质以年平均5‰的速度下降,区域中低产田改造局势不容乐观。其中黑土区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已经下降到2.5%-3.8%之间,与开垦初期平均11.8%的含量相比下降了三份之二。第39页/共54页
4、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期以来,东北全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伴随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不断变化.
据中国工程院东北水资源项目组的调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呈发展的趋势。80年代中期以后,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区沙化问题得到控制,出现了好转。但是,在北部地区沙化过程仍在发展。同时由于多年来过度开垦和掠夺式经营,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施肥与施药,东北农田土壤逐年退化,使土地可利用性及环境调控能力下降,昔日肥沃的东北土壤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威胁着这一区域粮食生产。第40页/共54页20世纪从50年代以来,东北开始大规模开垦湿地造成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保护与水稻面积扩大矛盾突出。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5135×104km2
减少到113×104km2
;辽东湾河口湿地也呈现严重的退化趋势;嫩江下游湿地包括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龙、向海和莫莫格湿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富营养化。第41页/共54页
——土流失的比例东北三省区平均37.59%,超过全国平均34.26%的比例,其中辽宁省水土流失比例最高,高达58.76%,吉林省最低,为14.30%,黑龙江省居中,为39.70%;
——盐碱化比例,东北区平均5.39%,高于全国平均3.75%的比例,其中,仍然是辽宁省最高,高达9.57%,吉林省最低,为2.29%,黑龙江省居中,为4.32%;区内还有不少易涝地,影响产量,亟待综合治理。
——沙漠化土地已占全区土地4.53%,超过全国平均1.90%的水平,其中,吉林省最高,高达7.33%,其次为辽宁省,为6.12%,最少的为黑龙江省,为0.14%。所有这些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都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第42页/共54页第43页/共54页
5、粮食生产效益低下,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矛盾突出
丰富的土地资源并未给区域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相反普遍存在着粮食大县往往是贫困县的现象,如辽宁的昌图县、阜蒙县、吉林的榆树县、黑龙江的拜泉县等。其原因除农产品比较效益低外,一方面,产粮大县主要靠土地面积大而产粮多,农业生产能力徘徊在较低水平;一方面,粮食流通体制不健全,常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制约了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第44页/共54页六、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发展策略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粮食生产布局.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原则,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对区域农业结构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调整。
——依托粮食资源组合优势,促进农牧协调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东部地区、三江平原水资源充沛地区,松嫩平原古河道盐碱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黑龙江和兴凯湖等国际河流和湖泊水资源。这样,在东北地区再增加70万hm2水田是可行的,使水田面积增至37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2%。可增产稻谷500万t,将其充入口粮商品粮,具有重要意义。第45页/共54页
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建立垂直收购、储备体系,核定一定数量的收购、储备规模。扩建仓容以及增加符合粮食流通运输的配套设施设备,支持粮食企业进行商业性收购、储备,形成多元化的流通渠道。鼓励主销区到主产区收购、储备和加工转化粮食。将货币银行运行机制引入粮食流通业,依托重点粮食龙头企业和相关国有粮库设施条件。通过为农民开展粮食代储、代销等服务吸纳粮源,并开展期货交易业务,帮助农民根据市场行情适时适价销售余粮,有效化解秋粮接新后农民短时间集中低价出售余粮、增收难度大的矛盾,构筑规避市场风险的“安全屏障”,增加农民卖粮收入。此外,可以考虑赋予东北粮食主产区合理的粮食出口权限。第46页/共54页
3、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水旱并举的方针,从传统的粗放型旱地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转变为高效节水的现代旱地农业和现代灌溉农业,核心是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针对区域雨养面积较大(占耕地78%左右),重点建立旱地农业抗旱保墒耕作栽培体系,西部地区水分利用率从0.3~0.4kg/mm提高到0.5~0.7kg/mm是完全可行的。建议国家对东北雨养农业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给予鼓励政策。第47页/共54页
4、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优质高产田,应作为东北地区未来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重点。东北地区耕地中近70%属于中低产田,且多分布于中西部平原地区。据有关研究测算,东北地区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全区可增产粮食100亿kg。主要措施:一是实施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设计:110KV变电站一次、二次系统设计
- 汽车门店销售管理办法
- 军用保密文件管理办法
- 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改进路径研究
- 逆向思维:重塑认知与人生的转变之道
- 林业宿舍门禁管理办法
- 国企资产台账管理办法
- 民政行业扶贫管理办法
- 自然观察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保定一中一加三初二真题试卷
- vivo多云管理平台建设实践(对外版)
- GB/T 5972-2023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 数字化资源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 2022年固原市西吉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消防接警调度员理论考核复习题库(精简300题)
- 【超星尔雅学习通】经济学原理(下):全球视角(复旦大学)网课章节答案
- GB/T 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 GB/T 18391.6-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6部分:注册
- 2023年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材料封样验收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