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方案_第1页
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方案_第2页
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方案_第3页
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方案_第4页
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挖孔桩扩底施工方案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概况本工程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外,锦绣大道以西,三诺电子以北,配套生活区以南主要包括厂房(1#、2#)、仓库、科研楼、实验楼、公寓楼、高管楼等以及厂区内所有道路、场地平整、雨污水管网、围墙、水电、绿化、亮化等项目。厂房(1#、2#):厂房是土建工程的主体,1#厂房面积为14311.2m2,2#厂房面积为8918.84m2,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框架结构体系,钢结构屋面。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直径分别为850、900、1000、1300、1400,扩底部分直径相应分别为1200(1600、1700)、1800、1900、1600、1800、1700。柱断面尺寸有400×600,400×650,500×500,500×700等。科研楼:科研楼建筑面积为2745.8m³,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直径分别为:800、800、800、900、1000、1000,扩孔直径为:1000、1200、1400、1600、1800、2000.实验楼:实验楼建筑面积为2951.49m³,人工挖孔扩孔墩基础,人工挖孔扩底墩基础直径分别为:800、800、800、800,扩孔直径为:900、1100、1300、1500.地质情况本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是由赣北地质工程勘测院提供的,从地表到设计所需的持力层,共有四层,第一层为素填土,层厚0.8-5.8米;局部有淤泥层,厚度1.00-2.30米;第三层位粉质粘土,厚度1.1-7.2米,第四层为卵石层,强度较高,厚度较大,地质条件尚好。水文条件地层含水性场地地下水主要来自素填土及卵石层水,其中素填土为地层渗透性水,赋存于素填土与下层接触部位,属层间滞水,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卵石,主要由砂充填,水的渗透性较强,属潜水类型,略具承压作用,为主要含水层,其它地层为弱含水层。水质和水量评价场地地下水主要来自卵石,水量较丰富,单孔日流量20-50吨,对基础施工有一定影响。拟建场地周边无污染源,水质尚好。本次勘察取水质分析样1组,结果见表1。从表1表明,场地地下水质好,对混凝土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为微腐蚀性,水对钢结构为弱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为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为微腐蚀性,对钢结构为弱腐蚀性。地下水位测量终孔24小时后进行钻孔水位测量,结果见各钻孔柱状图。场地地下水埋深1.70-6.40m,水位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因场地填土厚度变化大,水的渗透所致。人工挖孔桩的工艺流程放线定位→人工挖孔(边挖边支护)→扩底→报检→浇注扩大头处砼→安放钢筋笼→继续浇注砼→养护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人工挖孔挖孔前要重新校核桩位,再确定桩位准确的情况下开始挖孔。挖孔前要检查挖孔所需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完好。挖空前技术人员要认真审核图纸和地质资料,向作业班组和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工作。该工程由于表面层为回填土,设计时考虑安全的因素,采用钢筋砼护壁,施工时严格按照图纸设计作好护壁工作。本工程场地有不利土层,可能产生淤泥、塌方现象,施工前要认真分析挖孔桩处地质钻探资料,遇到厚的淤泥层要首先定出加固措施,然后再进行具体操作。对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下是挖孔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①孔壁泥砂塌落

挖孔时遇到砂淤泥,很容易发生护壁外围塌落。如果地下涌水量不大,塌落不严重,可以用挡土板支撑,同时用直径25mm圆钢加固或钢板套筒突击成孔浇筑混凝土护壁。

②挖孔时遇到厚的淤泥层,尤其遇到大量地下水,随着护壁外围大量塌落,混凝土护壁成为悬空状态,失去支撑,进而产生裂纹,直至断裂、脱落。

遇到以上这种情况,在施工时应采取加强措施:Ⅰ、顶层护壁用直径20cm圆钢加设2--4个吊耳,用钢丝绳固定在地面木桩上。

Ⅱ、加密护壁竖向钢筋,并让钢筋伸出20cm以上,与下一节护壁的竖向钢筋及箍筋连成整体,然后再浇注成形。如果有必要,可在挖孔桩中部护壁上预留直径200mm左右的孔洞,但该部位的地质要选择比较坚硬的土壤,然后再将护壁与护壁外周的土锚在一起,用混凝土土桩、竹木桩都可以。这样护壁就不会断裂脱落。

Ⅲ、在已成形的护壁上钻孔至土薄弱层,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的形式把灌浆材料充填到土体的孔隙中,以固结护壁外围土体,保护壁周不塌落,从而增加桩周摩擦力。压力灌浆材料可选择粉煤灰、早强型水泥混凝土、石灰粘土混合料等。(6)施工时,为了保证孔位位置准确,每天都要在挖孔前校核一次挖孔桩位置是否歪斜,移位。尤其在浇注护壁前要检查模板,脱模后再检查护壁。个别壁周塌落,在浇注混后护壁容易产生位移和歪斜,应注意检查和及时纠正。

2、钢筋笼的制安纵向钢筋为Φ12、14,接驳应优先采用焊接,D<25的钢筋容许采用搭接,接口必须按照规范要求错开。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钢筋笼外侧需设砼垫片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桩芯砼的浇注(1)桩芯砼的强度等级为C25。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砼。用常规方法浇灌桩芯砼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通,出料口离砼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注,分层振捣,分层高度约1—1.5m,砼塌落度一般取80—100mm。(2)封底混凝土

①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孔底地质和孔径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把孔底清理干净,同时把积水尽可能排干。

②为了减少地下水的积聚,任何一根挖孔桩封底时都要把邻近孔位的积水同时抽出。以减少邻孔的积水对工作孔的影响。

③孔深超过6m时,还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把搅拌好的混凝土装在容量为1-2m左右做成活扣,混凝土送到井底时,拉开活扣就可将混凝土送到孔底,连续作业能迅速封好孔底,同时堵住孔底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地下水。

④如果地下水很多,而且挖孔桩较深,刚提起抽水泵,底部溢水就接近或超过20cm,这时用以上几种办法封底都会造成混凝土含水量太大,清理完孔底渣土后让水继续上升,等到孔中溢水基本上平静时,用导管伸入孔底,往导管里输送搅拌好的早强型混凝土,混凝土量超过底节护壁30cm以上,再慢慢撤除导管,由于水压力的作用,封底混凝土基本上密实,混凝土终凝后再抽水,由于封底混凝土已超过底节护壁,已经没有地下涌水,待水抽干,再对剩余的水进行处理。将表面混凝土(这部分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会逸散到水中)松散部分清除运到孔外,再继续下一道工序。六、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注意安全事项

现场管理人员应向施工人员仔细交待挖孔桩处的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处理措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备有充足的应急措施所用的材料、机械。要制定安全措施,并要经常检查和落实。

孔下作业不得超过2人,作业时应戴安全帽、穿雨衣、雨裤及长筒雨靴。孔下作业人员和孔上人员要有联络信号。地面孔周围不得摆放铁锤、锄头、石头和铁棒等坠落伤人的物品。每工作1h,井下人员和地面人员进行交换,不间断的往孔内输送空气,防止井下人员缺氧而发现事故。

井下人员应注意观察孔壁变化情况。如发现塌落或护壁裂纹现象应及时采取支撑措施。如有险情,应及时发出联络信号,以便迅速撤离。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排除险情。

地面人员应注意孔下发出的联络信号,反应灵敏快捷。经常检查支架、滑轮、绳索是否牢固。下吊时要挂牢,提上来的土石要倒干净,卸在孔口2m以外。

施工中抽水、照明、通风等所配电气设备应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供电线路要用三蕊橡皮线,电线要架空,不得拖拽在地上。并经常检查电线和漏电保护器是否完好。

从孔中抽水时排水口应距孔口5m以上,并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当天挖孔,当天浇注护壁。人离开施工现场,要把孔口盖好,必要时要设立明显警戒标志。

由于土层中可能有腐殖质物或邻域腐殖质物产生的气体逸散到孔中,因此,要预防孔内有害气体的侵害。施工人员和检查人员下孔前10min把孔盖打开,如有异常气味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排除有害气体后方可作业。本单位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砼试件,做出试压结果,将上列资料整理提交有关部门检查验收。施工完毕的桩应对其质量和承载力进行检验鉴定,可由设计单位会同甲方和质检部门任意指定若干根桩采用钻孔抽芯,荷载实验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鉴定,提供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承台施工。工作人员上下井必须使用手动葫芦之类的合格机械设备和钢丝绳,要有自动卡紧保险装备,井口支架必须牢固稳定。井口出土如用绞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