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唐书·张九龄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再迁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祭。——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B.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C.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D.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用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方式的一种,该方式从汉文帝开始。B.昭穆,古代的宗法制度,即宗庙或墓地的排列次序,也指祖先。后泛指宗族关系。C.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之时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D.起复,指古代官吏守丧尚未满期而重新起用;也指官吏降职或革职后重新被起用。文中取前一释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九龄少年聪敏,善写文章。张九龄年幼时便聪明敏捷,擅长作文;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被认为前途无量。B.张九龄秉公守则,敢于劝谏。张九龄不仅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而且还反对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C.张九龄富有谋略,深受信任。张九龄因为母亲去世回到故乡,被起用再次担任中书侍郎时,常有秘奏,多被皇帝采纳。D.张九龄明察秋毫,富有远见。张九龄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就指出其有忤逆之相,将来必成祸患,应该借机除掉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4分)

译文:(2)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4分)译文:【答案解析】10.C【解析】"九龄以才鉴见推"意为张九龄凭借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句意完整,"见"在此处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见推"意为被推崇,其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右拾遗"是官职名,即"赵冬曦"所任官职,其间也不可断开。11.A【解析】"汉文帝"错,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故是从汉武帝开始。12.C【解析】"被起用再次担任中书侍郎时,常有秘奏,多被皇帝采纳"错,根据"说卒后……多见纳用",可知张九龄是在其母亲去世前,第一次担任中书侍郎时,常有秘奏且多被皇帝采纳。13.(1)官爵,是天下的共用之器,应该把德行声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得分点∶"公器"(共用之器)、"劳旧"(有功劳的旧臣)各1分,大意2分】(2)李林甫本就没什么学问,因为张九龄的文章与德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得分点:"以"因为"、为……所……"(被)、"知"(赏识)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对他大加赞赏,说:“这个孩子一定前程远大!”(张九龄)考中进士,授任校书郎。张九龄凭借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定他们的等级次第,前后数次,每次都堪称公平。开元十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任中书令。论谱叙辈两人为同一宗族,张说特别亲近器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多任用两省录事主书以及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加授张九龄特进官阶,破格授予他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起草诏书,张九龄告诉张说说:“官爵,是天下的共用之器,应该把德行声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像穿衣裳一样上下颠倒,那么讥议毁谤就会兴起。”张说说:“荒谬的言论,哪里值得担心呢!”等到制令一出,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务,曾经推荐张九龄(认为他能)胜任学士一职,以备咨询。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见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两次升迁任中书侍郎。张九龄常常秘密陈奏,多被皇帝采纳。不久遭逢母亲的丧事回到故乡。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守丧期未满而被重新起用任中书侍郎。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押送(安禄山)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的法律处置(他)。皇帝特别赦免了安禄山。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凶恶的本性难为改变,面有忤逆之相,我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诛杀他,希望能断绝后患。”皇帝说:“你不要用王夷甫识石勒的典故,错误地伤害忠诚贤良的人。”于是释放安禄山回到藩镇。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本就没什么学问,因为张九龄的文章与德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张九龄多次进言认为不可,皇帝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罢免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帝一定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