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室分的建设及性能优化手册_第1页
TD-LTE室分的建设及性能优化手册_第2页
TD-LTE室分的建设及性能优化手册_第3页
TD-LTE室分的建设及性能优化手册_第4页
TD-LTE室分的建设及性能优化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室分的建设及性能优化手册目录1.概述 32.设备配置参数 33.TD-LTE室内覆盖指标要求 34.TD-LTE室分覆盖性能 44.1拉远能力 44.2覆盖能力 75.室内工程建设性能比较 85.1MIMO通道功率差对性能影响 95.2单/双极化天线性能比较 115.3MIMO天线间距对性能影响 136.TD-LTE与异系统相互影响 166.1TD-LTE与2G/3G系统相互影响 166.2TD-LTE与Wlan系统相互影响 207.室内多小区组网性能分析 277.1同层组网性能 277.2异层组网性能 288.总结 319.参考资料 331.概述本文从TD-LTE系统的覆盖、工程方案、室内组网以及和其他系统相互影响等角度,分析不同环境及配置时的网络性能变化,为今后的TD-LTE室内分布建设提供参考。2.设备配置参数基站所采用的LTEeNB的基本参数配置如表2.1:参数配置方式测试环境室内频率2.365GHz系统带宽20MHz发射功率37dBm(RE天线口处功率-15dBm)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DwPTS传输数据天线模式DL:Mode2/2UL:SIMO表2.1设备参数配置表3.TD-LTE室内覆盖指标要求TD-LTE室内覆盖系统按照以下技术指标要求进行建设:覆盖指标要求要求在建设室内分布的覆盖区域内满足RSRP>-105dBm的概率大于90%;承载速率目标小区吞吐量在室内分布支持MIMO情况下,室内单小区采用20MHz组网时,要求单小区平均吞吐量满足DL30Mbps/UL8Mbps;采用单小区10MHz、双频点异频组网时,要求单小区平均吞吐量满足DL15Mbps/UL4Mbps。边缘速率室内覆盖站(E频段):同频网络、20MHz、10用户同时接入,小区边缘用户速率约1Mbps/250Kbps。误块率目标值(BLERTarget)数据业务为10%。业务质量指标无线接通率:基本目标>95%;挑战目标>97%掉线率:基本目标<4%;挑战目标<2%系统内切换成功率:基本目标>95%;挑战目标>97%室内信号的外泄要求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漏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4.TD-LTE室分覆盖性能室内覆盖能力是在建设TD-LTE室内分布系统时基本指标之一,这里通过一组双通道拉远数据来分析TD-LTE上下行覆盖能力,另外,通过使用原有室分系统天馈时,观察TD-LTE系统的覆盖性能指标。4.1拉远能力上行拉远数据:图4.1上行拉远数据RSRP图4.2上行拉远数据SINR图4.3上行拉远数据上行吞吐量由图4.1、4.2、4.3的上行数据指标可以得出,当终端逐渐背离小区天线移动时,RSRP和SINR逐渐降低,路损相应逐渐增加,对于终端上行发射,当上行功率已经达到终端发射上限(23dBm),那么随着RSRP进一步降低,终端已经无法达到原有上行信道质量要求(MCS=20,cat3),当RSRP降至-105dBm以下时,终端的上行吞吐量开始下降。下行拉远数据:图4.4下行拉远数据RSRP图4.5下行拉远数据SINR图4.6下行拉远数据下行吞吐量由图4.4、4.5、4.6下行曲线可以看出,终端下行吞吐量变化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双流稳定区间、双流和单流交替变化区间、单流稳定区间和恶化区间。在双流稳定区间,RSRP在-85dBm以上,SINR在25dB以上,这个区间,下行吞吐量基本可以稳定工作在目前系统配置和终端支持的峰值。在单双流交替区间,RSRP在-95dBm以上,SINR在20dB以上,这个区间,信道误码增加,MCS选择随着信道恶化而降低,但仍能保持双流工作。在单流稳定工作区间,RSRP在-100dBm左右,SINR保持在15dB左右,此时系统由MIMO模式转换为TXDIV模式,速率保持为单流的系统峰值速率。最后,随着RSRP的进一步降低,SINR和下行吞吐量均进一步恶化。从上下行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上行链路主要受限于终端发射功率,而对于下行链路,覆盖半径受限于需要提供下行速率要求。由上下行拉远能力得出推荐覆盖半径如表4.1:拉远性能变化门限实际拉远测试距离(m)稳定->波动性能变化点(m)波动->下降性能变化点(m)下降->恶化性能变化点(m)受限因素建议覆盖半径(m)无阻挡单通道拉远(下行)82345678上/下33无阻挡单通道拉远(上行)82133355上一层阻挡双通道拉远(下行)321526>32无26一层阻挡双通道拉远(上行)32>32>32>32无一层阻挡单通道拉远(下行)322127>32无27一层阻挡单通道拉远(上行)3219>32>32无两层阻挡双通道拉远(下行)321522>32无22两层阻挡双通道拉远(上行)322028>32无两层阻挡单通道拉远(下行)321826>32无18表4.1拉远推荐半径表4.2覆盖能力TD-LTE室内分布建设时,可以利用原有室分系统(GSM900、DCS1800、TD-SCDMA)通过合路方式完成室内覆盖,采用CDF曲线的方式对比共天线的TD-LTE/TD-SCDMA/GSM系统的覆盖能力。GSM:GSM覆盖普查结果如下图,测试区域覆盖良好。90%以上区域,RxLev在-78dBm以上。测试楼层RxLev_CDF_5%RxLev_CDF_10%RxLev_CDF_50%1F-78-75-6613F-80-78-6814F-82-78-69表4.2室内覆盖测试GSMRxLevCDF分析表图4.7室内覆盖测试GSMRSCPCDF分析图TD-SCDMA:TD-SCDMA覆盖普查结果如表4.3所示,测试区域覆盖良好。90%以上区域,RSCP在-75dBm以上。测试楼层RSCP_CDF_5%RSCP_CDF_10%RSCP_CDF_50%1F-76-74-5913F-83-78-6214F-73-68-53表4.3室内覆盖测试TD-SCDMARSCPCDF分析表图4.8室内覆盖测试TD-SCDMARSCPCDF分析图TD-LTE:由GSM/TD-SCDMA/TD-LTE三种系统的覆盖CDF曲线可以看出,室内普查90%以上区域GSM/TD-SCDMA系统覆盖强度大于-78dBm,而对于TD-LTE系统,90%以上区域覆盖强度大于-97dBm,SINR大于10dB,上行速率高于13Mbps,下行速率高于20Mbps,可以达到TD-LTE室分覆盖指标需求。通过采用原有系统天线点位的方式完成TD-LTE系统覆盖,建设简单且覆盖效果良好,建议使用。5.室内工程建设性能比较TD-LTE室分工程建设时,建设方式的差异会带来系统性能差异,差异的由来主要是TD-LTE系统中MIMO性能变化造成的。MIMO技术,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误比特率或数据速率)。MIMO技术对于传统的单天线系统来说,能够大大提高频谱利用率,使得系统能在有限的无线频带下传输更高速率的数据业务。本节从主要在天线角度(通道功率差、天线间距和极化天线选择)来初步分析工程建设对MIMO性能的影响。5.1MIMO通道功率差对性能影响TD-LTE室分建设中两路天线以及馈线的损耗差异均会引起MIMO性能变化,进一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在信道环境非常好的地方(如SINR>30dB),通道差异变化时,对系统吞吐量影响不明显;但在信道环境一般的时候(如SINR<20dB)系统性能随着系统两个通道功率差异逐渐增加变差;当信道环境很差(SINR<10dB)时,系统工作在txdiv模式,天线功率差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在用户按照信号强度均匀分布在小区覆盖范围内时,MIMO两个通道功率差不同时的小区吞吐量数据如下:多UE小区性能(上行),表5.1多UE小区吞吐量(上行)多UE小区性能(下行),表5.2多UE小区吞吐量(下行)上下行吞吐量曲线图5.1小区上下行吞吐量曲线由表5.1、5.2以及图5.1可以看出,随着发射天线功率差逐渐增大,小区上行吞吐量变化不大,而小区下行吞吐量逐渐降低。以图中数据为例,当功率差增大到8dB时,小区下行吞吐量降低约25%。通道功率不平衡对信道环境很好和信道环境很差点位的终端基本上没什么影响,前者是即使降了8dB,信道环境仍然非常好,还可以达到原有MCSlevel;后者是本身已经是TXDIV模式,所以几乎不影响。从多UE均匀分布数据情况来看,天线不平衡达到3dB时,系统吞吐量下降5%,当天线不平衡达到5dB时,系统吞吐量下降超过15%,当天线不平衡达到8dB时,系统吞吐量下降超过25%,故建议在工程建设时尽量保证两条通道的差异在3dB以内,保证系统性能。另外,TD-LTE室内覆盖时支持MIMO的传输模式有TM3和TM4,两种传输模式均通过UE上报CQI来决定下行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但TM3模式下,两个数据流采用同一个上报的CQI来决定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而TM4模式时,两个数据流分别采用UE上报的对应CQI独立处理。在理想条件下,两种传输模式性能基本一致,但室内覆盖时,由于馈线损耗差异和一路信号传输利旧等因素,会导致TD-LTE的两路信号存在功率差,在两个数据流信道条件出现明显差异时,建议采用TM4模式来选择最适合的调制编码,降低BLER,保证系统吞吐量。5.2单/双极化天线性能比较TD-LTE系统应用在室内分布环境,为支持下行方向的MIMO方式,故系统射频通道增加为两路,传统天线点位也相应增加,并对这两个天线的距离有一定要求,这为目前室分已经非常紧凑天线位置增加了难度。室分双极化天线的引入主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使用双极化天线可以将两个射频通道的信号馈入同一个双极化天线,不需要额外天线点位。但对于双极化天线,是否可以完全替代单极化天线,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MIMO天线一致性,双极化天线通过极化正交的方式将两路信号分开传输,极化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覆盖效果差异以及传输性能差异。2.两个阵元间的互耦,阵元间的互耦会导致天线方向图畸变,从而影响覆盖,另外,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无法像单极化天线一样自由调节。图5.2双极化天线实物图单UE结果:上行:图5.3单双极化天线上行吞吐量曲线下行:图5.4单双极化天线下行吞吐量曲线由图5.3和图5.4单用户上下行数据可以看出,在信道环境非常好的近点,采用双极化天线的吞吐量性能与采用单极化天线基本一致,但是随着信道环境变差,采用双极化天线的吞吐量性能下降较快。同样,均匀分布的多用户性能对比也表明双极化天线整体吞吐量低于单极化天线,如图5.5所示。图5.5单双极化天线小区吞吐量曲线在近点时,即使发射天线的两个极化平面存在增益差,但均能满足MCS28所需要的信道条件,故性能保持一致,而在中点和远点位置时,两个极化平面的增益差显现为发射功率差,进而影响整体性能。建议在室内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2个单极化天线,如果室分安装受到限制,也可以使用双极化天线,但会对小区吞吐量带来一定的损失。5.3MIMO天线间距对性能影响空间信道相关性强弱会影响TD-LTE系统的MIMO性能,进而对小区吞吐量造成影响。TD-LTE在MIMO模式时,两根天线间的相关性变化会影响下行吞吐量,当相关性逐渐变强时,信道容量逐渐下降,小区吞吐量随之下降。相关性强弱主要受到电磁波传播环境、天线阵类型、传播方向和天线间距等多个因素影响。在目前的TD-LTE室内系统中,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向与使用者行为相关,很难在建设时确定。而天线一般为两路天线性能MIMO方式,故天线阵类型固定为二元直线阵。那么可以调节的因素只有天线阵元间距。由下面空间信道相关性与天线间距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天线间距变大,信道相关性整体趋势上逐渐降低。另外同样天线间距时,AS(Anglespread)角度越大,相关性越低,AS差异与无线传播环境及用户所在位置有关。图5.6天线间距与空间相关性曲线不同天线间距多UE小区吞吐量如下表:表5.3不同天线间距小区吞吐量表图5.7不同天线间距小区吞吐量由表5.3和图5.7不同天线间距多UE小区吞吐量数据和曲线可以看出,天线间距从2倍波长到15倍波长时,小区上行吞吐量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上行为单流方式,基本不会受到相关性影响。而下行吞吐量随着天线间距变大而逐渐变大,这就是相关性变化对小区吞吐量性能的影响。另外,在天线间距相同时,用户所在位置的差异同样会对小区吞吐量造成较大影响。如下图,我们分析两个方向的用户分布情况,图中123为天线阵延长线方向,图中456为天线阵法线方向。图5.8终端按照延长线和法线方向分布用户分布在天线阵延长线和法线时的吞吐量表格和曲线如下(方便起见,此处选取中点位置数据,即图5.8中的2号位置和5号位置对比):表5.4法线和延长线性能差异表图5.9法线和延长线性能对比由表5.4和图5.9可以看出,用户上行吞吐量与用户相对天线阵方向基本无关,法线方向和延长线方向性能基本一致。而对于用户的下行性能,法线方向的用户在天线间距从2倍波长到15倍波长变化时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延长线方向的用户性能明显随着天线间距变大而提高,且即使在15倍波长时也无法达到法线方向用户性能。在工程施工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天线间距越大,TD-LTE系统的MIMO性能越好,小区下行吞吐量越高。如果天线布放的位置空间有限,那么尽可能保证天线间距在50cm(4倍波长)以上。另外,在覆盖走廊,通道等狭长环境时,天线点位布放时尽量使天线阵垂直于狭长方向,以使更多用户处于相关性低的位置,利于提高小区吞吐量。6.TD-LTE与异系统相互影响目前常见的室分设备有GSM、TD-SCDMA、WLan等系统,TD-LTE系统的引入会造成系统间干扰,TD-LTE室内分布系统使用BAND40频段,具体为2320MHz~2370MHz共50MHz带宽。TD-SCDMA的A频段为2010MHz~2025MHz频段,WLan2.4G为2400MHz~2484MHz频段。图6.1各系统频谱分布如图6.1所示,TD-LTE室内分布的工作频段与TD-SCDMAA频段和Wlan2.4G频段较近,在此主要分析TD-LTE与其他系统的互相影响。6.1TD-LTE与2G/3G系统相互影响TD-LTE系统在已存在2G/3G系统的建筑中实现覆盖时,可以采用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方案,也可以单独建设独立的室内分布系统。共室分系统,指的是TD-LTE系统通过合路的方式接入原有室分系统中,利用已有的馈缆和天线完成覆盖,如下面示意图所示,图6.1共室分覆盖示意图实测结果参考附件,通过数据可以看出,GSM通话正常,且RxQual与未开启LTE小区时保持一致。TD-SCDMA的吞吐量在LTE小区开启前后均为1.5Mbps,没有变化。LTE对TD-SCDMA/GSM基本无明显影响。图6.2共室分GSM对LTE干扰分析图图6.3共室分TD-SCDMA对LTE干扰分析图由图6.2和图6.3可知,共室分环境下,GSM/TD-S开启前后,LTE吞吐量变化均在+-8%以内波动且无明显规律,由此可知,GSM/TD-S对LTE基本无干扰。独立室分系统,指的是TD-LTE系统单独建设,使用新建馈缆与天线,完成室内分布覆盖,如下面示意图所示,图6.4独立室分覆盖示意图实测结果参考附件,通过数据可以看出,GSM通话正常,且RxQual与未开启LTE小区时保持一致。TD-SCDMA的吞吐量在LTE小区开启前后均为1.5Mbps,没有变化。LTE对TD-SCDMA/GSM基本无明显影响。图6.5独立室分GSM对LTE干扰分析图图6.5独立室分TD-SCDMA对LTE干扰分析图由图6.4和图6.5可知,独立室分环境下,GSM/TD-S开启前后,LTE吞吐量变化大部分均在+-5%以内波动且无明显规律,除此之外变化较大的值2个值均出现在LTE终端处于远点处上行,LTE吞吐量波动本就比较大的场景下,由此可知,GSM/TD-S对LTE基本无干扰。由TD-LTE与2G/3G系统分别采用共室分和独立室分覆盖时,TD-LTE对2G/3G基本不存在干扰;2G/3G对TD-LTE也同样没有明显干扰,那么在室内覆盖时,可以根据室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覆盖方式。但在采用共室分方式时,要注意原有室分系统中的馈线、天线以及合路器等器件是否支持TD-LTE室分频段。6.2TD-LTE与Wlan系统相互影响TD-LTE室分系统与Wlan2.4G覆盖同一区域时,由于工作频段非常接近,两者之间存在干扰。如下图所示,TD-LTE系统在空口包括LTEBS和LTEUE;WLan的空口包括WLanAP和WlanSS,那么图中虚线就是可能产生的干扰。图6.6TD-LTE系统与WLan系统相互影响示意图共室分方式:图6.7TD-LTE与Wlan共室分方式TD-LTE与Wlan采用合路器方式覆盖同一区域,可以使用合路器将TD-LTE的两个通道分别与WLan的两个通道合路(802.11n),利用原有室分网络完成覆盖,TD-LTE的基站与Wlan的AP之间的影响可以通过选取不同隔离度的合路器加以调整。TD-LTE室分系统与WLan2.4G的杂散指标和阻塞指标要求见下表(合路方式):Interferencecase固定路损杂散隔离度要求(dB)阻塞隔离度要求(dB)隔离类型隔离度要求(m)LTEBStoWLANAP106667合路器67dBWLANAPtoLTEBS107642合路器76dBLTEBStoWLANSS214451空间隔离3.55WLANSStoLTEBS215521空间隔离5.62LTEUEtoWLANAP117552空间隔离56.23WLANAPtoLTEUE116460空间隔离15.85LTEUEtoWLANSS07558空间隔离56.23WLANSStoLTEUE06561空间隔离17.78表6.1D-LTE室分系统与WLan2.4G的杂散指标和阻塞指标由表6.1可以看出,采用80dB合路器时,TD-LTE的基站与WlanAP之间相互影响不大。在空间隔离度要求上,TD-LTE的UE与WLan的AP和WLan的SS隔离度要求最高,即他们之间易形成干扰。共室分时,TD-LTE对不同配置的Wlan影响如下表:WLAN频点(All)Averageof影响程度业务情况WLAN系统LTE上传WLAN上传LTE上传WLAN下载LTE下载WLAN上传LTE下载WLAN下载GrandTotal802.11g单通道2.15%4.81%0.94%4.97%3.22%802.11g双通道-2.11%-2.66%-4.33%-3.55%-3.16%802.11n双通道-13.17%-27.55%-14.82%-28.60%-21.04%GrandTotal-4.37%-8.47%-6.07%-9.06%-6.99%表6.2共室分TD-LTE对不同配置的Wlan影响表6.2中的百分比数值表示,WLan系统在TD-LTE系统开启前后的吞吐量变化率,结果表明,在使用80dB合路器时,Wlan802.11g受到TD-LTE的干扰时性能下降不明显,而WLan802.11n在受到TD-LTE时,性能下降很严重。共室分时,不同配置的WLan系统对TD-LTE的影响如下表:WLAN频点(All)Averageof影响程度业务情况WLAN系统WLAN上传LTE上传WLAN上传LTE下载WLAN下载LTE上传WLAN下载LTE下载GrandTotal802.11g单通道0.53%-0.28%1.38%-0.01%0.41%802.11g双通道0.03%0.55%-0.05%0.59%0.28%802.11n双通道-0.01%0.32%-0.22%0.45%0.14%GrandTotal0.19%0.20%0.37%0.35%0.28%表6.3共室分不同配置的WLan系统对TD-LTE的影响由表6.3可以看出,在共室分情况下,WLan系统对TD-LTE系统性能基本无影响。改变合路器的隔离度对系统间的干扰影响如下:图6.8不同合路器对系统间干扰影响对比表6.4不同合路器对系统间干扰影响对比由图6.8和表6.4可知,采用70dB合路器替换80dB合路器时,802.11g性能有微小下降,而802.11n有较大幅度下降。表中的近点和中点,指的是终端位置与TD-LTE&WLan天线的距离远近指标,由于TD-LTE的UE上行功控效果,在近点处发射功率较低,而在中点处会增加发射功率来达到原有调制解调需求,而WLan的终端没有上行功控能力,始终按照同样功率发射,那么在中点位置时所受到TD-LTE终端的影响比近点要严重,故表中的数据中点性能下降更多。独立室分方式:图6.9独立室分方式示意图TD-LTE与Wlan分别使用各自的室分系统完成对同一个区域的覆盖,采用这种方式时,TD-LTE的基站与Wlan的AP之间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天线头位置加以调节。TD-LTE室分系统与WLan2.4G的杂散指标和阻塞指标要求见下表(独立方式):Interferencecase固定路损SpuriousemissionBlocking隔离类型隔离度要求(m)LTEBStoWLANAP166061空间隔离11.22WLANAPtoLTEBS167036空间隔离31.62LTEBStoWLANSS184754空间隔离5.01WLANSStoLTEBS185824空间隔离7.94LTEUEtoWLANAP08865空间隔离251.19WLANAPtoLTEUE07773空间隔离70.79LTEUEtoWLANSS07558空间隔离56.23WLANSStoLTEUE06561空间隔离17.78表6.5TD-LTE室分系统与WLan2.4G的杂散指标和阻塞指标由表6.5可以看出,在两个系统采用各自覆盖系统时,隔离度要求比较高的同样是TD-LTE的UE与WLan的AP和WLan的SS,即他们之间易产生干扰。独立室分时,TD-LTE对不同配置的Wlan影响如下表:WLAN频点(All)Averageof影响程度业务类型WLAN系统LTE上传WLAN上传LTE上传WLAN下载LTE下载WLAN上传LTE下载WLAN下载GrandTotal802.11g-15.70%-11.84%-29.05%-13.96%-17.64%802.11n-28.34%-25.62%-35.08%-42.09%-32.78%GrandTotal-22.02%-18.73%-32.06%-28.03%-25.21%表6.6独立室分TD-LTE对不同配置的Wlan影响表6.6中的百分比数值表示,WLan系统在TD-LTE系统开启前后的吞吐量变化率,结果表明,采用独立覆盖方式时,Wlan802.11g受到TD-LTE的干扰时性能有明显下降,而WLan802.11n在受到TD-LTE时,性能下降更加严重。独立室分时,不同配置的WLan系统对TD-LTE的影响如下表:WLAN频点(All)Averageof影响程度业务类型WLAN系统WLAN上传LTE上传WLAN上传LTE下载WLAN下载LTE上传WLAN下载LTE下载GrandTotal802.11g-0.01%-0.05%0.00%-0.12%-0.04%802.11n-0.03%-0.17%-0.10%-0.21%-0.13%GrandTotal-0.02%-0.11%-0.05%-0.16%-0.09%表6.7独立室分不同配置的WLan系统对TD-LTE的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独立室分情况下,WLan系统对TD-LTE系统性能基本无影响。改变系统天线间距的性能变化如下:图6.10不同天线间距性能变化表6.8不同天线间距性能变化由表6.8数据可以看出,采用独立天馈方式覆盖同一区域的TD-LTE和Wlan系统,随着系统间天线间距增大,无论是802.11g还是802.11n的性能都会变好。Wlan802.11g受TD-LTE的影响随着天线间距增大而显著变小,至少也需要5米以上间距的空间隔离才能接近未受干扰时的性能。而WLan802.11n与TD-LTE的天线间距在1米/3米/5米变化时,性能变化不大,这表明要保证802.11n的吞吐量性能,需要更大的空间隔离。与共室分结果类似,独立室分时,由于两个系统终端功控能力的差别,Wlan的中点性能比近点下降更严重。工作频点影响,TD-LTE室分频段从2320MHz到2370MHz,20MHz带宽配置时,与WLan工作频段最远的载波中心频点是2330MHz,最近的载波中心频点是2360MHz。Wlan的频点有14个,从2400MHz开始到2500MHz左右,见下图。图6.11WLan频点分布示意图TD-LTE和Wlan工作在不同的频点是,相互干扰程度也不相同,WLan对TD-LTE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主要是TD-LTE的引入使得Wlan系统的性能显著下降,见表6.9数据:表6.9WLan对TD-LTE系统性能影响由表6.9中数据(以802.11g为例)可知,TD-LTE与WLan在各自工作频点上最近的两个载波,2360MHz与F1频点之间的干扰最大,而2360MHz与F6频点,还有2330MHz与F1频点的干扰相对有明显下降。以上,通过实测数据图表,显现出TD-LTE于Wlan在共室分和独立室分环境下的性能差异和变化。TD-LTE系统对抗WLan系统带来的干扰能力较强,在Wlan系统开启时,TD-LTE的上下行吞吐量变化不大。反之,WLan系统在存在TD-LTE系统干扰时,采用802.11g方式的Wlan系统性能有所下降,幅度不大,但采用802.11n方式的WLan系统性能有较大幅度下降。对于共室分方式,各系统使用合路器通过同一套天馈完成覆盖,那么系统间的影响与所使用合路器的射频指标有明显相关性。对于独立室分方式,各系统使用各自独立的天馈完成覆盖,系统间的影响与各系统的天馈间距离有关。对于频点影响,TD-LTE室分频段在工作频段内的不同频点与Wlan2.4G在工作频段内不同工作频点的组合,显现出来的干扰程度差异很大,显示出干扰与工作频点的强相关性。对于系统制式,采用802.11g的WLan系统受到TD-LTE系统的影响要远小于采用802.11n的Wlan系统,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802.11n的AP发射功率一般要小于802.11g的AP;二是802.11n是采用MIMO方式,这种方式对空口环境的SINR要求更高,对干扰更加敏感。TD-LTE室分系统与WLan2.4G室分系统共存时的建议:尽可以采用共室分方式完成覆盖,从工程角度来说,降低工程难度,在已有其中一套系统的情况下,另外一套系统通过合路器接入原有室分系统即可完成覆盖;从性能角度来看,共室分方式通过大隔离度合路器可以达到较高的隔离效果,而独立室分方式仅能利用空间隔离,很难达到要求的隔离度。在使用共室分方式时,合路器的选取要选择80dB以上隔离度的合路器,隔离度指标降低会导致系统间的干扰增加。在使用独立室分方式时,尽量利用室分环境(墙体、楼层),使得两个系统的天馈有较大的空间隔离,也会改善两个系统的相互影响。频点的使用,在有TD-LTE与Wlan同覆盖的室分区域,通过调整两个系统的频点参数,使得两系统的工作频点尽量远离,降低影响。建议TD-LTE选取2330MHz的中心频点,Wlan选取F6以后的频点。7.室内多小区组网性能分析7.1同层组网性能同层多小区组网时,固定20MHz频率带宽资源情况下,在同一个20MHz带宽可以采用同频方式,每个小区都占用20MHz带宽,也可以采用异频方式,即两个小区各采用相邻的10MHz带宽。为了对比两种组网方式的性能差异,分别验证了在邻区不同加扰条件时的小区吞吐量。单/双通道上/下行邻小区加扰情况同频(20M)L3平均吞吐量(Mbps)异频(10M)L3平均吞吐量(Mbps)单通道上行邻小区关闭14.527.47单通道上行空扰13.386.87单通道上行50%加扰12.876.50单通道上行100%加扰12.977.16单通道下行邻小区关闭34.5616.75单通道下行空扰35.0517.17单通道下行50%加扰31.4417.58单通道下行100%加扰30.1416.27双通道上行邻小区关闭16.687.05双通道上行空扰14.267.302双通道上行50%加扰14.196.98双通道上行100%加扰14.087.26双通道下行邻小区关闭54.2824.82双通道下行空扰43.0923.76双通道下行50%加扰36.9224.16双通道下行100%加扰35.7223.46表7.1同层同异频组网对比图7.1同层同异频组网对比分析图同层10MHz带宽和20MHz带宽性能比较:同频20MHz在单双通道和上下行时性能均高于异频10MHz组网。同频20MHz组网时,性能随着邻区负荷变大而下降,下行性能在受扰时下降更加明显。异频10MHz组网时,小区上下行吞吐量在邻区加扰时变化不明显。7.2异层组网性能异层多小区组网,与同层组网方式类似,也是比较了同频20MHz带宽时和邻频10MHz带宽时的吞吐量性能。单/双通道上/下行邻小区加扰情况同频(20M)L3平均吞吐量(Mbps)异频(10M)L3平均吞吐量(Mbps)单通道上行邻小区关闭14.527.47单通道上行空扰14.517.47单通道上行50%加扰14.327.68单通道上行100%加扰13.577.13单通道下行邻小区关闭34.5616.75单通道下行空扰34.6116.75单通道下行50%加扰33.5317.12单通道下行100%加扰33.1216.59双通道上行邻小区关闭16.687.05双通道上行空扰15.637.05双通道上行50%加扰14.677.41双通道上行100%加扰14.987.27双通道下行邻小区关闭54.2824.82双通道下行空扰56.3924.82双通道下行50%加扰50.9524.50双通道下行100%加扰47.9024.16表7.2异层同异频组网对比图7.2异层同异频组网对比异层10MHz带宽和20MHz带宽性能比较:同频20MHz在单双通道和上下行时性能均高于异频10MHz组网。同频20MHz组网时,下行性能随着邻区加扰变大有所下降,上行在邻区加扰时性能变化不大。异频10MHz组网时,与同层结果类似,小区上下行吞吐量在邻区加扰时变化不明显。在邻区开启时,异层同频20MHz组网时双通道下行的小区吞吐量明显高于同样条件下同层的结果,性能差异取决于室内层间隔离度。从频谱利用率方面考虑同频20MHz带宽和邻频10MHz带宽比较,测试场景同频(20M)L3平均吞吐量(Mbps)同频(20M)小区/全网频谱效率(Bit/s/hz)异频(10M)L3平均吞吐量(Mbps)异频(10M)组网小区频谱效率(Bit/s/hz)异频(10M)组网全网频谱效率(Bit/s/hz)同层单通道上行12.9701.6217.1601.7900.895同层单通道下行30.1402.74016.2702.9581.479同层双通道上行14.0801.7607.2601.8150.908同层双通道下行35.7203.24723.4604.2652.133异层单通道上行13.5701.6967.1341.7840.892异层单通道下行33.1203.01116.5903.0161.508异层双通道上行14.9801.8737.2701.8180.909异层双通道下行47.9004.35524.1604.3932.196表7.3同异频组网频谱效率图7.3同异频组网频谱效率对比图采用20MHz和10MHz两种带宽组网时,频率利用率情况见上图,由10MHz频谱效率曲线和20MHz频谱效率曲线对比可以看出,只有在同层双通道下行时,10MHz异频组网的频率利用率高于20MHz同频组网外,其他状态下的频谱效率基本相同。但从全部20MHz频谱来看,使用10MHz异频组网方式的频率利用率基本上只有20MHz带宽时的一半。室分多小区组网建议: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同频20MHz带宽组网,以获得较高的小区吞吐量。小区覆盖采用异层覆盖,在同层建筑自然隔离度较低的环境,尽可能避免出现同层同频邻区。从对比结果来看,目前使用10MHz组网的频率利用率远低于20MHz组网,故一般不推荐10MHz组网方式,但如果频率资源不足,也可采用10MHz异频组网方式完成覆盖。8.总结本文针对TD-LTE系统进行室内分布建设时,有可能遇到的覆盖、工程、组网以及系统间影响等问题做了初步分析,目的是为TD-LTE系统的室分建设和帮助定位/解决TD-LTE室分覆盖出现的问题做参考。覆盖方面通过采用原有系统(2G/3G/Wlan)天线点位的方式完成TD-LTE系统覆盖,建设简单且覆盖效果良好,建议使用。如果新建建筑中无已有室分系统,那么可以根据对TD-LTE性能要求采用4.1中推荐的覆盖半径来设置天线点位。在双流稳定区间,RSRP在-85dBm以上,SINR在25dB以上,这个区间,下行吞吐量基本可以稳定工作在目前系统配置和终端支持的峰值。在单双流交替区间,RSRP在-95dBm以上,SINR在20dB以上,这个区间,信道误码增加,MCS选择随着信道恶化而降低,但仍能保持双流工作(吞吐量速率大于40Mbps)。在单流稳定工作区间,RSRP在-100dBm左右,SINR保持在15dB左右,此时系统由MIMO模式转换为TXDIV模式,速率保持为单流的系统峰值速率。工程建设方面在已有室分系统中增加TD-LTE系统时,由于TD-LTE的MIMO特性,一般需要额外增加一路天馈。建议在工程建设时尽量保证两条通道的差异在3dB以内,保证系统性能。而在TD-LTE室分系统的传输模式建议采用TM4方式,避免由于通道功率差带来的误码,保证系统性能。建议在室内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2个单极化天线,如果室分安装受到限制,也可以使用双极化天线,但会对小区吞吐量带来一定的损失。在工程施工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天线间距越大,TD-LTE系统的MIMO性能越好,小区下行吞吐量越高。如果天线布放的位置空间有限,那么尽可能保证天线间距在50cm(4倍波长)以上。另外,在覆盖走廊,通道等狭长环境时,天线点位布放时尽量使天线阵垂直于狭长方向,以使更多用户处于相关性低的位置,利于提高小区吞吐量。系统间影响对于TD-LTE与2G/3G共同覆盖同一区域时,TD-LTE对2G/3G基本不存在干扰;2G/3G对TD-LTE也同样没有明显干扰,那么在室内覆盖时,可以根据室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覆盖方式。但在采用共室分方式时,要注意原有室分系统中的馈线、天线以及合路器等器件是否支持TD-LTE室分频段。对于TD-LTE与WLan共同覆盖同一区域时,尽可以采用共室分方式完成覆盖,从工程角度来说,降低工程难度,在已有其中一套系统的情况下,另外一套系统通过合路器接入原有室分系统即可完成覆盖;从性能角度来看,共室分方式通过大隔离度合路器可以达到较高的隔离效果,而独立室分方式仅能利用空间隔离,很难达到要求的隔离度。在使用共室分方式时,合路器的选取要选择80dB以上隔离度的合路器,隔离度指标降低会导致系统间的干扰增加。在使用独立室分方式时,尽量利用室分环境(墙体、楼层),使得两个系统的天馈有较大的空间隔离,也会改善两个系统的相互影响。频点的使用,在有TD-LTE与Wlan同覆盖的室分区域,通过调整两个系统的频点参数,使得两系统的工作频点尽量远离,降低影响。建议TD-LTE选取2330MHz的中心频点,Wlan选取F6以后的频点。多小区组网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同频20MHz带宽组网,以获得较高的小区吞吐量。小区覆盖采用异层覆盖,在同层建筑自然隔离度较低的环境,尽可能避免出现同层同频邻区。从对比结果来看,目前使用10MHz组网的频率利用率远低于20MHz组网,故一般不推荐10MHz组网方式,但如果频率资源不足,也可采用10MHz异频组网方式完成覆盖。9.参考资料1.杭州TD-LTE外场实验网测试数据。2.杭州TD-LTE外场实验网专题报告。3.AntennaCharacteristicsforMIMOSystems4.CMCCTD-LTE网络工程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指导原则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基于MSP430单片机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基于ADμ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自适应控制的单片机实现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锅炉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超精密机床床身隔振的单片机主动控制PIC单片机在空调中的应用单片机控制力矩加载控制系统的研究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项目论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推广,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选择我们,选择成功!单片机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单片机设计,硕士论文,研究生论文,单片机研究论文,单片机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过关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说明,毕业论文,单片机论文,基于单片机论文,毕业论文终稿,毕业论文初稿,本文档支持完整下载,支持任意编辑!本文档全网独一无二,放心使用,下载这篇文档,定会成功!目录TOC\o"1-2"\h\u253321总论 1311911.1项目概况 1317891.2建设单位概况 316224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331123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22592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426521.6可行性研究范围 5265791.7结论与建议 665262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9302042.1项目区基本状况 9237942.2项目背景 1132747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65903市场分析 14297233.1物流园区的发展概况 1479553.2市场供求现状 1669963.3目标市场定位 17108883.4市场竞争力分析

17160544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950564.1选址原则 1969314.2项目选址 19544.3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9297334.4建设条件 20123545主要功能和建设规模 22282555.1主要功能 22281835.2建设规模及内容 26195696工程建设方案 27137726.1设计依据 27219396.2物流空间布局的要求 27262516.3空间布局原则 2853886.4总体布局 2936766.5工程建设方案 30235856.6给水工程 33H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