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类中药课件_第1页
全草类中药课件_第2页
全草类中药课件_第3页
全草类中药课件_第4页
全草类中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草类中药课件第1页/共47页槲寄生(HerbVisci)【来源】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采收】冬季采收。第2页/共47页【性状】

槲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3~10mm,节部膨大,粗为1.5cm,有紫黑色环纹,常2~5叉状分枝,易由节处断落,节间长2~9,,表面黄绿色、黄棕色或金黄色,有不规则纵斜皱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先端钝圆,基部稧形,全缘,表面金黄色至黄绿色,多横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有时存在,球形,皱缩。本品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较疏松,形成层不明显,木部色较浅,有放射状纹理,射线类白色。髓小,粗茎的髓往往偏向一边。无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第3页/共47页【显微】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外被黄绿色厚角质层。②皮层:较宽10~30列细胞。③中柱鞘:为纤维群,老茎有石细胞。④韧皮部:窄,有裂隙。⑤形成层:不明显。⑥木质部:射线中散有显微,导管周围纤维较多,有时有异型细胞。⑦髓部:明显,偏向一侧,含簇晶,少量的方晶。粉末:①表皮细胞②纤维束③异形细胞④簇晶⑤石细胞。【成分】槲皮素,黄槲寄生苷等黄酮化合物。第4页/共47页桑寄生(HerbTaxilli)【来源】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槲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采收】冬季采收。第5页/共47页【性状】桑寄生茎枝呈圆柱形,长,直径2~15mm,表面灰褐色或红褐色,具有分枝,枝痕或叶痕,并有细纵纹及多数细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时可见棕褐色茸毛。叶片多卷缩,具叶柄,叶片展开后卵原形或椭圆形,全缘,长3~8cm,,宽2~5cm,表面黄褐色,革质,幼叶被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茎坚硬,木质,断面不整齐,皮部薄,红棕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色较浅,射线明显,并可见年轮,中央有小形的髓,暗棕色,无臭,味淡微涩。第6页/共47页【显微】横切面:①木栓层。(有时有表皮层)。含棕色物②皮层:窄。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散有石细胞,石细胞壁三面增厚,内含方晶或簇晶。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及纤维束断续环列。④韧皮部:很窄。⑤形成层:不明显。⑥木质部:占大部分,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射线宽1~4列细胞,有的含有石细胞,内含方晶。⑦髓:细胞壁厚,纹孔明显,石细胞成群散在,含方晶。粉末:①石细胞②纤维成束③导管④星状毛第7页/共47页麻黄(HerbaEphedrae)

[来源]

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及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的干燥草质茎。[产地]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省区。[采收]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第8页/共47页[性状]草麻黄:①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②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③节明显,节间长2-6cm。④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⑤体轻,质脆,易折断。⑥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⑦气微香,味涩,微苦。

第9页/共47页

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直径少分枝,直径1-2mm较多分枝,直径1-1.5mm多分枝,直径1.5-3mm纵棱线18-20条13-14条18-28条表面略粗糙无粗糙感粗糙节间长2-6cm1-3cm2-6cm鳞叶长3-4mm1-2mm2-3mm鳞叶分裂情况裂片2(稀3)尖端反曲,基部连合成筒状。裂片2(稀3)尖端不反曲,上部约1/4分离,呈短三角形。裂片3(稀2)尖端尖,上部1/3分离。几种麻黄的比较第10页/共47页第11页/共47页[显微]草黄麻显微横切面:类圆形而稍扁,边缘有棱线而呈波状凸凹。①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厚,被较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式气孔,保卫细胞壁木化。②下皮纤维:位于棱线处,非木化,壁厚。③皮层:似叶内组织,有叶绿体,纤维散在。④韧维管束:幼枝外韧维管束8-10个。老枝产生束间形成层,但外侧为薄壁细胞。⑤韧皮部:狭小,其外有新月形纤维束。⑥形成层:类圆形。⑦木质部:连接成环,呈三角形,细胞木化。⑧髓:薄壁细胞常含棕红色块状物,可见少数环髓纤维。

第12页/共47页木贼麻横切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类圆形。无环髓纤维。中麻黄横切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散在。第13页/共47页粉末:棕色或绿色①表皮细胞:碎片甚多,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状。②角质层:极厚,呈脊状突起,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③纤维;多而壁厚,胞腔小或不明显,附众多砂晶和方晶。④髓部薄壁细胞:含红棕色或棕色物;有的木化。⑤棕色块状物:较多。①气孔②角质层③纤维⑤棕色第14页/共47页[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其中以L-麻黄碱和D-伪麻黄碱为主木贼麻黄>草麻黄>中麻黄(1.02-3.33%)(1.315%)(0.25-0.89%)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的髓部,节部约为节间的1/2-1/3,但伪麻黄碱含量较高。L-麻黄碱D-伪麻黄碱第15页/共47页[理化]

①荧光: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皮部亮白色荧光,髓部亮棕色荧光。③粉末微量升华,可见细微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第16页/共47页⑥TCL检查麻黄碱第17页/共47页[附注]①同属丽江麻黄E.likiangensisFlorin.的草质茎在云南、贵州、四川作麻黄用。药材呈细长圆柱形,直径1-3mm,表面绿色至黄绿色,具明显的纵沟纹,节间长1.5~6cm,膜质鞘状叶长1.5~3mm,先端2裂,锐三角形。含麻黄碱一般不低于0.6%。②麻黄根为草麻黄和中麻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成分为麻黄考宁和麻黄新碱。主要作用是降压作用。第18页/共47页金钱草(HerbaLysimachiae)

[来源]为报春花科(primulaceae)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产地]主产于四川省,长江流域及山西、陕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采收]夏秋二季采收,去杂质,晒干。第19页/共47页[性状]干燥品为干燥皱缩的全草,常缠结成团。①茎棕色或暗棕色,表面具纵皱纹,扭曲。②叶对生,全缘,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一条背面突起。叶柄比叶片略长或等长,叶片用水浸后透视可见黑色或棕褐色条纹。③花柄长与叶端平齐,单生于叶腋,花黄色,蒴果球形。④质易碎。⑤气微,味淡。第20页/共47页第21页/共47页[显微]茎根切面①表皮: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可见单细胞头和单细胞柄的腺毛,偶有柄为2个细胞,腺头细胞内含有淡黄色物质。②皮层:宽广,约占切面半径的2/3,细胞中含红棕色分泌物,外层有厚角细胞1~2列;有离生性分泌道,由5~10个分泌细胞成环,其内可见红棕色球状或块状物质;内皮层明显。③中柱鞘:中柱鞘纤维1~2列成环,有时呈断续状。④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⑤木质部:由导管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2~5个径向排列。⑥髓:长圆形,有时呈空洞状。

第22页/共47页[成分]含酸性成分,甾酸,黄酮类等。

[附注]1.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congestifloraHemsl四川名“风寒草”。花腋生,多朵聚生于枝端,成密集状,茎、叶均被白毛,叶片主侧脉均明显,叶片具红色或黑色颗粒状腺点。第23页/共47页2.广金钱草:Desmadiumstyroccifolum(osb)Merr.的干燥茎叶,豆科植物。羽状复叶,小叶1~3片,圆形或矩圆形,全缐,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具白色绒毛,托叶1对,花蝶形,荚果。第24页/共47页3.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hemsleyanaMaxim.在上海一带混入过路黄中供药用。二者区别为:点腺过路黄全体被短毛,枝端延伸成细长鞭状,叶柄长为叶片的1/2以下,具淡黄色或橘红色颗粒状的腺点,过路黄为条形或长圆形的斑纹。第25页/共47页4.巴东过路黄L.patungensisHand-Mass.与聚花过路黄相似,惟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具透明或带淡红色短线状的条纹。5.江西金钱草(又名小金钱草)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orcotylesibthorfiades的干燥全草,单叶互生,圆形或肾形,缘齿不整齐,5-7浅裂。单伞花序腋生,叶柄无鞘,有膜质托叶,有花10-15朵。双悬果近球形,长1-1.5mm。分果侧面扁平,无毛,光滑或有多数小斑点,背棱和中棱显著。第26页/共47页6.积雪草(又名崩大碗,落得打)为伞形科积雪草Centellaasiatica(L.)Urban的干燥全草,单叶互生,肾形成近球形,缘齿整齐,边缘有宽钝齿,无毛或疏生柔毛,具掌状脉,叶柄长5~15cm。(叶柄)茎部鞘状,无托叶,单伞花序单生成2-3个腋生,(花序)每个有花3~6朵,总花梗长2~8mm,总苞片2,卵形,花梗较短。双悬果半球形,长2~2.5mm,主棱和次棱明显,主棱间有隆起的网纹相连。第27页/共47页7.连钱草:又名江苏金钱草,在江苏,浙江一带习用。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dongituba(Nakai)Kapr的干燥全草,茎四方,叶对生,节上有不定根。边缘具圆齿,轮伞花序腋生,花冠2唇形,搓之有香气,含挥发油。8.破铜钱为伞形科H.sibthorpioidesLam.var.batrachum(Hance)Hand-Mazz的干燥全草。叶片3-5裂,深达基部,侧裂片一般仅达基部1/3,裂片均呈楔形。第28页/共47页广蒮香(HerbaPogostemonis)

[来源]为唇形科(Labiate)植物广蒮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按产地可分为石牌广蒮香和海南广蒮香。[产地]主产于广东的石牌,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有栽培。[采收]夏秋枝叶茂盛时采收,日晒夜闷,反复至干。第29页/共47页[性状]①全长约30~60cm,多分枝。②嫩茎略呈方柱形,枝条稍曲折,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老茎近圆柱形,直径1~1.3cm,被灰褐色栓皮。质地坚实,不易折断。③叶对生,下部常脱落。叶片皱缩成团,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尖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两面均被茸毛,叶柄细,长2~5cm。④香气特异,味微苦。第30页/共47页石牌广蒮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节间较短,3~7cm。叶痕较大而突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成类圆形,叶片较小面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海南广蒮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节间较长5~13cm,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才有柱皮,皱缩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第31页/共47页[显微]茎横切面:①表皮:细胞1列,排列不整齐,具非腺毛,由1-5个细胞组成,腺毛单细胞头,柄短,1-2个细胞。②木栓层:3-5列木栓化细胞。③皮层:外侧有厚角组织,由4-10列细胞组成,内层为薄壁细胞,有大型细胞间隙,内有间隙腺毛,单头单柄。④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⑤维管束: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组成,均木化。⑥髓:薄壁细胞微木化,含草酸钙针晶及片晶,稀有淀粉粒。第32页/共47页粉末:黄褐色。①气孔:直轴式②非腺毛:1~6细胞,壁具刺状突起。③腺鳞:由8个细胞组成。④间隙腺毛:含黄色或黄绿色挥发油。(绵马贯众:含棕色分泌物)⑤腺毛:头部2细胞,基部1~3细胞,甚短。⑥草酸钙针晶:细小,散于叶肉组织中。第33页/共47页[成分]全体含挥发油。油中含有百秋里醇及具抗真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广藿香酮,广藿香酮以石牌广藿香含量较高。[理化]提取挥发油(水蒸汽蒸馏法),进行以下试验:(1)挥发油1滴+氯仿0.5ml含5%溴的CHCl3液数滴石牌广蒮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蒮香:先褪色,继显紫色。(2)挥发油0.5ml+苯5ml+0.5%Cu(AC)2溶液1ml,混合静置分取苯层。苯层溶液点于载玻片上,待苯挥发,显微镜观察,石牌广蒮香:众多灰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蒮香:少量灰兰色针晶和绿色无定形物。(3)TCL检查广蒮香酮。

第34页/共47页[附注]藿香(HerbaAgastachis)[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Fisch.etMay)O.Ktee的干燥地上部分。第35页/共47页[性状]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长30-90cm,直径0.3-1cm,表面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叶片较薄,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卵形。两面绿色,边缘有钝锯齿。有时枝端尚留花序,宿萼筒状。内藏4枚小坚果。气香特异,味淡微凉。第36页/共47页薄荷(HerbaMenthae)

[来源]

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江苏的太仓及浙江、湖南等省。江苏为薄荷的主产区。[采收]夏秋两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3轮时,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第37页/共47页[性状]

①茎方形,表面黄棕色或紫色,有节和对生分枝。②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中空。③叶对生,多卷缩或破碎。表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有时可见腋生的花序,残留花萼钟形,先端5齿裂。④气芳香特异,味辛凉。第38页/共47页[显微]茎横切面,呈四方形。①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非腺毛。②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四角处有厚角细胞。③内皮层:明显,中柱鞘纤维微木化。④韧皮部:细胞较小,呈狭环状。⑤形成层:成环状。⑥木质部:在四棱外发达,导管圆形,木纤维多角形。⑦髓部:薄壁细胞大型,中间常有空隙,薄壁细胞中常含陈皮苷结晶。

第39页/共47页2.叶横切面①表皮:上表皮细胞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均扁平,具气孔,表皮有腺鳞,腺头为多细胞,腺柄为单细胞;具多细胞非腺毛和单细胞头的腺毛。②叶肉:栅栏组织为1列薄壁细胞,(少有2列),海绵组织为4-5列不规则薄壁细胞。③叶脉: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常2-4个排列成行,韧皮部较小,细胞多角形,主脉上下表皮下有若干列厚角组织。④薄壁细胞和少数导管内有簇针状陈皮式结晶。第40页/共47页3.叶粉末,绿色①表皮细胞:壁薄,呈微波状,下表皮细胞有众多直轴式气孔。②腺鳞:腺头呈扁圆球形,由8个分泌细胞排列成辐射状,腺头外周有角质层,与分泌细胞的间隙处贮有浅黄色油质,腺柄单细胞,极短,四周表皮细胞作辐射状排列。③腺毛:为单细胞头,单细胞柄。④非腺毛:由2-8个细胞组成,常弯曲,壁厚,有疣状突起。

第41页/共47页[成分]

主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L-薄荷醇(L-menthol),L-薄荷酮(L-menthone)。[理化]

2.TLC检查薄荷脑。第42页/共47页项目薄荷荆芥益母草苏梗相同点茎四方,有棱和节,叶对生,断面中部有髓有表皮,皮层有厚角组织,有中柱鞘纤维,韧皮部狭窄,有木质部和髓部;粉末特征有腺鳞、腺毛、非腺毛(具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