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复习第三章_第1页
刑法分则复习第三章_第2页
刑法分则复习第三章_第3页
刑法分则复习第三章_第4页
刑法分则复习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指严重违反产品质量法规,侵犯消费者权益,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该类犯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共11个条文,规定了9种罪名。重点罪名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普通罪名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行为。本罪构成特征: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数额犯,尚未销售,货物金额在15万以上的认定为未遂!)3、本罪的主体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单位都可构成。4、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二、生产、销售假药罪(一)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假药的。本罪是行为犯。本罪构成的特征是: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对药品的管理秩序、制度和广大患者的健康权、生命权。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生产、销售假药。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假药与劣药?三、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行为。如: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本罪属于危险犯。四、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概念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对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秩序和不特定或多数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等合法权益。2、客观方面:如行为人在生产食品时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本罪是行为犯。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认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问题:第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表现为生产、销售了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投放危险物质罪则表现为在食堂、河流、水井等公共场所投放毒有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第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使得食品数额增加、成本降低、吸引顾客等牟利目的,而投放危险物质罪则同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没有联系,投放危险物质的目的主要在于报复、陷害等。五、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本罪是危险犯)。六、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结果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是指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七、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是指违反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根据《解释》的相关规定,“使生产受较大损失”,一般以2万元为起点。八、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是指违反化妆品卫生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司法认定:(一)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第141——148条所规定的八种犯罪的关系是法条竞合关系。生产、销售的虽然是特殊的伪劣商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如果达到数额要求,以140条定罪;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未达到数额要求,则以后八种犯罪定罪。行为既符合第一种犯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后八种犯罪的犯罪构成的,即既达到第140条的数额要求,又达到后几条的结果要求的,以处罚较重的处罚。(二)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共同犯罪问题。根据《解释》第9条之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论处”(三)想象竞合犯。实施本节之罪,同时构成假冒注册商标、假冒专利、侵犯著作权、虚假广告、非法经营、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犯罪的,属想象竞合犯或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四)数罪并罚问题。根据《解释》第11条、第12条之规定,“实施刑法第140条至148条规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从重处罚。甲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在明知其所经销的电器产品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仍然大量进货销售,销售金额总计达到280万元。一企业因使用这种电器而导致短路,引起火灾,造成3人轻伤,部分厂房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下列关于甲的行为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应当数罪并罚构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应按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中的一个重罪定罪处罚答案:BCD考点: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的认定以及二罪之间的关系详解:甲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的国家标准的电器,造成严重后果,符合《刑法》第146条规定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同时甲的销售金额边到280万元,其行为也符合《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伪劣产品罪。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根据《刑法》第149条的规定,从一重处罚。刘某专营散酒收售,农村小卖部为其供应对象。刘某从他人处得知某村办酒厂生产的散酒价格低廉,虽掺有少量有毒物质,但不会致命,遂大量购进并转销给多家小卖部出售,结果致许多饮者中毒甚至双眼失明。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造成饮用者中毒的直接责任人是某村办酒厂,应以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刘某不清楚酒的有毒成份,可不负刑事责任对刘某应当以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对构成犯罪者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村办酒厂和刘某构成共同犯罪答案:BC本题中,刘某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至于有毒的具体成分并不在明知的范围内。故A项错误,B项正确。另外,本题属于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情形,即指生产、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食用后,致人严重残疾、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轻伤或者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后果。根据《刑法》第144条和第141条的规定,C项正确。村办酒厂和刘某并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不成立共同犯罪。因此,D项错误。甲将邻居交售粮站的稻米淋洒农药,取出部分作饵料,毒死麻雀后售与饭馆,非法获利5000元。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2010年卷二单选第11题)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盗窃罪仅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份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2010年卷二单选第15题)不构成犯罪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节走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管理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包括:(1)绕关的走私行为: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批准的单位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物品进出境,或者运输、携带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进出境。(2)通关的走私行为。(3)变相走私:第154条规定的两种行为,即未经海关许可并且补缴应缴税款,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未经海关许可并补交应缴税款,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4)间接走私:155条规定的前两种行为,也称间接走私。即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的,或者收购、运输、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重点罪名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普通罪名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淫秽物品罪一、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一)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关境,或者变相从事上述活动,偷逃应缴税额数额较大(5万)的行为。本罪构成特征是: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关境,偷逃应缴税额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注意: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二、走私武器、弹药罪(包括各种弹药的弹头、弹壳)三、走私文物罪走私文物罪,是指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或者在内海(包括内河入海口)、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行为。本罪的对象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四、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贵重金属罪,是指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出境,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五、走私假币罪六、走私淫秽物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是指以牟利或者以传播为目的,违反海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进出境。其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并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司法认定:1、走私普通物品和特殊物品应当数罪并罚。2、走私又妨碍公务的数罪并罚。3、武装走私的从重处罚但罪名不变。如武装掩护走私假币的.4、走私行为的共犯行为:156条规定: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5、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与走私特殊物品罪(9个)的界限:主要是对象不同。但是: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文物罪:仅指走私出境的行为,将这两类物品走私进境的,按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定罪。走私废物罪:仅指走私进境的行为,走私出境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定罪。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1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后来甲得知乙欲抢银行,想得到一支枪,就与乙协商,以5000元将其手枪出租给乙使用。乙使用该手枪抢劫某银行,随后被抓获。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非法出租枪支罪并罚以走私武器、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以走私武器、弹药罪、非法出租枪支罪、抢劫罪并罚选择C,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是限于在境内,而题目中的甲是从国外把枪和子弹邮寄回国内的,所以要定走私武器弹药罪。关于走私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单选第11题)甲误将淫秽光盘当作普通光盘走私入境。虽不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但如按照普通光盘计算,其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时,应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乙走私大量弹头、弹壳。由于弹头、弹壳不等于弹药,故乙不成立走私弹药罪丙走私枪支入境后非法出卖。此情形属于吸收犯,按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论处丁走私武器时以暴力抗拒缉私。此情形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答案】A【考点】走私犯罪【解析】选项A正确。走私淫秽物品罪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其走私的是淫秽物品,否则,不成立该罪。刑法的定罪量刑必须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因甲误将淫秽光盘当作普通光盘走私,其不具有走私淫秽物品的目的,故当其逃税数额较大时,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而不成立走私淫秽物品罪。选项B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走私各种弹药的弹头、弹壳,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以走私弹药罪定罪处罚。选项C错误。走私不是贩卖的必经过程,贩卖不是走私的必然结果,因此,二者之间没有吸收关系。选项D错误。《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以暴力、胁迫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重点罪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普通罪名虚假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妨害清算罪虚假破产罪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一、虚报注册资本罪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违反国家对公司管理的法律法规,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二、虚假出资(欺骗其他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甲、乙二人出资10万元,同时通过购买并使用伪造的商业零售发票,虚填商品实物价值人民币50万元,骗取审计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以60万元注册资本取得“XX贸易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后甲、乙又合谋将上述10万元资本金转移用于注册另一公司。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单选)答案:C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虚报注册资本罪与抽逃出资罪虚假出资罪与抽逃出资罪三、妨害清算罪、虚假破产罪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个人不能构成本罪,本罪的处罚采取单罚制,即只对犯罪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犯罪单位不处罚。四、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或其他非国有单位(依法成立的单位,如超女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构成特征:1、本罪的各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制度和公司、企业人员的廉洁性。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单位不构成本罪。4、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五、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一)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概念和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是自然人或单位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非国有的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认定:1、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否则定普通受贿罪。2、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否则定普通行贿罪。六、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巨大的行为。七、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普通人员),1、将本单位的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的,或者2、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商品,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销售商品的,或者3、向自己的亲友经营管理的单位采购不合格商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八、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主体不同)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九、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其他特别条款优先)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体由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构成,主观方面是过失(如发生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的适用前罪)。十、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本罪主观方面则为故意。认定:1、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区别: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主体不同,后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3、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主体不同,后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李某系某国有外贸公司经理,1998年因涉嫌犯罪被捕。李某具有以下涉案事实:1995年6月,在一外贸业务中,李某轻信外商,擅自变更结算方式,使公司数百万元货物被骗,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的损失。1996年3月,李某未经集体研究,将公司的200万元借给好友吴某主管的某运输公司(集体企业),98年案发时,尚有80余万元未归还。97年底,吴某为表感谢,送1万元给李某作为"过节费"。1996年5月,张某之子因寻衅滋事被捕,张某托李某帮忙疏通关系,李某提出要花3万元。张某给李某4万元,言明1万元作为李某的"辛苦费",李某遂将3万元送给其认识的办案人员,使张某之子罪责得以开脱。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为什么(2)李某将200万元借给运输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3)李某收受吴某"过节费"和为张某”帮忙"并收"辛苦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参考答案:(1)李某在外贸业务中被骗的行为应定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2)李某擅自将巨款借出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3)李某收受“过节费”、“辛苦费”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重点罪名伪造货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高利转贷罪洗钱罪普通罪名变造货币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一、货币犯罪刑法中共规定了5种货币犯罪,即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真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变造货币罪。货币:货币包括人民币、外币、模板和纪念币、错币、新台币,不包括历史上使用过但现在已经停止使用的货币。伪造和变造:关于伪造的标准,一般认为,造出的假币只要与真币相似,能够使一般人误认为是真币,即可视为伪造货币罪。“伪造”必须有伪造的行为。如果没有伪造货币的行为,仅只以现成的东西骗人,如把纸张夹在一叠货币之间冒充货币,构成诈骗行为而不是伪造货币罪。变造货币罪,是指对真实的货币进行挖补、剪贴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变造,使货币数量增多、数额增大的行为。根据《追诉标准》第16条的规定,伪造货币总面额在2000元以上或者币量200张(枚)以上的,应予追诉。伪造货币罪(一)伪造货币罪的概念和构成本罪的构成征:1、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货币的管理秩序和制度。2、本罪的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的法津法规,仿照货币的图形、式样、颜色、面额等,采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假币,达到法定追诉标准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构成。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意图使假币冒充真币进入流通领域。要注意以下几点:(1)行为人既伪造货币又持有、使用、运输、出售的,属吸收犯,只按本罪论处即可;(2)行为人既自己伪造货币,又持有、使用、运输、出售他人伪造的货币的,则应按本罪与相关犯罪并罚。(3)共犯问题。行为人与他人事前通谋,为他人伪造货币提供版样的,以本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是指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行为。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刑法》第170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购买假币后持有、使用的行为应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出售、运输假币又使用的怎么办?持有、使用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是指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本罪是选择性罪名,使用伪币首先应持有,而单纯持有则独立构成犯罪。先持有进而使用伪币,以后罪定罪而不并罚。(2002)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甲拿到5万元后,让丙从外地购得假币若干,然后在本地出售。出售一部分后,甲便送给乙2万元好处费。甲后来在出售假币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甲如实交代了让丙购买假币和自己出售侣币的行为,还主动交代了自己使用面值5000元的假币购买家电产品的事实,但未能如实说明购买假币的5万元现金的来源。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关于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甲、乙、丙三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甲、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甲、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甲单独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乙、丙不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答案及解析:ACD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本案中,“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这说明甲和乙存在购买并出售假币的共同故意;在行为的实行上,乙主要是提供帮助,由甲实行购买井出售假币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构成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甲与丙虽然在购买假币方面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行为,但在出售假币方面不存在犯意的联络,也就是在出售假币方面不存在共同的故意。因此只有B项“甲、乙2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的共犯”是正确的,其他三项都是错误的。所以选ACD三项。关于甲出售、购买假币与使用假币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使用假币罪应被出售、购买假币罪吸收使用假币罪与出售、购买假币罪为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罚对使用假币罪与出售、购买假币罪应实行并罚甲就使用假币罪成立自首答案及解析:BC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后又使用,构成犯罪的,以购买假币罪定罪并从重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甲出售、购买假币与使用假币的行为应按出售、购买假币罪定罪处罚,这属于法定的一罪的情况,可以理解为使用假币的行为被购买假币的行为所吸收。据此,B、C两项是错误的。《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根据刑法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不同种罪行)的,才能以自首论。甲如实交代的其使用假币的行为被购买假币的行为吸收,属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因此甲不能成立自首,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关于乙的全部犯罪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对乙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对乙应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对乙应在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中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对乙应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答案及解析:BC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由前面的问题判断出乙犯有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只有A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黄某、王某二人从境外走私人境假币150余万元。运载假币的渔船刚一到岸、即被海关缉私人员发现。黄某、王某手持铁棍、匕首将缉私人员打成重伤后携带假币逃走。对黄某、王某的行为应以哪些犯罪论处?走私假币罪运输假币罪故意伤害罪妨害公务罪答案:AC《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了走私假币罪。本题中,“黄某、王某2人从境外走私入境假币150余万元”,显然构成走私假币罪,故A项可选。本题中,黄、王2人实际上有运输假币的行为,但是由于运输假币罪和走私假币罪之间存在包容关系,一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关系,应择一重罪处罚,故只定走私假币罪,故不选B项。《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277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C项由于王、黄2人已将缉私人员打成重伤,此时已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和妨害公务罪,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也是想象竞合关系,择一重罪处罚,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本题选A、C两项。关于货币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13题)以货币碎片为材料,加入其他纸张,制作成假币的,属于变造货币将金属货币熔化后,制作成较薄的、更多的金属货币的,属于变造货币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运输假币并使用假币的,按运输假币罪从重处罚选项A、B错误。因此,选项A、B中的情况都属于伪造货币的行为,而不属于变造货币的行为。选项C正确。使用假币罪中的“使用”是指将假币作为真货币而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假币,如购买商品、兑换另一货币、存入银行、赠与他人,或者将假币用于交纳罚款或者罚金等,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货币,如将假币用于赌博。因此,将伪造的货币赠与他人的,属于使用假币的行为。关于货币犯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59题)以使用为目的,大量印制停止流通的第三版人民币的,不成立伪造货币罪伪造正在流通但在我国尚无法兑换的境外货币的,成立伪造货币罪将白纸冒充假币卖给他人的,构成诈骗罪,不成立出售假币罪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拼接,制造大量半真半假面额100元纸币的,成立变造货币罪【答案】ABC【考点】货币犯罪【解析】选项D错误。变造货币罪是指非法对真币进行各种方式的加工,改变真币的价值或者形态,数额较大的行为。变造是对真币的加工行为,故变造的货币与变造前的货币具有同一性。如果加工的程度导致其与真币丧失同一性,则属于伪造货币。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进行拼接,制造大量半真半假面额100元纸币的行为,成立伪造货币罪,而非变造货币罪。二、洗钱罪(一)洗钱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7种之外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的、犯罪所的收益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根据刑法第191条的规定,洗钱行为的方式有五种:(1)提供资金帐户;(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转移资金;(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5)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性质、来源。司法认定: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关系:如果同时符合上述三罪从一重(2009解释)。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认定: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四、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行为人在主观上有伪造、变造金融票证从中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的,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的行为。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伪造、变造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伪造、变造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伪造信用卡。认定:伪造、变造金融票证之后实施金融诈骗行为的,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五、高利转贷罪高利转贷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时间?),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数额较大的行为。(5万)的情形下,才构成犯罪。六、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刑法》第175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无占有目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单位、自然人主体。X公司系甲、乙二人合伙依法注册成立的公司,以钢材批发零售为营业范围。丙因自己的公司急需资金,便找到甲、乙借款,承诺向X公司支付高于银行利息五个百分点的利息,并另给甲、乙个人好处费。甲、乙见有利可图,即以购买钢材为由,以X公司的名义向某银行贷款1000万元,贷期半年。甲、乙将贷款按约定的利息标准借与丙,丙给甲、乙各10万元的好处费。半年后,丙将借款及利息还给X公司,甲、乙即向银行归还本息。关于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甲、乙构成高利转贷罪,丙无罪甲、乙构成骗取贷款罪,丙无罪甲、乙构成高利转贷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丙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甲、乙构成骗取贷款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丙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本题中,甲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丙10万元,为丙牟利的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同时,丙也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七、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行为:(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八、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第180条)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九、违法发放贷款罪(第186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十、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第187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十一、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第189条)《刑法》第189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五节金融诈骗罪重点罪名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普通罪名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一、集资诈骗罪(一)概念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二)司法认定1、关于本罪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非法向公众集资;二是诈骗方法;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根据立案标准规定: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2、“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携带集资款逃跑的;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③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其无法返还的;④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等。(三)此罪与彼罪的区别1、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从侵犯的客体看,本罪是复杂客体,后罪是单一客体。从客观上看,本罪是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如果没有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而是用可信的给付利息的方式非法集资,即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本罪使用的非法集资的途径既可以是通过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的方式,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主观上本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募集资金只是其诈骗手段;而后罪不具有非法占有所募集的钱款的目的,而是通过吸收的存款进行赢利。2、与诈骗罪(1)诈骗手段特殊(2)行为方式多为入股,高息等(3)诈骗的人是不特定的,一般不是熟人二、贷款诈骗罪(一)概念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客体是为复杂客体。2、客观方面表现为: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三)司法认定(1)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其管理信贷的职务便利,以假冒他人名义或者虚构姓名等方式骗取本金融机构贷款归个人占有的,认定为贪污罪或者职务侵占罪。(2)—般公民与金融机构负责贷款的全部人员串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获取贷款的,不成立贷款诈骗罪,应认定为贪污、职务侵占等罪的共同犯罪。(3)行为人为了骗取贷款,所实施的欺骗行为超出了刑法第193条所规定的行为范围,与贷款诈骗的目的行为不具有类型性的牵连关系的,数罪并罚。例如为了骗取贷款而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应当数罪并罚。(4)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处理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中不包括单位。可以处理合同诈骗。(2007年试卷二第11题)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甲以欺骗手段骗取银行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贷款诈骗罪乙以牟利为目的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转贷给某企业,从中赚取巨额利益的,构成贷款诈骗罪丙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T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本题正确答案为D。按照有关司法解释,丙公司成立合同诈骗罪,不成立贷款诈骗罪,因为单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但贷款诈骗利用了贷款合同,所以单位可以成立合同诈骗罪。三、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与信用证诈骗罪(一)概念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法条中的“使用”,是指按照票据的通常使用方式使用。票据诈骗罪: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行为。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盗窃支票并使用的行为性质认定:(1)盗窃定额支票的(不记名,不挂失),不管行为人盗窃后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都成立盗窃罪。(2)盗窃定额支票之外的不记名、不挂失支票的,成立盗窃罪。(3)盗窃记名的空白支票,然后补记支票收款人或支票金额并使用的,成立票据诈骗罪。(4)盗窃记名支票后,无论在挂失之前还是之后使用的,均应认定为票据诈骗罪。(5)盗窃格式票据(票据用纸)并偷盖印章或者伪造印鉴,记载相关事项,无论在挂失之前还是之后使用的,都触犯了伪造金融票证罪与票据诈骗罪,应从一重罪论处(在票据诈骗未遂的情况下,认定为伪造金融票证罪既遂)。金融凭证诈骗罪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以金融凭证诈骗罪处罚。注意:只能是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凭证,不包括冒用他人金融凭证以及使用作废的金融凭证。冒用他人的金融凭证,使用作废的金融凭证:对人使用的定普通诈骗罪;对机器使用的定盗窃罪。四、保险诈骗罪(一)概念本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保险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二)构成特征1、特殊主体: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2、保险诈骗客观方面五种情况。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三)司法认定1、保险诈骗罪的共犯与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的区别。(1)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2)刑法第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271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3)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2、罪数形态行为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而故意造成财产损失或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行为又可能构成放火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这种情况本属于牵连犯,但刑法规定应对其实行数罪并罚,自应依照刑法规定。五、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刑法第19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具体行为表现为:(本罪必须是利用信用卡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一真卡。3、用他人真身份证骗取信用卡一真卡。4、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作骗(见司法认定)-真卡。5、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一自己真卡。司法认定:1、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盗窃,不定信用卡诈骗罪。这里的盗窃信用卡必须是真信用卡,盗窃假信用卡并使用定信用卡诈骗罪(法律拟制)。2、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后又恶意透支的,应按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实行数罪并罚。3、冒用信用卡的情形: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4、对于抢劫信用卡的,应具体分析:(1)抢劫信用卡并以实力控制被害人,当场提取现金的,应认定为抢劫罪。抢劫数额为所提取的现金数额。(2)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手段抢劫信用卡但并未使用的,应认定为抢劫罪。(3)抢劫信用卡并在事后使用的,应分为不同情形处理:如果事后在机器上使用的,应将抢劫罪(不包括信用卡记载的数额)与盗窃罪(数额为从机器上取得的现金数额)实行并罚;如果事后对自然人使用的,应将抢劫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实行并罚。(4)抢劫信用卡当场取款一部分,事后取款一部分的,对当场取得的财物认定为抢劫罪,对事后取得的财物视使用方式认定为盗窃罪(在机器上使用)或信用卡诈骗罪(对自然人使用),实行数罪并罚。(5)—方抢劫信用卡后仍然控制着被害人,知情的另一方帮助取款的,成立抢劫罪的共犯。甲抢劫信用卡后并未控制被害人,事后乙使用甲所抢劫的信用卡的,对乙的行为应视使用性质认定为盗窃罪(在机器上使用)或信用卡诈骗罪(对自然人使用)。(2010年卷二第14题)张某窃得同事一张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向丈夫何某谎称路上所拾。张某与何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借记卡密码,持卡消费5,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张某与何某均构成盗窃罪张某与何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张某构成盗窃罪,何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张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何某不构成犯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以盗窃罪论处,而不定信用卡诈骗罪。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此时盗窃罪数额应以实际使用的金额为准,而不是以卡面的金额为准。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规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C选项正确六、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定、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一)法定的五种行为方式:虚构主体。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定合同,骗取对方财物。虚设担保。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对方财物。设置陷阱。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签定合同或继续履行合同,骗取对方财物。卷款潜逃。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予的财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此时即使有履约能力、签定合同时也没有违法行为,也构成犯罪。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客观方面的另一要件:结果,即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关于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张某为自己的汽车投保,并指定男友甲为受益人。甲故意造成该汽车损失的保险事故,然后到保险公司提出理赔,最后获取保险金12万元。甲成立诈骗罪。甲为灾民募捐,通常10元左右。甲为了募集更多,向路上声称募捐都在1000元以上,从而使路人捐献了数额较大的财物。甲构成集资诈骗罪。甲出售伪造的票据,骗取他人财物的,成立诈骗罪。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20万用于放贷,后来采取欺骗方法让公众免除自己归还本息的义务。乙的行为成立不作为方式的集资诈骗罪。甲捡拾李某的钱包,发现钱包内有张某的借记卡一张、银行存折一本以及人民币300多元。甲伪造张某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到银行柜台取出存折中的3万元,并在商场将借记卡内的12000元全部刷卡消费完毕。甲成立金融凭证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甲窃取王某的身份证后用该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后来使用该信用卡骗取他人财物8000元。甲成立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答案为C.本题要点说明:A选项中的张某成立保险诈骗罪;B选项中的甲无罪;D选项中的乙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诈骗罪并罚;E选项中的甲成立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并罚;F选项中的甲成立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重点罪名逃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