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7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1.gif)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7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2.gif)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7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3.gif)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7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4.gif)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7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fc6e8367468f1de1abb60796b5d99a3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7篇)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1
【教学设想】
《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楚辞·九章》中的一篇。整首诗节奏感强,文辞美丽,但语言较为深涩,而且还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因此,同学学习起来有困难,理解有肯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模式进行: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同学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识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让同学在朗读中疏通文字,边读边想边记,猎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路、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精读全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意思,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在商量、沟通时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熟悉。
3.局部突破:老师总结同学的感受后,针对同学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
4.鉴赏制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同学通过把握必要的文言学问,到达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当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学问、写作学问、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培育同学审美鉴赏力量。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把握诗歌朗诵技巧,通过朗诵逐步理解诗歌主旨。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4?把握橘树的精神,理解借对橘坚贞品质的赞美所表达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本文重要实词,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把握橘树的精神以及所表达的人生追求。
[教学支配]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导人: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本是一大圆满,但在深深喜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遭谗被疏时,以南国的橘树作为自己的典范,深情地写下了咏物名篇一一《橘颂》。
2.介绍屈原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通过老师的导入和介绍,可以渲染气氛、加强体验、增加感性熟悉,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l.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留意语气。
2.由同学提出应当留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且进行范读。
3.同学们依据朗读标准进行点评,老师适当进行指导。
3.全班齐读。
(同学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识文中的词句,为疏通文意做预备)
三、学习课文
1.同学再次朗读课文,结合课下解释和查找工具书,试着理解课文,疏通文意。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句划出来,在小组商量时解决。
2.分小组商量,逐段翻译课文。四人一组,由一人负责翻译全文,其他三人边听边登记和自己理解不全都的地方。
3.在商量时,同学将阅读所得、所感以及困惑提出.与小组同学进行互相沟通。
4.全班探讨问题,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提出小组商量时难以理解的句子,共同解决。还有不懂的地方,由老师答疑点拨。
5.同学反复诵读,到达肯定娴熟的程度,直至背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思索课后练习和提出的问题。
(将课后练习作为作业让同学思索,是为下一节课分析课文做预备。)
其次课时
一、老师出示重点词句,同学解答
1.重点字词。
徕服壹志曾枝剡棘抟文章类
姱廓淑离师长置
2.重点句子翻译。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3.检查背诵。
(复习稳固上节课的内容,让同学把握重要的字、词、句,检查背诵课文的状况,使同学养成勤背诗文的好习惯。)
二、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诗中哪几句写了橘的生长习性?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2.在下文中又从哪两个方面来详细颂橘的?
详细从橘树的形状秀丽动人和美妙精神两个方面来歌颂。
3.从哪些方面写了橘的形状美?
①读课文,从中勾画出描写橘形状的句子。
②将找出的句子进行归纳提炼。
叶一绿;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抟、精色、内白
4.这些外在美又表现了橘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在文章的后半段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课文原句: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说明白橘淡泊安静、疏远浊世、超然、豁达正直的精神品质。
5.仅仅只是在颂橘吗?这种通过颂橘来表达自身品性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看来是句句写橘,但不是仅仅在颂橘,而是将它与人的精神、品行联系起来,赐予赞美。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是如何言志的?(结合课文分析)
无论是对橘树的描述或对橘树的颂扬,的目的是为了言志。用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抱负。
(本环节老师引导同学理清诗歌盼内容层次,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全诗主旨、写作意图和精神追求。)
三、拓展延长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高人格的诗人.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
(同学在此环节往往很活跃,许多同学都会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些名人和革命英雄的故事,以此绽开话题,老师应当对同学的回答赐予确定和鼓舞。)
2.选择一种植物,仿照本文的手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
(本文学习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老师应当指导同学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后记】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篇目占到近四分之一,教学大纲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有所降低,只要求同学读懂,但这对学校同学来说,读懂也不是一件易事。针对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实际状况,我采纳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1、读字领先,激发爱好。
学校同学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多种,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行少的。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日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通过老师的范读,能使同学把握住音节停顿,读得琅琅上口。这时再引导同学对比课下解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老师一面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使同学有爱好和信念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切合实际,教会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时从以下两方面人手:一方面,让全班同学把各自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分组商量,老师也以公平的身份参加商量,但不把结论强加给同学,允许有遗留问题,鼓舞同学课外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就课文内容,旬、段的含义,的思想感情、写作动机,精致语言,独特风格,人物形象等绽开辩论。这一环节,对老师的素养要求较高。
实词教学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老师还要留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同学能举一反三。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老师关心同学找出规律,促其坚固把握。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和《楚辞》鉴赏的有关学问。
2、把握课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诗文大意,并体会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4、了解咏物诗的基本特点。
5、培育同学鉴赏古诗词的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咏物诗寓情于物的写作特点和寄予诗中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家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著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状况。这不是一大缺憾吗?但在深深喜爱着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典范,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二、提问预习〔小组商量积分〕
1、本诗选自〔〕,〔〕,我国〔〕〔时代〕宏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风格。代表作有〔〕等。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深固难徙〔〕剡棘〔〕圆果抟兮〔〕梗其有理〔〕
3、解释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
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
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
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
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
⑹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廓:〕
⑺苏世,横而不流兮〔苏世:〕
⑻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离:〕
三、师范读课文、生专心体会的思路及情感。
四、诵读领悟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大意。〔小组商量〕
〔明确〕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禀受天命不行迁植,只肯永久生地南楚。根深蒂固难以迁徙,用心致志坚决不移。叶儿碧绿花儿素结,繁枝茂叶令人欣喜。密密枝丫尖尖小刺,圆圆果实挂满树枝。青果黄果颜色斑斓,纹理花色绚烂绚丽。皮色鲜亮内瓤纯净,如同君子担当道义。长得繁茂修饰得体,形象脱俗秀丽无比。赞美你从小立志,与世俗迥然有异。于世不愿迁移,这志节多令人惊喜。节制自守虚心谨慎,始终不会犯过失咎。秉持美德公正无私,可也天地一样不朽。我愿与你生死相交,相与为友天长地久。淑丽端庄终不淫逸,生性梗直知情识理。年龄虽小却品高洁芳,堪作兄长可为我师表。品德高洁好比伯夷,树立楷模千古光照。
总结:
诗人以橘树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妙品质和抱负的坚决意志。“橘”与诗人屈原的形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表达了诗人屈原忠于楚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形象等。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行。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妙的树,由于它不仅形状美丽,“精色内白”“文章烂兮”,而且它有着特别宝贵的内涵,比方它天生不行移植,只肯生长在南国,这是一种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忠诚,再如它“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横而不流”,这使得它能坚决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行。最终表达了自己情愿以橘树为师,与之生死相交的愿望,这也是志向的表达。
其次课时
五、商量
1、歌德说:“象征的奥妙就在于每个情节必需本身就有意义,同时指向某种意义更大的情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试着举例子。
松柏:坚挺,傲岸,顽强,生命力。松:敖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红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方男女爱情或伴侣情意。
菊:隐逸,高洁,脱俗。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月: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2、本文的橘有什么特质?请在文中找出原诗,它本身的意义在哪里?
3、在本文中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4、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旨。
六、搀扶式鉴赏,教给同学诗歌的鉴赏方法。
明确〔师生共同总结〕
《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气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画它布满生气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奉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荣照人的很多“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緼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剧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骄傲、赞美之情。
橘树之美妙,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其次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忱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妙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不迁”的坚决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旧郁郁葱葱,决不愿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宏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
从如今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奇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行联系起来,赐予强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怪境界。从今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不迁”、喜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久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奉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七、品位诗歌,鉴赏和体会艺术技巧。
再读课文,认真体会诗歌使用的高妙的艺术技巧,体会其妙处。
八、迁移延展,开拓视野,提高鉴赏水平。
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仆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悼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缺乏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解释
①俟:等待。
②遁逸:深深地隐蔽
九、作业:
请同学们仿照《橘颂〉的写作手法,选择身边的一件事物进行描绘。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3
一、说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课程《柑橘文化》从2023年开头启动实施,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开发了各班级校本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柑橘文化》申报市级课题于2023年12月顺当结题。始终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得到了县教研信息中心的细心指导,全体老师仔细落实校本课程教学,全校同学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提升了素养,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确定与赞扬。《橘颂》课时是校本课程《柑橘文化》“开发柑橘”中《柑橘栽培历史》单元的内容,适用于学校六班级同学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能朗诵《橘颂》,,初步了解诗词大意。
〔2〕从诗词中了解中国古代柑橘栽培历史。
〔3〕浅析爱国诗人屈原的《橘颂》,体会柑橘的优秀品质,从中感悟屈原精神
2、学习重点
通过浅析《橘颂》,从诗词中感受中国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从中感悟屈原精神。
3、学习难点
理解楚辞《橘颂》的大意
三、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通过展现学校教学楼主楼梯墙上的《橘颂》图片导入新课。
浅析《橘颂》
1、通过试读、听媒体读、自由读、点名读等到达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2、同学对比手中学习单中诗词解释初步把握诗词大意,老师适当点拨。
3、出示课堂沟通〔一〕,先小组内同学沟通,再小组选派代表班上沟通,了解中国古代柑橘栽培历史,进一步理解诗词大意
熟悉屈原
1、出示屈原铜像和屈原祠山门图片,引出《橘颂》屈原。出示屈原生平简介,让同学初步了解屈原。
2、出示课堂沟通〔一〕,先小组内同学沟通,再小组选派代表班上沟通,深化感悟屈原精神。
课堂小结
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实践,深化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说板书设计
1、附板书设计
橘
颂
屈原
秭归人
矢志不渝
荣辱分明
为国为民
上下求索
2、板书设计说明
板书内容有课题,“屈原,秭归人”,以及屈原精神的关键词。力求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浅析《橘颂》诗篇和感悟屈原精神,不仅让同学了解柑橘栽培历史,还让同学初步学习《橘颂》,感悟屈原精神,受到屈原文化熏陶。学校六班级同学学问储备缺乏,对古文楚辞《橘颂》理解有较大难度,另外,对于屈原,时空跨度大,感悟屈原精神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因此,布置同学课前搜集屈原资料,课后阅读屈原诗词,能更深化的了解屈原。究竟是学校生,只能让同学初步了解,不能有过高要求。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二、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把握本文重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简介及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提出朗读要求:
①字字饱满;
②把握基调,实行不同形式的读。
2、小组合作,逐句翻译。
3、检查预习状况,幻灯片展现:
①重点字词;
②重点句翻译;
③通假字。
4、齐读课文,指名背诵。
三、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索:
开篇用哪一个字来总颂橘?下文又从哪两个方面来详细颂橘?
2、探究、质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橘的形状美?
b、橘具有哪些美妙的精神品质?
c、对这样内外兼美的“嘉树”抒发了怎样感情?
d、诗中两处用了“深固难徙”和“不迁”,这样重复使用目的何在?
e、文章只是在颂扬橘吗?若不是,又是写什么?
3、配乐朗读,再次感受橘的内外美。
四、拓展延长
1、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具有“橘”的这种精神?
2、选择一种植物,仿本文写法,写篇抒情短文。
3、全班同学一起赏析点评。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橘颂
形状:绿叶素荣——托物言志
嘉树
品质:不迁——抒发情感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以一滴水的视角去巡游丽的新奇构思
3、抓住重点介绍丽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重点〕
4、体会化身一滴水经过丽,介绍丽的新奇构思。〔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秀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着我们去巡游这座古城,更增加了一份新颖的美感。今日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简介
三、关于丽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
一滴水事实上是指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向人们介绍丽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在文中是如何表达的?
详细表达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渐渐上升,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边,跃入流,奔向大海。”这些语句事实上交代了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的游踪来支配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在文中介绍了丽哪些景观?介绍了丽的四方街。
五、课文精读
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改变?
开头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溶化成一滴水。开头交代一滴水的来源,事实上是介绍丽源头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
2、这一滴水到丽经受了哪些曲折?
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化,再是奔入丽却跌入水洞中,经受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受水车上的远眺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穿行于最秀丽的四方街。
3、以一滴水的身份怎样介绍四方街的?在文中对它进行了三处介绍。
一是第三自然段,简洁介绍了四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扬名天下。二是第十自然段,化作一滴水在水车上远眺,苍劲的老柏树,重重房屋,曲折老街,自然秀丽。三是第十三,十四自然段详细而具体的介绍,有银器小店,玉器店,字画店,纳西人家以及黄昏时的茶楼酒吧,喧哗的夜景,等等。
4、第8段有什么作用?
5、第13段中为什么介绍东巴文的水字?
6、在文中是如何支配时间这一线索的?
7、为什么让自己化作一滴水游历丽?
8、我们能否以其他身份介绍自己曾巡游的地方?
六、据以上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是玉龙雪山的雪化成一滴水。
其次部分〔3———15〕:详细介绍自己以一滴水的身份巡游丽的经过,重点是四方街。
七、拓展延长
八、教学后记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调动训练同学联想想象思维,身临其境地阅读文本。
2、引导同学抓住重点字、词、句,细品文本语言,感受文本含蓄委婉的情感之美。
3、深化发掘解读文本的个体生命意识及民族文化内涵,熏染其民族文化的自信念骄傲感,激发同学心怀天下的历史责任担当。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品析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情感之美。
教学难点
深化发掘解读文本隐含意蕴,理解其个体生命意识和民族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夜伏案,掩卷静思,阿来笔下的丽唤醒了属于我的诗和远方。如梦如幻,多么美妙啊!沉醉之中,我头脑中出现出这样的字句:“何妨去做个诗性的古城人呢?哪怕做一天,沾沾诗气也值!”一位香格里拉的文人竟如此深知我心。虽不能至,心憧憬之。今日,就让我们走近《一滴水经过丽》,尽情畅游在丽的诗情画意里。
二、浸润经典赏画意
笔下的丽,我心中的日月,是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是“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那聪明的你闲逛在笔下的丽,捕获到了怎样的风景呢?
请你选取形象鲜亮或印象深刻的景物、人物,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简洁生动地描述画面。
提示:留意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
1、玉龙雪山冰川剔透、白雪晶莹、雾气缭绕,雄伟挺立耸立在苍茫云海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四方街我赤脚轻踩在铺满五花石的老街,仿佛触到千百年前丽的凉爽,嗅到家家户户沁人的花香,听到院落里悠扬的古乐和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马帮行色匆忙的马帮翻山越岭,和着百灵鸟的唱歌,杜鹃和山茶的舞动,消逝在落日余晖中。“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三、字斟句酌品诗情
丽风光无限,风情怡人。让我们带着初遇丽的高兴,细细咀嚼这座古城的悠悠诗情。请细心的你字斟句酌地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字词句,品析本文的语言之美。
预设:
1、“又”“想”“被”
2、“观察了”“来到了”“经过”“看到了”“喧哗”
“一滴水”“丽坝,丽坝”“丽,丽”
示例:“一滴水”一滴水的'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妙的夙愿,经受着漫长的黑暗与等待,为即将开头的长途旅行积蓄能量。
3、“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安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示例:对比,让你感受丽古城净化心灵,安排灵魂的静谧纯洁,也能感受到对丽古城的赞美和敬意。
4、“一些薄云拂过月亮时,就像丽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示例:诗意的比方,精妙的联想,把薄云拂过月亮的景象比作丽古城的银匠擦拭银盘,突出薄云拂过月亮星空的晶亮之美、飘逸之美、灵秀之美,让人慨叹并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能见到对丽之美的沉醉。
四、醍醐灌顶见真谛
位我上者绚烂星空,家国天下在我心中。“无尽的远方,很多的人们,都和我相关。”
我们旅行,读书,并不是为了从中诉求什么,而是由于:世界如此秀丽,生而为人,我们应当专心去观赏它,触摸它,更美好地生活。我以我心映照此文,获益匪浅,愿共享给大家,请善思的你悄悄倾听,盼望抛砖引玉,让你重新端详文本的意蕴之美。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它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看法,也是修德养性的关键,还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是国与国共处的原则。反复阅读文本,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传统文化“和”。
〔一〕从个体角度来看
1、个体与自己的和谐。譬如,经过丽的这滴水,它执着寻访四方街的幻想,经受山高水长,激流浅滩,最终美梦成真,回来入海,完成了生命历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2、个体与他人的和谐。譬如,远方来的游客和民居的仆人亲切交谈,互通消息。又如古城院落的家人,邻里和谐融洽的闲聊,欢声笑语……
3、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譬如,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顺水而去的曲折老街,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丽滋养了人们,人们也秀丽了丽。人们在永久秀丽的大自然的怀抱里像个纯洁安稳的婴孩,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安适之所,建构了赤子般的精神家园。
〔二〕从民族文化角度来看
1、丽古城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逐步融合。譬如,丽四方街白须垂胸的老者演奏清雅古乐,也有华灯初上时灯红酒绿的夜夜笙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由此,得以窥见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爱护和传承的脉络。
2、丽古城以其亘古不变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前来观览膜拜。丽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变迁的缩影,当下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样坚决有力,彰显了我们民族自信包涵的博大胸怀和传统文化中“和”的才智。
五、情真意切咏家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走世间,我们不仅要仰视星空,更要亲吻大地。我们的生活的这片土地和丽一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样博大盛情,笑迎中外游客,四海宾朋。
请热忱的你做一名古都洛阳的宣扬志愿者,学习借鉴本文拟人的手法,为秀丽的古城洛阳一句话,为秀丽的洛阳花会添光荣!
示例:
1、我情愿是古城河边的一株垂柳,春风拂面,抚慰那远行的天际游子。
2、我情愿是古城花园的一只夏蝉,守候在凋零的落红身边,初心不改。
3、我情愿是古城天空的一朵云,为万紫千红的牡丹仙子送去一片阴凉。
作业布置:
1、复习再读《一滴水经过丽》,并参考课外阅读书目,完成课外阅读。
2、选择课外阅读的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8课《橘颂》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字里行间表达的深厚感情。
2、观赏美丽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学问积累
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妙的季羡林先生由于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之人剧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由于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到生命的永久。诵读、_______这些布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假如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当学会观看、思索和生活,不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资料,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行业零部件采购供应合同
- 2025年锂亚电池项目申请报告模稿
- 2025年个人借条合同样本
- 2025年设备租赁与物流协调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人消费贷款合同简化版
- 2025年医疗物联网平台运营策划协议
- 2025年临时停车楼建设施工合同
- 2025年云计算服务协议样本(电子版)
- 2025年全球企业家保密协议指南
- 2025年供货与采购合作合同
- 运输企业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简单版5篇)
- SAP导出科目余额表和凭证表操作说明及截图可编辑范本
- 仓库货物安全管理
- 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 端午做香囊课件
-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高清版)
- 墨香里的年味儿(2023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外研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 2024-2030年市政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 济宁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无机化学》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