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_第1页
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_第2页
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_第3页
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_第4页
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PAGE3浅议学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培养江苏省东台师范附属小学张洪渭[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不足,正是它亲历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和不足呼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包括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能的训练。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确定小组目标,构建共同愿景,开展团体学习,分享责任,共享成功,扩大合作范围,更好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合作能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措施,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与以往传统的分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注重于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发现、解决问题,达到知识整合、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等多方面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这种交往合作不应受制于课堂,而应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不应局限于师生之间,更多的时候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与社会多方人员进行合作。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竞争争胜的条件之一。“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1]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开展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小组合作,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常见的学习活动方式,可以说,学生合作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败得失。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实施现状来看,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开展合作学习。(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据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亲历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首先,综合实践活动亲历性的特点,决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单一间接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得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关注他们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那么如何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健康成长呢?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我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教授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能力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学生问的合作显然要胜于个人的努力。”[2]首先,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过去的90年中,人们做了超过375个实验来说明竞争、个人化和合作的努力对效率和成就的影响。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例,在合作情境的成绩比竞争情境和个人化情境的成绩的标准差高;合作学习比竞争和个人化学习更能提高成就;合作学习比竞争和个人化学习能产生更高推理水平,产生更多的新思想和方案,及更好的知识迁移。[3]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匮乏,能够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转变学习动力,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越学越能体会到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其次,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品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合作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对社会事物、现象的观察、判断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强调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可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扭曲的竞争,而是互相提供榜样,互相鼓励,指出不足,共同进步。再次,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能增强个人的社会能力,增强对意义和目的的感受、对待失败与焦虑的能力及自尊和自我效能。组员之间越是关心,越是互相承诺,他们的心理就越健康,社会能力就越强,就越能建立和维持关心的、承诺的关系。心理健康是建立在从所爱的人身上感受到的关心和尊敬的内化基础上的,通过这种积极关系的内化,建立起直接的社会支持、共享的亲密关系、关怀,健康的心理,解决压力的能力,友谊能促进自尊和自我效能,并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亲历亲为,为的是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现状。据调查,有72.8%的学生肯定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兴趣,但只有45%的学生选择了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而学生不喜欢该课程活动的主要原因有:(1)不能自主选题;(2)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3)课程流于形式,对自己帮助不大。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喜欢参加该课程活动的主要原因是:(1)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2)能自主;(3)有利于能力的提高。[4]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什么在实施这一环节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反响?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学生喜欢与不喜欢的原因竟然是完全相反的?首先,教师方面,工作缺乏创新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有待提高,观念还未随新课改的到来而改变,未能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其次,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集体的作用应该大于个体作用之和,即“1+1>2”。学生形成学习小组,比个人学习效果应该更佳。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各自为政,难以在小组中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效果。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兴趣,但与分科课程教学相似,能力强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挤占了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完成了小组活动的大部分任务,这使个人感受到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对于大部分组员来讲,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展示特长,不仅不能体验到成功,反而会有一种失落感,长此以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与新课改“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标是相悖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不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貌合神离”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合作能力体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为了一定的目标、任务,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或与组外人员的交流、交往、沟通。合作能力包括合作意识的养成和合作技能的训练。(一)、合作意识的养成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对外来信息的接收和抑制,以及心理水平的提高和降低,都是一切环境所制约的。”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应让学生融入小组之中,展示自我,充实自我,培养合作的兴趣,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意识包括以下三方面:(1)主动参与的意识主动参与是学生合作的起点与基础。只有参与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发个人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意见与别人有分歧时,既要敢于坚持,又要勇于纠正。自己错了应该承认,要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产生新的见解,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具有批判精神。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着互助与竞赛。对于教师来讲,在引导学习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恰当的内容,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2)相互依靠的意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学生必须养成的相互依靠意识。学生应该认识到,他们和其他组员是密切相关的,其他组员成功,自己才能成功,反之亦然。在小组中,自己与别人的工作是互相有益的,他们在一个小组中共同学习,分享资料,提供支持和鼓励,为了实现小组的目标努力。小组中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小组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各自的努力都是有各自的贡献,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资源、角色和责任。(3)扬长补短的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的每位成员应该各尽所长,积极的为共同的活动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主动地承担活动中最适合自己的部分,充分的将自己展示给同伴,提升自我。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坚信自己能够为完成活动任务做出贡献。同时也让被人了解你的优点和不足,只有充分认识了每个人的不足,才能接纳别人,互相提出建议,相互弥补不足。(二)、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是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初,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合作技能指导,逐步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1)倾听能够了解与接受别人的观点是与人合作、交流的必要环节。在交流中,通过倾听,接受有用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首先要做到耐心、专注,听的时候,要以认真的态度听取别人的表达,不厌烦,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其次,要理解,准确把握对方言语中的有用信息,并能迅速吸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这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比如录音写话,听老师讲故事并复述,同学间进行故事擂台赛等。还应该学会分析别人的言语,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肢体语言,来理解对方的意图,将同伴的观点与自己已有的见解作对比,找出异同点,要勇于质疑、提问,这不是对同伴的贬低,而是一种交流,交流才能被懂得,才能有所突破。(2)倾吐在倾听别人的同时,也要向别人倾吐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也是开展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同伴及老师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对方对自己所持态度的看法,了解自己的知识及能力,以引起同伴的注意,使其愿意与己合作。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语言表达也是别人了解自己的起点,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的最佳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之前,应该进行相关技能训练,更好的交流与沟通。首先要重视自己的精神面貌,表达观点时,要自信,这样才能感染同伴,让同伴能够树立与自己合作的信心。其次要有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能随心所欲,歪曲事实,隐瞒真相,要真诚待人。最后要给自己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清晰,有条理。只有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抓住要领,不会浮于表面,才有可能从容地组织语言,选择表达方式,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性,才能获得高质量合作。比如进行传话游戏、模仿主持人、演讲等。(3)特长培训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听、说是两个最基本的技能,但在访谈、调查、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时,需要更高层次的听、说、写、表演的特长,但并非人人都能具备,因此,可以将各组成员分工训练,各擅所长。训练学生在调查、访谈时,语言要朴实、文明、礼貌,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气氛;写调查报告等书面材料时,用词要简明、连贯、得体,“以手写心”,能将心中所有表达出来;表演时,动作要传情,形象生动,还要注意表情、姿态、手势等。教师在平时可以进行创设情境,即兴表演,表演课本剧,进行写作方面的比赛等。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合作能力的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以自主探究为主,还是小组互动合作形式,都离不开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小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组建小组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能力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一)强化小组意识,确定奋斗目标,构建共同愿景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在小组组建之初,教师应引导学生强化小组意识,只有当共同融入到小组中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真诚,更自然,更深入。小组成员应该给小组起一个贴切的名字,提出小组共同的口号,将之确定为小组的奋斗目标。起名应该反映组员共同的心声,富有个性,能够激发组员的一种集体自豪感。目标是黑夜中的航标灯,是刻度精确的标尺,应看得见,摸得着。目标的提出不应该是盲目的、无目的性的,应该具有可接受性,符合每个组员的利益,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具有可实现性,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的,而不是为了空想;具有可挑战性,小组目标应该能够激发组员的积极性,对组员具有鼓舞作用。当组间进行交流,或与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时,组员应对别人谈谈自己组的目标。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公开宣扬某一种观点的时候,他们就倾向于在行动上与这种观点保持一致,即使他们以前根本不信奉这种观点。[5]也就是说,公开陈述一套思想会影响人的行为,使他的行为逐渐与这种思想趋于一致。人们常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何况我们说的并不是谎言呢!小组确定的目标,反映了大家共同的愿望,这就是共同愿景。所谓共同愿景,是小组中所有成员所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这一愿景而努力的任务,它能够创造出小组内部的凝聚力。(二)创设合作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这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参与合作与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不能仅通过说教来完成,应该在活动中,在学生的体验中来使学生有所获得,比如进行拔河比赛、讲故事、做实验等来实现。要引导学生自然的形成合作的动机,自发的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自主的决定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应致力于创设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进行沟通与理解的基础,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指导他们学会相处,逐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切磋、讨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个性与思维的人,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质疑问难,要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老师、同伴的观点,谈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在互相质疑中,逐步统一认识,求同存异,进行合作。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允许学生兴趣的转移,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去探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发掘新的探究题材,因为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三)开展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这个小团体中的群体性学习。在制定活动计划,查找相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汇报的时候,都需要团体学习,甚至是在分科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在某种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时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一个只注重个体训练的交响乐团,上台演奏不可能不失败,而一个只重个人的球队自然也是输多赢少。因为在小组这个团体中学习,可将所得到的共识转化为行动,才能容易形成共同语言,因为群体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群体沟通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默契,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每一位组员都要非常留意其他成员,而且应该相信其他成员也会采取互相配合的方式行动,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形成团队的共同语言。(四)责任分享,鼓励共享社会心理学家拉塔涅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其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干预的可能性--责任扩散现象。责任扩散就是把责任分散给了众人,这样一来自己的责任就减轻了。别人不采取行动便认为自己也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了。[6]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督促小组成员将总任务分成几项子任务,避免出现“责任扩散”的现象,每个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另一方面,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并不表示学生是独立地为活动的一部分负责,他们是彼此依赖的,他们的不同任务构成一个认识活动的整体,是所探究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从确定主题到总结汇报,合作总是贯穿其中的。而且让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增强低能力学生的参与,降低高能力学生的统治,避免出现“好学生做,差学生听”的小组交往模式。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任务,赋予一定的职位。小组中既要有总体负责的管理者,又要有专门进行收集资料的资料员,进行纪录的记录员,献策献计的“小智囊”等等,而且小组负责人可以轮换,这样每个人都有一种个人成就感。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角色卡”让学生明白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与责任,可准确有效的扮演各自的角色和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和鼓励,应该是以小组为整体,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热爱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