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111氢月5月51212121321图1221121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火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使用不当,造成火灾,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伤害。发生火灾,我们要及时进行灭火处理,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同学们回忆下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活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燃烧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教师提问】参考燃烧的条件,想一想这些灭火事例采用了什么灭火方法和原理?②堆放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③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④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形成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根据上述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你能归纳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吗?【师生总结】灭火实际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归纳出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破坏。【提出问题】想一想如何熄灭一支点燃的蜡烛?利用了什么灭火原理?【学生回答】学生可能给出的方案:1.罩上烧杯,隔绝氧气。2.剪断烛芯,移除可燃物。3.浸入水中,降低温度、隔绝氧气。【教师演示】将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学生回答】未倒入溶液的烧杯中的蜡烛继续燃烧,而倒入溶液的烧杯中,产生气泡,蜡烛随之熄灭。【教师引导】根据之前的知识,我们知道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人们就利用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制造出了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隔绝空气以达到灭火目的。(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用已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问题1:根据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釜底抽薪”?问题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如何灭火?问题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应该用什么方法灭火?【教师讲解】1.“火上浇油”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出热量,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燃烧更旺。“釜底抽薪”薪指柴,柴是可燃物,即通过清除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2.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离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3.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同时迅速报警。总结灭火的原理。课下交流:常见的灭火器种类、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常见火灾的防范措施及火灾中的自我防护。【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为什么蜡烛一吹就灭,而炉火却越吹越旺?【参考答案】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才能够燃烧,而三个条件破坏其一就可灭火。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吹出气体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使蜡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停止燃烧,所以蜡烛一吹就灭;而炉火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促进了燃烧所以越吹越旺。2.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的?在灭火原理学习时,从生活实际入手用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堆杂物的纸箱着火、扑救森林着火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总结灭火原理。并通过蜡烛熄灭活动以及巩固环节,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灭火原理的认识以及应用。初中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考题回顾【教师提问】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物质的变化。【学生回答】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新课教学1.物理变化【教师演示】教师进行有关物质变化的小实验。实验一:水沸腾的实验,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二:将蓝色块状胆矾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教师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教师总结】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比如弹簧的伸缩就是形状的变化,也属于物理变化。【学生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学生实验】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教师提问】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教师总结】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作业:查阅资料寻找古诗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节课交流总结。【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做实验就是探究吗?探究就是做实验吗?【参考答案】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实验的一种类型,所以做实验并不一定就是探究。同样探究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文献法、讨论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反思法等。做实验探究是探究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原子弹爆炸既不属于化学变化,也不属于物理变化,它是热核变化。在中学阶段,我们说的化学变化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而原子弹的爆炸是一系列的核裂变链式反应,即原子也再分了,故原子弹爆炸是热核变化。初中化学《pH试纸的使用》一、考题回顾【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溶液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测出其酸碱性。但是它们的酸性强弱程度并不相同,那么溶液的酸碱度如何来测量呢?实验室中常用试纸进行粗略测定,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试纸的使用。(二)探究新知【教师引导】结合活动与探究,讨论用试纸测定溶液值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学生回答】1.撕下一截试纸;5.显色后,与比色卡对比,读出值;6.记录测试结果。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而不能把试纸伸入盛有待测液的试剂瓶内,防止污染待测液。【教师引导】我们试验台上有盐酸、柠檬汁、蒸馏水、海水、肥皂水、洗涤剂、4%氢氧化钠溶液共7种待测液,现在我们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按照操作步骤分别测出溶液的值。【学生操作】学生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交流,比较结果差异。【教师引导】观察图,并结合用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pH=7液呈中性液呈酸性溶液呈碱性。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教师总结】pH值以7为界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时,要强调在常温下才可以。(三)拓展提升【教师引导】如果玻璃棒不干燥或者试纸预先用蒸馏水润湿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玻璃棒不干燥或者试纸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测酸性溶液时,酸性减小,pH增大;测碱性溶液时,碱性减小,pH减小。(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雨水的值是小于7的,原因是什么?酸雨的值在什么范围内?【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正常雨水的值是多少?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正常雨水值为。原因是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物保护服务协议书(4篇)
- 2025年会计人员述职报告样本(三)
- 府谷II输变电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5咨询)
- 2025年差压变送器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2025年中国自动液压弯管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公司劳动合同范文(18篇)
- 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20篇)
- 2025年中国锯切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用型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贯标咨询服务合同(新版)6篇
- 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标准图集OSOS
- 220KV输电线路组塔施工方案
- 高中班级读书活动方案
- 国际经济学教案doc
-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 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人大附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中历史双向细目表
- 2022-2023学年北京石景山数学七下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
- 常用消毒剂分类及消毒方法演示文稿
- LY/T 3245-2020中国森林认证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