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_第1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_第2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_第3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_第4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专业代码:070701作者姓名:卢俊方学号:22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指导教师:李春平20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目录前言 11数据与方法 21.1县域系统协调性定量评价的理论依据 21.2县域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2 21.2.2县域系统协调性的评价模型 31.2.3区域系统协调性和区域综合水平的测算 41.2.4县域各子系统组成指标的评判标准 52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 52.1计算结果 52.2结果分析 5 5 6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摘要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区域系统,区域系统的协调性与综合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发展水平。根据集对分析的思想得到各子系统所处的状态,选择区域子系统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对山东省91个县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可为山东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系统协调性;区域综合水平;集对分析;山东省县域AbstractEconomic-community-environmentalsystem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ordinateddevelopmentisthebasicrequirements.Economic,social,environmentalthreesubsystemsformacomplexregionalsystem,thecoordinationandcomprehensiveregionalsystemindifferentdegreelevelofregionaldevelopmentlevelreflected.Accordingtosetpairanalysisthoughttobeinplaceofeachsubsystem,chooseregionalstateevaluationindexanddeterminedthesubsystemofeachindexevaluationcriteria,thecountyofshandongprovince91theeconomy-community-environmentsystemcoordinationisevaluated.Researchresultscanadoptcorrespondingcountyofshandongprovince,differentstrategiestopromot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regionalsystem,providecertainreference.Keywords:Regionaleconomic-community-environmentsystem;Systemcoordination;Integratedregionallevel;Setpairanalysis;Thecountyofshandongprovince.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前言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促进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而在现实中,如何定量评价系统协调发展,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问题,是保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1]。从已有文献看,有关系统协调性的计算方法大体包括以下几种这些模型:以吴跃明等为代表提出的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2],以张晓东等为代表提出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模型[3],以戴西超等为代表提出的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等都在一定方面定量评价了系统的协调性[4]。阅读以上有关文献,可发现它们各有优劣和适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然而目前,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仍需要解决以下不足:第一,从子系统数目上看,一般注重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评价或只注重区域经济与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评价,而忽略了三者的共同研究,例如廖重斌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研究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5],宋马林等基于城乡差异和区域差距视角的统计分析对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6],但是纵观整个系统,三者缺一不可,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关注区域社会与其经济、环境的同步协调发展。第二,从研究尺度上看,目前主要集中于我国大区域、省区再到地级市等尺度,县级尺度的研究极少。而县域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基本行政单元,随着各地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使得县域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主要载体。许多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两极分化之严重,导致系统协调性问题凸显。第三,从评价方法上看,多采用基于主成分和加权求和的函数模型来评价,应该说该方法对于处理复杂系统问题非常合适,但操作起来较繁琐。第四,上述函数模型大多只是定量评价了区域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而不能定量评价区域综合水平,也就不能分清区域是属于高水平上的协调还是属于低水平上的协调[7]。鉴于以上分析,本文运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操作方法,即借用了段七零对县域系统协调性的研究模型,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以及县域综合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得出两者的组合类型。研究结果以期为山东省不同县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县域系统协调发展而提供一定参考。1数据与方法1.1县域系统协调性定量评价的理论依据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建立于环境子系统之上,并与之发生着耦合关系[7]。“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关系,是描述事物之间良性相互关系的概念。由于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处在不断调整中,而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是协调状况好坏成都的定量指标[8]。因此,如何实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并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依据与决策。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度是用来衡量不同发展阶段县域发展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的定量指标,以县域为度量尺度旨在更加精准地发现两者之间目前是处于矛盾状态,还是和协谐一致,未来的趋势如何,研究矛盾能否转化为协调以及转化的条件,以实现定量评价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协调性。1.2县域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方法结合县域的特点,运用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状态—关系”框架,按照这种框架建立县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好处是:符合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注意协调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战略思想;符合当前的认识水平和建立指标的和谐远景;具有较强的弹性。但它也具有一些缺点: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系统的存量和相互关系之间的流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各种关系描述困难,主次难辨[9]。按照系统简明,实用可操作、普适性的原则,基于上述考虑,并参考有关资料,构建了山东省县域协调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该体系是由3个综合指标和13个单项指标组成[10](见表1)。表1山东省县域各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评判标准Tab.1ElementsofeachsubsystemofShandongcountyandtheirjudgementstandards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单位极性评判标准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经济子系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35816.1129304.09≤X<35816.11<29304.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419.356070.38≤X<7419..35<6070.38第一产业占总产业比重%-≤0.140.14<X≤0.17>0.17第二产业占总产业比重%-≤0.480.48<X≤0.59>0.59第三产业占总产业比重%+≥0.340.28≤X<0.34<0.28社会子系统城镇单位职工人数人+≥5294343317≤X<52943<43317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例%+≥0.420.42≤X<0.51<0.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1.48107.57≤X<131.48<107.57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2558920937≤X<25589<20937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10674.758733.89≤X<10674.75<8733.89环境子系统人均常用耕地面积hm2/万人+≥1068.21873.99≤X<1068.21<873.99人均粮食产量吨/人+≥0.770.63≤X<0.77<0.63地均GDP万元/km2+≥1935.121583.28≤X<1935.12<1583.28注:极性为+表示其值越大对区域系统越有利,极性为-则反之;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0)。1.2.2县域系统协调性的评价模型县域子系统所处状态的度量要评价区域系统所处的状态,首先要评价各系统所处的状态(State)。而各子系统又由多个指标(设有N个)组成,所以可用这些要素的状态来度量子系统所处的状态。在按照一定原则对子系统的组成要素进行选取之后,借用集对分析方法的思路来研究。首先,确定各要素的评判标准,以此评判该要素的状态。本文将要素的评判状态分为协调(记作1)、基本协调(记作2)和不协调(记作3)三种。其次,对子系统中处于1和2状态的要素数目分别进行小计,即得到N1和N2。最后,为了能够与由不同数目要素所构成的其它子系统所处的状态进行对比,可用一个相对数来表示子系统中处于1和2状态的要素数目,即公式(1)。这样就得到一个虽然粗略但毕竟涉及到所有要素状态的综合性指标S,以此度量子系统所处的状态。式(1)的含义为:S值越大,表示处于协调和基本协调状态的要素越多,即该子系统所处的状态就越优;反之亦然。(1)式中:S表示子系统所处的状态,N1、N2分别表示处于协调、基本协调状态的指标数目,W1、W2分别为N1、N2的权重系数,N表示子系统的组成要素数目,K为给定常数(为了使0≤S≤10,取K=10)。1.2.3区域系统协调性和区域综合水平的测算度量区域系统协调性,实际上就是度量各子系统之间的同步性。按照空间解析几何的内涵,如果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所处的状态S1、S2、S3对应着一个三维空间(见图1),那么这个三维空间中的任一点P就表示区域系统所处的任一状态。假如三个子系统的状态在起始点(即原点O)相同,则图中直线OP0上的点(此时S1=S2=S3)就表示三个子系统“完全同步发展”,即区域系统处于“完全协调状态”。通常代表区域系统状态的P点并不正好落在直线OP0上,则P点到直线OP0的垂直距离大小d1,表示了区域系统状态偏离“完全协调状态”的程度,即为“区域系统协调性”;而P点到原点O之间的直线距离大小(图中d2),表示了区域综合水平。两个距离的计算公式为:(2)(3)图1由区域子系统的状态构成的三维模型Fig.1Thethree-dimensionalbuiltbythreestatesofregionalsubsystem式中:d1的含义为:d1=0,表示区域系统处于“完全协调状态”;d1值越大,表示区域系统处于越不协调的状态;d1=1,表示区域系统处于“完全不协调状态”。d2的含义为:d2值越大,表示区域综合水平越高;反之亦然。1.2.4县域各子系统组成指标的评判标准各指标评判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步骤,由于各个比较对象(即各个年代或各个区域)中的同一指标所处的状态不同,因而所确定的评判标准,要能够将它们区分开来。另外所确定的评判标准应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标准应定得适度偏高一些。根据山东省2009据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判标准(见1):于极性为+的要素:以大于等于91个县域指标数据平均值的1.1倍作为其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以小于91个县域指标数据平均值的0.9倍作为其不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以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作为其基本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对于极性为-要素:以大于等于91个县域指标数据平均值的0.9倍作为其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以小于91个县域指标数据平均值的1.1倍作为其不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以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作为其基本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2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2.1计算结果根据表1中评判标准,判别每个县域经济子系统各指标的状态,再通过公式(1),计算每个县域经济子系统所处的状态S1。计算过程中,满意状态与基本协调状态的权重系数不能相同,本文取W1=1和W2=0.5。同理,计算每个县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所处的状态S2和S3。依据公式(2)和(3),计算每个县域系统协调性(即d1)和县域综合水平(即d2)(附表1)2.2结果分析我们将山东省县域系统协调性分为三个等级:d1≤3表示县域系统协调性好;3<d1≤6表示县域系统协调性中等;d1>6表示县域系统协调性差。全省91个县域中:协调性好的县域有23个,其中鲁西北地区4个,鲁西南地区12个,鲁中地区3个,山东半岛地区4个;协调性中等的县域有34个,其中鲁西北地区7个,鲁西南地区12个,鲁中地区7个,山东半岛地区4个;协调性差的县域也为34个,其中鲁西北地区14个,鲁西南地区6个,鲁中地区6个,山东半岛地区8个。从协调性的三个等级分别占山东三大地区县域总数的比重来看:鲁西北、鲁西南、鲁中、山东半岛分别占协调性好县域总数的17.4%、52.2%和13%、17.4%;而协调性差的县域分别占四大地区县域总数的41.2%、17.65%、17.65%、23.5%。可以看出,鲁西南多数县域的协调性较好,而鲁西北大多县域的协调性较差。我们将山东省县域综合水平也分为三个等级:d2≥10表示县域综合水平高;6≤d2<10表示县域综合水平中等;d2<6表示县域综合水平低。全省91个县域中:综合水平高的县域有30个,鲁西北仅高唐县、博兴县、邹平县、广饶县四个地区显示县域综合水平高,鲁中地区仅4个;综合水平中等的县域有28个,其中鲁西北地区14个,鲁西南地区4个,鲁中地区8个,山东半岛地区2个;综合水平低的县域有33个,除了位于山东半岛的长岛市、栖霞市和海阳市,其余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鲁中三大地区。在这些县域中,桓台县、寿光市虽然地处鲁中地区,但桓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农业、建筑业、旅游业四大生产体系,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县和著名的建筑之乡[10],寿光市由于其较为优越的地理区位(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近年来,寿光市连续九届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使得它们人均GDP位于鲁中前三甲,导致综合水平属于高等行列[11]。而陵县、宁津县、庆云县、临邑县、齐河县等位于鲁西北地区,由于人均地区生产值较高,导致综合水平属于中等行列。综上所述,山东县域综合水平的高低与县域经济水平的高低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县域系统协调性的三个等级与县域综合水平的三个等级,进行矩阵列联,可得到9种组合类型[7]。各类型的组合状态及其包括的县域见表2。从表2可知,鲁西北县域主要分属于类型3(即低水平上的协调)、类型4(即高水平上的不太协调)、类型6(即低水平上的不太协调)和类型8(即中等水平上的不太协调),对于类型3的县域今后更应注重加快发展速度以提高县域综合水平;而对于类型6和类型8的县域今后既要注重提高发展速度,又要注意经济、社会、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山东半岛县域主要分属于类型1(即高水平上的协调)、类型4(即高水平上的不太协调)和类型7(即高水平上的不协调)其中,胶州市、龙口市、莱阳市、蓬莱市、招远市荣成市的系统协调性较差,这是由于过分注重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影响了区域其它方面的进程,所以它们今后更应注重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同步提高。表2山东省县域系统协调性与综合水平的组合类型Tab.2CombinedtypeonsystemcoordinationandcompositelevelofJShandongcounty类型组合状态包括的县域县域的数量及分布d1d2高水平上的协调协调性好综合水平高昌邑市、兖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文登市、乳山市前1个属于鲁中,后4个属于山东半岛中等水平上的协调协调性好综合水平中等垦利县、东平县前1个属于鲁西北,后1个属于鲁中低水平上的协调协调性好综合水平低阳谷县、沾化县、利津县、昌乐县、泗水县、梁山县、曹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定陶县、东明县、沂南县、沂水县、苍山县、五莲县前3个属于鲁西北,昌乐属于鲁中,后12个属于鲁西南,高水平上的不太协调协调性中等综合水平高夏津县、邹平县、广饶县、新泰市、肥城市、桓台县、诸城市、寿光市、高密市、曲阜市、即墨市、胶南市、莱州市前3个属于鲁西北,中间6个属于鲁中,后3个属于山东半岛中等水平上的不太协调协调性中等综合水平中等惠民县、阳信县、平阴县、宁阳县、沂源县、安丘市、莒县、长岛县前2个属于鲁西北,中间,4个属于鲁中低水平上的不太协调协调性中等综合水平低莘县、冠县、临清市、无棣县、鱼台县、金乡县、汶上县、成武县、郯城县、费县、蒙阴县、临沭县、栖霞市前4个属于鲁西北,中间8个属于鲁西南,高水平上的不协调协调性差综合水平高高唐县、博兴县、章丘市、青州市、邹城市、滕州市、胶州市、龙口市、莱阳市、蓬莱市、招远市、荣成市前2个属于鲁西北,后6个属于山东半岛中等水平上的不协调协调性差综合水平中等陵县、宁津县、庆云县、临邑县、齐河县、平原县、武城县、禹城市、茌平县、东阿县、济阳县、商河县、高青县、临朐县、微山县、平邑县、莒南县、海阳市前10个属于鲁西北,中间4个属于鲁中,后1个属于山东半岛低水平上的不协调协调性差综合水平低乐陵市、嘉祥县后一个属于鲁西南每个大类还可以根据县域系统中哪个子系统的状态(即S值)最差,进一步细分为经济滞后型、社会滞后型、环境滞后型等3个亚类例如,对于类型6(即低水平上不太的协调)来说,其中的莘县、冠县、临清市、无棣县是由于其经济子系统S1的得分低,影响了县域综合水平,可归为经济滞后型这一亚类;而微山县、嘉祥县和汶山县则是因环境子系统S2的得分低,导致了其综合水平较低,故归为环境滞后型这一亚类;如陵县、宁津县是因其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