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徵明《千岩竞秀图》欣赏_第1页
明文徵明《千岩竞秀图》欣赏_第2页
明文徵明《千岩竞秀图》欣赏_第3页
明文徵明《千岩竞秀图》欣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文徵明《千岩竞秀图》欣赏文徵明《千岩竞秀图》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其为“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的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其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图》《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拙政园图》《江山揽胜图》《山居雪霁图》等。《千岩竞秀图》细节图(一)《千岩竞秀图》,作品画面极窄而长,画长厘米,宽仅34厘米。画面底部,两位高士对坐于参天巨木之下,临飞瀑溪泉而谈。巨木引看画者的视线上升,进入由丘陵、碎石、坡壁、悬崖交织结合的复杂山体。繁密的山体多采用吴中文人画家较为推崇的短披麻皴表现,但又将披麻皴的柔润转变为尖锐。飞泉上部耸立突出的山崖高踞在厚重的基座之上,而基座山体又不断曲折延伸,形成了一条极为深远的脉络。这条脉络以“S”形向上延展,串联起无数细碎的山体和林木苔点,形成兼具向上生长又左冲右突、相互挤压的骚动之势。《千岩竞秀图》细节图(二)如此狭长的画幅,往往与其他画作构成条屏。文徵明也确实创作了与《千岩竞秀图》配成一对的《万壑争流图》。按照当时的风气,一旦作配对之画,则这种创作会立即显得专注于装饰、商业、礼仪,具有了某种功利性。然而,文徵明却在《万壑争流图》上明言“余性雅不喜作配幅,然于默川不能终却,漫尔涂抹,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以此强调自己创作的非功利性。《千岩竞秀图》细节图(三)在经营位置方面,《千岩竞秀图》略微体现了郭熙所言的“自山下而仰山巅”的高远,更颇为夸张地突出了“自山前而窥山后”的深远,唯独忽略了“自近山而望远山”的平远。不仅如此,《千岩竞秀图》在用墨上完全没有使用近浓远淡的手法制造透视的效果,墨色笔触鲜有变化,在浅绛设色上也基本用平涂法,使得画上群山好像都生长在另一些山峰之上,而不是向远方延伸。此外,文徵明在画中还特别强调了山水平面的不可进入性——画中的高士走不出画纸,也并不生活在画中,而观画者更无法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