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1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2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3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4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97173202三用地与建筑

3.0.1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它用地两类。其各类、项用地名称可采纳本规范第2章规定的代号标示。

3.0.2居住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以下规定:

3.0.2.1居住区用地平稳表的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5条的要求。参与居住区用地平稳的用地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它用地不参与平稳;

3.0.2.2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稳操纵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

居住区用地平稳操纵指标(%)表3.0.2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住宅用地(R01)45~6055~6560~75

2.公建用地(R02)20~3218~276~18

3.道路用地(R03)8~157~135~12

4.公共绿地(R04)7.5~155~123~8

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

3.0.3人均居住区用地操纵指标,应符合表3.0.3规定。

人均居住区用地操纵指标(平方米/人)表3.0.3

居住规模层数大都市中等都市小都市

居住区多层16~2116~2216~25

多层、中高层14~1815~2015~20

多、中高、高层12.5~1713~1713~17

多层、高层12.5~1613~1613~16

小区低层20~2520~2520~30

多层15~1915~2015~22

多层、中高层14~1814~2014~20

中高层13~1413~1513~15

多层、高层11~1412.5~15-

高层10~1210~13-

组团低层18~2020~2320~25

多层14~1514~1614~20

多层、中高层12.5~1512.5~1512.5~15

中高层12.5~1412.5~1412.5~15

多层、高层10~1310~13-

高层7~10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5人运算。

3.0.4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它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

四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4.0.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4.0.1.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治理;

4.0.1.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4.0.1.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4.0.1.4构思新颖,表达地点特色。

4.0.2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4.0.2.1建筑应表达地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和谐中求变化;

4.0.2.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幸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4.0.2.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0.2.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4.0.2.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住宅

5.0.1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5.0.2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幸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

5.0.2.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表5.0.2-1

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Ⅳ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

大都市中小都市大都市中小都市

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

日照时数(h)≥2≥3≥1

有效日照时8~169~15

间带(h)

运算起点底层窗台面

注: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规定。

5.0.2.2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操纵,也可采纳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表5.0.2-2

方位0°~15°15°~30°30°~45°45°~60°>60°

折减系数1.0L0.9L0.8L0.9L0.95L

注:①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②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5.0.2.3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5.0.3住宅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5.0.3.1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

5.0.3.2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幸免直截了当开向都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5.0.3.3在Ⅰ、Ⅱ、Ⅲ、Ⅵ、Ⅶ建筑气候区,要紧应利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要紧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

5.0.3.4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势变化而产生的地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阻碍;

5.0.3.5利于组织居民生活、治安保卫和治理。

5.0.4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宜采纳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并以一样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

5.0.5住宅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5.0.5.1依照都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

5.0.5.2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运算。

5.0.6住宅净密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5.0.6.1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得超过表5.0.6-1规定;

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操纵指标〔%〕表5.0.6-1

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Ⅲ、ⅤⅣ

低层354043

多层283032

中高层252830

高层202022

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操纵指标的上、下限值。

5.0.6.2住宅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应符合表5.0.6-2规定。

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操纵指标〔万平方米/ha〕表5.0.6-2

住宅层数建筑气候区划

Ⅰ、Ⅱ、Ⅵ、ⅦⅢ、ⅤⅣ

低层1.101.201.30

多层1.701.801.90

中高层2.002.202.40

高层3.503.503.50

注:①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操纵指标的上、下限值;

②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

六公共服务设施

6.0.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治理和其他八类设施。

6.0.2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6.0.3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规定。配建指标,应以表6.0.3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操纵,并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6.0.3.1各地应按表6.0.3中规定所确定的本规范附录A第6.0.6条中有关项目及其具体指标操纵;

6.0.3.2本规范附录A第A.0.6条和表6.0.3在使用时可依照选用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

6.0.3.3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依照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

公共服务设施操纵指标〔平方米/千人〕表6.0.3

居住规模类别居住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总指标1605~2700(2165~3620)2065~4680(2655~5450)1176~2102(1546~2682)1282~3334(1682~4084)363~854(704~1345)502~1070(882~1590)其中教育600~12001000~2400600~12001000~2400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医院)60~80(160~280)100~190(260~360)20~8040~1906~2012~40文体100~200200~60020~3040~6018~2440~60商业服务700~910600~940450~570100~600150~370100~400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20~30(60~80)25~5016~2222~34--市政公用(含自行车存车处)40~130(460~800)70~300(500~900)30~120(400~700)50~80(450~700)9~10(350~510)20~30(400~550)行政治理85~15070~20040~8030~10020~3030~40其它------

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

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操纵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

③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依照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

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

6.0.3.4地处流淌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应依照不同性质的流淌人口数量,增设有关项目及增加相应面积;

6.0.3.5在Ⅰ、Ⅶ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建项目和面积可酌情增加,但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治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6.0.3.6旧区改造和都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治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6.0.3.7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都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那么,与都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分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

6.0.3.8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7条的规定。结其中的服务内容可酌情选用。

6.0.4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以下规定:

6.0.4.1依照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应采纳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治理、使用和减少干扰;

6.0.4.2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在使用方便、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纳综合楼或组合体;

6.0.4.3基层服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

6.0.5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6.0.5.1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操纵指标,应符合表6.0.5规定;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操纵指标表6.0.5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3

商业中心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7.50.3

集贸市场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7.5-

饮食店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2

注:①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②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6.0.5.2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纳地下或多层车库。七绿地

7.0.1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7.0.2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7.0.2.1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进展垂直绿化;

7.0.2.2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运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7.0.2.3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7.0.3居住区内的绿地规划,应依照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规划或改造范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7.0.4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依照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7.0.4.1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符合表7.0.4-1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表7.0.4-1

中心绿地名称设置内容要求最小规模(ha)居住区公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园内布局应有明1.0

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确的功能划分

和铺装地面等

小游园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园内布局应有0.4

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一定的功能划分

组园绿地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灵活布局0.04

(2)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3)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4)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纳开敞式,以绿篱或其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

(5)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许多于1/3的绿地面积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7.0.4-2中各项要求,其面积运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表7.0.4-2

封闭型绿地开敞型绿地

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南侧多层楼南侧高层楼

L≥1.5L2L≥1.5L2L≥1.5L2L≥1.5L2

L≥30mL≥50mL≥30mL≥50m

S1≥800m2S1≥1800m2S1≥500m2S1≥1200m2

S2≥1000m2S2≥2000m2S2≥600m2S2≥1400m2

注:①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

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②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4条规定。

7.0.4.2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和本条第1款(2)、(3)、(4)项及第(5)项中的日照环境要求;

7.0.4.3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应依照规划用地周围的都市级公共绿地的布局综合确定。

7.0.5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依照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许多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许多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许多于1.5m2/人,并应依照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

八道路

8.0.1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8.0.1.1依照地势、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利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8.0.1.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幸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抢救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8.0.1.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8.0.1.4小区内幸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8.0.1.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8.0.1.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8.0.1.7都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0.1.8考虑居民小汽车的通行;

8.0.1.9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8.0.2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8.0.2.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8.0.2.2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操纵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8.0.2.3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操纵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8.0.2.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8.0.2.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治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8.0.3.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操纵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操纵指标〔%〕表8.0.3

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3≤8.0L≤200m≤5L≤600m

非机动车道≥0.3≤3.0L≤50m≤2L≤100m

步行道≥0.5≤8.0≤4

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操纵。

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8.0.4.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8.0.4.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8.0.4.3要紧道路宜平缓;

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都市规划治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8.0.5.1小区内要紧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要紧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操纵,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都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都市道路相接;

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抢救车的通行,又应爱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

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要紧道路,宜采纳柔性路面;

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

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3322有出入口-5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21.5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8.0.5.9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

九竖向

9.0.1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势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操纵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内容。

9.0.2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原那么:

9.0.2.1合理利用地势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

9.0.2.2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

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9.0.1

场地名称适用坡度

密实性地面和广场0.3~3.0

广场兼停车场0.2~0.5

室外场地:

1、儿童游戏场0.3~2.5

2、运动场0.2~0.5

3、杂用场地0.3~2.9

绿地0.5~1.0

湿陷性黄土地面0.5~7.0

9.0.2.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9.0.2.4幸免土壤受冲刷;

9.0.2.5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9.0.2.6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应与都市道路标高相衔接。

9.0.3当自然地势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9.0.4居住区内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依照地势特点设计。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必须考虑排洪要求。地面水排水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9.0.4.1居住区内应采纳暗沟(管)排除地面水;

9.0.4都市居住区规划区设计规范4十管线综合

10.0.1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暖区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煤气、通讯、电视公用天线、闭路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

10.0.2居住区内各类管线的设置,应编制管线综合规划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0.0.2.1必须与都市管线衔接;

10.0.2.2应依照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表10.0.2-1和表10.0.2-2的规定;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表10.0.2-1

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③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管道低压中压高压排水管1.51.5-------煤气管③低压1.01.0-------中压1.51.5-------高压2.02.0-------热力管1.51.51.01.52.0----电力电缆1.01.01.01.01.02.0--电信电缆1.01.01.01.02.01.00.5--电信管道1.01.01.01.02.01.01.20.2-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

②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加套管,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

③低压煤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

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表10.0.2-2

管线名称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管道给水管0.15------排水管0.40.15----煤气管0.10.150.1---热力管0.150.150.1---电力电缆0.20.50.20.50.5-电信电缆0.20.50.20.150.20.10.1电信管道0.10.150.10.150.150.150.1明沟沟底0.50.50.50.50.50.50.5涵洞基底0.150.150.150.150.50.20.25铁路轨底1.01.21.01.21.01.01.0

10.0.2.3宜采纳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10.0.2.4应考虑不阻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10.0.2-3规定;

各种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表10.0.2-3

建筑物基础地上杆柱〔中心〕铁路〔中心〕都市道路侧石边缘公路边缘围墙或篱笆给水管3.01.05.01.01.01.5排水管3.01.55.01.51.01.5煤气管低压2.01.03.751.51.01.5中压3.01.03.751.51.01.5高压4.01.05.002.01.01.5热力管-1.03.751.51.01.5电力电缆0.60.53.751.51.00.5电信电缆0.60.53.751.51.00.5电信管道1.51.03.751.51.00.5

注:①表中给水管与都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

②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5m是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③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

④表中热力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关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0.5m,关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为3.0m,关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

10.0.2.5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应符合以下规定:

(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子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10kV电力电缆、大于10kV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10.0.2.6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那么布置;

10.0.2.7管线之间遇到矛盾时,应按以下原那么处理:

(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

(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

(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

10.0.2.8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10.0.2-4中的规定。

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表10.0.2-4

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乔木〔至中心〕灌木给水管、阐井1.5不限污水管、雨水管、探井1.0不限煤气管、探井1.51.5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管道1.51.0热力管1.51.5地上杆柱〔中心〕2.0不限消防龙头2.01.2道路侧石边缘1.00.5

十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1.0.1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表11.0.1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表11.0.1

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重〔%〕人均面积〔平方米/人〕居住区规划总用地ha▲--1、居住区用地〔R〕ha▲100▲①住宅用地〔R01〕ha▲▲▲②公建用地〔R02〕ha▲▲▲③道路用地〔R03〕ha▲▲▲④公共绿地〔R04〕ha▲▲▲2、其它用地〔E〕ha▲--居住户〔套〕数户〔套〕▲--居住人数人▲--户均人口人/户△--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1、居住区用地内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100▲①住宅建筑面积万平方米▲▲▲②公建面积万平方米▲▲▲2、其它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住宅平均层数层▲--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比例%▲--人口毛密度人/ha▲--人口净密度人/ha△--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a△--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a△--住宅面积毛密度万平方米/ha▲--住宅面积净密度万平方米/ha▲--〔住宅容积率〕-▲--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万平方米/ha△--〔容积率〕-△--住宅建筑净密度%▲--总建筑密度%△--绿地率%▲--拆建比-△--土地开发费万元/ha△--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元/ha△--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11.0.2各项指标的运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1.0.2.1规划总用地范畴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都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

(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1.0.2.2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

(2)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11.0.2.3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的确定,应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

11.0.2.4绿地面积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运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都市道路那么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

(2)道路绿地面积运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运算;

(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运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

临都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

(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操纵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放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要紧出入口和满足本规范附录A第A.0.4条的规定;

(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运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都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

11.0.2.5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运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运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运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运算;

(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11.0.2.6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以下规定确定:

(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

(2)规划用地范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有面积运算。

11.0.2.7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本规范表6.0.5中机动车停车位操纵指标,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的停车位,应按表11.0.2中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

各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表11.0.2

车型换算系数微型客、货汽车机动三轮车0.7卧车、两吨以下货运汽车1.0中型客车、面包车、2t~4t货运汽车2.0铰接车3.5本规范用词说明B.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B.0.1.1表示专门严格,非如此不可的:正面词采纳〝必须〞;反面词采纳〝严禁〞。B.0.1.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形下均应如此做的:正面词采纳〝应〞;反面词采纳〝不应〞或〝不得〞。B.0.1.3表示承诺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第一应如此做的:正面词采纳〝宜〞或〝可〞;反面词采纳〝不宜〞。B.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都市规划差不多术语标准(节选)

您在与房地产开发商谈判时,千万不要被他们的一些专业术语〝唬住〞。自己适当把握一些专业词汇,了解其中的含义,有利于正确把握商品房的品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都市规划差不多术语标准〔您能够重点关注桔黄色的部分〕。

3.0.1城镇体系规划urbansystemplanning一定地域范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进展规划。

3.0.2都市规划urban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都市的经济和社会进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治理。

3.0.3都市设计urbandesign对都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都市规划的全过程。

3.0.4都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planningoutline确定都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那么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都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3.0.5都市规划区urbanplanningarea都市市区、近郊区以及都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都市建设和进展需要实行规划操纵的区域。

3.0.6都市建成区urbanbuilt-uparea都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差不多具备的地区。

3.0.7开发区developmentarea上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待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3.0.8旧城改建urbanredevelopment对都市旧区进行的调整都市结构、优化都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都市环境、爱护都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3.0.9都市基础设施urbaninfrastruct-ure都市生存和进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3.0.10都市总体规划masterplan,co-mprehensive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都市性质、进展目标、进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0.11分区规划districtplanning在都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都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3.0.12近期建设规划immediateplan在都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进展布局和要紧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3.0.13都市详细规划detailedplan以都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都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3.0.14操纵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pl-an以都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操纵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操纵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操纵的规划要求。

3.0.15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plan以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操纵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0.16都市规划治理urbanplanningadministrarion都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治理工作的统称。

4.3都市用地

4.3.1都市用地urbanland按都市中土地使用的要紧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专门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

4.3.2居住用地residentialland在都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4.3.3公共设施用地publicfacilities都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4.3.4工业用地industrialland都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4.3.5仓储用地warehouseland都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4.3.6对外交通用地intercitytranspo-rtationland都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4.3.7道路广场用地roadsandsquar-es都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4.3.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utilities都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修理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4.3.9绿地greenspace都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爱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4.3.10专门用地specially-designatedland一样指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专门性质的用地。

4.3.11水域和其它用地watersandmiscellaneous都市范畴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和弃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4.3.12保留地reservedland都市中留待以后开发建设的或禁止开发的规划操纵用地。

4.3.13都市用地评判urbanlanduseevaluation依照都市进展的要求,对可能作为都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区位条件所进行的工程评估及技术经济评判。

4.3.14都市用地平稳urbanlandusebalanve依照都市建设用地标准和实际需要,对各类都市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所作的调整和综合平稳。

4.4都市总体布局

4.4.1都市结构urbanstructure构成都市经济、社会、环境进展的要紧要素,在一定时刻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阻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4.4.2都市布局urbanlayout都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4.4.3都市形状urbanmorphology都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4.4都市功能分区functionaldistri-cts将都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4.4.5工业区imdustrialdistrict都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4.4.6居住工residentialdistrict都市中由都市要紧道路或自然他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4.4.7商业区commercialdistrict都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

4.4.8文教区instisutesandcollegesdistrict都市中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

4.4.9中心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CBD)大都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都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4.4.10仓储区watrhousedistrict都市中为储藏都市生活或生活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4.4.11综合区mixed-usedistrict都市中依照规划能够兼容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区。

4.4.12风景区sceniczone都市范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以自然景物为主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玩、休息的地区。

4.4.13市中心civiccenter都市中重要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淌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

4.4.14副中心sub-civiccenter都市中为分散市中心活动强度的、辅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

4.5居住区规划

4.5.1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districtplanning对都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

4.5.2居住小区residentialquarter都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差不多生活活动不穿越都市要紧交通线为原那么,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差不多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4.5.3居住组团housingcluster都市中一样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6都市道路交通

4.6.1都市交通urbantransportation都市范畴内采纳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物资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淌。

4.6.2都市对外交通intercitytranspo-rtation都市与都市范畴以外地区之间采纳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物资的运输活动。

4.6.3都市交通推测urbantransporta-tionforecast都市规划期末都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进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进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4.6.4都市道路系统urbanroadsystem都市范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4.6.5都市道路网urbanroadnetwork都市范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4.6.6快速路expressway都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纳立体交叉与操纵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

4.6.7都市道路网密度densityofurb-anroadnetwork都市建成区或都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4.6.8大运量快速交通massrapidtr-ansit都市地区采纳地面、地下或高架交通设施,以机动车辆大量、快速、便利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4.6.9步行街pedestrianstreet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车辆或只准通行特种车辆的道路。

4.7都市给水工程

4.7.1都市给水watersupply由都市给水系统对都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治理等所需用水进行供给的给水方式。

4.7.2都市用水waterconsumption都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治理等活动所用水的统称。

4.7.3都市给水工程watersupplyen-gineering为都市提供生活、生活等用水而兴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等各项工程设施。

4.7.4给水水源watersources给水工程取用的原水水体。

4.7.5水源选择watersourcesselection依照都市用水需求和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对给水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质及给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评判,并对不同水源方案进行比较,作出方案选择。

4.7.6水源爱护protectionofwatersources爱护都市给水水源不受污染的各种措施。

4.7.7都市给水系统watersupplysys-tem都市给水的取水、水质处理、输水和配水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4.8都市排水工程

4.8.1都市排水sewerage由都市排水系统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都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8.2都市污水sewage排入都市排水系统中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和径流污水的统称。

4.8.3生活污水domesticsewage居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排出的受一定污染的水。

4.8.4生产废水industrialwastewater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未受污染或受轻微污染以及水温稍有升高的水。

4.8.5生产污水pollutedindustrialwastewater生产过程中排出的被污染的水,以及排放后造成热污染的水。

4.8.6都市排水系统seweragesystem都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工程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总体。

4.8.7分流制separatesystem用不同管渠分别收集和输送都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8.8合流制combinedsystem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输送都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4.8.9都市排水工程sewerageenginee-ring为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都市污水的雨水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

4.8.10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而进行净化的过程。

4.9都市电力工程

4.9.1都市供电电源powersource为都市各种用户提供电能的都市发电厂,或从区域性电力系统同意电能的电源变电站〔所〕。

4.9.2都市用电负荷electricalload都市市域或局部地区内,所在用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

4.9.3高压线走廊hightensioncorri-dor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行经的专用通道。

4.9.4都市供电系统powersupplysy-stem由都市供电电源,输配电网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总体。

4.10都市通信工程

4.10.1都市通信communication都市范畴内、都市与都市之间、城乡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4.10.2都市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system都市范畴内、都市与都市之间、城乡之间信息的各个传输交换系统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总体。

4.11都市供热工程

4.11.1都市集中供热districtheating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又称区域供热。

4.11.2都市供热系统districtheatingsystem由集中热源、供热管网等设施和热能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4.12都市燃气工程

4.12.1都市燃气gas供都市生产和生活作燃料使用的天然气、人工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能源的统称。

4.12.2都市燃气供应系统gassupplysystem由都市燃气供应源、燃气输配设施和用户使用设施组成的总体。

4.13都市绿地系统

4.13.1都市绿化urbanafforestation都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都市生态、爱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都市景观的活动。

4.13.2都市绿化系统urbangreenspacesystem都市中各种类型规模和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4.13.3公共绿地publicgreenspace都市中向公众开放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畴内的水域。

4.13.4公园patk都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供群众游憩的公共绿地。

4.13.5绿地greenbelt在都市组团之间、都市周围或相邻都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操纵都市扩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4.13.6专用绿地specifiedgreenspace都市中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设计等机构或设施,以及工厂和部队驻地范畴内的绿化用地。

4.13.7防护绿地greenbuffer都市中用于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林带及绿化用地。

4.14都市环境爱护

4.14.1都市生态系统cityecosystem在都市范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

4.14.2都市生态平稳balanceofcityecosystem在都市范畴内生态系统进展到一定时期,其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保持的一种相对稳固的状态。

4.14.3都市环境污染cityenvironmen-talpollution在都市范畴内,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污染等和总称。

4.14.4都市环境质量cityenvironmen-talquality在都市范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如大气、水体等〕,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育以及经济、社会进展的适宜程度。

4.14.5都市环境质量评判city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依照国家为爱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按一不定期的方法对都市的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定、说明和推测。

4.14.6都市环境爱护cityenvironmen-talprotection在都市范畴内,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和措施,以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以保持都市生态平稳,保证都市居民的生存和繁育以及经济、社会进展具有适宜的环境。

4.15都市历史文化地区爱护

4.15.1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city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储存文物专门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都市。

4.15.2历史地段historicsite都市中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完整地表达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点特色的街区或地段。

4.15.3历史文化爱护区conservationdistrictsofhistoricsites经县级以上人民下放核定公布的,应予以重点爱护的历史地段。

4.15.4历史地段爱护conservationofhistoricsites对都市中历史地段及其环境的鉴定、储存、爱护、整治以及必要的修复和复原的活动。

4.15.5历史文化名城爱护规划conservationplanofhistoriccities以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爱护的原那么、内容和重点,划定爱护范畴,提出爱护措施为要紧内容的规划。

4.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4.17.1竖向规划verticalplanning都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都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势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操纵高程和平稳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4.17.2都市工程管线综合integrateddesignforutilitiespipelines统筹安排都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引的空间位置,综合和谐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都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5.0.1都市规划法规legislationonur-banplanning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都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治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点法规和地点规章的总称。

5.0.2规划审批程序procedureforapprovalofurbanplan对已编制完成的都市规划,依据都市规划法规所实行的分级审批过程和要求。

5.0.3都市规划用地治理urbanplann-inglanduseadministration依照都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都市规划,对都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和范畴的划定,总平面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治理工作的总称。

5.0.4选址意见书permissionnotesforlocation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的布局的法律凭证。

5.0.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landusepermit经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畴的法律凭证。

5.0.6都市规划建设治理urbanplann-inganddevelopmentcontrol依照都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都市规划,对都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所实行的审查、监督检查以及违法建设行为和查处等各项治理工作的统称。

5.0.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uildingpermit都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

5.0.8建筑面积密度totalfloorsoaceperhectareplot每公顷建筑用地上容纳的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5.0.9容积率plotratio,floorarearatio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5.0.10建筑密度buildingdensity,buil-dingcoverage一不定期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5.0.11道路红线boundarylinesofroads规划的都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5.0.12建筑红线buildingline都市道路两侧操纵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操纵线。

5.0.13人口毛密度residentialdensity单位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5.0.14人口净密度netresidentialdensity单位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

5.0.15建筑间距buildinginterval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5.0.16日照标准insolationstandard依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要紧依据。

5.0.17都市道路面积率urbanroadarearatio都市一不定期地区内,都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5.0.18绿地率greeningrate都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公布«住宅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1

1总那么

1.0.1都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宽敞都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人大量资金、土地和建树等资源,如何依照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满足宽敞人民对住房的要求,保证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都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差不多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是国家计委于1986年颁布实施的,执行已有12年。原规范是在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都市居民的住房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然而,随着国民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都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都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适应,中规范也应修订,修改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规定了设计中差不多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治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都市住宅建设健康进展。

1.0.2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都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档标准的都市一般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层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都市住宅,差不多功能及安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都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层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差不多——致,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修订后,高层建筑己突破100m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要紧是垂直交通和防火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样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GB50045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样的电梯,但其防火设计仍须符合GB50045的要求。

1.0.4国家对住宅建设专门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了都市住宅建设标准,专门是安全卫生、环境爱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针政策和法规与住宅建设关系专门紧密,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如建设部提出〝从1995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应完成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的目标,对«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已进行了修订,为此要改革墙体,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我国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中要采纳节地型方案,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等。

1.0.5本规范只对住宅单体工程设计作出规定,但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住宅的日照、朝向、层数、防火等与规划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道路系统、竖向设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共同形成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因此,住宅设计应符合都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以制造方便、舒服、优美的生活环境,因此还包括前条规定的安全、卫生等要求。

1.0.6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因此,建筑构配件需要标准化、模数化,应符合建筑模数和谐标准,适应工业化生产,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也需模数和谐,有利于商品化生产;目前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国家正在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政策,改变以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的局面,采取集约化规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住宅设计应积极采纳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物质寿命一样许多于五十年,设计时难推测也不可能按如此长时刻的使用要求去做,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涌现,又会对住宅提出各种新的功能要求,这将导致对旧住宅改造,假如在设计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将比新建节约大量投资和材料,并延长了住宅的使用寿命。

1.0.8住宅是供人使用的,因此处处要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样居住使用要求外,还应依照需要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专门使用要求。国家已颁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都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正在制定«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故住宅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必须执行上述规范的有关规定。

1.0.9住宅设计涉及建筑、结构、防火、热工、节能、隔声、采光、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等各种专业,各专业已有规范规定的内容,除必要的重中外,本规范不再重复,因此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要紧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民用建筑设计通那么»JGJ3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剂设计规范»GBJ19;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都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等。

3套内空间

3.1套型

3.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是指每套住宅的分户界线应明碉,必须独门独户,每套住宅至少应包含卧房、起居室(厅)、厨居和卫生间等差不多空间,要求将这些功能空间设计于户门之内,不得共用或合用。

3.1.2都市大量建筑的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并规定了相应的最少居住空间数和最小使用面积,其依据是:

一、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住宅设计应按不同使用对象和家庭人口构成分类设计。本规范的4种套型可满足我国都市一般居民的差不多居住生活要求。

二、本条以每套〝最少空间数〞和〝最小使用面积〞两个量限定了每一类套型的最小规模,即通常说的〝几室几厅’’的套型至少应有多少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才能保证差不多的生活要求。

三、本条以下限低标准为统一要求,不因地区气候条件、墙体材料等不同而有差异。

四、本条以«都市住宅建设标准»中各类住宅的下限面积指标为依据,并与本规范规定的各空间最小面积相吻合,即:每套使用面积=各空间最小使用面积十适当调剂的使用面积

3.2卧房、起居室(厅)

3.2.1住宅设计应幸免穿越卧房进入另一卧房,而且应保证卧房有直截了当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条件。卧房的最小面积是依照居住人口、家具尺寸及必要的活动空间确定的。原规范规定双人卧房不小于9m2,单人卧房不小于5m2。本次修编分别提高为10m2和6m2,其依据为;

一、据对国外资料统计分析,普遍规定双人卧房大于10m2,单人卧房大于6m2,我国住宅面积小要紧是卧房间数少,每间卧房最低面积不应过小。

二、据对近年来各种新住宅方案的统计分析,极少显现小于10m2的双人卧房和小于6m2的单人卧房。

三、依照实态调查,我国住宅的卧房普遍兼有供学习之用的功能,以床、衣柜、写字台为必要家具布置卧房,双人卧房10m2单人卧房6m2才能保证上述家具的布置。

四、在供主干户家庭居住的套型中(如两代居住宅),常有一间卧房需兼起居活动,这种兼起居的卧房必须在双人卧房的面积基础上,至少增加一组沙发面积(2m2)才能保证家具的布置。

3.2.2起居室(厅)在现时期住宅套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居住空间,本条要求保证这一空间能直截了当采光和自然通风,宜有良好的视野景观;最低面积尺度分析说明,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应在12m2以上才能满足必要的家具布置和方便使用。

3.2.3起居室(厅)的要紧功能是供家庭团圆、接待客人、看电视之用,常兼有进餐、杂务、交通等作用。除了应保证一定的使用面积以外,应减少交通干扰,厅内门的数量不宜过多,门的位置应集中布置,宜有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