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详解_第1页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详解_第2页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详解_第3页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详解_第4页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详解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41页。优选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两岸关系当前2页,总共41页。一、科学情结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崛起从起源上来看,政治学中的“行为”及“行为主义”首先来自心理学,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其后才有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这一努力肇始于19世纪30-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当前3页,总共41页。行为主义政治学产生原因1、传统主义政治学未能预测、更无法解释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巨大变化2、自然科学和行为科学日益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3、行为主义政治学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和“非意识形态化”口号的影响,师承上世纪20年代“新政治科学运动”,作为传统主义政治学的对立面,在美国政府及各种基金会的资助下,迅速兴起并发展起来。当前4页,总共41页。二、代表人物与著作(1)1908年,英国政治学家G.华莱士在《政治中的人性》一书提出要注重分析人类心理因素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美国政治学家A.F.本特利在《政府过程》(1908)中,运用社会学方法探讨了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20年代,以C.E.梅里安为代表的新政治科学运动强调用科学方法研究人性和人的政治行为。1930年H.D.拉斯韦尔发表《精神病理学和政治》一书,对政治行为的心理过程作了生理学的说明。当前5页,总共41页。二、代表人物及著作(2)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成为影响整个美国及西欧政治学发展的政治学流派。众多行为主义学者在政治学界崭露头角,大批重要的行为主义学派著作问世,较有影响的有H.A.西蒙的《公共行政》(1950)、D.伊斯顿的《政治系统:政治现状研究》(1953)、G.A.阿尔蒙德与J.S.科尔曼合著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1960)及与G.B.鲍威尔(小)合著的《比较政治:发展研究途径》(1966)、K.W.多伊奇的《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1963)等。当前6页,总共41页。三、两种意义上的行为主义政治学在政治学研究领域,行为主义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行为主义是指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美国崛起并逐渐占据主流的一个政治学流派,称为行为主义政治学派,或行为主义学派,它以拉斯韦尔(H·D·Lasswell)、阿尔蒙德(GabrielAAlmond)、达尔、尤劳等著名政治学家为代表,后来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又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迅速衰弱。当前7页,总共41页。二、行为主义是指行为主义政治学派所秉持的一种政治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称为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或者行为主义方法、行为方法、行为途径,它强调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个体或团体的政治行为,主张政治学研究的“价值中立”,是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主流研究方法。之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终结,逐渐被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继承和改造。当前8页,总共41页。四、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的表现形式(一)“价值中立”论——意识形态相对论——关联原则(二)唯实证的研究方法——新形而上学当前9页,总共41页。五、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局限(一)政治学本身就是一门以政治利益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没有价值,就没有政治学。(二)人是道德的动物,科学进步并未消灭道德和价值,任何人都不能永远保持价值中立。(三)不是任何人的任何政治行为都是可计量或可经验观察的,也从来没有统一的、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能够度量人类的政治行为。(四)过度的定量分析已经损害了政治学的目的,使之局限于政治现象中琐碎和细小的东西。当前10页,总共41页。六、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终结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终结,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的结果。首先,其他对立政治学派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次,现实政治需要向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提出挑战。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派的内部分化,也是促使行为主义政治学终结的重要原因。当前11页,总共41页。内部分化拉斯韦尔:建议政治学科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一些有意义的方法论运用问题”。达尔:认为行为主义政治学低估了人类的想像力,在运用想像力进行预测方面尚存在不足。阿尔蒙德:“政治分析家们往往都回避对政治体系的评价问题,这常常是自欺欺人的。要解决隐含在选择问题和观察角度中的价值倾向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正视所有类型的政治价值。”伊斯顿:“像所有的社会知识那样,政治学所以产生和不断得到支持是由于人类认为它有用这一明显的事实。如果人们并不认为政治学事实上或可能最终满足人类的某些意图,它就不会存在达两千年之久。”当前12页,总共41页。七、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戴维·伊斯顿在1969年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中,对美国行为主义的研究现状作了前所未有的尖锐批评。他一开始就指出:“目前美国的政治学中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前一场革命一一行为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就让我们这个时代日益增长的社会政治危机所取代了,而新的革命正在发生。我把这个新的挑战称之为后行为主义革命”。伊斯顿的著名演说,在美国政治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成为后行为主义革命兴起的标志。

此后,它迅速得到了乔治·格雷瓦姆(Graham)、乔治·卡略里(Carey)等许多行为学派的政治学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从而在美国政治学界形成了不断发展的后行为主义学派。当前13页,总共41页。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第一,批评了行为主义的“价值中立”论及其哲学基础一一实证主义认识论,主张价值与事实的不可分割。第二,批评了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某些紧迫问题的解决,主张政治学科“政治化”。第三,批评了行为主义对政治学传统研究方法作用的贬低,重新肯定了政治哲学及其方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第四,批评了行为主义热衷于以技术手段作定量分析而使方法超过了内容本身,主张政治科学向政策科学转变。当前14页,总共41页。八、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积极意义首先,行为主义政治学对人的政治行为的重视,拓宽了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其次,对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法的借鉴,丰富了政治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再次,在政治学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形成了许多新的理论。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极大成功,使得政治学在美国成为显学。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独立的政治学家。当前15页,总共41页。九、在两岸关系中运用行为主义政治学理论方法当前16页,总共41页。当前17页,总共41页。远见民调2010/03当前18页,总共41页。远见民调2010/03当前19页,总共41页。远见民调2010/03当前20页,总共41页。当前21页,总共41页。当前22页,总共41页。当前23页,总共41页。当前24页,总共41页。当前25页,总共41页。首份京沪厦民众赴台个人游意愿调查分析报告自2011年6月28日开始,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北京、上海、厦门三地居民赴台个人游,经过几个月的运行,社会各界反响不一。为确实探寻大陆民众特别是北京、上海、厦门三地的民众对赴台个人游的真实态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与厦门商报联袂组织了本次针对三地民众赴台个人游意愿的调查。在大陆居民赴台湾个人游开放百日之际,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与厦门商报共同完成的《2011年北京、上海、厦门民众赴台个人游意愿调查分析报告》10月8日在厦门对外发布。但调查结果也显示,有51.15%的大陆民众不愿意以个人游的形式赴台旅游。对此,在问卷设计中,本次调查采取跳转形式,对不愿意参加个人游的受访者在选择哪种方式旅游往返的问题上继续追问,结果发现将近85%的受访者回答了相关的选择,这说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民众仍然对赴台旅游充满兴趣。当前26页,总共41页。十、结语由于行为主义政治学从新的角度切中了政治学研究的一个要害,即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方法与政治价值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任何一位面临方法论选择的政治学者,都永远摆脱不了行为主义政治学及其提出的一些方法论理想,如“价值中立”,实证方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行为主义政治学作为一个学派退出主流以后,其倡导的方法论原则仍然像幽灵一样,纠缠着政治学领域的后来者。行为主义政治学作为一个流派,已经退出主流;但是作为一种方法,还对当代的政治学研究产生重要作用。当前27页,总共41页。随感1:人民对“八八水灾”救灾表现满意度调查当前28页,总共41页。:当前29页,总共41页。当前30页,总共41页。当前31页,总共41页。当前32页,总共41页。当前33页,总共41页。随感2:“ECFA能救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