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6-07年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章单元测试A卷(附答案)LtD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知识改变命运高三历史同步检测(七)第二章单元测试A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据此回答1~5题。1.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A.秦国 B.秦朝C.西汉 D.东汉解析题干是秦朝的建立及统一的意义。秦国与秦朝不同,秦国是一个诸侯国,秦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答案B2.中央政府始终重视对少数民族事务的处理。在古代,下列官职中哪一个掌管少数民族事务()A.丞相 B.御史大夫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政治稳定;郡国并存制导致了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措施解决了诸侯王问题才实现了中央集权与政局稳定;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编户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增加税收。故应选B项。答案B8.防止官吏专制、独裁、腐朽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制度化、法治化。秦汉时期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有()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太尉④刺史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D9.读下图,关于西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②刺史制度发展的结果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与此有关④郡与国互不统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由图可知,①正确;封国制的发展导致王国问题出现,汉武帝解决此问题的措施之一是实行“推恩令”,③正确;郡国互不统属,直属中央,④正确;刺史制度发展的结果是出现州这一地方行政机构,故应排除②。选C项。答案C两汉时期,民族交往加强了,中外交往也开始发展起来。据此回答10~14题。10.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有()①国力强盛,实力强大②王国问题的解决使中央政权巩固③匈奴分裂,势力衰落④统兵将领具有军事才干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战争的胜负与双方的实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战略战术、领导者素质、战争性质及人心向背等因素有关,据此判断答案为A项。匈奴分裂是在东汉初年。答案A11.苏武牧羊的故事众所周知,它体现了西汉与哪一民族的关系()A.西域各族 B.越族C.匈奴 D.鲜卑解析此题看似超出学习范围,但考查对历史的日常关注和了解程度,作为常识性的历史故事应有大致了解。答案为C项。答案C12.要了解中国同地中海地区最早往来的有关状况,可查阅下列哪一文献()A.《春秋》 B.《史记》C.《汉书》 D.《后汉书》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出使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汉桓帝,这记载在《后汉书》中。大秦在今地中海地区。答案D1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间范围的有()①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③张骞出使西域④正史最早记载的大秦使者访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解析考查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对历史事件时间概念的掌握理解。首先应弄清公元前1世纪是指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1年,公元1世纪是指公元1年至公元100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和张骞出使西域都是在公元前2世纪,故可排除①③;西域都护设于公元前60年,②符合题意;正史记载的大秦使者访华在166年,是公元2世纪,排除④。答案D14.下列各项正确地反映了东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的是()A.佛教传入中原地区B.开始探索到达中亚、西亚的商路C.政府和欧洲国家开始直接友好往来D.中国和日本各小国交往开始解析考查正确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西汉末年;B、D两项也发生在西汉时期。故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可排除。答案C中国两汉时期,科技成就取得重大发展,许多成就领先世界。据此回答15~20题。15.东汉末年,张大爷上山砍柴不慎失足跌断肋骨,需做手术,村民议论去请医生,下列人物请哪一位最合适()A.张衡 B.扁鹊C.华佗 D.张仲景解析扁鹊不是东汉人,排除B项;张衡不是医生,排除A项;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发明的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请他最合适,应选C项;张仲景也是医生,他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但他不如华佗更适合题意。答案C16.发生于汉武帝时期的有()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卫青北击匈奴③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④张衡发明地动仪⑤书写使用蔡侯纸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⑤ D.③④⑤答案A17.司马迁用蔡侯纸写了《史记》,其中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秦修长城、昭君出塞、佛教传入中国等重大事件。以上叙述有几处错误()A.1处 B.2处C.3处 D.4处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两三千年间的历史,其中包括题干中说的张骞出使西域、秦修长城,而蔡侯纸是东汉蔡伦改进的,昭君出塞是西汉后期的事件,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年。错误有3处。答案C18.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的是()A.儒家 B.王充C.佛教 D.道教答案D19.张骞出使西域,十年后回来,他给汉武帝的上书用什么字体()A.小篆 B.隶书C.楷书 D.草书解析秦始皇时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社会上又流行更简易的隶书,到曹魏钟繇时,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此时草书还未出现。故选B项。答案B20.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张衡制造地动仪B.蔡伦改进造纸术C.华佗发明麻沸散D.西汉编定《黄帝内经》解析造纸术的改进与传播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地动仪、麻沸散、《黄帝内经》仅是对某一科学领域的贡献,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远不及造纸术。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22题10分,21、23题各15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毛泽东选集》材料二: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材料三: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关于毛泽东所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的举措加以论证。(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秦朝史实,说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3)秦朝时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除“始皇为人”的个人因素外,还有哪些历史必然性?解析此题的三则材料是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人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毛泽东是从皇帝的权力及其统治方式、统治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的,马克思是从君主专制的独裁性进行分析的,而司马迁是从秦始皇本人方面进行分析的。第(1)问从材料一中概括,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论证;第(2)问从材料中得出,如从材料二中省略号前后的语句归纳信息;第(3)问从理论来源和现实需要及经济决定政治等角度概括。参考答案(1)特征:政治上君权至高无上;经济上实行并保护地主土地私有制。举措: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凡行政、军事、经济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郡县以上官吏直接由皇帝任免;颁布了通行全国的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秦律,为皇权服务;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2)这种制度具有独断性和绝对性,易于产生暴政。秦始皇依靠手中的绝对权力,采用严刑酷法控制、镇压人民,徭役赋税沉重,加强思想控制。这种制度带有浓重的“人治”色彩,往往因皇帝的才识品质的变化而变化。(3)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以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农民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证其生产生活的需要。22.阅读下列材料: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实现,即对帝国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的中央集权控制,那么,它不可能维持得这么久。在汉代,上面的行政控制与基层自我管理的行为标准结合了起来,正是这种法家和儒家的共生现象,才使中国具有得以生存下来的那种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必要的结合。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一“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转移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请回答:(1)文中画线部分说明后世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这在史书上称作什么?举例说明,这种继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材料中加点的内容,简述秦汉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与教材紧密相连又超出教材内容,第(1)问由材料切入,所答内容却全部来自教材;第(2)问超出教材却又完全可以由材料中分析得知。此题有效地将材料与教材相结合,是一道比较有特色的题目。第(1)问根据教材很容易得出答案为“汉承秦制”。在举例说明时需注意除举出制度名称外,还需对其内容作简要介绍。第(2)问要求结合加点文字分析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加点文字表述出了汉朝行政制度的特点为儒法共生,通过对比可知秦朝用单一的法家思想统治全国。参考答案(1)“汉承秦制”。主要体现在两汉承袭了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行政制度,包括:①监察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置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这比秦朝更严密;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②地方管理制度。秦朝推行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选官制度。秦朝选官制度不完善,郡县以上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朝大力发展察举制,由下而上推举人才,这成为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④赋税制度。秦朝赋税名目繁多,负担沉重;汉朝实行编户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对编户核定赋税和徭役、兵役,管理有序。(2)秦朝按照单一的法家理论实行严密的中央集权控制,灵活性不强;汉朝兼采法家和儒家之长,尊儒尚法,把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与地方自我管理结合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昭君出塞材料三:材料四:“汉委奴国王”金印请回答:(1)昭君出塞是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2)材料一、二体现了汉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说明了什么?(4)材料四中“大秦王安敦遣使”至东汉是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5)四则材料反映的史实相似吗?为什么?解析此题四则材料全出自教材,主要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3)(4)问较简单,第(2)问评价和亲政策要从目的和客观作用两方面分析。第(5)问要求正确理解并能够区分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难度也不大。参考答案(1)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40多年间汉匈双方和睦相处。(2)和亲政策。和亲从根本上说是为封建统治者自身的统治利益服务的,属于政治联姻,但客观上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融合,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3)汉朝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央厨房合作合同范本
- Module7 Unit2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包装制品订购合同范本
- 动力柜安装合同范本
- 3人购车合同范例
- 公寓前台转租合同范本
- 冷链运输合同范本简易
- 加工装饰合同范本
- 出资赠与协议合同范例范例
- 第1课 两弹元勋国脊梁 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 软压光机计算说明
- 森林防火安全责任书(施工队用)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课程设计
- 35kV绝缘导线门型直线杆
- 水库应急抢险与典型案例分析
- 49式武当太极剑动作方位
- 工程成本分析报告(新)
- 国际学术会议海报模板16-academic conference poster model
- 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精选文档】
- 高值耗材参考目录
- 步兵战斗动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