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1.原始农业生产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于是人民开始A.聚族定居B.建立国家C.冶炼青铜D.创造文字2.《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4.《战国策》记载,“昔(春秋时)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这表明当时A.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B.周天子的政治地位明显降低C.富国强兵成为诸侯国的追求D.齐桓公通过变法成就了霸业5.老子告诫统治者应该俭约谦下,不高居人民群众之上。他极力反对统治者奢侈无度,纵欲横行,并告诫统治者要清净寡欲,对人民的压榨要有度,不然会适得其反。据此可知,老子A.发展了早期民本思想B.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C.极力反对韩非的主张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6.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并确定“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玉玺上的文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此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包括①皇帝至高无上②皇帝掌控中央③人治色彩浓厚④中央控制地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是政治制度的主导;而从秦汉开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导中国政治进程近两千年。这一转变反映出A.国家治理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B.家国同构的模式退出历史舞台C.最高权力流转方式的重大转变D.地方的自治权力呈现扩大趋势8.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说:“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对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其根本目的是A.阐述人的情绪变化与四季更替的关系B.说明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C.为“君权神授”学说提供理论上的根据D.指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路径9.西汉时期社会矛盾日趋复杂,于内,封建剥削阶级内部的矛盾凸显,天子的地位逐渐衰落,礼制崩坏,诸侯开始互相竞争,到景帝时已出现吴、楚七国之乱;于外,少数民族的力量不断壮大,威胁着汉王朝的统治。这表明A.汉初治国思想遭遇瓶颈B.七国之乱呼唤推恩令出笼C.罢黜百家思想受到抵制D.皇族血缘纽带的日益松弛10.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其实质是A.提高自身的素质B.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11.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时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①民族矛盾尖锐②阶级矛盾尖锐③农民起义不断④孝文帝倾慕汉族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开元年间,唐玄宗改贞观十道为十五道,每道设立一名固定的监察官员—采访处置使。玄宗后期,在设置节度使的道内出现了集节度使与采访使于一身的现象。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B.促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3.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雏形”主要指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以贤良方正为标准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4.以下选拔官员的方式,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主要选官依据搭配顺序正确的是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诗歌创作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据此可知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证史B.唐诗风格各异类型众多C.唐诗真实再现社会全景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17.唐代书法在风格上兼容南北,达到一个新高度。其中,由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的欧体、颜体和柳体等书法字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他们自创一格的“书法字体”属于A.小纂B.隶书C.楷书D.草书18.御史和谏官是中国古代检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职责主要是监察百官,谏官职责主要是匡正国君得失。宋代台谏合一,将原本宰相所举荐的谏官变为皇帝亲擢,这种转变使得A.中央集权削弱B.君主专制加强C.增大御史权力D.扩大宰相权力19.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实行①农田水利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均输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21.公元13世纪末,马可·波罗提到中国和波斯地区的蒙古人最初不与他族混居,但后来发生变化:“真正鞑靼(蒙古)之生活及风习,然今日则甚衰微。盖其居留契丹者染有偶像之积习,自弃其信仰。而居留东方者则采用回教徒之风习也”。这说明A.蒙古人强迫被征服的人民改变信仰B.蒙古民族的文化特征正在逐渐消失C.蒙古人自身吸收其他地区文化传统D.“色目人”正与其他民族发生融合22.两宋市舶条法规定,市舶司要对所有货物(外国贡物除外)先进行抽解,即从舶商货物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的税收。未经抽解,舶商不能私取货物。经过抽解后,政府还会强制购买部分或全部的货物,此举称为“博买”。这一制度A.规范了贸易市场秩序B.打破了抑商政策C.促进了海外贸易发展D.增加了财政收入23.北宋张载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文天祥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人的思想抱负源于A.科举制度对宋代文士的影响B.理学对理想人格的塑造C.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使命D.士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24.宋真宗推广雕版印书,只“计工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国子监印本书价低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现象A.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B.表明专制统治对文化发展的束缚C.说明民众不再使用手抄书籍D.印证宋朝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25.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26.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国家发生了激烈冲突27.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28.清朝中期,政府通过将军直辖、设置盟旗、土司制度、派驻大臣等方式稳定了边疆局势,同时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专门处理蒙藏等民族事务。这些做法体现出A.行省制度弊端显露B.国家治理因地制宜C.地方财政面临困境D.专制集权高度强化29.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来中国传教后,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利玛窦规矩”,即应遵守中国法度、传播西学服务于朝廷、用儒家经典诠释天主教义等。这些“规矩”A.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B.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C.扩大了中西文明差距D.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30.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等字样。这表明A.中国主权的丧失B.天朝体制受到冲击C.中西方地位平等D.英国凌驾于清廷之上31.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D.学习西方技术32.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B.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C.《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黄海海战33.下表为京师大学堂翻译购买的教科书统计表。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革命思想深入发展C.向西方学习深化到政治制度层面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34.下图漫画《经过盟军的努力,龙被征服了》,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5.下表阅读上表可知,民国初年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36.下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A.甲午战争的影响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37.1927年,我国第一台国产缝纫机在上海协昌缝纫机厂诞生。起名“红狮牌”:1940年。改名为“金狮牌”:1946年又更名为“无敌牌”。取“打败天下无敌手之意。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革命与生产实现高度融合B.民族危机激发企业家爱国情怀C.缝纫机生产达到世界水平D.企业家都具有爱国主义精神38.下图是刘大白所写的一首诗歌《红色中华》。对诗中“新潮”理解正确的是A.维新变法潮流B.三民主义思想C.社会主义思潮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4分)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摘编自《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革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摘编自《晋书·段灼传》材料三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4分)(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料三,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评价。(4分)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讴歌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心性理义的士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平壤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战略据点,控制平壤,也就控制了朝鲜大局。然而遗憾的是,清军官兵缺乏纪律性,太过腐败,指挥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坐镇后方指挥的李鸿章对前方情形缺乏真切了解,战况报送信息渠道单一,于是畏缩怯战、屡战屡败的叶志超竟然胆敢谎报战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匆忙下旨予以表彰,重金奖励,更任命他为平壤各军总统。这是甲午战争中一个巨大的笑话,由此也不难理解清军为什么失败。——摘编自马勇《觉醒》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