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教育制度_第1页
《社会学概论》教育制度_第2页
《社会学概论》教育制度_第3页
《社会学概论》教育制度_第4页
《社会学概论》教育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学概论》教育制度第一页,共56页。第一节教育制度的概述第二节教育制度研究的理论视角主要内容第三节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第二页,共56页。一、什么是教育制度二、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及特征三、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联系第一节教育制度的概述第三页,共56页。一、什么是教育制度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涵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两重理解,广义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社会活动。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使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第四页,共56页。什么是教育制度?目前对教育制度的界定大致分为三类:1.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2.教育制度是教育组织和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学角度)3.教育制度是教育行为的规则和规范。(社会学角度)教育制度是指对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等传递活动的制度化,它是为了调整个体行动者之间以及特定教育组织内部行动者之间关系,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教育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教育活动的规范体系。第五页,共56页。二、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及特征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1.价值目标系统;2.行为规范系统;3.组织架构系统;4.物质设施系统。教育制度的特征:约束性、超个人性、修正发展性、权威性和系统性。

第六页,共56页。三、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联系

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系统中的分支系统,是一般社会制度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存在形态和具体表现。因此教育制度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社会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家庭、政治、经济和宗教四个主要的社会制度对教育的影响。第七页,共56页。1.家庭与教育学生在学校成绩的优劣与家庭环境相关。相关研究结论:家庭子女数跟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有关;子女数少的学习成绩较优秀。家庭里老大的成绩比其他小孩差;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最大。美国社会学家邓肯认为,人们的教育获得与其父辈的社会阶层特征和教育水平有着极为显著的相关性。第八页,共56页。2.政治与教育

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影响到该社会的教育制度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政治体系影响教育系统最主要的方面表现在,以统治集团为主体构成的国家政府对教育的行政性干预,有的称这为一种“霸权主义的国家复制”行为。具体而言,统治集团的发展方针、意识形态、社会经济观会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在其控制的社会化机构中影响、干预、监管整个教育过程。比如,义务教育的年限、教育目标的确立、增删等。第九页,共56页。政治体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国家行政对知识生产的作用。由政府投资、策划、主持的大规模教育研究反映了国家的战略考虑和发展规划,从而对教育研究的开拓和知识的生产起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它规定各个阶段教育研究的内容、性质、趋向、特征,是教育发展的脚步与国家的总体发展相适应。第二,国家对教育的调控作用。世界各国均通过义务教育法、考试制、毕业证书及其他资格证书的颁发等手段调控整个学校教育的进程,使之向有利于国家总体建设方针的方向发展。比如,政府常以教育经费及教育人员的分配作为对教育制度控制的手段,经费的编排和宽紧皆可能影响整个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在人员控制上,聘任制度和资格审查也让政府可以控制胶原的来源和素质。第十页,共56页。3.经济和教育经济制度的变化常常会带来教育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集中表现在教育观念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其中,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教育制度带来的变化最为突出。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引发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如,教育产业观、人才资源观、学校竞争观念的形成。其次,市场经济还影响了教育体制的变革。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经济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关于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的问题做了许多的论述和研究。第十一页,共56页。4.宗教和教育

早期西方教育的兴起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基督教会在西方教育史上尤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直到20世纪初期,西方很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几乎都是由教会创建或资助的。大多数美国早期名校皆与教会有关。即使在目前,教会对学校课程的安排仍有很大影响力,特别是在中小学里。宗教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力虽然远远不如西方,但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还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典型区域之一,也是目前基督宗教信仰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基督宗教传入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时,教会大都采取了“建教堂、办学校”的传统策略,使得基督宗教宣传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影响了部分西南少数民族的教育。第十二页,共56页。第二节教育制度研究的理论视角一、功能主义二、冲突论三、符号互动论第十三页,共56页。一、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流派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指教育制度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和能力。这个流派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教育的功能必须通过教育机构发生作用,并影响社会环境并为其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服务。第十四页,共56页。与家庭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其他制度一样,有显功能和潜功能之分。知识文化的传承是教育制度最基础的显功能。还有其他重要的显功能如:筛选人才、社会配置等。除了这些显功能,教育制度还有不被直接注意到的潜在功能。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教育制度的各项功能。第十五页,共56页。1.文化传袭和创新的功能文化的传袭(CultureTransmission)是教育制度最为主要的一个功能。通过教育,使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下去。文化传袭过程中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文化应该得以传袭。一般来说,主流文化是传袭的主要内容,但主流文化在各个时期有重要的区别。文化内容在传袭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为文化传袭注入新的源泉,这就是文化创新(CulturalInnovation)。大学是研究发明,知识创新的主要场所。第十六页,共56页。文化传袭和创新功能可以归纳为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主要表现在:(1)教育把人类优秀文化传递给下一代。(2)教育也是文化的选择机构,以教育价值为取向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新产生的文化进行筛选。(3)教育在传递、引进和交流文化的过程中,促进了文化的丰富、融合和创造。第十七页,共56页。2.技能培养及完成社会化的功能

在学校里,年轻一代不仅袭得文化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等,也要学习以后生活所能依靠的生存技能、职业技巧,这就是技能培养。比如:合作、守时和服从;医生需要学习医学技术、律师需要习得辩护能力等。学校是学生和其未来职业的重要连接机构,个体的职业的性质、收入水平和其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第十八页,共56页。

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制度在促进个体完成社会化成为正式社会成员方面的作用。教育通过传授社会共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承担某个角色所必须的责任感和能力,促成人的社会化。但是,教育的过程并不等同于完成社会化过程,因为教育制度还没有完成个体所有的社会化任务,与社会化还是存在差别的,显然学校教育仅仅是个体年轻时期的社会化。第十九页,共56页。3.筛选人才及社会配置的功能

教育制度的筛选人才及社会配置(SelectingandAllocation)的功能是指教育在完成各种人才的培养、分类、选拔、分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凭或学历具有标明个体的知识水平层次,知识结构和能力大小的功能,所以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筛选人才的标准。教育实现社会配置的功能的时候,对个体来说,还有机会增加社会流动的机会,教育是个人改变其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工具。第二十页,共56页。4.促进社会的整合及稳定的功能

教育促进社会的整合及稳定的功能是指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习相同的知识,接受相同的道德训练,如此不同背景、宗教及民族的年轻一代才会习得全国一致的文化及社会观。社会成员之间保持着共同的信念、态度和统一的价值观,这种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保持,是社会整合及稳定的基础。第二十一页,共56页。5.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经济的功能是指,现代教育制度能够通过对个体的培养,为社会生产部门输送各种劳动力和人才,并且作为一种产业通过参与经济生产活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教育制度和经济制度一直紧密相关,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第二十二页,共56页。6.教育制度的潜功能

关于哪些是教育制度的显功能,哪些是潜功能,不同的社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原来是潜功能也逐渐被大众意识到,而变成了显功能。所以这里所讨论的就是传统所认为的潜功能:(1)儿童看护功能各个学校就像一个个看护小孩的场所,由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社会把一大群的同龄小孩聚集在一起,并由专人老师看管教导,这就是教育的儿童看护功能。第二十三页,共56页。(2)促进人际关系网络形成的功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校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很好的建立朋友圈的环境,比如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举行歌舞晚会或其他娱乐活动,这些都能使同学之间很快建立起一定的友谊关系。(3)推迟青年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由于大学的扩招,学生留在学校的时间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接受大学教育,而且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留在高校攻读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这些能缓冲一大批年轻人立刻加入劳动力市场的竞争。(4)促进社会的改变。在高校中开设一些课程,如妇女研究、黑人研究等,这些都是社会妇女和黑人解放运动强大的推动力,推进了社会平等民主的快速发展。第二十四页,共56页。二、冲突论

所谓冲突的视角,“指的是按照一种冲突或矛盾的假设或模式去整理和看待各种教育活动和现象”,把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冲突关系,以此出发来思考和诠释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冲突论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冲突的场所。在任何社会中,特定的阶层都想支配其他阶层,那么社会制度变成了那些掌权阶层支配无权阶层的工具。如此,教育则成为了维持阶级控制的工具。学生被培养成符合目前社会需求的模式。第二十五页,共56页。1.不平等的复制(ReproducingInequality)

针对功能主义者所认为的,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地位流动,实现社会的民主、流动、平等的一个重要途径;冲突论者则强调教育是通过复制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而在传递文化,最终是在复制现有的阶级分层结构,即教育是上层阶级用来复制不平等地位的主要工具。第二十六页,共56页。不平等的复制——相关研究鲍尔斯(Bowles,S.)与金提斯(Gintis,H.)提出“社会再生产理论”来解释如何通过教育制度实现社会不平等关系的复制。美国社会学家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Bernstein)从语言代码的角度分析了文化复制与阶级控制的过程。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更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资本的概念,指出教育制度通过文化资本的运用来复制着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第二十七页,共56页。2.社会控制(SocialControl)在学校课程上,表面是强调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听说读写的能力等,但是在这些课程后面还隐藏着一些其他的课程,即学校有意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的隐性课程。这种课程通常是采用一种未被意识到的方式将“有效主流文化”强加给学生大规模、制式化的学校教育,强将固定的知识及价值观念灌输给学生,这个过程本身即充满“控制”意味。第二十八页,共56页。社会控制——例子

最明显的例子是性别教育的控制:社会上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学校教育就复制并强化这种差别。教科书中的模范角色往往只有很少比例出现女性,并且多强调其“贤妻良母”的角色,学生从学校中学习这种刻板的性别角色,将来在社会中乖乖担任的承认角色并复制这种性别差异。如果我们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说,这将产生文化霸权(HegemonyTheory)。如此,学校被视为有权的在位者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第二十九页,共56页。

3.文凭主义社会(TheCredentializedSociety)

目前,一定凭证对于很多种类的工作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凭证对很多工作并无实际的帮助,很多工作能力都必须从实际工作中获取。这是一个过分重视文凭的社会,要求职位应征者要有学位只是为了装门面。学校的文凭对于大量的工作机会来说都是必要的,成为了求职者进入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特定的文凭是对个体能力的一种证明,但是这里掩藏着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即很多家庭贫困和少数民族背景的人并没有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学习机会。这样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文凭。这对其日后的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三十页,共56页。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是20世纪初期在西方社会学界出现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人类能够通过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相对于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来说,符号互动理论是从较微观的角度来解释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它将人们的视野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审视引到了具体的学校课堂中,引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分析中。第三十一页,共56页。

1.教师期待效应(Teacher-ExpectationEffects)

老师对学生的看法起了尤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都在于精确地解释教师对学生形成某些期望的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如何在课堂中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教师最初设想的结果,这就是教师期待效应。第三十二页,共56页。2.交流互动(Communication)

交流是教室生活的核心。菲力普·杰克逊在观察了初中课堂上的一些交流以后估计

,老师和学生一个小时有超过200次交流,这些交流都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保罗·弗里利总结了课堂中师生,批判学校教师中师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客体”关系。

第三十三页,共56页。第三节中国教育公平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二、中国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功能主义和冲突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歧点就在于教育能否促进公平的制度。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问题。本节主要介绍教育公平的定义、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第三十四页,共56页。一、什么是教育公平在建构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应有以下涵义:第一、教育公平是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第二、教育公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第三、教育公平是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公平感受。第四、教育公平在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方面提供公平教育资源。

第五、学有所教,有教必公。第三十五页,共56页。二、中国教育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及结果不公。由于长期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很多家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依然缺乏送女孩就学的思想意识。结果产生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上,男女受教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第三十六页,共56页。第二,城乡差异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异表现在征收教育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发展条件、教育政策的对应和受教育者的出路等方面。第三十七页,共56页。第三,区域差异与教育失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普及义务教育最为困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等。造成区域差异的另一个更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

第三十八页,共56页。第四,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国内外一些学者做了相关的研究:英国的哈尔西、塞缪尔.鮑尔斯、风笑天等。第三十九页,共56页。上学难啊!第四十页,共56页。上好学校更难!第四十一页,共56页。第四十二页,共56页。农村孩子的教学环境:简陋的教室和课桌,没有全面的教学设备第四十三页,共56页。城市教学环境: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宽敞的教室,使用高级的黑板第四十四页,共56页。农村孩子上下学:步行,没有家长的陪同第四十五页,共56页。城市孩子上下学:保安护送学生上校车校门口停满了来接送孩子的家长的轿车第四十六页,共56页。农村师资:教师少且年龄大,教学方式传统第四十七页,共56页。这几张图片反应了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第四十八页,共56页。1.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

由图1可以看出,城镇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高于农村,而且差距的均值为3年左右。其中差距最大的地区为上海,差距将近达到6年;差距最小的地区为海南,为1.9年。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津及上海城乡差距相对较大。相反,河北,河南,西藏城乡差距相对偏小。一般我们认为受教育年限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即受教育年限越长,受教育程度越高。而受教育程度对一个人能力的培养,未来就业前景,收入高低,社会层次和生活水平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城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