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_第1页
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_第2页
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_第3页
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_第4页
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参加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读书会是一群好读书的人的一场聚会,在这里大家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寻觅自己想看的书。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十篇,仅供参考。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一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宁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高兴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漂亮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表达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的资产。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幸福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对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由于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二

“好书是一味心灵良药〞,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句不错的话,看了写的故事稍稍感动了下,觉得他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还记得暑假看过的《教育先锋者档案》这本书,封面是淡黄的,上面有好多教育先锋者的名字,显得很严肃,那题目也让人觉得书的内容学术性很强。虽然也是教育者,可看到纯理论,学术性很强的书还是会觉得头疼。轻轻的翻开书本,看着“行走在守真归本的路上〞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从批判到课堂教学重构〞的韩兴娥老师的新阅读实践;“搭建通向生活的桥梁〞的张晓梅老师及其大语文教学圈;等等生动的例子,我被吸引住了。更让我诧异的是沈红旗老师和苏静老师。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也有云“厚积薄发〞。沈红旗老师中学时期就阅读大量的名著,并硬性规定每天有一定的熟读背诵量。由于书难买还抄了不少书,直到现在依旧保存着《西方名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杜甫诗选》《李贺诗选》《苏东坡诗词选》等的手抄本。高二暑期狂读《辞海》分册里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等部分。大一年级时,背熟一本成语词典。大学4年,钟爱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开始拜读弗洛伊德、尼采、孔子、老子和庄子等大家的哲学书。他有句话正说明白他教学成功的关键:用一生的储存激活每一次教学。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加入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三年加入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

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你仰头挺胸走出心灵窘境。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三

昨晚有幸加入了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回校的时间已然太晚,又忙着准备女生节的事情,且其次天第一节有课,这篇记就拖到了今天。每次活动之后,总想写点什么留下,差不多像以前的日记习惯,不为别的,只是想着以后看起来会记起点滴。

活动室不大,人却都精神饱满,我算是对比闷的一个,一是第一次加入,矜持说不上,不过是想多听听大家的看法,二是忘掉带水了,五点四十出门时只喝了一口,听着大家的滔滔不绝,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了,下次会记得。

这属于我很喜欢的社团类型,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不会存在难堪的冷场。每人推荐一本书,发散出来的话题必然会五花八门,我觉得读书就是要随性的,千篇一律反而没意思,换另一种感觉来说,就是像老朋友座谈一样,很惬意。

散文写惯了,初中时老师教的“形散而神不散〞,我总是只能做到一半——形散。所以看起来难免会语无伦次的,在日记中很好,自然加密了,拿出来也是给自己看的,就没在意过。下面还是要切入主题的。

从推荐书目来看,每个人的读书爱好都是不尽一致,这样更能互通有无拓展延伸。一轮下来,发觉自己我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所以更多的还是学习和借鉴。没看过的,总没法妄加评论,所以多听多思考。引出来的话题有关于生活的意义,关于历史,关于孤独,关于爱,还有,关于木心……

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不见得都会深入思考。往大了说是哲学的范畴,往小了说是对自我人生的定位,其实,我觉得这也可以算作人生观的一部分。首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生存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繁衍和进化,这显然不是答案,由于人有思想。是的,只有人才会考虑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不例外,好多人对死亡怀有巨大的畏惧,这也会成为“活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个体,我们读书学习工作,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舒适的物质生活,以及建立在它之上美好的精神生活,当然这句话部分正确,由于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层面不同,有一些精神满足不需要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吃穿用基本保障除外)。回想过去,其实我们的生活是在一个个目标的指引之下进行的,譬如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以至于不久将来的找工作。可能我们只在选择的问题上踌躇过,却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有人会说,就是这样啊,由于其他人都这样,这貌似是一个较普遍的生活模式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可以说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出现的新目标而活。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可能要为社会和谐,为国家进步,为全球发展做贡献,这是所强调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很高很远。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思考会不同,这是很难统一的,可能,都是为了好好活而活。

关于历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所言所讲都只是“一面之辞〞。个人觉得,凡是文字记载,多少都会带点主观色调,也难免会存在片面性。而真实的历史如何,我曾经有过天马行空的想法,空想着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像看3D电影一样,把历史亲身“走〞一遍,可能会发现,好多的忠奸善恶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四

“好书是一味心灵良药〞,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句不错的话,看了写的故事稍稍感动了下,觉得他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还记得暑假看过的《教育先锋者档案》这本书,封面是淡黄的,上面有好多教育先锋者的名字,显得很严肃,那题目也让人觉得书的内容学术性很强。虽然也是教育者,可看到纯理论,学术性很强的书还是会觉得头疼。轻轻的翻开书本,看着“行走在守真归本的路上〞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从批判到课堂教学重构〞的韩兴娥老师的新阅读实践;“搭建通向生活的桥梁〞的张晓梅老师及其大语文教学圈;等等生动的例子,我被吸引住了。更让我诧异的是沈红旗老师和苏静老师。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也有云“厚积薄发〞。沈红旗老师中学时期就阅读大量的名著,并硬性规定每天有一定的熟读背诵量。由于书难买还抄了不少书,直到现在依旧保存着《西方名诗选》《普希金抒情诗选》《杜甫诗选》《李贺诗选》《苏东坡诗词选》等的手抄本。高二暑期狂读《辞海》分册里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史〞等部分。大一年级时,背熟一本成语词典。大学4年,钟爱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开始拜读弗洛伊德、尼采、孔子、老子和庄子等大家的哲学书。他有句话正说明白他教学成功的关键:用一生的储存激活每一次教学。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加入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三年加入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

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你仰头挺胸走出心灵窘境。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五

昨晚有幸加入了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回校的时间已然太晚,又忙着准备女生节的事情,且其次天第一节有课,这篇记就拖到了今天。每次活动之后,总想写点什么留下,差不多像以前的日记习惯,不为别的,只是想着以后看起来会记起点滴。

活动室不大,人却都精神饱满,我算是对比闷的一个,一是第一次加入,矜持说不上,不过是想多听听大家的看法,二是忘掉带水了,五点四十出门时只喝了一口,听着大家的滔滔不绝,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了,下次会记得。

这属于我很喜欢的社团类型,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不会存在难堪的冷场。每人推荐一本书,发散出来的话题必然会五花八门,我觉得读书就是要随性的,千篇一律反而没意思,换另一种感觉来说,就是像老朋友座谈一样,很惬意。

散文写惯了,初中时老师教的“形散而神不散〞,我总是只能做到一半——形散。所以看起来难免会语无伦次的,在日记中很好,自然加密了,拿出来也是给自己看的,就没在意过。下面还是要切入主题的。

从推荐书目来看,每个人的读书爱好都是不尽一致,这样更能互通有无拓展延伸。一轮下来,发觉自己我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所以更多的还是学习和借鉴。没看过的,总没法妄加评论,所以多听多思考。引出来的话题有关于生活的意义,关于历史,关于孤独,关于爱,还有,关于木心……

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不见得都会深入思考。往大了说是哲学的范畴,往小了说是对自我人生的定位,其实,我觉得这也可以算作人生观的一部分。首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生存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繁衍和进化,这显然不是答案,由于人有思想。是的,只有人才会考虑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不例外,好多人对死亡怀有巨大的畏惧,这也会成为“活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个体,我们读书学习工作,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舒适的物质生活,以及建立在它之上美好的精神生活,当然这句话部分正确,由于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层面不同,有一些精神满足不需要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吃穿用基本保障除外)。回想过去,其实我们的生活是在一个个目标的指引之下进行的,譬如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以至于不久将来的找工作。可能我们只在选择的问题上踌躇过,却也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有人会说,就是这样啊,由于其他人都这样,这貌似是一个较普遍的生活模式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可以说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出现的新目标而活。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可能要为社会和谐,为国家进步,为全球发展做贡献,这是所强调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很高很远。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思考会不同,这是很难统一的,可能,都是为了好好活而活。

关于历史,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所言所讲都只是“一面之辞〞。个人觉得,凡是文字记载,多少都会带点主观色调,也难免会存在片面性。而真实的历史如何,我曾经有过天马行空的想法,空想着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像看3D电影一样,把历史亲身“走〞一遍,可能会发现,好多的忠奸善恶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六

万物复苏,春风煦暖,又是一个读书的季节,书香迷漫……为迎接“五四〞的到来,学校为广大共青团员举行了盛大的读书会。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加了这场盛会,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所有读过的书中,给我感想最深的是一本历史书。看似与共青团员扯不上什么关系,却是我潜移默化的领悟到一些道理。同时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这本书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平日里,当我们慨叹历史书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之时却又因其生涩难懂,枯燥无味而退避三舍,不愿探究。而当年明月以幽默诙谐的文笔让我们轻松的了解了明朝历史。在他的笔下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明朝的每一个阶段和众多的文人志士,如朱元璋,朱棣,于谦,刘伯温……而给我感想最深的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这句话用在朱元璋身上再适合不过了。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家,父辈们都是佃户,靠租种地住的地维持生计,生活自然过的相当艰苦,却也相当宁静,那时的朱元璋还不叫“朱元璋〞,而是“朱重八〞。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做皇帝,原因很简单:没必要。他只要做个普通人,平宁静静的过完一生。但现实不饶人,元朝末期,统治者仍以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的后人,变得骄纵昏庸,再也不能创造金戈铁马时代的昌盛,取而代之的是江河日下民不聊生的破败景象。元朝江山,岌岌可危!在这种状况下,受害的往往是最下层的劳苦百姓,朱元璋便在其中,他的父母先后饿死,他却无钱下葬,只得草草埋下。他本人为了生计跑到寺庙当了和尚。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能淡静的当个和尚活命也好啊,可是事与愿违,当他发现自己连和尚也做不下去的时候,他再也无法忍受了。失去双亲之痛和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让他产生了对元朝的恨。他要爆发了!他要去讨伐这个让他失去挚爱双亲,自己也不能活命的时代!此后他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有辉煌,也有凄惨,特别在开国之前,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绝十分人可以想象和承受的。当他面临“苟活〞与“抵挡〞的决定时内痛心苦的挣扎;当他置身于死敌陈友谅所设的几乎可以完全消灭他的围攻时,他心中极度的恐慌和质疑;当他一次又一次穿上铠甲去面临一场场不知结果的战争时……种.种艰苦造就了他顽强的意志。当然,他之所以取得成就还与他天生的领悟力和敏锐的观测力密不可分,以至于当年明月成他为“军事天才〞。所以朱元璋称得上是英雄。所谓英雄者,雄才大致,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顽强刚毅,屡败屡战。

或许我们不能像朱元璋一样夺目辉煌,但是他身上的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仍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有人会说:和平年代,何来金戈铁马,横战沙场,称雄一方?我想,我们要学的不是难以复制的形式,而是价值的精华:精神。

作为共青团员,特别如此,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心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在这其中,我们定会遭遇坎坷和挫折,而这些挫折带给我们的往往是一些并不开心的体验:踌躇,失望,忧伤纷至沓来,让人不得平静。但请相信:我们在成长,成长之中必有不如意,正是这些磕磕碰碰,我们才会明白:实现自己的目标是多么的不简单,因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分付出,决不轻言放弃!

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给我带来的感想,我被朱元璋的精神所感染和折服,同时也为自己能够看到这样一本好书而庆幸。

书像渗透过来的阳光,时时刻刻带给人温暖,充实和开心。我读书,所以我开心!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七

寒假为老师们推荐了《读书是教师的修行》这本书,上周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今天利用业务学习的机遇进行了全校的读书会交流活动。今天的交流活动语文组李__、李__、罗__三位年轻教师进行了交流,数学组孔__、彭__两位中年教师进行了交流,还有年轻的刘洁也进行了交流,英语组张__做了交流,科任组张__、周__、徐__进行了交流。

其实上学期建议读书的时候说了不要求大家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自由的随性的读一读,交流的时候也是拿着书聊一聊。今天的交流活动还真的是很随性,有的老师真的拿着书上去交流,有的老师制作了PPT和大家共享,有的读了自己的阅读心得。李__将自己的读书所得和教学结合起来谈了自己的感悟;李__则选择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为切入点谈到上学期的一次失误和后面的行为;罗__则谈到了给孩子信心,谈到了自己的愧疚与转变;孔__结合自己女儿的故事谈了放手孩子可能带来的惊喜;彭__动情的以母亲与老师的双重身份谈了读书的感悟,特别引发她共鸣的是《学校让孩子变笨了》以及《如何让孩子开心的学》,甚至提出了质疑和自己的认识;刘洁重点介绍了夏__老师的影视教学;徐__也选择了影视教学为切入点,结合自己带班给六年级孩子推荐《妈妈再爱我一次》观看,谈了谈起到的效果;张宇坦率的承认自己不爱读书,但还是选择了和自已相关的部分阅读,并结合这学期五年级的教学状况,认识到学生无穷的潜力;周__也选择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做交流。

听完了大家的交流我做了简短的总结。行动:寒假推荐了阅读这本书,大家多多少少是行动起来了,起码买了书,有人看了一点点,大多数人看完了,这就是行动,这就很了不起。

情动:今天我们听到的共享是真阅读之后的真共享。在共享中有母亲,有老师,有童年,有工作……好多共享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心动:好些老师承认了自己以前不爱阅读,但大胆地说要读完这本书,还有老师说要把阅读当成习惯,这样的心动可能是的收获。

互动:阅读本来的方式是独处。但互动对于阅读初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互动起来,相互推荐书,送礼的时候也送一些书,开展一些家庭阅读、亲子阅读活动,还可以是邻居阅读,假如有一帮志趣相投的人也可以组成阅读圈,大家相互提醒,可能效果更好。今天的活动就是一次互动。

唐校恰好在会场,唐校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作为文章的结尾:阅读应当是一种生活习惯,阅读是最廉价的高尚。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八

万物复苏,春风煦暖,又是一个读书的季节,书香迷漫……为迎接“五四〞的到来,学校为广大共青团员举行了盛大的读书会。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加了这场盛会,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所有读过的书中,给我感想最深的是一本历史书。看似与共青团员扯不上什么关系,却是我潜移默化的领悟到一些道理。同时极大的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这本书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平日里,当我们慨叹历史书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之时却又因其生涩难懂,枯燥无味而退避三舍,不愿探究。而当年明月以幽默诙谐的文笔让我们轻松的了解了明朝历史。在他的笔下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明朝的每一个阶段和众多的文人志士,如朱元璋,朱棣,于谦,刘伯温……而给我感想最深的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这句话用在朱元璋身上再适合不过了。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家,父辈们都是佃户,靠租种地住的地维持生计,生活自然过的相当艰苦,却也相当宁静,那时的朱元璋还不叫“朱元璋〞,而是“朱重八〞。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做皇帝,原因很简单:没必要。他只要做个普通人,平宁静静的过完一生。但现实不饶人,元朝末期,统治者仍以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的后人,变得骄纵昏庸,再也不能创造金戈铁马时代的昌盛,取而代之的是江河日下民不聊生的破败景象。元朝江山,岌岌可危!在这种状况下,受害的往往是最下层的劳苦百姓,朱元璋便在其中,他的父母先后饿死,他却无钱下葬,只得草草埋下。他本人为了生计跑到寺庙当了和尚。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能淡静的当个和尚活命也好啊,可是事与愿违,当他发现自己连和尚也做不下去的时候,他再也无法忍受了。失去双亲之痛和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让他产生了对元朝的恨。他要爆发了!他要去讨伐这个让他失去挚爱双亲,自己也不能活命的时代!此后他开始了他辉煌的一生。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有辉煌,也有凄惨,特别在开国之前,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绝十分人可以想象和承受的。当他面临“苟活〞与“抵挡〞的决定时内痛心苦的挣扎;当他置身于死敌陈友谅所设的几乎可以完全消灭他的围攻时,他心中极度的恐慌和质疑;当他一次又一次穿上铠甲去面临一场场不知结果的战争时……种.种艰苦造就了他顽强的意志。当然,他之所以取得成就还与他天生的领悟力和敏锐的观测力密不可分,以至于当年明月成他为“军事天才〞。所以朱元璋称得上是英雄。所谓英雄者,雄才大致,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顽强刚毅,屡败屡战。

或许我们不能像朱元璋一样夺目辉煌,但是他身上的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仍值得我们学习。或许有人会说:和平年代,何来金戈铁马,横战沙场,称雄一方?我想,我们要学的不是难以复制的形式,而是价值的精华:精神。

作为共青团员,特别如此,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在实践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心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在这其中,我们定会遭遇坎坷和挫折,而这些挫折带给我们的往往是一些并不开心的体验:踌躇,失望,忧伤纷至沓来,让人不得平静。但请相信:我们在成长,成长之中必有不如意,正是这些磕磕碰碰,我们才会明白:实现自己的目标是多么的不简单,因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分付出,决不轻言放弃!

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给我带来的感想,我被朱元璋的精神所感染和折服,同时也为自己能够看到这样一本好书而庆幸。

书像渗透过来的阳光,时时刻刻带给人温暖,充实和开心。我读书,所以我开心!

加入读书会心得体会及收获有感九

昨晚有幸加入了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回校的时间已然太晚,又忙着准备女生节的事情,且其次天第一节有课,这篇记就拖到了今天。每次活动之后,总想写点什么留下,差不多像以前的日记习惯,不为别的,只是想着以后看起来会记起点滴。

活动室不大,人却都精神饱满,我算是对比闷的一个,一是第一次加入,矜持说不上,不过是想多听听大家的看法,二是忘掉带水了,五点四十出门时只喝了一口,听着大家的滔滔不绝,自己也有点口干舌燥了,下次会记得。

这属于我很喜欢的社团类型,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不会存在难堪的冷场。每人推荐一本书,发散出来的话题必然会五花八门,我觉得读书就是要随性的,千篇一律反而没意思,换另一种感觉来说,就是像老朋友座谈一样,很惬意。

散文写惯了,初中时老师教的“形散而神不散〞,我总是只能做到一半——形散。所以看起来难免会语无伦次的,在日记中很好,自然加密了,拿出来也是给自己看的,就没在意过。下面还是要切入主题的。

从推荐书目来看,每个人的读书爱好都是不尽一致,这样更能互通有无拓展延伸。一轮下来,发觉自己我读的书还是太少了,所以更多的还是学习和借鉴。没看过的,总没法妄加评论,所以多听多思考。引出来的话题有关于生活的意义,关于历史,关于孤独,关于爱,还有,关于木心……

关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不见得都会深入思考。往大了说是哲学的范畴,往小了说是对自我人生的定位,其实,我觉得这也可以算作人生观的一部分。首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生存和其他生物一样,为了繁衍和进化,这显然不是答案,由于人有思想。是的,只有人才会考虑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求生,是生物的本能,人不例外,好多人对死亡怀有巨大的畏惧,这也会成为“活着〞的原因之一。

作为个体,我们读书学习工作,不过是为了追求一个舒适的物质生活,以及建立在它之上美好的精神生活,当然这句话部分正确,由于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的层面不同,有一些精神满足不需要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吃穿用基本保障除外)。回想过去,其实我们的生活是在一个个目标的指引之下进行的,譬如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以至于不久将来的找工作。可能我们只在选择的问题上踌躇过,却也很少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