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西师大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1.gif)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西师大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2.gif)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西师大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3.gif)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西师大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4.gif)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西师大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b3b19821ef57722a9da26845d29e5b0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西师
大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
2.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10+5+2=15—6—3=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教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
础上,用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批入队,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
先队员有18人,第三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6人。
教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入队?
教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师板书:13+18+16。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13+18+16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
加,13+18+16是100以内的连加。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0—5—5=
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
13人,第二批入队的少
3+8+6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3+8+6是20以内的连
10都要向
(1)
①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
③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
10+10+10=303+8+6=1730+17=47
13+18=3131+16=47
18+16=3434+13=47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
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下面的竖式:
(1)
(2)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
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学生:50-18-13。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18-13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
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
竖式计算:
(2)
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
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附送: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下册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
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
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
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
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
知识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
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直接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在解决例
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尊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
思维的机会。但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性后,如何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竖式的两种写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会有优劣之分。这时教师要有优化的意识,又要意识到
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考比较,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例
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去思考优劣。
沪教版
1
1时,我不曾多
“你喜欢哪一
种就用哪一种。”这句话体现我对学生的尊重,这句话体现我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发自内心
的选择出最佳方法。
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
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
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
查!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第一个问题:教学机智的培养。
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观察两道竖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的问题问法模糊学生回答不出来,这
是我应该及时调整问的方法说:“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和第二道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
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第二个问题: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
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时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巩固练习的
时间很少。而且我在和学生一起观察连加竖式的时候,我经验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
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智,让孩子去发现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
存在。
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
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学习到了同年组两位教师身上的很多优点。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
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两位老师都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
于生活的理念。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都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策划办公用品采购合同协议
- 2025年医疗器械设备年维护服务合同范例
- 2025年泳池水处理设备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销售合同范例宝典
- 2025年合作销售利润分配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微波等离子炬光谱仪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协同辅导协议书
- 2025年个人信用质押合同样式
- 2025年豪华游轮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上海市电网建设与施工安全合作协议
- 循环系统练习试题(含答案)
- 新生儿黄疸早期识别课件
- 冷链产业园招商实施方案建议
- 干燥综合征护理查房课件
- 修理钳工培训课件
- (完整版)ERP流程及操作手册
- 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
- 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 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评分标准
- 支委委员辞去职务申请书
- 变更更正户口项目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