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1
一、活动背景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盛大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立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灯等各种传奇;有扫尘、春联、门画、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看大戏、闹元宵等习俗;有腊八粥、年糕、饺子、元宵、春饼等食俗;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庆贺新年万事如意等风俗……
春节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文化的魅力,使春节成为最有分散力的节日。每当春节降临,背井离乡的游子都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每年一度上亿人次的“春运”高潮,说明白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与春节相关的年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
二、活动目的
了解春节的习俗
了解春节的各地民族习惯
三、活动形式
1、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学问,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近新年、讨论新年,进而了解春节的由来、礼节及相关习俗。
2、到超市、饰品屋、节日礼品屋等进展参观、调查、访问,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培育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各地民族春节的信息。培育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展处理、汇总和应用的力量。
4、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讨论所得和感受,能以肯定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活动过程
各地民族文化的庆祝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明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进行盛大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利水”,预祝新的一年吉利如意。
彝族
彝族依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相互访问,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分。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头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美丽,颜色艳丽,象征着一年的吉利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快、热闹。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进行芦笙歌舞竞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快。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展“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屡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进行盛大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拟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亮,动作美丽,舞姿朴实,情调安康,不用道具,有着鲜亮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谷雨开头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愿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富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进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好玩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明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进行叉鱼竞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春节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降临,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处处洋溢着欢高兴喜搞卫生、干洁净净迎新春的欢快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爱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衬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观赏性和有用性于一体。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很多兴盛欢快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实的风俗和信仰,寄予着他们对将来的盼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美丽的衣服,装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五、活动结果
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春节文化,领会中国文化魅力,让我们更加喜爱我们的节日,春节。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互动力量,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报告2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讨论》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几个对中秋节特殊感兴趣,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讨论子课题《瑞安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讨论》。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调查讨论,我们查找收集了很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瑞安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很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讨论活动马上完毕,经我们组里成员的争论,我们将调查讨论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我们小组的成员
组长:陈天乐;副组长:陈彤瑶;组员:缪群翔、蔡亚兴、郭舒怡、缪镇远、吴奕墨、虞舒雯、王彦超、郑林亦心、李深涵、黄瑞荣、谢尚栋
二、我们的讨论任务
了解中秋节起源;了解各族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中秋节饮食习俗;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进展哪些其他活动;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传奇故事。
三、我们讨论的过程
第三周到第五周:确定讨论子课题,确定小组人员;明确小组分工、商议讨论内容,制定讨论规划;依据讨论内容组成讨论小小组,确立小组长。
第六周到第十一周:依据讨论内容分头进展讨论;小组定期开展讨论状况沟通;小小组分头自查资料,分析缺乏之处,再连续讨论。
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各小小组整理资料;组员写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各小组长写讨论报告;小组在组内沟通(每人都发言)。
第十六周:写小组讨论报告。
四、我们讨论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书店看有关书籍、问家长教师以及有阅历的老人等方式进展讨论,收集相关资料,实践中,我们还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局部讨论活动内容。
五、我们讨论的成果
(一)中秋节的起源
经过我们组成员上网、上阅览室上书店查阅课外书,了解到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许多,且又多好玩味。依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消失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进行迎寒和祭月。通常有很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孤独,()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需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希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很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头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成功。
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成了我国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宋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照旧,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别风俗。
但人们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唐代,每逢这一日,京城的全部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奇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喧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聚子女,吃着月饼,共同赏月叙谈。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三)我们看到的中秋节
现在的中秋节被各种月饼填满了。月饼越做越好,包装越来越豪华,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节日前夕,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增加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这一天,妈妈和我拎着月饼早早来到了外婆家。晚饭时分,外婆外公在家里摆开八仙桌,接着在桌上面放置了十只高盘,分别盛放花生,柚、五味香糕,绿豆糕,杏仁酥、苹果、桔、梨等果品。听外婆说有的家庭还将保藏的古玩、花卉、盆景、玲珑奇巧的玩具摆放出来,俗称“小摆设”。瑞安城关中秋节小摆设在温州是出了名的呢。此外“炒粉干”“吃番鸭”“吃芋头”也是咱瑞安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呢。可是现在,大家不兴吃这些东西了,而是喜爱摆一桌酒席,大家聚一聚。
不一会儿,大家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来了,家里变得好喧闹。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着外婆预备的丰富的酒肴,品尝着精致的月饼,一边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只是圆满的是这天是阴天,没有月亮,否则,那“格外明”的中秋圆月,肯定会给我们的聚会增加很多诗情画意。
六、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主租赁委托协议
- 投资管理协议书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居住权买卖及售后服务保障合同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子级二氧化硅微粉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固态开关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紫外波段高光谱成像(HSI)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H级三相干式电力变压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尾款协议书工程尾款承诺协议书
- 2025版智慧社区项目投资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银行存款账户冻结与解冻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 收养能力评分表
- 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拓展部)(无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培训课件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人教pep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含答案
- 国寿增员长廊讲解学习及演练课件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模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
- 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高频词汇速记汇总
- GB 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