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完整版)高中文科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学问点收拾(文科)

一.

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1.线面平行

l

符号表示:

2.线面相交

符号表示:

3.线在面内

符号表示:

二.平行关系:

1.线线平行:

办法一:用线面平行实现。

m

l

m

l

l

//

//

?

?

?

?

?

?

=

?

?

β

α

β

α

办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m

l

m

l//

//

?

?

?

?

?

?

=

?

=

?

β

γ

α

γ

β

α

办法三:用线面垂直实现。

若α

α⊥

⊥m

l,,则m

l//。

办法四:用向量办法:

若向量和向量共线且l、m不重合,则m

l//。

2.线面平行:

办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α

α

α//

//

l

l

m

m

l

?

?

?

?

?

?

?

?

办法二:用面面平行实现。

α

β

β

α

//

//

l

l

?

?

?

?

?

办法三:用平面法向量实现。

若n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

⊥且α

?

l,则α

//

l。

3.面面平行:

办法一:用线线平行实现。

β

α

α

β

//

'

,'

,

'

//

'

//

?

?

?

?

?

?

?

?

?

?

且相交

且相交

m

l

m

l

m

m

l

l

办法二:用线面平行实现。

β

α

β

α

α

//

,

//

//

?

?

?

?

?

?

?且相交

m

l

m

l

l

三.垂直关系:1.线面垂直:

办法一:用线线垂直实现。

αα⊥????

?

???

?=?⊥⊥lABACAABACABlAC

l,

办法二:用面面垂直实现。

αββαβα⊥???

?

??

?⊥=?⊥llmlm,

2.面面垂直:

办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βαβα⊥??

??

?⊥ll

办法二: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3.线线垂直:

办法一:用线面垂直实现。

mlml⊥??

??

?⊥αα

办法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POlOAlPAlαα⊥?

?

⊥?⊥????

办法三:用向量办法:

若向量l和向量m的数量积为0,则ml⊥。

三.夹角问题。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范围:]90,0(??(2)求法:办法一:定义法。

步骤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

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余弦定理:

ab

c

ba2cos2

22-+=

θ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办法二:向量法。转化为向量

的夹角

(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

=

θcos(二)线面角

(1)定义:直线l上任取一点P(交点除外),作PO⊥α于O,连结AO,则AO为斜线PA在面α内的射影,PAO∠(图中θ)为直线l与面α所成的角。

(2)范围:]90,0[??

当?=0θ时,α?l或α//l当?=90θ时,α⊥l(3)求法:办法一:定义法。

步骤1:作出线面角,并证实。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线面角。

(三)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1)定义:在棱l上取一点P,两个半平面内分离作l的垂线(射线)m、n,则射线m和n的夹角θ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2)范围:]180,0[??(3)求法:办法一:定义法。

步骤1: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并证实。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办法二:截面法。

步骤1:如图,若平面POA同时垂直于平面βα和,

则交线(射线)AP和AO的夹角就是二面角。步骤2:解三角形,求出二面角。

办法三:坐标法(计算结果可能与二面角互补)。

步骤一:计算12

1212

cosnnnnnn?=?uruururuur

步骤二:推断θ与12nnuruur

的关系,可能相等或

者互补。

四.距离问题。

1.点面距。办法一:几何法。

步骤1:过点P作PO⊥α于O,线段PO即为所求。步骤2:计算线段

PO的长度。(直接解三角形;等体积法和等面积法;换点法)

2.线面距、面面距均可转化为点面距。3.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办法一:转化为线面距离。

m

如图,m和n为两条异面直线,α?n且α//m,

则异面直线m和n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直线m与平面α之间的距离。办法二:直接计算公垂线段的长度。

办法三:公式法。

如图,AD是异面直线m和n的公垂线段,

'

//m

m,则异面直线m和n之间的距离为:

θ

cos

2

2

2

2ab

b

a

c

-

-

=

五.空间向量

(一)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若向量,

,

z

y

x、

、,使得z

y

x+

+

=。

(二)三点共线,四点共面问题

1.A,B,C三点共线?

OAxOByOC

=+

uuuruuuruuur

,且1

xy

+=

2

1

=

=y

x时,A是线段BC的

A,B,C三点共线?λ

=

2.A,B,C,D四点共面?

OAxOByOCzOD

=++

uuuruuuruuuruuur

,且1

xyz

++=

1

3

xyz

===时,A是△BCD的

A,B,C,D四点共面?y

x+

=

(三)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1.已知空间中A、B两点的坐标分离为:

111

(,,)

Axyz,

222

(,,)

Bxyz则:

AB=

uuur

;=

B

A

d

,

AB=

uuur

2.若空间中的向量

111

(,,)

axyz

=

r

,)

,

,

(

2

2

2

z

y

x

=

则ab

+=

rr

ab

-=

rr

1

C

1

B

ab?=rrcosab=rr

六.常见几何体的特征及运算(一)长方体

1.长方体的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

2.若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相邻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离为αβγ、、,则2

2

2

coscoscosαβγ=++

β

γ

αα

βγ

若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相邻的三个面所成的角分离为αβγ、、,则2

2

2

coscoscosαβγ=++3.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离为a、b、c,则体对角线长为,表面积为,体积为。(二)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在底面XXX。(三)正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四)正多面体:每个面有相同边数的正多边形,且每个顶点为端点有相同棱数的凸多面体。(惟独五种正多面体)

(五)棱锥的性质:平行于底面的的截面与底面相像,且面积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正棱锥的性质: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六)体积:=棱柱V=棱锥V(七)球

1.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球面。

2.设球半径为R,小圆的半径为r,小圆圆心为O1,球心O到小圆的距离为d,则它们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3.球面距离:经过球面上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

4.球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

高考题典例

考点1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1如图,正三棱柱111ABCABC-的全部棱长都为2,D为1CC中点.(Ⅰ)求证:1AB⊥平面1ABD;(Ⅱ)求二面角1AADB--的大小;(Ⅲ)求点C到平面1ABD的距离.

解答过程(Ⅰ)取BC中点O,连结AO.

ABCQ△为正三角形,AOBC∴⊥.

Q正三棱柱111ABCABC-中,平面ABC⊥平面11BCCB,

AO∴⊥平面11BCCB.连结1BO,在正方形11BBCC中,OD,分

别为1

BCCC,的中点,1BOBD∴⊥,1ABBD∴⊥.

在正方形11ABBA中,11ABAB⊥,1AB∴⊥平面1ABD.

(Ⅱ)设1AB与1AB交于点G,在平面1ABD中,作1GFAD

⊥于F,连结

AF,由(Ⅰ)得1AB⊥平面1ABD.

1AFAD∴⊥,AFG∴∠为二面角1AADB--的平面角.

在1AAD△中,由等面积法可求得455

AF=,

又1122AGAB==Q,210sin4

455AGAFGAF∴===∠.

所以二面角1AADB--的大小为10arcsin4

(Ⅲ)1ABD△中,1115226ABDBDADABS===∴=△,,,1BCDS=△.在正三棱柱中,1A到平面11BCCB的距离为3.设点C到平面1ABD的距离为d.

由1

1

ABCDCABDVV--=,得1

11333BCDABDSSd=gg△△,

1

322

BCDABDSdS∴==△△.

∴点C到平面1ABD的距离为22

考点2异面直线的距离

例2已知三棱锥ABCS-,底面是边长为24的正三角形,棱

SC的长为2,且垂直于底面.DE、分离为ABBC、的中点,求

A

B

CD

1

A

1

C

1

B

OF

CD与SE间的距离.

解答过程: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F,连结EF,SF,CF,

EF∴为BCD?的中位线,EF∴∥CDCD∴,∥面SEF,CD∴到平面SEF的距离即为两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又Θ线面之间的距离可转化为线CD上一点C到平面SEF

的距离,设其为h,由题意知,24=BC,D、E、F分离是AB、BC、BD的中点,

2,2,62

1

,62=====∴SCDFCDEFCD3

3222621312131=????=????=

∴-SCDFEFVCEFS在RtSCE?中,3222=+=CESCSE

在RtSCF?中,30224422=++=+=CFSCSF

又3,6=∴=

?SEFSEFΘ因为hSVVSEFCEFSSEFC??==?--3

1

,即332331=

??h,解得332=h故CD与SE间的距离为

3

3

2.考点3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例3.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AC中,G是1AA的中点,求BD到平面11DGB的距离.思路启迪: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用点到平面距离的办法求解.解答过程:解析一BDΘ∥平面11DGB,

BD∴上随意一点到平面11DGB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

点O平面11DGB的距离,

1111CADB⊥Θ,AADB111⊥,⊥∴11DB平面11ACCA,

又?11DBΘ平面11DGB∴平面1111DGBACCA⊥,两个平面的交线是GO1,作GOOH1⊥于H,则有⊥OH平面11DGB,即OH是O点到平面11DGB的距离.在OGO1?中,2222

1

2111=??=??=

?AOOOSOGO.B

A

C

D

O

G

H1

A1

C1D

1

B1O

又3

62,23212111=∴=??=??=

?OHOHGOOHSOGO.即BD到平面11DGB的距离等于3

6

2.解析二BDΘ∥平面11DGB,

BD∴上随意一点到平面11DGB的距离皆为所求,以下求点B平面11DGB的距离.

设点B到平面11DGB的距离为h,将它视为三棱锥11DGBB-的高,则

,因为632221

,111111=??=

=?--DGBGBBDDGBBSVV3

4

222213111=

????=-GBBDV,

,3

6

26

4=

=

∴h即BD到平面11DGB的距离等于

3

6

2.小结: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的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都是线面距离.所以求线面距离关键是选准恰当的点,转化为点面距离.本例解析一是按照选出的点直接作出距离;解析二是等体积法求出点面距离.

考点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4如图,在RtAOB△中,π6

OAB∠=,斜边4AB=.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

得到,且二面角BAOC--的直二面角.D是AB的中点.(I)求证:平面COD⊥平面AOB;

(II)求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角的大小.解答过程:(I)由题意,COAO⊥,BOAO⊥,

BOC∴∠是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

COBO∴⊥,又AOBOO=QI,CO∴⊥平面AOB,

又CO?平面COD.∴平面COD⊥平面AOB.

(II)作DEOB⊥,垂足为E,连结CE(如图),则DEAO∥,CDE∴∠是异面直线AO与CD所成的角.

在RtCOE△中,2COBO==,112

OEBO==

,CE∴O

C

A

D

B

E

又12DEAO==∴在RtCDE△

中,tanCECDEDE==∴异面直线AO与CD

所成角的大小为

小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经常先作出所成角的平面图形,作法有:①平移法:在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上挑选“特别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解析一,或利用中位线,如解析二;②补形法:把空间图形补成认识的几何体,其目的在于简单发觉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如解析三.普通来说,平移法是最常用的,应作为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首选办法.同时要特殊注重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

???2,

0π.

考点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例5.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侧面SBC⊥底面ABCD.已知45ABC=o∠,2AB=

,BC=

SASB==

(Ⅰ)证实SABC⊥;(Ⅱ)求直线SD与平面SAB所成角的大小.解答过程:(Ⅰ)作SOBC⊥,垂足为O,连结AO,由侧面SBC⊥

底面

ABCD,得SO⊥底面ABCD.

由于SASB=,所以AOBO=,

又45ABC=o∠,故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O⊥,由三垂线定理,得SABC⊥.

(Ⅱ)由(Ⅰ)知SABC⊥,依题设ADBC∥,故SAAD⊥,

由ADBC==

,SA=AO=得1SO=

,SD=.SAB△

的面积112

SAB=连结DB,得DAB△的面积21

sin13522

SABAD=

=og设D到平面SAB的距离为h,因为DSABSABDVV--=,得12113

3

hSSOS=gg

,解得h=设SD与平面SAB所成角为α

,则sinhSDα==

所以,直线SD与平面SBC

所成的我为

小结: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时,应注重的问题是(1)先推断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当直线和平面斜交时,常用以下步骤:①构造——作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②证实——论证作出的角为所求的角,

D

B

C

S

O

D

B

C

A

S

③计算——常用解三角形的办法求角,④结论——点明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值.考点6二面角

例6.如图,已知直二面角PQαβ--,APQ∈,Bα∈,Cβ∈,CACB=,45BAP∠=o,直线CA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为30o.(I)证实BCPQ⊥(II)求二面角BACP--的大小.

过程指引:(I)在平面β内过点C作COPQ⊥于点O,连结OB.由于αβ⊥,PQαβ=I,所以COα⊥,又由于CACB=,所以OAOB=.

而45BAO∠=o,所以45ABO∠=o,90AOB∠=o,从而BOPQ⊥,又COPQ⊥,

所以PQ⊥平面OBC.由于BC?平面OBC,故PQBC⊥.(II)由(I)知,BOPQ⊥,又αβ⊥,PQαβ=I,

BOα?,所以BOβ⊥.过点O作OHAC⊥于点H,连结BH,由三垂线定理知,BHAC⊥.故BHO∠是二面角BACP--的平面角.

由(I)知,COα⊥,所以CAO∠是CA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则30CAO∠=o,

不妨设2AC=

,则AO=

sin302

OHAO==

o

.在RtOAB△中,45ABOBAO∠=∠=o,所

以BOAO==,于是在RtBOH△中

tan2BO

BHOOH

∠=

==.故二面角BACP--的大小为arctan2.小结:本题是一个无棱二面角的求解问题.解法一是确定二面角的棱,进而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无棱二面角棱确实定有以下三种途径:①由二面角两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确定棱,②由二面角两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找出棱,③补形构造几何体发觉棱;解法二则是利用平面对量计算的办法,这也是解决无棱二面角的一种常用办法,即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不易作出时,可由平面对量计算的办法求出二面角的大小.

A

B

C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