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聚焦板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同时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2.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是有关联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呼吸的本质,理解呼吸和健康之间的关系。难点:探索呼吸的本质,理解呼吸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计时器,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每个小组:小组汇总记录表,作业本。【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呼吸,我们来回忆一下怎么样才算是一次呼吸?呼吸时空气是怎么进入我们身体的呢?(鼻腔、口腔-气管-肺)。知道呼吸主要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呢?一般人呼吸停止5分钟,就会死亡,所以呼吸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呼吸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呼吸与健康生活二、探索与发现:呼吸的本质(预设15分钟)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我们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全班一起呼吸一次)。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预设:吸进的是氧气,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全班调查,赞成的举手,看看哪种想法的同学多些。)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科学家进行了研究和测量,发现是这样的。(出示气体柱状图),请大家仔细看看,你能看懂这幅图吗?你从这张图中看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预设:蓝色是吸进的气体,黄色的呼出的气体;知道了呼吸的气体里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等等)这说明了什么?(空气里不仅有氧气,它是有各种各样的气体组成的,所以说明空气是混合气体。)我们一起看看氮气,氮气的这两柱子有变化?(没有变化)这说明什么?(说明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没有什么变化。)其他几种气体呢?老师把图转化成了这张表格,看起来就更清晰了,大家再看一看,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区别。(吸进的是含有氧气的混合气体。呼出的气体和吸进气体比较发生了变化,氧气变少了,二氧化碳变多了,其他气体也有一点变化。)氧气减少了,它们去哪儿?二氧化碳变多了,它们是怎么来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工作时需要氧气,吸进的氧气被消耗了,减少了,身体工作会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增多了。)呼吸就是让含有氧气的气体不断的进入身体,同时排出身体不需要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所以呼吸就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哪里交换呢?怎么交换的呢?(思考、交流)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下。(视频展示)现在知道了吧。(气体交换是在肺泡里完成的,氧气通过肺泡上血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管里出来到肺泡,然后排出体外。)氮气为什么没有变化呢?(因为它没有交换,进入肺部后有出来了。)体验活动:双手放在肺部,闭上眼睛,慢慢的吸一口气,想象一下。氧气含量多的气体慢慢的进入你的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里进行着飞快的气体交换,慢慢的呼出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气体(反复几次),现在大家都明白我们的呼吸时怎么回事了吧?二、探索与发现:人体活动与呼吸(预设15分钟)同学们,正常的呼吸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平静时我们一分钟需要呼吸几次,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呢?(预设20、30……)怎么准确的测量呢?(自由讨论,汇总方法)活动一:平静状态呼吸次数1.我们来测量一下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2.开始实验前,有几个注意事项:①一呼一吸(或者一吸一呼)算一次。②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③可以将食指放在鼻前帮助测量。④数据及时的记录到作业本上(同时写在圆形小卡片上)。3.
动手实验,完成记录。(如出现异常少或者异常多的数据,一起找原因分析,纠错。)记录好的请将卡片帖到黑板上。4.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不同的人分钟呼吸的次数是不一样的,我们班同学的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30次之间。活动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1.平静的时候我们班同学的呼吸次数是在20-30次之间,运动之后我们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吗?你能具体说说吗,比如……。运动后我们一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几次呢?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一下。2.由于上课场地的限制,老师给大家选择了2个比较适合我们课堂的活动,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PPT)3.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一个活动结束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再进行第二个活动。4.学生小组活动,并记录。(记录在作业本上,同时写在圆形小卡片上)5.组长负责统计把每个人的数据统计到小组汇总表中,并将卡片贴在黑板汇总表上。6.数据分析,交流发现:运动后人的呼吸会加快,运动量越大,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三.交流研讨:(预设5分钟)
1.请大家思考一下,运动后呼吸加快,这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后加快呼吸,可以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体外,快速完成气体交换。)(想象一下,运动后还保持平静时的呼吸会是什么样的后果,身体会缺氧,可能会威胁到我们生命的安全)。
2.运动后除了呼吸会加快,你注意到我们的心跳变化了吗?(心跳加快。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可以将更多的氧气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3.平静状态的我们的呼吸次数是20-30次,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会增加。那我们在什么状态下会比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还少呢?睡觉时我们的呼吸次数这么少,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呢?(睡觉时,呼吸减慢可以让我们的呼吸器官得到很好的休息)4.呼吸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我们要怎么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灰尘等进入我们的肺部,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好习惯,可以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不受伤害,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四、知识拓展(预设3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2.汇总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转让合同
- 大型石材采购合同协议
- 液化气购销合同细则
- 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合同例文
- 校园安保人员服务合同
- 重型起重机采购合同
- 工业机器人习题库含答案
- 水利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大全
- 电商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 练摊经济学课件
- 肩肘倒立公开课教案陈勇
- JJF 1603-2016(0.1~2.5)THz太赫兹光谱仪校准规范
- 《民法典》-第二编 物权编-案例分析,解读-3
- GB/T 1266-2006化学试剂氯化钠
- 海岸动力学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工作面防飞矸封闭式管理规定
-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的讲义课件
- 验电接地环安装规范
- 计算机监控系统安装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外墙干挂大理石施工方案(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