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封制和宗法制──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一)
分封制(古代称为“封建”,封邦建国)宗法制
目的1.加强巩固西周的统治。2.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3.拓展疆域。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保证王权稳定。3.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2.诸侯义务:(1)服从周王、拱卫王室。(2)镇守边疆、随从作战。(3)朝觐述职。(4)缴纳贡赋。3.诸侯权利:在领地内,相对独立。设置官职、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1.基本规则:(1)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2)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2)严格的大小宗体系;(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4)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特点1.受封对象多样。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3.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1.嫡长子继承制。2.血缘关系维系。3.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影响1.拓展疆域。2.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3.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西周成为强国。4.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5.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春秋割据埋下隐患。1.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
破坏原因1.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2.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发展演变1.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2.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二者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2.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3.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二)
原因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1.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它们的生产和土地所有制。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3.思想上:法家关于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4实践上:商鞅变法在地方建立县制,强化国君对国家的控制,为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5.秦的统一和强盛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两组矛盾君权和相权(西汉中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北宋分割宰相权力,明初废丞相)
中央和地方
发展过程
背景措施评价
秦朝建立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以严格的选官制度和严苛的法律为保障。4.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秦灭六国,完成统一。1.政治:(1)开创皇帝制度(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自称始皇帝。(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君主专制措施)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丞相制度起于秦,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太尉(协助皇帝处理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3)郡县制(中央集权措施。特点:官僚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经济:(1)统一货币(中央集权)。(2)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中央集权)。4.思想:“焚书”“坑儒”。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极易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这些措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专制政策,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西汉巩固
1.西汉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王,郡国并行。2.汉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3.汉武帝即位。汉武帝措施1.“推恩令(中央集权)。
2.建立中朝(选用级别较低的官员,作为皇帝身边的办事人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相权;君主专制措施)。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统一。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质上讲属于文化专制政策。
隋唐完善
1.三省六部制(君主专制)。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运转机制:中书—门下—尚书
2.科举制度(中央集权):隋朝建立,唐太宗发展,重视进士科。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三省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2.分割相权(三省长官均是宰相),加强了皇权
1.庶族地主获得晋升机会,扩大统治基础,缓和士庶矛盾。2.官吏任用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3.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促进文化教育发展。4.选拔了优秀的封建人才。5.对西方的文官制度影响深远。
北宋加强
1.宋太祖赵匡胤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集权)。经济: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中央集权)。2.削弱宰相权力(君主专制)。
相权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宰相仅有行政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削弱宰相职权,皇帝得以大权独揽。
元朝发展
中央官制:一省制(中书省)。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明朝强化
1.废除丞相
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丞相制度被废除。2.内阁制度的建立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皇帝亲自处理。事务繁多,明太祖为此而设立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阁臣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
加强皇权专制。
清朝强化
1.清朝建立后,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在皇宫内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极:君主专制加强,束缚了近代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1.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达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2.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总体评价从秦确立到隋唐完善主要起积极作用,北宋起突出表现为两面性,明清主要起消极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消极作用:皇权的膨胀,扼杀社会创造力,减缓社会发展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战国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思想受到两次冲击: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制度;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打着民主旗帜,批判维护君主专制的封建思想。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秦的统一──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三)
秦的统一背景(历史条件)过程意义1.战国兼并战争,诸侯国数量减少,加快统一步伐。2.战国经济发展,加强经济联系。3.人民渴望统一。4.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5.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视人才,远交近攻。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最先、最后是韩、齐)1.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社会安定,符合人民愿望。2.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3.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奠定祖国疆域的初步基础。认识我国古代的统一与分裂(合与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是长期的,分裂是短暂的,暂时的,即使是分裂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趋势。(经济发展,联系加强;民族融合;人民渴望;局部统一。)中国古代有利于统一的因素1.经济发展,加强经济联系。2.人民渴望统一。3.民族融合的促进,民族隔阂逐渐消失。4.个人因素。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五)
背景内容评价成功或失败原因商鞅变法
1.战国初期,秦国经济、政治上,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2.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3.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在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进行变法。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秦国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第二、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体现阶级性)以强化统治。第三、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一法令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第五、建立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强化中央集权。第六、统一度量衡。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第七、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1.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灭六国奠定基础。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主要原因)。2.封建社会初期,新兴地主阶级积极进取。3.商鞅变法深入人心。4.商鞅取信于民。5.秦孝公的支持。由于以上原因,“商君虽死,其法未败。”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2.各民族在一起生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3.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北魏早期的改革,以孝文帝名义进行,但实际的决策者却是冯太后。改革措施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均田制。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北魏政府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第二,废除了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第三,整顿史治。为杜绝官吏贪污,孝文帝制定了俸禄制度。北魏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第四,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进改革。他亲自主持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地处塞北,气候寒冷干燥,农业生产条件非常差,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平城地处偏僻,使得北魏政府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这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突然强大起来。对北魏构成了威胁。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第五,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穿汉服。2.改汉姓。3.与汉族通婚。4.说汉话。5.采用汉族政治制度。以上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封建化。
1.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经济发展。2.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3.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民族融合的趋势)。2.孝文帝不畏阻力,改革决心坚定。王安石变法
1.“三冗”与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是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军费开支庞大,造成“冗兵”问题;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2.“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三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废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1.理财(经济富国)措施(1)青苗法。既增加政府收入,又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2)募役法。也叫免役法。既增加政府收入,又保障农民生产时间,官僚地主也要出钱,因此遭到强烈反对。(3)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很多水利工程,将许多荒地辟成良田。(4)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既保证了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又节省了购物钱钞和运费,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打击商人操纵市场的行为。(5)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6)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整顿军队(军事强兵)措施(1)保甲法(体现阶级性)减少政府开支,增强军事力量,维护地方治安,镇压人民反抗。(2)保马法。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3)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3.培育人才和改革科举的措施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不考士子对经文的死记硬背。而是考察学生是否理解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考时、务、策三道,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学校教育方面,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不通过科举考试直接任官。新法还设立了律学和医学,健全了武学,培养能适应改革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1.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共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开垦了很多荒地,军事力量有所增强。2.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1.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2.实行过程中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以青苗法为例。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3.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并。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因此从一开始就遭到激烈的反对。)古代四类变法1.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如春秋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等。2.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改革。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3.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4.封建地主阶级维护统治的改革。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古代变法启示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进步。2.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须克服重重阻力,改革的决心要坚决。3.要善于用人。古代中国的农业──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六)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生产工具改进
1.传说神农氏“制耒耜。2.原始农业主要使用石斧、木耒、石铲、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工具。
1.商周时期,,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是木、石、骨等。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以及少量青铜农具。2.春秋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1.战国使用铁器和牛耕。2.西汉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1.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1)更加轻便灵活。(2)增设了犁评,便于调节翻耕深浅。(3)能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2.唐朝出现了筒车。
耕作技术发展(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从大规模简单协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3)精耕细作1.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北方)和水稻(南方)的国家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木、石制的农具。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西汉时还发展起来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犁耕趋于完善。
水利设施完善
1.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等。2.西汉时陆续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三国曹魏:改制翻车。
隋朝开凿大运河
北宋王安石变法兴修水利一万多处。
小农经济形成
1.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此,“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3.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土地制度演变(1)奴隶社会:井田制(2)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①封建土地国有制(实质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私有制③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均田制──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
1.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土地的所有权属于王,由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2.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开垦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3.在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实物税。还有鲁国实行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都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宣布“除井田,民得卖买”,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北魏孝文帝485年,颁布均田令,政府将掌握的无主荒地进行分配。
唐初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古代农业发展表现1.工具的改进。2.水利的兴修。3.耕作技术的进步。4.土地开垦的增多。5.种植面积的扩大。6.农作物品种的增多。7.粮食产量的提高。古代农业发展特点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精耕细作。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
古代农业发展原因1.政治:统一或局部统一,或社会安定的局面(南方);中央集权制度;生产关系的变革(战国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商鞅变法)或调整: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政策(如唐太宗)或改革(如王安石变法)。2.经济:重农抑商;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3.民族间的交流。4.中外的交流5.人民的辛勤劳动古代中国的手工业──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七)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金属冶炼
从二里头文化(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开始。我国进入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生熟铁按比例配合,加热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
制瓷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往国外。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明清,彩瓷。
纺织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商周时期丝织业产生并发展。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棉布到明代后期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夏商周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大,官府提供上等原料,集中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春秋战国,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后,煮盐业、冶铁业、铸钱等行业,收归官办。
古代一直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兴起。
明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民间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紧密,不断改善经营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家庭手工业
春秋战国,小农的家庭手工业生产十分普遍,“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下,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有很少一部分也会进入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特点:(1)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丝织行业(如苏州)。(2)主要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工场的出现。(3)只在个别地区的个别部门稀疏出现,且发展缓慢而微弱。2.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部门增多;区域扩大,规模扩大。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根本原因:封建制度。1.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的影响。2.自然经济的抵制。3.统治者设立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4.手工工场主得来的钱财往往买田置地,而不是用于扩大生产。
古代中国的商业──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八)
奴隶社会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商业发展
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将商人集中设官管理,驱使他们为官府服务。
1.春秋战国时,私商成为商人主体。2.商业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1.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实行盐铁官营等,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2.西汉时,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定展。洛阳既是北方政治中心。又是贸易中心。西域、中亚、新罗、倭国的商人也经常到北魏来进行贸易。
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发展兴盛,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
1.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3.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等大商帮。
城市繁荣
1.自周秦至唐:以政治职能和军事职能为主的城市兴起,县治以上设交易场所“市”,但商业活动受到官府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市坊分明。2.汉代以陆路为主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沿途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洛阳既是北方政治中心。又是贸易中心。1.隋代大运河的开凿,促进运河沿岸城镇兴起和发展。2.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3.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刺激了沿海商埠城市的兴起。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等城市也都繁盛一时。
宋代: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破界,如晓市、夜市、街市、草市等。
明清: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以经济职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人口密集、商业繁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特点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且晓市、夜市出现。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其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于江南。5.从城市的地位看:城市经济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特征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原始农业产生后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种植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以种植业为主成为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精耕细作,大规模简单协作向个体农耕的转变。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向奴隶社会土地国有的转变,再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向封建土地私有转变,最终形成以土地私有为主的封建土地国有,地主土地私有,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3.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冶炼、纺织和制瓷业;同时还形成了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的经营方式,私营手工业逐渐取代官营手工业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4.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中心伴随政治中心的变动而转移;重农抑商长期推行;形成以国内商业为主,对外贸易为辅的商业格局。5.明清时期的经济呈现传统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先进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交织的特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九)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两宋)元明清重农抑商1.战国时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重本抑末,一是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二是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国家独占山泽之利,实行盐铁官营。战国起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地位受到限制,屡遭打击。2.汉代,贬低商人地位。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等。
1.明清,反复强调农业的根本地位,设置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地主政权;但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派提出了“重商”和“商战”的观念。“海禁”和闭关政策
明初由于担心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下令“海禁”;倭寇消除后开放海禁;清初为防外患和消灭抗清斗争,厉行禁海、迁界;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康乾年间,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原因:1.防范“外夷”侵犯(西方殖民者的骚扰)2.统治者狂妄自大(清朝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3.防止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4.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影响:有一定自卫作用。但海禁闭关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塞了中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古代中国的思想──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十)
背景情况影响
奴隶社会
1.老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言行被后人整理为《道德经》,又称《老子》。(1)“道”是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2)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有和无、难和易、贵和贱等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3)政治上“无为而治”(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使民无知无欲”。2.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思想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差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逐渐降低的。(2)“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贵贱有“序”,“克己复礼”。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3)“为政以德”,要求爱惜民力。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1.孔子及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就传播到国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世纪后,儒学传到了西欧。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儒学得到很大的启发。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对保留文化典籍作出突出贡献。
战国秦汉百家争鸣的背景:1.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2.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3.“士”阶层空前活跃。满足了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和崛起。4.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1)儒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子和荀子。孟子,代表新兴地主利益。①提出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③伦理道德观上,主张人性本善说。荀子,代表新兴地主利益。①继承儒家思想,提出“仁义”“王道”主张以礼教治国,但又对法家思想有所吸收,主张礼法并施。②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教育。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2)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利益)。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1.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成了哲学思想大发展。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3.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糅合了阴阳家、法家、黄老之学(道家)对孔孟儒学加以改造而形成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思想上的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设备(给水排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水文统计学与水文信息处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天津市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有机黄芪标准化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机黄芪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 2025山东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福建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甘肃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江西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真空灭弧室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飞科电器公司基于杜邦分析法的财务分析案例(7700字论文)】
- 广东省深圳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临床诊治试题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六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服务基层行资料(药品管理)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圆与相似及三角函数综合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 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原卷版)
- A股上市与借壳上市详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