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健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1.gif)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健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2.gif)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健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3.gif)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健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4.gif)
![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健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ab0e0ebf0ba3ab55228649a4b3bceb2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说明书目录TOC\o"1-2"\h\z\u第1章 概况 概况整体概述清凉山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2010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清凉山风景名胜区座落在井陉矿区西部贾庄镇和横涧乡境内,距矿市镇3公里,距石家庄48.5公里。沿石太高速、石太铁路、307国道和平涉线均可到达,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溶洞奇观于一山,以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知名的河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地貌特征清凉山处于太行山中段,在地质构造上是井陉凹陷西翼的一部分。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岩构成,古生界碳酸盐岩广泛出露,亿万年前地壳运动,板块挤压,海底被抬升,在流水等外力的作用下,经长期风侵雨蚀形成了喀斯特地貌的断块山。山体主脉呈南北走向。风景区处在主脉东侧,由于流水切割成山脊与沟谷相间排列的地貌格局。最高峰好汉寨海拔888米,是清凉山的一处胜景,山前黄土台地海拔330米。气候清凉山具有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一般特征。但由于山高谷深,山地气候特点也较为显著。这里降雨量较多,夏季气温比矿市镇低2-4℃,又因山间林木繁茂,山风吹送,夏季凉爽宜人,故有“清凉山”之名。林木植被在悬崖峭壁的悬缝中及白云观周围生长着数百株苍劲的古柏,苍劲而葱郁。山体的阴坡面,坳凹之处,林灌茂密,有成片的油松林。景区内生长着数百棵柿子树,许多柿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树大根深。深秋季节,柿树叶红就像一团团火焰,点缀在山腰坡脚,黄澄澄的柿子挂满枝头,给清凉山带来生机。山坡上有大量的黄栌,生长年份很多达百年以上,每至深秋,满山的黄栌红叶如火焰,似晚霞,层林尽染,分外妖娆,是观赏红叶的好去处。沟谷两侧山脚台地林木繁茂,灌木成丛,林境静幽,是理想的怡情游憩之境。清凉山的植被覆盖率达99%以上,植物种类多,已知名的中草药就有上百种,各种动物栖息于林间草丛。据传原有野狼出没,现在只有小型动物穿梭其中,如狐狸、野兔和黄鼠狼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说明书上版总体规划分析上版总体规划综述清凉山的第一轮规划完成于1992年,规划年限为1992年至2012年。规划范围及面积:规划范围西侧至矿区边界,北侧为天户峪北山,南至大峪南山,东侧至红旗水库,总面积为8.65平方公里。性质定位::“山、洞、林、水、庙相结合的,以奇、险、幽为主要特色,以观光览胜为主,集度假修养、游乐、会议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石家庄市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景区:共分为清凉山景区、美女峰景区、清凉山庄景区、大峪森林公园景区、果园观赏景区和钓鱼湾景区六大景区。上版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上版总体规划编制于1992年,当时清凉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尚处在较为原初的状态,没有过多的开发,也未受到旅游服务业和周边工业等产业的污染,因此第一轮规划对清凉山风景区的定位、分区是切合当时状况的,对清凉山风景区的发展本应起到引导和监控管理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风景区的开发滞后,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周边环境的污染破坏,此规划的很多内容未实施。总体来讲,《清凉山风景名胜区规划(1992-2012)》的编制和批准实施,并未在清凉山风景区的建设和各层次的规划中发挥应有的效用,从1992年至2012年的20年间,风景区管理较为混乱,虽然对原有的山地建筑进行了修缮,但后期维护不利,现已有很多都有破损;上轮规划后建设的风景建筑质量不高,现在毁坏严重;景区入口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但服务水平不高。另外在风景区东部建立了许多工业,极大的影响了景区的周边环境。项目开发现状清凉山主体景区位于小峪村,是最主要的游憩和接待区域。目前中心区域比南北两部分的交通条件和开发条件较好,景点也最为集中;天户峪区域的昊源生态园已建设成一定的规模,周边区域种有苹果、山楂、柿子、樱桃等果树,另有一处采石场(现已停工);大峪村位于清凉山风景区南部区域,村舍沿山谷呈带状分布,有带状果园分布,呈梯田状。由于近20年来清凉山区封山育林,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尤其是南山的景点分布较少,生态环境保持的极好;三官山区域分布着大片的陵园,山腰上有几处道家古建筑,近年来得到一定的修缮,山下有大片废弃的民居;北部苍山凹出地势较为平缓,农田和果林组成了基本的大地肌理。由于植被覆盖率极高,清凉山风景区各处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风景区发展对本轮规划的要求在生态和资源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清凉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庙观人文景观。发挥景区的自然生态优势,挖掘风景区的道庙文化,通过增加景区景点,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拓展景区活动项目,提升景区游览项目档次等手段,打造多功能风景区。通过春天赏花、夏季避暑、秋览红叶、冬日滑雪等游憩活动,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景区。规划依据、期限与原则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5.《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6.国家、省、市相关法规和规定7.《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相关规划对清凉山风景区的要求《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中对清凉山风景区的要求是:1、在城市功能区划分时,结合清凉山在城市外围布置生态保育空间确定为生态保育区,为生态要素培育提供载体。2、清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庄除天户峪外全部搬迁,天户峪和清凉山滑雪场划分在特殊强度开发控制区内,要求平均容积率控制在1.5以下,且建筑高度自景区范围向外呈梯度上升,以景区为核心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保障景观视线廊道的通透。3、在清凉山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规划设置设施农业区,形成以西部山体绿化为依托的生态廊道,作为清凉山与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防止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清凉山的影响,保证清凉山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规划严格控制山体周围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建设高度,同时禁止在山体绿线内不必要的开发建设活动,使得山体能够真正成为城市的景观背景。4、在清凉山积极发展林业,同时注意调整林业结构,扶持发展经济林,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原有的不和谐面貌,计划建立苹果、核桃基地。5、在对旅游功能区划分时确定清凉山为观光健身及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以清凉山风景区为主体,将三官山、云凤山等山地景观纳为一个整体,依托太行山山水自然环境,与农业有机结合,开发绿色度假休闲、绿色农业、果品采摘等旅游项目,在突出各自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统一开发,兼顾生态与效益,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规划期限清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20年。规划指导思想风景名胜区管理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保护清凉山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整合区内各种风景名胜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划原则1.保护第一原则保护及永续利用是开发的前提。规划中突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科学确定保护区划等级和对策,做好保护规划。2.突出特色原则。突出清凉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点,全面规划、合理利用。3.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相结合原则。充分挖掘区内自然风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使有形的资源与无形的资源融合利用。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充分结合景区现状情况,编制近远期规划,合理确定近期项目,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5.保护与利用统筹原则。规划在充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统筹考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合理利用,使风景区的发展获得良性循环。风景资源评价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目标1.全面调查、衡量和评估清凉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的地位;2.综合分析各景区、景点的风景价值、环境质量和旅游现状;3、通过调查评价,得出清凉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的综合特征,确定保护及开发条件,为规划的游赏产品组合奠定基础。风景资源特征分析清凉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特征可简略的归纳为以下几点:1、夏凉冬运:清凉山以秀丽的美女峰和夏季凉爽的气候而闻名。清凉山树木葱郁,山高谷深,夏季有泉水从洞穴涌出,山坳清风回旋,若炎炎夏日置身于此,清风习习,顿觉清凉如洗,心旷神怡,实为避暑胜地,故称“清凉山”。清凉山滑雪场是清凉山冬季运动健身的代表,在绿意凋零的季节是人们运动健身的好去处。夏季避暑与冬季滑雪两个主要功能形成了清凉山独有的夏凉冬运特色。2、神女石林美女峰面积约3平方公里,堪称山体神女(卧像)造型之最,是巨石经历上万年的风雨侵蚀而成,由山脊构成的轮廓线,远远望去就像一位沉睡的美女,在晚霞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风景区内有一处天然形成的石林,是巨石历经上万年的风雨侵蚀而成,石头呈现多种形态,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奇峰林立,人称“北方石林”。3、红叶庙观风景区西南部的山坡、山顶上丛生着大面积的黄栌灌丛,每至深秋,满山的红叶如火焰,似晚霞,层林尽染,分外妖娆,是秋季观山游览的好去处。清凉山不仅以她的壮美景色招徕四方游客,其多彩的民间故事的神话传说也吸引着文人墨客驻足清凉山。在神话传说中提到的山地庙观群由三个层次组成。下层以峭壁间栈阶为基,包括山门、功德庙,沿石径盘旋而上,便到悬崖凌空的中层栈阶,峭壁上有三个天然溶洞。再拾级上攀,即到上层南天门、关帝阁、昊天宝殿、钟鼓楼。整个建筑群依崖就栈,盘山而建,上下错落有致,左右呼应相连,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山岳道庙景观。风景资源调查和分类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且含有美学特征的客观物质,是自然界和人的认识的产物,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本规划依据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确定的风景资源分类体系,按照性状分类、指标控制、包容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根据自然景源的欣赏价值和人文景源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评估其价值,对清凉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及评价。清凉山风景区资源十分丰富,规划根据对原始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现场资源的调查、踏勘,整理出清凉山风景区较有价值的风景资源: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资源分类的2个大类、8个中类和74个小类中,清凉山风景区具有2个大类、7个中类和14个小类。1、自然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清凉山的自然风景资源主要有天景、地景、水景、生景等类别,详见下表4-1:表4-1自然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一览表类型序号风景资源名称类属内容与特色等级天景1清凉云雾云雾景观由于清凉山紧临井陉盆地,沟谷又呈东西走向,夏季湿空气沿谷而上,形成云雾山头缭绕的气象景观,阴雨前后,可见云海。Ⅲ2晨观日出日月星光在凤凰台、马嘴峰、好汉寨等海拔较高的峰顶,视线较高,均可观看清晨日出。Ⅳ3暮眺晚霞虹霞蜃景清凉山景区西侧连绵的美女峰横卧,在晚霞中,轮廓形象更为逼真,而凤凰台、马嘴峰、好汉寨等海拔较高的峰顶,视线较高,可观看日落晚霞。Ⅲ地景地景4好汉寨奇峰海拔888米,是清凉山一处胜景。山顶呈椭圆形,凸起近百米,四周为悬崖峭壁,难以攀登,只有东南方向沿悬崖峭壁开凿的一条崎岖的攀山石径,称为“登天梯”。明末曾是农民起义的山寨。Ⅲ5美女峰大尺度山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景区内植被繁茂,有北方罕见的石林,是巨石经历上万年的风雨侵蚀而成。由山脊构成的轮廓线,远远望去群峰轮廓就像一位沉睡的美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在落日红霞辉映下,美女形态完整更加清晰逼真,极富神韵。又称“西山立壁”。Ⅱ6石林石林石景过了“南天门”登上好汉寨回首东望,奇峰林立,人称“北方石林”。是巨石历经上万年的风雨侵蚀而成,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Ⅱ7水龙洞洞府洞身横贯山腹,微有弯曲,伸入山体腹内,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蛰伏于清凉山内。洞内高低错落,大致分为上下两层,洞内泉水叮咚,洞壁怪石嶙峋,石笋、石花、石幔等景观随处可见。洞内有一大奇观,即太行第一大裂缝。Ⅲ8二郎神迹石林石景清凉山南部山脉山顶处的一处光滑的石板上有一处坑洞,是水滴石穿的典型,形似大脚印,是传说中二郎神下凡救三皇姑的显迹之处。Ⅲ9鹿角峰山景位于大峪地区的南山,山峰的两脊形状相似,看似鹿角。Ⅲ10马嘴峰山景黄龙龛的南峰,看上去就象一匹昂首奔驰的骏马,人称马嘴峰。Ⅳ11石猴石林石景是石林景区的一个石景,怪石似猿猴。Ⅳ12龟石石林石景是石林景区的一个石景,怪石如海龟。Ⅳ13草盖垴奇峰在大峪南山的西侧,山顶形状似草帽。Ⅳ14三仙台石林石景清凉山马嘴峰上,三块圆形的平石。Ⅲ15仙人迎客石林石景石林景区的一个石景。Ⅳ16银公洞洞府是清凉山的一个洞穴景观,是幽深狭长的一个廊道式溶洞。Ⅳ17大黄龛洞府马嘴峰上的一个崖壁间侵蚀形成的宽浅岩穴。Ⅲ18二黄龛洞府紧挨大黄龛,是一个宽浅的岩穴。Ⅳ19三黄龛洞府马嘴峰上的一个岩穴。Ⅳ20黄龙龛洞府在洞龛岩壁上能看到碳酸盐淀积造型景观,内有一处石蛤蟆。Ⅲ21玉皇顶山景清凉山顶俗称玉皇顶,海拔722米。岩层近于水平,故山顶比较平坦开阔。Ⅲ22石牛倒挂石林石景是“石牛倒挂刘秀封”这个民间传说所在之处,从白云观前寨往南看去,石崖上钟乳酷似石牛倒挂。Ⅲ23一柱擎天石林石景是石林组群中的一个小石景。Ⅳ24一步迈奇峰大峪南山有两个陡峭山峰,峰间的间距极小,好似一步就能跨过去,故称“一步迈”。Ⅳ25石人王石林石景位于大峪南山上的一块石头,在清凉山传说中是看守金银洞的男石人。Ⅳ26淘金窝洞府传说是淘金子的山洞。Ⅳ27杀人龛洞府传说是黄巢杀人一路杀到此石龛杀足了八百万,此龛就被称为“杀人龛”。Ⅳ水景28龙潭湖湖泊位于小峪山脚下,是一处小型的人工湖,在水龙洞入口处,秋季湖边景色绚烂。Ⅱ29碧玉泉泉井位于古戏楼通往功德殿途中的石龛中,雨量充沛的时候,有泉水流出,结合石龛外的石阶构造形成叠泉,水池上横跨一座3米宽小石桥。旱季石龛中也潮湿的。当地人称净水龛或避疫泉。Ⅲ30珍珠泉泉井功德殿前山崖下一处水源,现已干枯。Ⅳ31灵岩洞泉井位于功德殿门前的石壁中,雨季有清泉流出。Ⅳ32水户峪泉井小峪南山上一处出水的山洞。Ⅳ生景33悬崖古柏古树名木清凉山的一大亮点是在悬崖峭壁的悬缝中及玉皇庙周围生长着数百株苍劲的侧柏,有上千年历史。有的如龙腾凤舞,有的似伞张云飘,千姿百态,令人称绝。Ⅲ34红叶长廊物候季相景观位于从玉皇顶到石林的半山腰区域,长1500米左右,大面积的生长着黄栌灌丛,有许多株年份已长达百年。每到秋季,红叶似火,为山体披上了绚烂的色彩。Ⅱ35翡翠长廊植物生态类群位于从入口牌坊到石林的半山腰谷地,林荫覆盖,幽深静谧,长约2000米。沿着起伏的山道生长,植被覆盖茂密,灌木居多,中间有花树,是清凉山景区植被生长情况较好的一个区域。Ⅱ36山顶草原植物生态类群位于山脉较为平坦的山顶,林木较少,绿草葱翠,像草原一样。Ⅲ37松柏群落植物生态类群因封山育林,清凉山的树木繁盛,山坡上的松柏针叶林很是葱郁。Ⅲ38情人花园物候季相景观美女峰一带植被茂密、红叶丛生,是青年男女娱乐休闲、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被称为情人花园。Ⅲ39殿前古柏古树名木在三关殿主殿与配殿之间的角落里生长着一株500年以上的古柏。Ⅳ2、人文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清凉山风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山上留存的墨迹和石刻印证,早在金正隆三年(1158年)就有游人在此登山览胜。人文风景资源分为建筑、胜迹和风物3类,详见下表4-2:表4-2人文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一览表类型序号风景资源名称类属内容与特色等级建筑建筑建筑1白云观建筑群宗教建筑位于清凉山悬崖峭壁间,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又称为玉皇庙。处所险峻,高陡难攀。整个庙群由三个层次组成。下层以峭壁间栈阶为基,包括山门、功德庙,沿石径盘旋而上,便到悬崖凌空的中层栈阶,峭壁上有三个天然溶洞,其中南边的溶洞较大,洞口高七、八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再拾级上攀,即到上层玉皇庙的主要组成部分,南天门、关帝阁、昊天宝殿、钟鼓楼。整个建筑依崖就栈,盘山而建,上下错落有致,左右呼应相连,是一处独具特色的山岳道庙景观。Ⅱ2穿心殿宗教建筑白云观的山门建筑。屋檐由9层垒砌方式不同的砖砌成,侧墙呈弧形,屋脊上有吻兽,拱形通道两侧屹立两座哼哈二将的神像。Ⅲ3功德殿宗教建筑据殿旁碑记记载,功德殿始建于明成化六年,历代均有重修碑记。立神并盖木殿三间,重修三次。后于万历年,岁在丙申秋,重建无梁石殿三间。殿高五米,进深四米,长约九米。殿内供奉青山大王赵青山,据传是清凉山下的善人修炼成仙,为清凉山独有之神。殿侧有灵岩洞,洞深二丈,高三丈,洞内泉水叮咚,清凉可口。Ⅲ4五圣庵宗教建筑位于半山腰的山崖上,高五米,进深四米,长约十米,属于白云观建筑群的组成部分,现已年久失修,屋顶残陋。又曰“灵岩双阳洞,东西二洞相互连通,右边洞高约二丈,深丈余,石乳、石幔遍布石壁,洞顶呈八卦图案。夏季身居洞中,清凉如洗,令人流连忘返,洞内石壁上有金代正隆三年石刻记载。”庵内供奉总司娘娘,送子娘娘、眼光娘娘、斑疹娘娘、厚土娘娘五位菩萨得名。Ⅲ5关帝阁宗教建筑二层建筑,是一石拱券上的二层楼阁,阁高二丈,宽约丈五,临崖而建,里面供奉关公,以及其随从关平、周仓。底层是拱形门洞,侧面有石阶通往二层,进门后左右各立一石碑。Ⅲ6昊天宝殿宗教建筑清凉山的第一大宝殿。昊天宝殿建在悬崖峭壁下的一个天然大石龛内,可容纳200余人。石龛壁顶皆是明清时期游山文人墨客的题词。正殿门额上刻有“昊天宝殿”四个大字,门侧各有两座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立的碑记。原名玉历长春殿,后改今名。于1990年重修,殿高4.5米,进深5米,东西长12米,红墙黄瓦,雕梁画柱,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立面供奉太乙真人、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Ⅲ7钟鼓楼宗教建筑昊天宝殿东侧的悬崖峭壁之上建有一栋二层阁楼建筑,凌空欲出,是白云观建筑组群的组成部分,建筑结构跟关帝阁相同。石阶在靠山体的一侧,从侧面通往二层。据说原来楼内有一口大钟,一面金鼓,清凉山大钟,正定大佛寺隐约耳闻,正定撞钟,清凉山也能听到,故得名回音钟。现在二层正中悬挂只一口小铁钟。Ⅲ8回首春色亭风景建筑建于1990年,由六根红漆柱撑起的六角形凉亭,高9米,六角飞檐。位于半山腰上,在山下仰望,金色亭顶清晰可见。Ⅳ9古戏楼文娱建筑位于半山腰,沿蜿蜒的山路而上,在功德殿前,卷棚顶建筑,位于约1.2米高的石台上,现状屋顶有损坏,是当地人每逢七月十五结社表演唱戏处。Ⅲ10文章庙宗教建筑位于靠近山脚的山崖边上,在翡翠长廊的一侧,供奉神像。Ⅲ11万龙坊其他建筑在小峪景区入口广场处竖立的一个牌坊,下设两组台阶。Ⅳ12聚仙桥工交建筑在靠近山顶三仙聚传说处,宽约1.5米,横跨3米的小石桥。Ⅳ13龙宫洞府风景建筑水龙洞的入口,是龙头形象,龙上额及须部外伸并沿石壁攀缘伸缩,下颚接地与入口石阶相结合,两侧沿石壁底部伸缩。游客由龙口进入洞中,增加了龙宫奇幻、神秘的气氛。Ⅲ14天池工程构筑物位于靠近山顶的部位,由约2.5米宽的石墙做成的大坝拦在凹坑边上蓄水而成,坝体还是一条通道。Ⅳ15三皇姑庙宗教建筑在较高山腰的一个大石龛内部,没有具体的建筑,石龛即是三皇姑庙,现在供奉包括三皇姑在内的三尊神像。Ⅲ16三官殿宗教建筑在三官山的山腰上的一组建筑,有主殿和配殿,殿前还有一处蓄水池,近年修缮过。Ⅲ17三清殿宗教建筑三官山上比三官殿地势还高的一处古建筑,殿前有几株粗壮的圆柏和大叶黄杨,屋顶、门窗、柱子等都显示着建筑的历史,未修缮。Ⅲ胜迹18南天门遗址遗迹天梯尽头有石门一座,曰“南天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Ⅲ风物19清凉山传说神话传说据山上留存的墨迹和石刻印证,早在金正隆三年(1158年)就有游人在此登山览胜,随之以清凉山为题材的口头文学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包括赵青山、谷安然等几位大仙修成后大发慈悲助人为乐和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故事;隋炀帝的三公主被清凉山美景吸引驻足清凉山留下的美丽传说;山上寺庙建筑特色以及劳动人民为修建和保护清凉山付出辛劳的故事等。Ⅲ20庙会节假庆典6月6的全神庙庙会、三皇姑庙会、玉皇庙会。Ⅲ风景资源评价与分级说明依据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提出的风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要求,结合清凉山风景区具体风景资源的性质、特点,选择相应层次的相关指标对清凉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进行评分和分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将风景资源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五个等级。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景源等级:特级景源是指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的景源。一级景源是指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的景源。二级景源是指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级吸引力的景源。三级景源是指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的景源。四级景源是指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的景源。根据此分级标准,从未来风景区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实际要求出发,为清凉山风景区的资源进行分级。风景资源分析通常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在景源评价时,评价指标的具体选择及权重分析,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和评价目标的需求而决定的。表4-3为风景资源评价因素表:表4-3风景资源评价指标层次表综合评价层赋值项目评价层因子评价层权重景源价值70-80(1)欣赏价值(2)科学价值(3)历史价值(4)保健价值(5)游憩价值(1)景感度(2)奇特度(3)完整度(1)科技值(2)科普值(3)科教值(1)年代值(2)知名度(3)人文值(1)生理值(2)心理值(3)应用值(1)功利值(2)舒适度(3)承受力0.7-0.8环境水平10-20(1)生态特征(2)环境质量(3)设施状况(4)监护管理(1)种类值(2)结构(3)功能值(1)要素值(2)等级值(3)灾变率(1)水电能源(2)工程管网(3)环保设施(1)监测机能(2)法规配套(3)机构设置0.1-0.2利用条件5(1)交通通讯(2)食宿接待(3)客源市场(4)运营管理(1)便捷性(2)可靠性(3)效能(1)能力(2)标准(3)规模(1)分布(2)结构(3)消费(1)职能体系(2)经济结构(3)居民社会0.05规模范围5(1)面积(2)体量(3)空间(4)容量0.05总计1001以上评价系统的分级标准为:各项得分相加为其分数,满分为100分。特级风景资源:得分值域≥90,是指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的景源。一级风景资源:得分值域在75-89之间,指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的景源。二级风景资源:得分值域在60-74之间,是指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级吸引力的景源。三级风景资源:得分值域在在45-59之间,风景价值一般,某些要素有较大的缺陷,但仍具有一定的风景开发条件。四级风景资源:得分值域在30-44分之间,是指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的景源。得分低于29分的暂不分级,以/表示。这类资源某些自然风景资源要素有严重缺陷,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或目前不具备自然风景利用价值。这些评价分级标准根据清凉山风景区的具体情况做相对评价。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区分景源层次,进行分级评价。风景资源评价和分级本次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可区分为景区、景群、景点等层次。1、景区评价表4-4景区评价表名称评价分析评分分级综合评价层赋值小峪景区景源价值4569二级环境水平18利用条件3规模范围3天户峪景区景源价值4766二级环境水平15利用条件2规模范围2大峪景区景源价值3454三级环境水平16利用条件2规模范围2滑雪场景区景源价值3053三级环境水平18利用条件2规模范围3三官山景区景源价值3254三级环境水平18利用条件2规模范围22、景群评价表4-5景群评价表名称景源价值70环境水平20利用条件5规模范围5评分分级欣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保健价值游憩价值生态特征环境质量设施状况监护管理交通通讯食宿接待客源市场运营管理面积体量空间容量25101052055551.51.5111.51.511白云观204611544330.90.50.90.51.21.20.60.766.5二级美女峰18553154.54.5330.90.50.80.51.31.30.70.767.7二级水龙洞1835114343110.50.70.5110.60.657.9三级石林204411534330.70.40,70.5110.60,662.5二级三官山建筑群1835114343310.50.70.5110.60.659.9三级3、景点评价表4-6景点评价表名称景源价值70环境水平20利用条件5规模范围5评分分级欣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保健价值游憩价值生态特征环境质量设施状况监护管理交通通讯食宿接待客源市场运营管理面积体量空间容量25101052055551.51.5111.51.511好汉寨1835114343110.50.70.5110.60.657.9三级龙潭湖20443154.54.5330.90.50.80.51.31.30.70.767.7二级红叶长廊206521523330.90.50.80.511.10.60.665二级翡翠长廊1833314442310.50.70.5110.70.760.1二级山顶草原123331234320.60.40.60.410.80.60.650三级玉皇顶123331334320.60.40.60.410.80.60.651三级二郎神迹115521223220.50.40.50.40.70.60.50.448三级石牛倒挂8351822220.50.30.30.30.40.40.40.436四级一柱擎天93411022220.50.40.30.30.40.40.30.538四级悬崖古50.40.50.40.70.60.50.450三级灵岩洞7341722220.50.40.30.30.40.40.30.533四级碧玉泉73317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情人花园115521223220.40.40.50.40.50.50.40.447.5三级黄龛洞8341722220.50.40.30.30.40.40.30.534四级大黄龛7341722220.50.40.30.30.40.40.30.533四级二黄龛73416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三黄龛73416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马嘴峰8552923220.50.40.50.40.70.60.50.442四级鹿角峰115521223220.50.50.50.50.50.50.50.548三级穿心殿105521023220.50.40.50.40.70.60.50.445三级功德殿11552923220.50.40.50.40.70.60.50.446三级回首春色亭8552923220.50.40.50.40.70.60.50.442四级古戏50.40.50.40.70.60.50.449三级五圣50.40.50.40.70.60.50.450三级关帝50.40.50.40.70.60.50.449三级昊天宝殿165521323220.50.40.50.40.70.60.50.455三级钟鼓50.40.50.40.70.60.50.450三级三皇姑50.40.50.40.70.60.50.449三级天池73416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南天50.40.50.40.70.60.50.449三级文章庙105521023220.50.40.50.40.70.60.50.445三级龙宫洞50.40.50.40.70.60.50.449三级聚仙桥73416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万龙坊7341922220.50.40.30.30.40.40.30.535四级神话传说196821523330.90.50.80.511.10.60.663三级日本炮楼遗址73416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全神庙7341922220.50.40.30.30.40.40.30.535四级殿前古柏7331722220.50.40.30.30.40.40.30.532四级三清50.40.50.40.70.60.50.448三级三官50.40.50.40.70.60.50.449三级风景资源评价结论清凉山风景区的风景资源类型主要以山体和人文景观为主基调,自然条件较好,保护条件尚可,有一定的开发潜力,整体资源价值大于个体资源价值,经合理规划整合后,有望成为理想的风景游赏产品。
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目标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南起矿区南边界,北至矿区北边界,东至矿区环山路,西至矿区西边界,规划面积约13.65平方公里(详见表5-1与图08风景区范围图)。表5-1风景区范围边界坐标坐标点X坐标Y坐标A14219464.175501304.939A24219372.159500810.110A34218631.968499970.748A44218585.521499514.272A54217229.375499345.557A64215986.302498644.209A74214842.382498478.216A84214393.757498341.661A94213921.427499253.405A104213214.838500082.432A114211900.428500701.809A124211955.218500967.501A134212648.123501000.106A144214673.328501648.451A154214708.000501233.340A164215154.727501322.970A174215114.665501699.245A184215306.328501663.316A194215584.114501237.263A204217306.142501076.616A214218118.244501433.461A224218174.847501201.905A234218359.607501140.752风景区范围调整说明清凉山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清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2-2012)》于1992年编制,定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8.6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东起钓鱼湾,西至井陉矿区界,北自天户峪北山,南至大峪南山。2010年,矿区政府向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申请升级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时,管理清凉山风景名胜区的华脉集团公司按《矿区旅游总体规划》向省厅提供了审报资料,其中,清凉山风景区面积为13.65平方公里,本轮风景区规划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风景区面积及边界范围。外围保护地带的划定外围保护地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分位于风景名胜区东侧,边界西与风景名区东边界相接、东至贾矿西街、北至古桥街、南至环山南路,面积约7.73km2;西部分位于风景名胜区西侧,东与风景区西边界相接,北、南为风景区北、南边界西延,西侧至风景区所在山脉西侧山脚,面积约8.67km2。风景区性质以夏凉冬运为特色,峰、石、林、观相结合,集道庙文化、民俗人文景观于一山的,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健体为主要功能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目标在充分保护景观资源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突出特色,建立和完善交通、景观、游赏、基础设施等各级系统,健康地开展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健身运动等旅游活动,同时协调好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风景区建设的关系,将其建设成多功能、综合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SWOT分析1、优势(1)交通条件较好清凉山风景名胜区紧邻井陉矿区,沿石太铁路、石太高速和307国道、平涉线均可直接到达矿区,利用矿区的规划路网可直达风景区。(2)风景资源丰富风景区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异质性好。集奇山、怪石、洞龛、溶洞、红叶于一体;清凉山民间传说与庙观建筑融合的道庙文化等。(3)生态条件优越清凉山的植被覆盖率达99%。小峪的山坡和悬崖上有大面积的柏树和油松林,山体的阴坡面,坳凹之处,林灌茂密,一年四季郁郁葱葱。2、劣势(1)优质景源少,景区开发度不高目前优质景源集中在小峪、天户峪,而且各分区之间相对独立,对其它区域带动力弱。目前仅小峪开展了旅游活动,整体开发度不高。(2)历史建筑缺乏维护区域内的大部分建筑有残破现象、庭院没有整理,整体缺乏维护。(3)内部交通不通畅各分景区间缺乏必要的交通与联络。除小峪有通向景点的石砌小路外,其它基本为山间土路。(4)服务设施缺乏,服务接待能力不足风景区内没有上档次的饭店、旅店,环卫、标识、防护等设施严重缺乏,制约风景区发展。(5)风景游赏路线单一。游线组织单一且长度较短,且主要集中在小峪景区。3、机遇(1)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及文化旅游持续升温旅游业已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休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发展休闲旅游是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转型的最佳途径,也是保持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2)风景区保护开发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对其发展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同时旅游业受到河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河北省开展《全省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及资源普查调度会》,提高了政府对风景区保护开发的重视度。(3)太行山大旅游规划的带动目前正在编制或已完成的《太行山旅游发展战略纲要》、《河北省太行山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石家庄市旅游规划》等都将清凉山风景区纳入其中,将对其旅游发展有极大的带动。4、挑战(1)全省同质旅游目的地较多,客源市场竞争激烈清凉山风景区的开发主要面对来自全省、市域同类旅游目的地的挑战,尤其是太行山脉的苍岩山、天桂山等山地风景区。(2)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风景区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必须保护好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规划思路1、在严格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资源等现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旅游开发,遵照“保护与发展并举,走可持续之路”的原则来编制本次风景区总体规划。2、在规划中紧扣清凉山的资源特征,将清凉山的道庙文化与田园风光相结合,并结合凉爽的气候和平坦的山谷果园等,突显清凉山的避暑休闲度假和山村生活体验。对天户峪社区发展予以高度关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契机引导风景区内天户峪村产业的转型,使旅游经济真正成为有利于综合环境质量改善、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循环经济。3、在深入分析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设计与风景区相应的旅游产品,塑造清凉山的良好旅游形象和与周边其他以山景取胜的类似景区不同的旅游品牌。4、加强与井陉县各旅游资源的联系,形成大旅游景区,同时利用规划沿山高速与西部山区其它旅游资源加强联系,利用石太高速加强与市区的联系,加入市域范围的大旅游路线,依托发展,抢占先机,建设服务半径更为广泛的旅游区域,增强对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综合吸引力,增加外来的客源。规划总体布局在总体布局中,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以资源为依托、项目为支撑,发挥清凉山风景区的生态优势与资源优势,努力做到山林结合、文景结合,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网络,构建一个重点突出而又主次分明的旅游空间布局。根据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风景区规划以沟谷和山林为基础,结合资源分布现状、现状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对风景区的项目建设等作出安排布局,构成风景区建设发展的系统工程。整个风景区由沟谷分开为几个分景区,自然的呈带状分布,且自成系统,规划利用环山路连接各景区,形成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小峪景区集中了清凉山较为重要的景点,且有了一定的开发基础,游线组织的比较合理,且处于整个风景区较为中心的部分,由此自然的成为整个风景区的一个中心景区。天户峪景区是风景区唯一一个规划保留原有村庄的景区,且其果园采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创造了一定的品牌,对此景区的定位是休闲度假和生态采摘,服务人员较多,设置的项目也比较丰富,因此形成另一个中心景区。功能分区风景区可划分为风景游赏区、旅游服务区、居民生活区、生态保护区、经济作物种植区五个功能分区。1、风景游赏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为集中的山地游览片区,主要包括美女峰、小峪的西部山地和大峪的南山森林公园,其中美女峰以野外游憩为主题,小峪西山片区以庙观人文观光和山林游览为主题,大峪南山森林公园以生态旅游为主题,总面积约4.39平方公里。2、旅游服务区:主要是利用风景区内部的原用建设用地,建设旅游服务区,总面积约为1.12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七个部分。①原小峪村的建设用地,建设清凉山风景区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②聚落环境良好的天户峪的度假片区,配备高档的服务接待设施,开展果园采摘、户外运动等参与性休闲项目,建筑体量与色彩要求与整体环境协调融合;③利用大峪村的原村庄建设用地,建设一处乡村旅馆,体验山村劳作的度假区;④结合三官山山脚下的影视拍摄基地,建设综合体验项目、居住、餐饮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区;⑤利用苍山凹原有部分旧村建设写生基地;⑥提升现状清凉山滑雪场。3、居民生活区:利用天户峪和苍山凹的现状村庄用地进行旧村改造,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总面积约为0.35平方公里。4、生态保育区:风景区西北部的苍山凹西山和三官山西部山顶部分,总面积约为2.43平方公里。主要作用是保护清凉山的整体大环境,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张。5、发展控制区:结合现状丘陵缓坡地势和旅游项目安排,种植苹果树、柿树、山楂树等果树,发展春季赏花,秋季采摘的果林业;大面积种植油葵、玫瑰等花草,增加风景区的绿色生态产业,并为旅游项目的开展提供花田果林背景,总面积约为5.36平方公里。保护培育规划规划原则1、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育规划范围,确定保育原则。2、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实行分级保护,依据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价值和级别特征、生态敏感度分析结果以及对风景区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将风景保护的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3个等级的保护区。3、对景区内的古树、文物等进行专门保护。4、针对风景区的分区布局与管理的特点和针对不同类型风景资源的保护培育的重点,分别提出相关的规定。在对待具体的保护培育对象时,应同时执行相关规定。5、清凉山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优良,为防止急功近利,超环境容量的开发,有必要采取集法律、行政、科学技术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保育管理方法。6、保育方法应以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颁布清凉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分级保护分区区划1、一级保护区主要为清凉山风景区的西侧山区部分,包括苍山凹西部山地、美女峰、小峪西部山区和大峪南山山顶部分,该区域有水龙洞、白云观景群、石林、美女峰、三官山建筑群、南山红叶等,观赏游览价值较高,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风景区内分布最为集中,其中,石林和水龙洞两个景群属于自然景观保护区。面积为4.39平方公里。2、二级保护区风景区内紧邻一级保护区东侧的山体,有景点分布和远景开发价值,处于主要景点保护区和可适度开发区域的过渡空间段。面积为3.79平方公里。3、三级保护区其他区域,主要是风景区东部现状村庄所在区域,是开发建设的集中区域。面积为5.47平方公里。分级保护规定1、风景区的总体保护规定从风景区整体风景资源与环境保护出发,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具体如下:①严格保护风景区内的景点景物,严格保护风景区内的自然地形地貌、林草植被、水体岸线、野生动物。禁止在景物或设施赏刻划、涂污,禁止乱扔垃圾。②禁止在风景区内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③禁止在风景区内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④禁止在风景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工厂和进行房地产开发。已经违规操作的,应限期撤销。⑤禁止在风景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污染工厂。在风景区内修建缆车、索道、过境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干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必须报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其他建设行为与各类活动必须经风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办理审批手续。⑥全面治理风景区现有水土流失,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风景名胜区内道路交通、旅游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符合总体规划外,还必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减少地貌植被破坏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⑦严格控制风景区的建设用地规模。对于一级保护区,除与风景保护和与旅游相关的必需的设施外,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严格禁止破坏风景环境的各种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对于二级保护区,适当设置为风景区游览服务的配套设施,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对于三级保护区,安排适宜的旅游服务设施,区内的各项建设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关联紧密的地带须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力度,城市相关规划与设计须注意充实天际线的处理,形成景区的良好景观面。2、一级保护区保护规定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除与风景保护和与旅游相关的必需的设施外,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严格禁止破坏风景环境的各种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在美女峰等山地游览区域设置整修游步道满足游人游览需求,同时对游客量及游览行为进行严格限制;对一级保护区内现状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破坏景观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求在规划期限内拆除,并逐步实施;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机动车进入,注重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级保护区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资源及整体环境应进行长期的科学监测、分析和研究。3、二级保护区保护规定二级保护区内以恢复植被和风景建设为主,要保护和管理好有价值的风景资源。可以适当设置为风景区游览服务的配套设施,并做好详细规划,禁止破坏风景环境的其他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区内现有的违章建设制定相应改造措施或拆除计划;区内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除环保游览车和必须的管理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进入。4、三级保护区保护规定区内禁止破坏风景环境的各项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区内的各项建设应与风景环境相协调;控制村镇的布局、规模与建筑高度,对现状村庄进行适当合并迁建,并控制一定的面积;加强坑塘河溪、山林田园等生态绿廊的贯通,加强绿化,统一建筑风格,达到城景协调;区内不得安排污染环境和破坏景观的生产项目,可以安排适宜的旅游服务设施,形成旅游服务基地,但应控制其建筑高度,形成绿树掩映的景观效果。对区内现存的有污染的生产项目、破坏景观的建筑物应采取措施限期进行拆除或改造;区内的建设地段必须编制符合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规定其具体的建设用地布局并提出环境整治要求。5、外围保护地带的保护规定①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内应调整工业类型,由三类工业用地调整为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用地或为工业区配套的无污染的研发用地和办公用地。现状已建成的有污染的工业用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条件成熟时进行搬迁。②范围内建筑整体以6层(限高21米)以下为主,建筑风格应与风景区建筑相协调。③外围保护地带必须加强规划管理力度,严格控制用地性质,所有建设必须与景区景观相协调。④外围保护地带的采空区应加强绿化与植被抚育,改善景观风貌,农业区应以农耕生产为主,禁止大规模的建设活动。⑤外围保护地带内不得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工程建设与生产活动。分类保护规划1、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是风景区林木之秀的精华,是风景区价值较高的自然资源,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要求如下:①建立详细的古树名木档案,标明位置,测量树形与体量,拍照留存,并进行长期监测。注重其生长势的变化,并进行保护、复壮的专题研究,制定保护措施。②设立标牌标明其保护范围,一般以树冠外缘3米范围内为保护范围,该范围除进行保护性措施工程外,不得取土挖坑、改变原有地貌,不得增加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栽种对古树产生不利影响的植物。在游人密集区,古树保护范围内应采取措施,防止因过量游人践踏造成的土壤通气不良。③严禁在古树名木周边使用明火、排放烟气和倾倒污水污物。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严禁攀树折枝、剥损树皮,不得在古树名木上钉钉、缠绕绳索。④必要时可对古树名木设立护栏、安装防雷装置。对衰老古树名木采取复壮措施。在树龄100年以上的老树旁立石题刻,供游人欣赏。2、文物古迹保护风景区有较多的的古建筑及古迹遗址,有的经过修缮现今保持较好,有些则仅存遗址遗迹,但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应予保护,并可适时修复,作为游览观光之用。其保护规定如下:①将保护价值较高的白云观建筑组群和三官山建筑组群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进行保护。其它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可列为历史建筑进行保护。②确定级别后,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相应的保护范围和外围控制地带,建立标志,按照规划要求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所有建设活动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的要求。③对文物古迹的任何改动都要按法定程序报请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报风景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拆除、改动、复建文物建筑。对于侵占文物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应无条件予以退还。④文物建筑的修复,修缮和日常维护必须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对于修复,修缮必须要有详细的规划设计,并在文物专家指导下进行。⑤严格控制文物古迹及周边各类标志、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避免对文物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旅游度假设施须远离文物古迹,保证文物古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⑥落实消防措施、杜绝安全隐患。文物建筑要配备灭火设备,严格控制电器设备的使用,严禁乱拉电线,防止线路老化、损伤,在非指定宗教活动场所禁止明火,禁止鸣放鞭炮,安装避雷设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破坏景点景观,电力通讯线必须入地。⑦对于在寺观场所等文保单位内从事宗教活动的应严格加强管理,宗教活动应遵循文物保护原则,不得破坏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⑧文物部门应会同风景园林、规划建设部门对风景区内寺庙保护、修缮和建设编制详细规划,各寺庙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3、山景(地形地貌)保护①保护各种山体类型的自然形态,不得随意开采、凿刻、涂抹。坡度25度以上禁止开垦,实施退耕还林,禁止开山采石。②对其周围的植被实施保育措施,防止因水土流失而引起的山石崩塌。③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区域进行特别保护,增设护栏、基础支撑、隔离带或派专人定期监管,防止自然山体遭到进一步的破坏。④山景附近的建设项目不得破坏原有的视觉景观效果,尽量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协调统一。4、植被生态保护①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破坏山林及植被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提倡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②有效的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增加科研投入,遵循森林动植物的自然演替规律,采用科学的、适合当地情况的方法进行森林的保护和培育,创造一个多功能、复合型的森林动植物体系,形成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③适地适树,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增加果木林,营造风景林与经济林相结合的风景经济林体系。④对古树名木采取逐株综合保护措施,防虫去病,提高古树名木生长力,增延寿命。⑤严禁非科研性的采集化石、地质标本和动植物标本的行为。⑥对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通过再造林方式重新恢复自然景观,使其与原有生态环境重新融为一体。⑦加大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力度,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为主,所选取的天敌,以本地区或附近地区具有的种类为主,需引进外地天敌的必须本地实验后方可使用。对化学防治要严格加以控制。景区切实做好有关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预防、发现灾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疫情扩大。⑧逐步开展林相改造,采取科学的植被抚育措施,部分地段可进行适当的砍伐,以促进植物的抗病、抗灾能力。⑨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繁殖场所,保护原生的各种自然群落和自然植被类型。综合管理1、建立健全植树绿化、封山育林、护林防火和防治病虫害的规章制度,按照植被规划要求进行抚育管理。2、确定保护和保育的等级,严格按照等级进行操作,不破坏原有的地表生态结构,保持其协调畅通。3、在风景区区域内应维护自然风貌,严禁开山采石、砍伐林木、开垦农田。除按规划统一设置的游览设施外,不得新建与游览无关或者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旅游设施。4、建立开发审批制度,完善审批手续。凡在风景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都必须先到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风景区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方能立项。
核心景区规划核心景区范围划定主要为清凉山风景区的中部和西南部山地,包括美女峰、水龙洞、石林、白云观古建筑群、南部的山顶红叶及三官山道观建筑等景群,面积为4.65平方公里。该区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风景区内分布最为集中,观赏游览价值较高(详见表8-1与图09核心景区范围图)。表8-1核心景区范围边界坐标坐标点X坐标Y坐标B14217203.618499262.720B24216121.122498737.215B34214842.382498478.216B44214393.757498341.661B54213915.282499259.041B64213769.994499954.211B74213095.227500181.345B84213300.053500667.051B94213796.684500274.385B104213929.124500764.093B114214502.261500939.646B124213966.447500054.588B134214649.633499215.562B144214604.815498797.092B154215034.349498531.384B164215414.423499084.397B174215890.023500525.833B184216319.202500070.087B194216457.202500016.780B204216027.274499486.973B214215841.404498912.746B224216605.762499185.104B234216927.090499304.453B244217353.949499904.666B254217873.370499833.442B264218006.448500436.863B274218219.366500835.924B284218717.414500746.023B294218764.441501116.802B304219098.704501216.706B314219453.164501312.066B324219227.316500772.661B334218882.775500081.206B344218643.865499679.836B354218087.481499405.846核心景区保护对象1、美女峰:主要保护对象为整个山峰的轮廓线等。2、石林: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域内的山石及周边环境,包括石牛倒挂、一柱擎天、石猴、石龟等山石。3、水龙洞:主要保护对象为溶洞整体,包括内部的各个景点及其所处的环境,包括光环境、通风、湿度等。4、白云观:主要保护对象为白云观建筑群的组成建筑及建筑所在的山体和周边植被环境,包括穿心殿、功德殿、昊天宝殿、钟鼓楼等建筑,以及其在悬崖山的三个阶梯式分布的布局环境等。5、山顶红叶:主要保护对象为整个山体及其植被环境,包括黄栌灌丛、松柏和荆条等。6、三官山道观:主要保护对象为道观的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包括水塘和古柏等。核心景区规划措施1、美女峰规划措施严禁开山、炸山,游憩活动以赏游为主,且应严格规范游览行为,杜绝一切有可能污染环境的举动。本区内少量的接待设施一律采取不破坏生态、具有可逆性的木屋形式,从而与环境景观风貌相协调。2、石林规划措施严禁开山、炸山,严格规范游览行为,杜绝一切有可能污染环境的举动,此区域除游步道外,不得有其他建设。3、水龙洞规划措施严格控制日游客容量,严格控制溶洞内的湿度、光照和通风环境等影响钟乳石风化速度的因素,严格控制溶洞上方山地的建设开发,在一定的条件下加大溶洞内部未开发部分的开发力度。4、白云观规划措施此区域应当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利用,对现状破败的古建筑进行及时适当整修,保护古建筑,延续发扬清凉山的道庙文化。5、山顶红叶规划措施作为生态景点,任何建设内容都应经过严格审批后方可实施,且建筑风格和体量应该与自然环境一致,以保护景观风貌。区内的森林植被应严格保护,本区内林地不得作为经济林和其它具有生产功能的林地使用,风景区管理部门也应当对此严格监控。6、三官山道观规划措施此应当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利用,此区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7、其他措施除去对资源本体的保护之外,在核心景区内,对一切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以及与核心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各项现有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提出搬迁、拆除或改作他用的处理方案。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落实核心景区的保护责任。风景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核心景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制。此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核心景区保护工作的监督。风景游赏规划规划原则1、突出清凉山风景区的风景特点,突出山林风光、自然生态的游憩特色。2、以山地景观为自然观光主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等项目,丰富游览内容。3、深度挖掘风景区范围内的道庙及民俗文化资源,注入现代旅游体验的内涵,复兴延续清凉山的文脉,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风景区鲜明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特色。4、游赏项目的开发,应以维护可持续发展条件为前提,确保环境质量和风景资源不被破坏,风景区内一切游览项目的开发以及相关建设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批。景区划分参考上一轮总体规划的景区划分情况,综合考虑风景区的现状,规划在清凉山风景区中划定八个分景区,分别为小峪景区、天户峪景区、大峪景区、三官山景区、苍山凹景区、南山森林公园景区、滑雪场景区和生态保育区。各景区对应不同的游览主题和序列,展现清凉山不同区域的景观风貌,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游赏体验。景区划分的内容和特色详见下表8-1:表8-1景区规划一览表景区名称主题特色主要景点主要建设项目主要游览设施小峪景区综合山地建筑组群,北方石林,溶洞景观为一体的,山、洞、林、水、庙相结合的山地览胜区域,清凉山风景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水龙洞、石林、红叶长廊、情人园、翡翠长廊、白云观建筑群、油菜花田、垂钓园等古建筑修缮、游步道、清凉神庙、疗养会所、许愿林、心相印锁链、休憩亭、同心石综合接待中心、酒店、农家乐等等悬崖护栏、管理中心、花田、服务点、游路、指示牌等天户峪景区高端的生态休闲度假与户外拓展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度假区域;展现井陉山区本土风貌的特色新村住区。果园采摘、避暑度假别墅聚落和休闲酒店、特色餐饮、开展崖壁攀岩、户外拓展项目等主题度假村、休闲spa、特色餐饮、果园采摘、攀岩、高空抓杠、逃生墙、荡木桥等观景塔、情侣木屋、游人服务中心、休闲酒店、岩壁及户外拓展项目各类活动设施等大峪景区利用现有山村建筑,结合周边环境的营造,塑造山村旅游慢生活的体验区域。桃花林、山地建筑群、梯田等农家餐饮、乡村旅馆、打猎场、射箭场等管理中心、服务点、射箭场、猎物养殖场、农家餐馆、游步道、观景廊等三官山景区参观影视拍摄基地,登山寻道三清殿与三官殿、影视基地、真人CS营地修缮古建筑、搭建影视基地山腰古建筑和山脚影视基地苍山凹景区田园风光主题的特色旅游区。花田、婚纱摄影基地婚纱摄影基地花田南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展秋季野游观赏和生态休闲活动的森林公园休闲区域。丛林、景廊、景亭等廊桥、绳桥、游步道等小型休憩设施、栈道、景桥等滑雪场景区开展冰雪活动的冬季健身运动区。滑雪场、溜冰场等滑雪、滑冰、雪雕展览等管理中心,运动设施等生态保育区————————1、小峪景区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较为集中的小峪村西侧的山地、美女峰和小峪旧村,总面积2.11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的主题是融合山地建筑组群、北方石林、溶洞景观为一体的,山、洞、林、水、庙相结合的山地览胜区域,规划景区分为三大游览区,即小峪西山游览区、美女峰游览区和综合旅游服务区。②小峪西山游览区小峪西山总面积约为1.36平方公里,做为整个风景区已经旅游开发的部分,强化其庙观人文观光和山地览胜的主题,游赏规划的主要措施是:修复山地建筑,强化道庙文化;提升接待设施,增添游览项目。着重对白云观建筑组群修缮,原样修复,控制建材、色彩等;修复风景建筑,或重建与环境协调的风景建筑;在现状破败的清凉山庄用地处建设寺庙,发扬清凉山的道庙文化。提升景区服务中心的接待水平,包括售票,餐饮、住宿等方面,在景区入口处建设一处以休疗养为主的的旅游接待区,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4.13公顷,提高景区服务档次,容积率控制在0.4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另外,为碧玉泉、珍珠泉提供水源,恢复其观赏功能;增加游览途中的休憩设施,建筑风格避免城市化和体量过大,高度不超过6米;增加山路陡峭处和悬崖边上的护栏等安全防护措施;继续开发水龙洞,提升水龙洞的游览安全性,对灯光和供氧通风设备进行管理;规范停车,在景区入口设置生态停车场。③美女峰游览区美女峰是一个展现美女横卧轮廓的山体组群,以野外游憩为主题,面积约为0.38平方公里。绿树成荫,山体破坏较少,适于野外徒步,沿途设置小体量的休憩点;多增加大面积同种春、夏季花木种植,形成大面积的壮观花海,如榆叶梅、黄刺玫等;情人园区设置专门可以记录心情的片区,设置许愿林、情人锁链等景点,增加对情侣游客的吸引力,是开展野外游憩活动,提供情侣游赏纪念场所。美女峰成名于整体山石风貌的远观,禁止开山炸山。④综合服务区利用原小峪村的建设用地,建设清凉山风景区的综合服务区,面积约为0.37平方公里,主要服务功能有住宿、餐饮、宣传咨询及各项休闲活动场所,内部设置满足不同层次游人需要的餐饮、住宿、服务接待及游憩项目,是整个风景区最主要的咨询、展示以及提供各类服务基地。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利用小峪村原有建设用地建设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4.24公顷以内,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下,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设置垂钓区域,利用现有梯田,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和桃花等植物,打造富有山地田园风光的农家乐餐饮住宿区。2、天户峪景区包括天户峪村及周边山地,总面积1.74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主题是高端的生态休闲度假与户外拓展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山地度假区域。同时,规划建设尺度宜人、环境幽美,展现井陉山区本土风貌的特色新村住区。规划景区分为4大游览区,即山居风情区、休闲度假区、生态采摘区和户外运动区。②山居风情区天户峪村农居提升改造区以农居生活环境提升为目的,原址集中布局改造,总建设用地控制在13.55公顷,建筑高度不高于12米、容积率控制在1以下,色彩以灰、白为主色调。③休闲度假区其余旧村用地建设为休闲度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5.94公顷以下,建设生态酒店、休闲疗养会所、小型酒吧街等服务和娱乐设施,打造高端的服务接待场所,建筑一层为主,局部2-3层,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下,体量与色彩与整体环境协调融合;在北部山上建设观景塔,安置林间木屋等,丰富景区游览活动。④生态采摘区以现有的苹果园、柿子林、山楂园和梨园等为基础,推广苹果、梨、山楂、柿子、桃子、李子等多种水果采摘项目,部分农田可增加瓜果蔬菜种植,发展生态餐饮业。=5\*GB3⑤户外运动区利用采石场及周边建设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等户外素质拓展运动基地,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47公顷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下,建筑形式应结合拓展训练要求设计。=6\*GB3⑥陵墓对景区内现状的2.93公顷陵墓予以保留,不允许再增加殡葬设施用地。3、大峪景区包括大峪村及周边山地,面积约为1.13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的主题是利用现有山村建筑,结合周边环境的营造,塑造山村旅游慢生活体验区。此景区分为两大游览区,即山居体验区和山地游览区。②山居体验区对现有可改造农家建筑进行内部修缮,或另建山地建筑供人住宿,建设面积不超过2.70公顷,容积率控制在0.4以下,选择当地石材、砖瓦、木材等构筑;建设旅游服务点及劳作体验园地;发展山区特色美食餐饮,留一定的山野地来养殖所需食材;部分用来安排射箭打猎活动。③山地游览区对山顶的几个龛洞加以利用,安放神话传说石雕,绘制佛像和清凉山传说的石刻等,宣扬清凉山的民间文化和道庙文化。④陵墓对景区内现状的0.3公顷陵墓予以保留,不允许再增加殡葬设施用地。4、三官山景区此景区包括三官山、麒麟山等,总面积约1.79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的主题是宣扬三官山道教文化及影视基地主题旅游。②三官山道教文化游览区此景区包括三官山、麒麟山,山势挺拔俊美,山腰的三清殿和三官殿是主要的人文景点,山上植被独特。修复山上的建筑,恢复部分与民间传说相关的景点,增加山地游览的丰富度。③影视基地主题游览区利用山下废弃的传统民居和周边较为缓和的山林地建设以山区抗战为主要题材的影视拍摄基地,周边结合建设酒店和美食街等服务配套设施,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总建设用地不超过5.28公顷。④陵墓对景区内现状的6.19公顷陵墓予以保留,不允许再增加殡葬设施用地。5、苍山凹景区现状苍山凹村及周边山地,农田和林地构成此地的大地肌理,总面积约为1.57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的主题是农林田园为主的田园风光游赏区。②规划控制大面积种植花田和果林,塑造田园风光。利用现状建设用地进行旧村改造和建设精油花露生产试验基地、鲜花饼花样美食基地和艺术博物馆等旅游服务设施。旧村改造用地面积控制在1.75公顷以下,容积率控制在1以下,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旅游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控制在1.38公顷以下,容积率控制在0.6以下,建筑以一层为主,局部二、三层。改造现状北侧养殖场为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0.82公顷以下。按大地肌理种植大面积的荞麦、油葵、油菜,建设药用植物园、玫瑰园,形成特色产品开发产业链,如进行精油提炼和花饼制作等。绕农田和苹果林以及村庄附近种植桃树,形成桃林掩映,民居隐隐,花田芬芳的田园风光。增加林地野营等项目丰富此地的游览内容。6、南山森林公园景区大峪南山的西部区域植被非常茂盛,规划为南山森林公园景区,总面积约为2.41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的主题是生态旅游,是开展秋季野游观赏和生态休闲活动的森林公园休闲区域。②规划控制整个景区封山育林,对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只在山路边上设置木、石建材的小型休憩点;建设林间野游观光游路,山路要求尺度控制在1-2米,注重安全防护,注重路面的自然性,少用切割平整的石块,部分可建设区段加建廊桥,形成特色景点;建设绳桥,即增加游览的趣味性又不过多的破坏生态环境。7、滑雪场景区主要是清凉山滑雪场,总面积约0.47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景区的主题是开展冰雪活动的冬季健身运动区。②规划控制此区域侧重于旅游服务的提升和冰雪项目的拓展,对滑雪场服务区升级改造,提升服务水平,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79公顷以下。定期维护运动设施;增加更多娱乐活动,如滑雪表演、比赛等;丰富滑雪场运动项目,可按游客的小、中、青、老年龄分层设置游玩项目;设置雪雕观赏区,增加游览性;增加冰道,拓展滑冰系列项目。8、生态保育区风景区南北两端的西侧山体,面积约2.43平方公里。①景区主题此区主要是保护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限制建设活动的扩张。②规划控制本区域内禁止建设活动和景点开发,也不安排游览活动。游赏活动分类游赏项目在开发上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安排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内容。应与周围景色相协调,与景区发展目标相一致;考虑环境的承载力,风景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与地方文化习俗、道德规范相符。设置因地制宜的而又别具特色的游憩项目,以有效地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拉动消费,并合理调节旅游节奏,克服旅游季节性差异,提高景区知名度。野外游憩类项目:登山健行、户外野餐、徒步野游、垂钓、户外烧烤、野外生存、丛林探险、定向越野等。审美欣赏类项目:摄影采风、史迹览胜、写生、山林观光、花果欣赏、花田观赏、田园采风、溶洞观光等。科技教育类项目: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溶洞探险等。娱乐休闲类项目:滑雪、滑冰、射箭运动、打猎、户外拓展、荡木桥、高空抓杠、逃生墙、攀岩等。休养保健类项目:避暑度假、现代减压美容SPA、疗养会所、森林浴等。其他类项目:果园采摘、特色餐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视自动校时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牛仔布拔染印花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杭竹青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支架节能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左挡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咖啡豆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冷轧钢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驱动变压器高频电感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金属折叠滤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醋酸甲地孕酮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无菌技术操作-PPT课件
- 公司办公室5S管理规定(实用含图片)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 JTT888-2020公共汽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_(高清-最新)
- 某天然气公司场站设备管理制度
- 临时码头施工方案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
-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优秀课件
- 税务师事务所收费标准
- 电力工程施工单位如何提升管理办法
- 商场撤场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