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第二十八篇_第1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第二十八篇_第2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第二十八篇_第3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第二十八篇_第4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第二十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精选第二十八篇

4第1题【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①②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

【答案】:

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都是维护现有制度,所以没有改变社会

性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并且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

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对比掌提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

4第2题【单选题】

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

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

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A、生产相对过剩

B、人民流离失所

C、物价普遍上涨

D、物资供应不足

【答案】:

A

【解析】:

【分析】依据题意羊羔卖不出去,苹果很便宜卖不出去.俗语是“物以稀为贵”,说明这一时期商品生产的过多.结合课本所

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产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大量产品生产.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

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工A失业,工厂倒闭,引发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家为了促进商品流

通,销毁了大量商品.由此可知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生产相对于人民购买力过剩,A符合题意;BCD材料中不能体现.由以上

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4第3题【单选题】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

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是()

A、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B、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C、空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反动统治

D、极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答案】:

A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F

天下的局面,所以说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

义的由理论变为现实.

4第4题【单选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主要

表现在()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答案】:

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掀起过巨大的浪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

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性质的制度;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I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需要比较两次革命的相关史实,难度适中.

4第5题【单选题】

俄国十月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根本的不同点是()

A、革命进行的方式

B、人民群众的参与

C、旧统治的结束

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

【答案】:

D

【解析】:

【分析】抓住关键词"根本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是它们的共同之处;D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因为俄国十

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fWfil路,他是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

权.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目的和结果,革命的性质.本题难度适中.

4第6题【单选题】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形象地

反映了()

A、生态环境的恶化

B、经济危机的蔓延

C、霸权主义的影响

D、恐怖主义的泛滥

【答案】:

B

【解析】:

【分析】通过题干"1929年"这一时间点可以锁定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相关史实.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

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

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

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由两个提示点:其一为时间,其二为美国股市.通过提示点很

容易判断考查经济危机.

4第7题【单选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

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分忻】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由此可知国家计划参与经济生产.结合课本

所学,1928——1937年斯大林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导致国展济比例失调,导致

苏联最终的B符合题意;根据关键词”对于苏联而言”,1922年苏联成立.191阵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不合题

意;实行农业集体化不是计划制定,C不合题怠;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正确的,但是斯大林模式测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

失调,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兴衰,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学生要仔细分析题干信息关键词.学生还要掌提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

4第8题【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①②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都是维护现有制度,所以没有改变社会

性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并且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

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对比掌握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

4第9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苏联成立

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④十月革命爆发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

D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谢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③第一次

世界大£冷束的时间是191眸;④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17年.所以正确的H即」顺序是④③②①.

故答宾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本题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4第10题【单选题】

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哪组历史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

A、新航路的开辟一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一巴黎公社

C、启蒙运动一一《独立宣言》的发表

D、经济大危机一一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答案】:

D

【解析】:

【分析】抓住关键词"不存在因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爆发于1929年的美国,然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

界;而怠大利法西斯专政是1922年由里索里尼建立的.所以经济大危机和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不存在因果关系,D项符合题

意;ABC三项都存在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日本、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4第11题【判断题】

史实与推论:判断正误。

史实: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一一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

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推论:新经济政策通过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

互借鉴,互相交融。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

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推论: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A、正确

B、错误

史实: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

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推论:此举的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

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推论:当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一位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说:"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

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大象一一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

大的震动。”

推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雅尔塔协议同意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三个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

状:苏联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推论:雅尔塔会议维护了中国的既得利益,有利于迅速打败日本法西斯。

A、正确

B、错误

正确

【答案】:

【解析】:

[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所以

出现了商业、4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故(1)的史实是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市关系发展经济,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交融。故(1)是正确

的.

(2)磔史实中"产业复兴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史实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

整工业;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2)的推论错误的;

(3)依据课本所学,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

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目的是防止盲

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整。故(3)的史实和推论表述正确。

(4)侬课本所学,慕尼黑会议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想祸水东引对付左联.1940年10月,德国空袭英

国,英国开始抗战;材料三的史实中1941年6月f苏联战争爆发后,“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表明英国要援

助俄国.由此可知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故(4)的史实和推论表述正确.

(5)领史实〃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坦克的出现",这些是用于战争的新的科技成果.结合课本所学,这些新式武

器的出现了,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可以得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的结论.(5)的表述是正确的.

(6)依据史实中“维持外蒙古的现状;苏联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鸟须交予苏联”,结合课本所学,雅

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背着中国同意: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i畸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

害.故推论是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仔细亩题,判断史实与推论的是否正确.

4第12题【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危机得以消除。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知识暂时缓和了经济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学生要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4第13题【判断题】

史实与推论:判断正误。

史实: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一一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

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推论:新经济政策通过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

互借鉴,互相交融。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

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推论: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A、正确

B、错误

史实: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

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推论:此举的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

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推论:当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一位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说:"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

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大象一一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

大的震动。"

推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雅尔塔协议同意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三个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

状;苏联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推论:雅尔塔会议维护了中国的既得利益,有利于迅速打败日本法西斯。

A、正确

B、错误

正确

【答案】:

【解析】:

【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所以

出现了商业、<1冬济、小企业、资本主义,故(1)的史实是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最终走向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交融.故(1)是正确

的.

(2)依据史实中“产业复兴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史实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0措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

整工业;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力噂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2)的推论错误的;

(3)依据课本所学,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

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目的是防止盲

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整.故(3)的史实和推论表述正确.

(4)依据课本所学,慕尼黑会议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想祸水东引对付苏联.1940年10月,德国空袭英

国,英国开始抗战;材料三的史实中1941年6月,苏联睁爆发后,"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表明英国要援

助俄国.由此可知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故(4)的史实和推论表述正确.

(5)依据史实"敌机机器完全控制了天空","1坦克的出现",这些是用于战争的新的科技成果.结合课本所学,这曲式武

器的出现了,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可以得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的结论.(5)的表述是正确的.

(6)例S史实中"维持外蒙古的现状;苏联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结合课本所学,雅

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背着中国同意: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it喏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

害.故推论是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仔细亩题,判断史实与推论的是否正确.

4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

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

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

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一一邓小平

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

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

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苏酶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苏俄: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等经济手段恢复发展生产;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恢复发展生产.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可以借鉴

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解析】:

【分析】(1)依据材料一口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由此可知苏维埃俄国的政策出台于1921

年,结合课本所学,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降齐的恢复和发展.

(2)依据材料二“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可知,苏联模式僵化在列宁之后。结

合课本所学,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完成农业集体化;苏联在

193降通过新宪法,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苏联模式僵化。

(3)依据材料三中关键词“实行粮食税”“允许商品生产"。结合课本所学,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

政策。新经济政策规定实行粮食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余粮归自己支配。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促进国解济的恢复和发展;故材料三是苏酶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四的关键词:倾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结合课本

所学,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策,中心措施是对Hk调整,颁布《全国地复兴法》.故材料四是美国罗斯福新政.

(4)依据前面第三问,已知材料三是苏阚经济政策,结合课本所学,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等经济手段恢复发展生产;已知材料四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在不改变资本

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力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提煤二者的成就,得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得出处理好计划和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

可以借鉴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可以借鉴计划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综合.需要考生对中国史和世界史均熟练钿方可得出正确答案。

4第15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

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

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

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

性疗法。

一一(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

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一一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

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国家计划;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试验性疗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

模式对二战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设法医治~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对工业的调整;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以及世界各国人昆的相互支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法西斯势力猖短;爆发了世界性大战等等.

【答案】:

【解析】:

【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睁束后,为调和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

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初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

稳定时期。但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第二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

忧虑和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

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2)第一问侬材料二喻信息“在刃外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知,“在另外时代,所有

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国家计划安排的.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降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制(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的形成.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他是在设法医治f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可知,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设法

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咻病.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

免新的危机.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试睑性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Uk的调整,制定了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开始好转,斯

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两者都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1939年9月1曰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

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可知,这是德国法西斯突袭

波兰,标着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问雌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美中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

宣言》,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礴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

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依据以上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如下特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通过制定两个五年计

划,经济发展迅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美国实施了罗

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势力猖獴;1939年9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提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件:华

盛顿会议、经济大危机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等.

4第16题【材料分析题】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

的,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

情境二: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

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

〃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

高呼:〃斯大林万岁!”

与上述对话有关的是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此理论出自他的哪一著作?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推翻了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该笑话反映的是苏联哪一体制?有何特点?根据情境二说出这一体制的弊端?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羟工业长期落后.

【答案】:

【解析】:

【分析】(1)依据情境一中关键词"达尔文”"猴子变的”等信息可知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

提出进化论.这T论源于达尔文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这一理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造论

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量神权统治的根基.

(2)依据情境二的文字"没油、没锅、没柴"■1斯大林万岁”,农夫对老婆这么说,是因为家里曾经有油、有锅、有柴的,现

在却没有了.结合课本所学,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等完全

收归公有.所以才会出现了上述情境.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政治^齐高度集中;由情境二农夫家“没油、

没锅、没柴”,说明农业比较落后.结合课本所学,斯大林实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

【点评】本题的了斯大林出的有中.学生要大林演形成的时间、斯大林与弊.

4第17题【材料分析题】

用历史启迪思维,让历史照亮未来,中国人研究《大国法则》,探寻发展之道。data-

TheRulesFor

GreatNations

中年人归我和

filtered="filtered">^^^^^^^^^^^^^^Hdata-filtered="filtered">【思想解放】data-filtered="filtered">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

力量。data-filtered="filtered">【制度创新】data-filtered="filtered">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

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data-filtered="filtered">【民

主法制】data-filtered="filtered">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

果。data-filtered="filtered">【领袖引航】data-filtered="filtered">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

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起了变化,历史的进程也可能会随之发生变化。data-filtered="filtered">data-

图1图2

filtered="filtered">data-filtered="filtered">

【历史启示】data-filtered="filtered">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

恒久永存的。

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理性主义)

19世纪,俄日为实现制度的创新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阻碍资本主义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俄:农奴制,日:幕府统治.

第一部宣扬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文献是什么?法国体现上述思想的文献是什么?

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请写出下图两位“引路人"促进国家发展的史实。

俄国: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何启发?

先进的思想引领;国家独立,祖国统一是强国的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创新、依法

治国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保证等.

【答案】:无

【解析】: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最

早的是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提倡的人文主义;再就是兴起于18世纪的法国的启蒙运动.

第(2)问,主要考查19世纪的俄国和日本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俄国,由于受到农奴制的阻碍,资

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则是受到本国幕府统治的影响,面对这一现状,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成

效.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历史文献的准确理解与认识,领已学知识可知,发表于177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是

世界上第一部宣扬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文献;而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体现上述岳德的文献是《人权宣言》.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列宁,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统济的恢复和发展;图二中的人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经济大危

机时,罗斯福实行新政,力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纵观俄国、日本、美国、苏联的国家发展历

程,不难得出,进行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思想引领;国家独立,祖国统一是强国的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创新、依法治国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保证等.

【点评】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睹光文艺复兴•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的革命

和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火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冽宁对社会主义以道路的探索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4第18题【材料分析题】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图说天下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一份法令。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

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法令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

了。”

一一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

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

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美国独立战争;英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

的。

罗斯福新政;挽救(稳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

国家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国家干隧济.发展科技与教育.

【答案】: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母邦”是指英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的重要责献是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