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教案教师:袁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学难点)(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2、能力目标:
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教学重难点: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
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展示法教学过程:导语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痛苦。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大屏幕显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荆柯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这些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是痛苦的。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的《雨霖铃》,看他又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柳永)解题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是词牌名,原为唐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那柳永又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又要作《雨霖铃》呢?那就要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先来看一下作者简介)三、作者简介展示柳永的图片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本热心功名事业,但因仕途坎坷,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妓女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妓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环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词人为什么要作《雨霖铃》呢?)创作背景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现在我们来听一下名家朗读,感受一下本词的感情基调)听录音(好,就先听到这里。)问:本次的感情基调是重要的?明确: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这种感情基调抒发了离别的愁绪。词人在上阙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是依依不舍的情景;而下阙则为我们勾勒出词人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种情感)六、正课(一)学习上阕(学生齐读)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问:这一句的景物有哪些呢?明确:寒蝉、长亭、骤雨(板书)(1)、问:蝉在什么季节出现呢?明确:夏秋问:那“寒蝉”是在什么季节出现的?在这里交待了什么?明确:深秋(清冷的秋天)季节问:那“寒蝉”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呢?明确:凄切(蝉发出的凄惨而低沉的声音)在这清冷的秋天听见蝉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渲染了秋季萧瑟凄凉的氛围。(2)、长亭:(看书下注释)古代大道上每5里设一短亭,10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这里送别。问:“长亭”在这里交待了什么?明确:地点(长亭)事件(送别)问:那送别的时间呢?明确:晚(即黄昏)而黄昏给人的感觉是很悲凉的(送别的心情本来就是凄凉、痛苦的。在如此悲凉的黄昏下,怀着凄凉、痛苦的心情送别,把离别时这种悲凉的气氛向前推进了一层)(3)、骤雨:大雨、急雨、阵雨问:那“骤雨”是怎样的呢?明确:初歇(刚刚停歇的)问:“骤雨”在这里交待了什么?明确:天气问:在萧瑟凄凉的秋季,大雨刚刚停歇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明确:阴冷秋风萧瑟,寒蝉凄切,晚暮时分,长亭送别,无情的大雨刚刚停歇,无处不凄凉,为离别营造了一个环境(板书:饯别景)。这一句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写情,景中融情,造成了一种出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准确地将分别是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调子。(在这种凄凉的氛围下,这对情人又是怎样做的呢?)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京城门外(板书)问:在都门干什么呢?明确:帐饮(看书下注释)设宴(板书:饯别宴)问:宴是为什么而设的呢?明确:离别问:那离别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创作背景)明确:仕途失意问: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又面临着和心爱的人分手,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明确:无绪(看书下注释)没有心思,心情不好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问:(同学们想象一下:一对情人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的“催促”)词人的内心的感受是这样的?又说明了什么?明确:分别时词人内心的痛苦(依依不舍),同时说明了现实的残酷无情。此时把这种不忍别离但又不能不别的矛盾尖锐化。(面对着这种残酷无情的现实,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问:这句一看是写情还是写景呢?从哪几个词看出来明确:写情(板书:饯别情)泪眼、凝噎(板书)执手:牵手(依依不舍之意)问:“执手”、“拥别”、“吻别”、“话别”、或“挥手告别”甚至是“挥着手绢”都有“依依不舍”之意,为什么在这里用“执手”呢?明确:因为当时的社会没有那么的开放,所以不能用拥别”、“吻别”;那“话别”、“挥手告别”、“挥着手绢”呢?(提示:古人有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明“执手”这一动作怎么样?词人的性格?)说明“执手”这一动作的大胆,也表现了词人大胆率直的性格。凝噎:(看书下注释)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来(同学们想象一下:“一对情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是怎样的情景呢?)明确: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两行”: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让人感受到离别时的哀婉缠绵、难舍难分的悲痛心情。竟:又,更;在这里突出强调了离人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此时把离人间这种不忍别离但又不能不别的心情推向了高潮。(那么词人又将如何来抒发离别的愁绪呢?)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问:这句一看是写情还是写景呢?从哪几个词看出来明确:写景(板书:饯别景)烟波、暮霭、楚天(板书)念:想到;它在这里作为一个领格,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想象的是别后的远行。去去:(看书下注释)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我们可以理解为“越走越远”。想到越走越远,又将引起词人的愁绪呢?此时词人那不忍别离但又不能不别的心情仍无法消除。这里的愁绪不仅仅是离别的愁绪,还有对未来、前途、命运的愁。(那我来看看下面是怎样写的呢?)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看似写景,实则是写情)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烟波:水波渺茫展示千里烟波图片(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粼粼的水波,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也可以说它的特点)(绵长)问:(绵长)千里烟波与词人的饿愁绪有什么联系呢?明确: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暮霭:(看书下注释)傍晚的云气(傍晚的云气给人的感觉是灰蒙蒙的)沉沉:深沉展示暮霭沉沉图片暮霭沉沉的特点:浓重楚天:(看书下注释)泛指南方的天空阔:辽远开阔展示楚天阔图片楚天阔的特点:无边无际“暮霭沉沉”为什么“楚天”会“阔”呢?我们接着来分析问:同学们想象一下:词人看到傍晚云雾浓重,心情会怎么样?明确:词人看到傍晚云雾浓重,就象看见自己现在的心情一样,如此的沉重压抑。问:“楚天阔”是以无边无际、空阔的天空为背景,让词人感觉到了什么?明确:孤独问:楚天阔的特点是无边无际,跟词人的愁绪又有什么联系呢?明确:这里的愁绪不仅仅是离别的愁绪,还有对未来、前途、命运的愁。感觉自己的愁绪很多就象楚天阔一样无边无际。此词不是简单的离情别意,而更多的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之感。(好,上阙我们就分析到这里。)回顾上阙,他主要写了饯行十难分难舍的惜别场面,抒发了离愁别绪。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那下阙又是怎样写“别”的呢?又抒发了怎样的“别”情呢?(二)学习下阕(学生齐读)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课件)(1)词的下阕换头,写的是景,还是情?写情,词人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2)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词的主旨,是哪三个字呢?“伤离别”,点名了下阕在写情。(课件演示)(3)“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离情本就悲苦,再加清秋节的冷落凄凉,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4)我们看“清秋节”一词,照应上阕哪句?起首一句“寒蝉凄切”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2:我们一起来看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课件)(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幅画面,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大意。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处呢?我的知心人也不会在我的身边陪伴我了,陪伴我的只有岸边的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板书:别后情景)(2)这两句是蝉联上句而来,为千古吟唱,那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呢?词中有画,景中含情。看似写景,实则字字传情。(3)此画面出现在特定时刻之后,是什么特定时刻呢?“酒醒”之后。古文人多用“酒”这个意象来写愁。如:(课件显示)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上阕已写“帐饮无绪”而此处词人却借酒消愁,但酒醒之后,无非是更添愁滋味而已。(4)接下来词人选取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个典型意象:杨柳,风,月。这也是古文人最常用的意象。如:(课件显示)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判官》a:“杨柳”代表着什么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课件演示)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自灞桥折柳的古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具有了必然的联系。另外,“柳”与“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看似写“杨柳岸”,实则写别时情。b:“晓风”“残月”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凄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别情绪及无止尽的愁绪。词人运用“列锦”式修辞将“杨柳”“晓风”“残月”组合成一幅意境和谐的凄美画面。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5)整个画面的基调如何?充满了凄清的气氛,沉重的离愁别绪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此去”二字,遥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进应“今宵”。因此这几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虚写,写别后的凄凉与孤苦。(2)词人设想的“经年”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演示)“良辰好景虚设”(3)同学们想一想:“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美景”不等于是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在,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小结:下阕是词人设想离别后的情景。------思念苦(课件)七:总结(整体回顾,强调情与景的关系)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全词围绕什么构思啊?(对,是伤离别)。词人按照时间顺序:別时,别前,别后,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景为情设。“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整首词给人感觉都是:哀婉,无奈,凄清。这是这首词的特点,也是婉约词共同的特点。八:拓展延伸(课件)《念奴娇·赤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职业技能测试卷(网络编程与应用)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试卷:英语语音语调发音与听力综合训练试题
- 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专业试题集:支付改革实务解析试卷
- 五年级复习计划四下分析合作心得
- 2025年美术教师编制考试模拟试卷:基础绘画技巧与审美鉴赏试题
- 2025年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模拟试卷:项目进度管理关键步骤
- 2025年小提琴专业水平测试卷:小提琴演奏中的音乐理解与应用技巧
- 2025年自然灾害防范安全知识考试试卷及试题解析
- 2025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卷: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策略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试卷:英语歌曲与童谣教学跨年级教学实践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Unit 5 Poems
- 国家移民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24名工作人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小白兔拔萝卜课件
- 房树人心理画绘画分析(附图)-课件
- 2023年苏州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单招考试面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课件
- 篮球裁判法(裁判手势)课件
- 野外生存2-1课件
- 辞职报告辞职信
- 2021年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