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2015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_第1页
概论2015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_第2页
概论2015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_第3页
概论2015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_第4页
概论2015版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讨论: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经历的一系列挫折,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主要原因又是什么?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斯大林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急于求成,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将分为三个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或称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称高级阶段)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共产主义发展历程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2、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列宁指出: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将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但是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导人总是把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估计过短。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斯大林:(24-53)1936年提出苏联要向共产主义前进。

赫鲁晓夫(54-64)苏联要用20年建成共产主义

勃列日涅夫(64-82)把苏联定性为发达的社会主义

安德洛波夫(82-83)契尔年科(83-84)认为苏联处在

发达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戈尔巴乔夫(84-91)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

领,最终导致有74年历史的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对社会主义发展

阶段的认识中断。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

1981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作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建国初的正确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年到100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将经历“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发展中的曲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过渡时期不发达阶段比较发达阶段4、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公报

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

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

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

形成:1979年——萌芽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概念1987年——党的十三大形成理论

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

2002年的十六大,2007年的十七大2013年十八大党的十五大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特征。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七大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历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落后地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一阶段。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社会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基本特征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做了论述: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的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第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所谓“不够格”,是指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的新社会的水平。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6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这次会议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公报

我们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党的党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写入党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2“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是我们的宏伟目标。

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2、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社会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专题二十二专题二十三专题三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社会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专题一专题二专题四专题五专题六专题七专题八专题九专题十专题十一专题十二专题十三专题十四专题十五专题十六专题十七专题十八专题十九专题二十专题二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