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上课用分析_第1页
长恨歌-上课用分析_第2页
长恨歌-上课用分析_第3页
长恨歌-上课用分析_第4页
长恨歌-上课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密相联,有着相当肃穆的政治色调,而其故事事本身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调,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马嵬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清平调》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清平调》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闻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闻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方体态轻快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清平调》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说明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节选苏轼《荔枝叹》)

杨家显贵父亲→齐国公母亲→凉国夫人哥哥→殿中少监堂哥杨国忠→右丞相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是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宏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殊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许。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志向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突破了“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诗歌的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苦痛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诗风深化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传闻“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痛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主动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存诗近3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数一数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2.后期: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今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另著有《白氏长庆集》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倡新乐府运动中唐诗歌流派形式:即事名篇,接受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切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诗人:白居易、元稹等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体裁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起先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实行祭祀,召开宴会或实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更,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接受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记。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说明:“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分,后来就有“歌行”一体。特点: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争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溢而生动;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句式比较敏捷,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

杨玉环原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今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被册封为贵妃。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今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后面,我们看到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的,这样的做法动身点当然是为了爱,但皇帝终归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定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是不行能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忙出逃,途至马嵬坡,六军不愿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仍不愿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唐玄宗不得已将杨贵妃赐死,而他自己则苦痛万分。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河南新郑)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以后,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起先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第三首题为《长相思》: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最终一句枝枝连理生与《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白居易写《长恨歌》是有丰富的感情基础的。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湘灵担忧她家门第低(城市贫民),攀不上白居易(三代地方小吏)。最终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苦痛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今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处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未结婚。这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所终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句号。写作背景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假如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磨灭,从世上消逝。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分析《长恨歌》的主题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怜悯,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最终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事实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确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憧憬。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样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一般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赐予了深切怜悯,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担当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定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需留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行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缘由,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最终殃及自身的必定结果。所以,随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留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子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作自受,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需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看法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需留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看法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调,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消遣误国,作者明显是意在指责而语含讥讽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看法也由指责讽刺转向怜悯怜悯。诚然,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指责;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怜悯。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予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一般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会面之可能而苦痛。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苦痛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务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验,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