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_第1页
2018年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_第2页
2018年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_第3页
2018年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_第4页
2018年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概览备考策略(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

1、高考非选择题考查主要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考点上,其他则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2.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等。高频考点高频考点高频考点第一页,共69页。第一页,共69页。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相对应。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相对应。③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第二页,共69页。第二页,共69页。考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人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认识世界主观世界第三页,共69页。第三页,共69页。

1.注意: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第四页,共69页。第四页,共69页。1、蜜蜂筑巢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第五页,共69页。第五页,共69页。2、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①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①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②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提示】这里讲实践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具体形式。实践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第六页,共69页。第六页,共69页。2、实践的基本特点p42(1)、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①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

主体——人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手段——工具、设备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第七页,共69页。第七页,共69页。(2)、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①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电视、空调、网络)

②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更替)2、实践的基本特点p42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第八页,共69页。第八页,共69页。(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实践的基本特点p43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九页,共69页。第九页,共69页。

对火星上生命的探索是人类最核心的追求,人类在期待与火星生物会面的同时,也在渴望开发出新的生存空间。正在太空进行火星探测之旅的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将用更先进的生化手段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是否还尚存微量生物的迹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可见:第十页,共69页。第十页,共69页。

“想一想”:袁隆平的成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第十一页,共69页。第十一页,共69页。知识归纳考点1:实践的概念、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形式: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十二页,共69页。第十二页,共69页。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1)实践是认识的_____。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__。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_____。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途径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考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十三页,共69页。第十三页,共69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第十四页,共69页。第十四页,共69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第十五页,共69页。第十五页,共69页。实践的两个特点决定的受主观认识指导改造客观世界联系主观认识联系客观事物实践(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第十六页,共69页。第十六页,共69页。正确认识认识错误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成功实践‥‥结果失败主观与客观相悖—————误区:科学理论、公认观点、权威观点、马列主义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十七页,共69页。第十七页,共69页。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示: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的产生;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第十八页,共69页。第十八页,共69页。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方法论:树立正确意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第十九页,共69页。第十九页,共69页。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二十页,共69页。第二十页,共69页。总结: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实践;另一方面又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3)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第二十一页,共69页。第二十一页,共69页。

例:(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B)第二十二页,共69页。第二十二页,共69页。【典例】(2011·山东文综)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目的来源动力实践与认识关系合理性第二十三页,共69页。第二十三页,共69页。(2013广东高考)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B第二十四页,共69页。第二十四页,共69页。真题演练:(2016全国Ⅰ卷)20.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第二十五页,共69页。第二十五页,共69页。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20—21题。(2016海南卷)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第二十六页,共69页。第二十六页,共69页。(2016上海卷)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B.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C第二十七页,共69页。第二十七页,共69页。2.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②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③百闻不如一见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C“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的哲学寓意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②③与之一致;①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错误;④哲学寓意为矛盾的转化,材料未体现。第二十八页,共69页。第二十八页,共69页。【典例】(2011·山东文综)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目的来源动力实践与认识关系合理性第二十九页,共69页。第二十九页,共69页。【参考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分)第三十页,共69页。第三十页,共69页。2016海南卷)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习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平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第三十一页,共69页。第三十一页,共69页。【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4分)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要求。(3分)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分)第三十二页,共69页。第三十二页,共69页。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谬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考点3: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第三十三页,共69页。第三十三页,共69页。2、真理的特征(1).真理的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为什么?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①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②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③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第三十四页,共69页。第三十四页,共69页。

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第三十五页,共69页。第三十五页,共69页。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转化为谬误。(2).真理是有条件的2、真理的特征(3).真理是具体的第三十六页,共69页。第三十六页,共69页。关于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③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特别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误区: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第三十七页,共69页。第三十七页,共69页。总结: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对立:真理——主观符合客观、正确反映谬误——主观背离客观、歪曲反映统一: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向谬误转化:①真理超出范围。②真理超越还是落后于事物的发展。③把全面的真理内容彼此割裂(断章取义)。

谬误向真理转化:①超出一定范围后回归。②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③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第三十八页,共69页。第三十八页,共69页。考点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的反复性:实践——认识——实践——(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第三十九页,共69页。第三十九页,共69页。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四十页,共69页。第四十页,共69页。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第四十一页,共69页。第四十一页,共69页。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第四十二页,共69页。第四十二页,共69页。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知识梳理第四十三页,共69页。第四十三页,共69页。提炼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1)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提出、出台、制定、颁布┄(理论、思想、政策、规划、方针、措施、经验)等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才出发,实事求是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从唯物史观角度按,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四十四页,共69页。第四十四页,共69页。有关实践的易错点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第四十五页,共69页。第四十五页,共69页。有关真理的易错点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3、真理是客观的。因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4、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5、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味着真理有很多个。7、真理具有相对性,是说真理包含有错误的内容。第四十六页,共69页。第四十六页,共69页。

例:(2008·广东卷)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C第四十七页,共69页。第四十七页,共69页。

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第四十八页,共69页。第四十八页,共69页。

例:(2014课标12).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A第四十九页,共69页。第四十九页,共69页。(2013·天津卷·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B第五十页,共69页。第五十页,共69页。(2013·浙江卷·29题)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D第五十一页,共69页。第五十一页,共69页。(2013·新课标全国II·20题)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第五十二页,共69页。第五十二页,共69页。(2013·浙江卷·29题)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D第五十三页,共69页。第五十三页,共69页。(2015全国卷II23)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第五十四页,共69页。第五十四页,共69页。2016江苏卷)28.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第五十五页,共69页。第五十五页,共69页。第五十六页,共69页。第五十六页,共69页。解析:漫画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意思。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一般难度较大。但这题可以用排除法快速解答。因为②错误,规律不能改变;③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相互的否定。所以正确答案是B。答案:B第五十七页,共69页。第五十七页,共69页。(2016海南卷)22.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第五十八页,共69页。第五十八页,共69页。

(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第五十九页,共69页。第五十九页,共69页。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第六十页,共69页。第六十页,共69页。区别联系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它们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第二性的,它们统一于实践;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认识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真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理论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认识不称为理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论第六十一页,共69页。第六十一页,共69页。【典例】(2011·山东文综)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目的来源动力实践与认识关系合理性第六十二页,共69页。第六十二页,共69页。【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分)第六十三页,共69页。第六十三页,共69页。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由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置。1978~1987年形成并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1984~1988年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1988~1992年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2~2012年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第六十四页,共69页。第六十四页,共69页。【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